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民教育運動

平民教育運動

平民教育運動,是五四時期一部分青年知識分子為探尋改造中國道路而開展的運動。

平民教育運動

正文

“五四” 運動前後, 一些愛國進步的知識分子在“擁護民主”的口號指引下,通過開辦平民學校,開展爭取人民教育權利的進步運動。參加的人有信仰共產主義的知識分子、小資產階級知識分子和資產階級知識分子,而以信仰共產主義的知識分子所作貢獻較大。
毛澤東等於1917年11月,在湖南長沙第一師範學校辦的工人夜校,是當時萌芽中的全國平民教育事業的前驅。李大釗於1919年 2月,在北京《晨報》發表的《勞動與教育問題》,大力呼籲多設勞工補助教育機關,使一般勞作的人也有均等機會去讀書,去看報,去補習技能和修養精神。同年 3月,鄧中夏等發起組織“平民教育講演團”,通過“以學就人”的露天講演和刊發出版物等形式,在城市、鄉村和工廠開展平民教育活動,以“增進平民知識,喚起平民自覺心”。這一活動持續4年之久,是“五四”運動前後平民教育發展史上重要的一頁。

平民教育運動平民教育運動
1920年,各地中國共產黨的發起組──共產主義小組以及社會主義青年團陸續成立後,配合工人運動的開展,採取辦報刊、辦勞動補習學校和工人俱樂部的形式,使平民教育運動得到進一步發展。當時所辦的工人報刊,以1920年 8月創刊的上海《勞動界》、同年10月創刊的廣州《勞動者》和同年11月創刊的北京《勞動音》等周刊所起教育作用最大。以《勞動界》為例,它用樸素的語言和生動的事例,深入淺出地講明勞動創造世界、勞動創造價值的真理,揭露勞資對立,指出無產階級歷史使命和它尋求解放所須遵循的正確途徑。這對工人民眾進行馬克思主義基本知識的宣傳,啟發階級覺悟,教育工人民眾組織起來爭取自由和解放,配合推動工人運動的發展,都作出了很大貢獻。勞動補習學校,是中國共產黨的發起組,運用平民教育武器開展馬克思主義革命教育和文化補習教育的一種組織形式。鄧中夏負責籌辦的長辛店勞動補習學校,劉少奇等負責籌辦的滬西小沙渡勞動補習學校,都對工人民眾開展了文化補習教育、政治思想教育和工人組織工作,這些學校同毛澤東等辦的工人夜校一起,大力發展了以"無產階級的平民主義"為指導思想的平民教育。(見彩圖)

平民教育運動平民教育運動
平民教育運動平民教育運動
平民教育運動平民教育運動

平民教育運動平民教育運動
平民教育運動平民教育運動
平民教育運動平民教育運動

平民教育運動平民教育運動
平民教育運動平民教育運動
一些持教育救國論的知識分子,也參加了"五四"運動前後的平民教育運動。1916年10月,全國教育會聯合會作了《注意貧民教育案》的決議,1919年10月又作了《失學人民補習教育辦法》的決議。北京高等師範學校和南京高等師範學校,也在1919年10月和12月,分別發刊《平民教育》周刊和《少年社會》,鼓吹平民教育。前者宣稱,“不先有子平民教育,哪能行平民政治”;後者認為教育應使人人樹立“德謨克拉西的人生觀”,好實現“德謨克拉西的社會”。兩者都宣傳教育救國思想和資產階級民主。1923年6月,陶行知、朱其慧等發起組成南京平民教育促進會,同年8月在北京清華學校召開第一次全國平民教育大會,成立中華平民教育促進會總會,由朱其慧為董事長,以曾為旅法華工實施補習教育的晏陽初為總幹事。接著各省也多組成平民教育促進會,促進各省平民教育的發展,軍閥官僚也出來“贊助”。從此全國20個省區多辦起平民學校、平民讀書處和平民問字處,還編印《平民千字課》作為平民學校讀本。

配圖

相關連線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