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最疼我的那個人去了》

《世界上最疼我的那個人去了》

《世界上最疼我的那個人去了》是一部由馬曉穎執導,斯琴高娃,黃素影主演的劇情片,上映於2003年11月12日。

基本信息

基本資料

2002年國產小成本影片《世界上最疼我的那個人去了》是女性導演馬儷文在影壇一鳴驚人的處女作,由黃素影斯琴高娃石維堅主演。

電影《世界上最疼我的那個人去了》根據著名作家張潔的長篇散文改編而成,通過一位女作家的畫外音回憶,再現了她為母親看病、治病直到母親離世的經歷。作品帶有強烈的女性色彩。通過主人公對母親刻骨銘心的再領悟、再體驗、再認識,引導人們如何對待那些尚健在的父母,如何讓父母們不要帶著遺憾離開這個世界,同時又讓人們不要在父母離去之後再感到遺憾。

劇情簡介

成為著名女作家的訶回到北京看望八十多歲高齡的母親,但當她進門時,視力已經幾乎為零的老母親問她要找誰。訶非常意外,但看到母親歪斜左肩、雙腳蹭地走路、說話顛三倒四等種種情形,驚覺母親已經這般衰老,而自己在母親年老力衰最需要照顧時,卻一直不在身邊……

訶帶母親到醫院做檢查、動手術,照顧母親起居,但長時間的服侍與緊張的工作、繁忙的家事混雜在一起,令她感到身心疲憊,心情焦躁,甚至認為母親太不體恤自己而壓不住火而將母親訓斥一通。

因大夫曾告訴訶,母親的腦萎縮很厲害,應多鍛鍊,儘量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所以訶用種種辦法希望母親能自己站起來,但母親怎樣都站不起來。一段時間裡訶用盡心機使出許“損招兒”去試探、激勵媽,拿話嚇唬、刺激……努力嘗試著各種毫無效果的練習,訶還買了跑步機……

一天早晨,訶被小保姆的尖呼驚醒,發現母親跪倒死在跑步機上,已經沒有了呼吸,而母親頭上假髮套掉了,露出還沒長出頭髮的禿頭……

導演的話

《世界上最疼我的那個人去了》是一部抒情風格寫實的電影,講的就是感情,是一部從內容到形式都很平實樸素的電影,但它的情是深入人心的……

《世界上最疼我的那個人去了》《世界上最疼我的那個人去了》

這部影片所要表達的思想,它的現實意義,就在於通過女作家訶對自己八十多歲的老母親終離世界前後的經歷,揭示了日常生活中的一種現象——忙忙碌碌中我們為母親做過些什麼?我們所做的是母親心裡所想、所能接受的嗎?

故事中的中年女作家對她老母親的愛以及愛到極致恨鐵不成鋼反生恨的表現方式,她的逆反心理和善良美好的願望構成了這部電影的主要力量。女主人公對媽站起來的目的希望值的升高和現實的殘酷所產生必然的結果……我是非常愛你的,我期望你會好好的,好到我們大家都好好的,可是你不好了,我就想法讓你好,我耗盡所有的精力你卻沒有達到我想像的程度,反而給我造成了巨大的壓力……那傾注整個巨大的愛裡面有奮爭、挫折、壓力、磨難、急躁都頂到極限。性質變了,逆反心理出現,它 變化成抱怨和憤怒,但本質沒有變,愛是依然存在的。“久病床前無孝子”用在這個故事裡顯然有些虛弱……

現在這裡還有一個要說明的社會問題就是孝順的體現方式。有些兒女生活的富足使得父母不再發愁衣食住行,給你好吃的好喝的然後放置一旁我忙我的,有空偶爾去看看你,說些敷衍了事的話,他們只要讓父母認為:你的孩子過的不錯,你們就過好你們的吧……但是什麼是好呢?有標準嗎?僅僅是吃喝不愁的日子嗎?還誰有耐心真正能和父母溝通感情呢?微乎其微。更別說聽從他們的意見,大多數長大的兒女都認為和父母有障礙沒話說,爸媽不了解我,我也不想知道他們,好像覺得根本沒必要交流,中間的隔閡直到父母真正出現了問題,病重或臨床,才慌手慌腳通宵的守護身邊,體現進一步的關心……我們有沒有真正用心去詢問過我們的媽媽或爸爸:您快樂嗎?您幸福嗎?您滿意嗎?您在精神上還有什麼需求?您這一輩子還有什麼遺憾的嗎……每個人都會成為父母,都會有下一代,都將要面臨同樣的問題,但下一代人對上一代的愛永遠都是欠缺的,這種永久輪迴的性質根本是避免不了的。我們儘管是在表明一個社會問題,但決不嘗試說教。

幕後

《世》片根據著名作家張潔日記題材的散文改編。影片通過一位女作家訶的回憶,敘述她為她在這個世界上最親的母親看病、治病直到送母親遠行的心理歷程。作品帶有強烈的女性色彩。通過主人公對母親刻骨銘心的再領悟、再體驗、再認識,引導人們如何對待那些尚健在的父母,如何讓父母們不要帶著遺憾離開這個世界,同時又讓人們不要在父母離去之後再感到遺憾。

《世界上最疼我的那個人去了》《世界上最疼我的那個人去了》

集編劇、導演於一身的馬儷文,今年才31歲。《世》片是她的處女作,僅有198萬的低成本投入,但卻拍成了一部電影精品。馬儷文說,她早在1996年就讀到了《世》書,她是一口氣把書看完的,並馬上寄給她的媽媽看。“當時媽媽正在天津伺候長期不在一起生活、患食道癌晚期的姥姥,媽媽很快給我來了長途,說她看完以後很難過,書中講的很多情節正是她面臨的,書里的問題也讓她思考和自責……然後讓我震動的就是姥姥的離去對媽產生的巨大衝擊和影響,媽一下子就垮了,直到現在媽還內疚地念叨自己對老人的種種遺憾……”正是從那時起,馬曉穎決心把這個作品搬上銀幕。

觀眾調查

時間:10月21日晚首映式

地點:中華電影城

上座率:80%

觀眾意見:好 60%

很好20%

一般20%

二十多歲的女性觀眾:好,把人物刻畫得非常好,充滿了母愛。我剛才也哭了。給斯琴高娃的表演打5分,非常喜歡她。

三十多歲女性觀眾:很好,我覺得母女之間的感情就像片中所說的那樣,很真摯,非常讓我感動。從感情上說是無可挑剔的,演母親的那位演員演得很好,我會給電影打5分。

四十多歲男性觀眾:好,斯琴高娃的演技非常老練,很恰當,看完之後有一個感想就是覺得要對自己的媽媽再好一點,要對老人再耐心一點。4分。

三十多歲男性觀眾:這部片拍得挺好,貼近生活現實。5分

三十歲專業人士:一般,有些地方還是存在剪接過快等不自然的地方。3分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