平涼寶塔

平涼寶塔

甘肅平涼城東寶塔樑上。八角七層,樓閣式磚塔。高約三十一米,塔無基座.平涼寶塔位於平涼市城區,上嵌“大明”石匾,經上各層四面有門和龕,是平涼城區主要風景之一,1963年甘肅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寶塔公園歷史悠久,據志書載,其地原為延恩寺,明英宗天順年間(1457-1464)闢為正學書院。

簡介

平涼寶塔 平涼寶塔,明代建築,位於甘肅平涼城東寶塔梁上。八角七層,樓閣式磚塔。高約三十一米,塔無基座,塔身直接出自地面。第一層有券門一,面向南,第二層以上各層每面正中辟券門,門兩側辟兩小龕或窗,龕內置佛造像,二層以上每層都有腰欄,塔檐下及腰欄下都有斗拱。塔頂為鐵制剎柱。塔雕造工藝精湛,整體粗壯宏偉。

地理位置

平涼寶塔所在地原為佛寺,有長方形城牆護衛一周,東有明代修建的東嶽廟,西有明代修建的真武廟和紫金城。東南還有明代修建的石牌坊和磚雕照壁(寺廟不存,照壁已毀)。
平涼大明寶塔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一九八六年,省政府撥款,對寶塔進行了維修和加固,鋪了樓板,做了木梯,如今的寶塔,面目全新。可以木梯盤鏇而上至頂層,舉目四望平涼城市風光。
近年來,市委、市政府把寶塔梁闢為寶塔博物館,一期工程已經結束,現正在進行二期拆遷修建工程,建成後的寶塔博物園,將和設於寶塔梁的市博物館融為一體,為平涼新增一處文化景觀。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