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壤國際電影節

平壤國際電影節

平壤國際電影節,其宗旨是“自主、和平、友誼”,從1987年開始每兩年舉辦一次,是朝鮮唯一的國際電影節。

簡介

平壤國際電影節平壤國際電影節

平壤國際電影節,原名“不結盟運動及開發中國家平壤國際電影節”,從1987年開始每兩年舉辦一次,是朝鮮唯一的國際電影節。從2004年起,改名為平壤國際電影節,其最高獎為最佳影片“火炬金獎(金火炬獎)”。

宗旨

電影節的宗旨是“自主、和平、友誼”,目的是加強不結盟和開發中國家電影工作者在建設民族電影藝術方面的交流合作。

歷屆

第十屆(2006年)

獲獎名單

最佳影片獎:《納波拉學校》德國
最佳導演獎:敘利亞導演
最佳音樂獎:法國影片
最佳攝影獎:法國影片
故事片最佳美術獎:印度影片
卡通片最佳美術獎:朝鮮兒童電影
特技獎:《太行山上》(中國)
電影節組委會獎:《暖春》(中國)
紀錄片紀念獎:《金日成主席和他的尚鉞老師》(中國)

第十一屆(2008年)

第11屆平壤國際電影節2008年9月17日在平壤國際電影會館開幕。來自中國、伊朗、印度尼西亞和英國等40多個國家和地區以及國際機構的電影代表團和代表出席了當天的開幕式。本屆電影節將展映110餘部故事片、紀錄片和卡通片,其中,29部影片將參加電影節獎項的角逐。於本月26日閉幕。

中國代表團攜11部影片參加電影節。其中故事片《集結號》、《青藏線》和電視紀錄片《圓明園》將參加電影節“火炬獎”的角逐,其餘影片將參加展映。開幕式上宣布了本屆電影節的評審會名單。評審會由5人組成,分別來自中國印度尼西亞突尼西亞俄羅斯和朝鮮。中國導演黃建新擔任評審會主席。

獲獎名單

最佳影片獎:《集結號》(中國)
最佳導演獎:馮小剛《集結號》(中國)
最佳技術獎:《集結號》(中國)
特別上映獎:《江北好人》(中國)
組委會特別獎:《暖情》(中國)
國際評審會特別獎:《圓明園》(中國)

第十二屆(2010年)

第12屆平壤國際電影節2010年9月17日在平壤人民文化宮開幕。朝鮮內閣副總理康能洙以及來自中國、德國、義大利等11個國家的電影代表團出席了當天的開幕式。本屆電影節電影分為參賽影片、特別放映影片、巡迴放映影片幾大類型。本屆電影節的評審會人員由5人組成,分別來自英國、中國、俄羅斯、越南和朝鮮。英國電影評論人德里克·艾爾利擔任本屆評審會主席。最終,曹曦文主演的《走路上學》奪得最佳影片獎。中國紀錄片《手》獲得最佳紀錄短片獎。

獲獎名單

最佳影片:《走路上學》(中國)
評審會大獎:《兒子媳婦和老娘》(中國)
最佳紀錄短片:《手》(中國)
最受觀眾喜愛電影獎:《兒子媳婦和老娘》(中國)

第十三屆(2012年)

平壤國際電影節開幕式禮賓隊平壤國際電影節開幕式禮賓隊

2012年9月20日,第13屆平壤國際電影節開幕式在朝鮮首都平壤的東平壤大劇場舉行,將有20多部影片角逐“火炬獎”。電影節開幕,有來自30多個國家的90餘部影片將在平壤各大電影院上映,於2012年9月27日結束。

開幕式前朝方在東平壤大劇場門前舉行了歡迎儀式。電影節期間,平壤8家劇院、電影院將放映多國推出的故事片、紀錄片、短片、卡通片。來自朝鮮、中國、俄羅斯、德國和澳大利亞的資深電影導演、製作者、評論家負責評審。本屆電影節分長篇故事片和紀錄片及短片競賽、特別展映、通報展映、影片交流會等多個單元。本屆電影節還將舉行影片交流會和朝鮮影片展映。參加電影節的中國影片包括《鴻門宴》《龍門飛甲》《楊善洲》《錢學森》和中朝合拍影片《平壤之約》等。朝鮮和英國合拍的《飛吧,金同志》也將在此間上映。

相關介紹

1992年中國首次參加平壤國際電影節,並憑藉故事片《狂》一舉摘得該屆平壤國際電影節“最佳攝影獎”。

1994年《鳳凰琴》獲第四屆平壤國際電影節火炬銅獎。

1996年《紅櫻桃》獲第五屆平壤國際電影節最高獎“火炬金獎”,導演葉大鷹獲最佳導演獎,女主角扮演者郭柯宇獲最佳女演員獎。

2002年故事影片《鄭成功》在第八屆平壤國際電影節上獲特別獎和美術獎。

2004年由斯琴高娃黃素影主演的電影《世界上最疼我的那個人去了》獲第九屆平壤國際電影節“金火炬獎”;王志文《芬妮的微笑》,獲得最佳男演員獎;《紅色戀人》榮獲電影節組委會特別頒發的“仙女獎”,即最受觀眾歡迎獎。

2006年第十屆平壤國際電影節上《太行山上》獲“特技獎”,《暖春》獲“組委會獎”。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