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塔村

平塔村

平塔村位於浙江省溫州市平陽縣城南郊,距縣城2.3公里,為平陽南部地區入縣城的必經之地。50年代初屬城南鄉,1986年屬昆陽鎮城南辦事處;1992年5月撤區擴鎮並鄉後,辦事處撤銷,屬昆陽鎮。

基本信息

簡介

平塔村平塔村衛星地圖
平塔村位於平陽縣城南郊,為平陽南部地區入縣城的必經之地。村境東接牧村,南臨務洋鄉周家岩村,西靠務洋鄉流水坑村,北連皇岙村。為小南平原水網地帶。轄平橋、塔下、峽嶼橋、藍宅橋、陳浹5個自然村。1992年,平塔村有410戶、1502人。耕地783畝,其中水田741畝,山園42畝。

自然景觀

平塔村平塔村文明塔
平塔村背靠青山,面向平原。村區環境優美,古蹟眾多,地勢優越,堪稱為平陽小南平原的一顆龍珠。龍山坐落在村中,山由5個小山峰相連,中高頭尾低,最高峰海拔45米,相對高程約為38米。頭向西南,尾朝東北。村民聚居在龍山之頸。坡南塘河自北向南,經龍山西側至龍山口部時,分成東、西兩河,通向鰲江及錢倉。從村北九凰山高坡遙望,恰似兩條龍鬚,伸向遠方。九凰山東為鳳山,南側山下有學宮,現為平陽一中校址,學宮兩側有弦溪7條。故有"九凰五鳳七弦溪,一龍三河八仙棋"之說。
龍山山頂建有文明塔,為六角七層青磚結構,底直徑5米,高21米,外觀挺拔,塔內原有木梯盤旋至塔頂。塔從一層開始向上收縮,形如筆,前人亦稱“文筆峰”。據《(民國)平陽縣誌》載:此地原有兩塔,建於宋乾道年間,毀於清乾隆二年(1737)。據文明塔塔碑載:宋至明,平陽文風昌盛,人才輩出,有“小鄒魯”之稱。清乾隆後,文風日下,百餘年間竟無中第者。光緒間,知縣湯肇熙在鄉人倡議下,建造此塔。為縣城唯一的古塔,已列為縣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塔旁曾建有文明書院,民國間曾作浙南戰時臨時補習中學和縣醫院,現屋舍無存。
平塔村村中有峽嶼橋,為坡南街道至104國道公路必經之橋,建於北宋治平三年(1066),1949年後整修抬高,現長20米,寬3米,高4.5米,橋面有石欄桿,橋下可通河輪。坡南塘河舊時自峽嶼橋分支為東、西塘河,東塘河出龍山頸部,為龍頸河。據《(民國)平陽縣誌·輿地誌》載:“明天啟中,令胡賓以龍頸河流直破曳學宮形勢氣脈,令地民填塞,別於峽嶼橋西南,開鑿新渠”。即龍山頭部南側,通東塘河,並建飛龍橋。
龍頸現為104國道公路通道,至鰲江水路埠頭也設在塔下自然村,水陸交通較為便利。村中還建有峽嶼殿、塔下宮和塔下寺各1座;另有百年以上的大榕樹5棵,大樟樹1棵。村處龍山之下,綠蔭之中。

經濟發展

平塔村平塔村塑膠編織車間
塑膠編織業
50年代初期,村民主要從事單一的農業生產,雖然糧食產量不斷提高,但經濟收入仍然很低。70年代中期,村黨支部著手發展村級經濟,創辦了磚瓦廠、麻織袋加工廠。至1978年,村級資金積累為3萬元,年人均收入為175元。80年代開始,農業落實聯戶承包責任制,村民抓住時機,振興塑膠編織業。投資2萬多元,將村辦的麻織袋加工廠改辦為塑膠編織袋廠,安排勞力42名,生產編織袋,運銷省內外。至1982年創利潤15萬元。1983~1989年,平塔村先後創辦了平塔塑膠製品廠、平塔新興塑膠廠、城南塑膠十一廠、城南塑膠十五廠、城南塑膠三十五廠、城南塑膠五十一廠、陸家塑膠編織廠及塑膠再生廠、薄膜廠等9個廠,平塔成為塑膠編織專業村,家家戶戶從事塑膠編織生產。
其時平陽縣的塑膠編織業異軍突起,形成了北港、小南、萬全幾大編織生產基地,年產值達數億元。為了提高產品的質量和市場的競爭能力,1990年,平塔村創辦第一家股份合作企業--平陽縣合成包裝廠,投資65萬元,引進國內先進的全自動一條龍圓織生產線,大大提高了塑膠編織袋的質量產量。當年產量達350噸,產品暢銷中國各地,年創利稅42萬元。1991年,村黨支部積極籌集資金,引進能人辦廠。並經上級有關部門批准,開發平塔村工業小區。投資34萬元,建設廠房3300平方米;投資23萬元,安裝400KVA變壓器1台,發展5條圓織機生產線。至1992年底,平塔村有股份合作企業12家,擁有固定資產780萬元,就業人數1080人,全年工農業總產值為3648萬元,創稅利432萬元,村民人均收入996元,比1978年增長5.7倍。
運輸業
由於村辦工業的迅速發展,交通運輸業也隨之興起。1983年以來,村成立農機隊,先後發展大型貸車2輛,小型客車3輛,拖拉機及農用運輸車40多輛。1992年,交通運輸業創利稅42萬元,成為村民主要收入之一。
農業
為了加強農業生產,村級集體採取以工補農辦法,購買4輛手扶拖拉機,安裝水泵房,為農業提供機耕、排灌社會化統一服務。1992年發放貼農金6萬多元,投資8萬元興建兩條排灌渠道和水泵房,架設1500米農用專線,為農田的旱澇保收提供有利條件。

文明建設

由於村級集體經濟逐漸壯大,村莊建設也不斷改善。1984年,村投資7萬元,安裝了自來水,改變了村民飲用河水的不衛生習慣。1990年,村投資8萬多元,建造1條長500米,寬4米的水泥路。同時支持各自然村改建水泥路,村集體給予總造價70%的補助。平塔村的大小路巷,基本建成水泥路面。1992年為安排村民新建擴建住宅用地,同時保護良田,村投資12.6萬元在村中心地段,將彎曲河道填平,新增宅基地5940平方米,安排村民建房和開發商品市場。
平塔村的村民致力文化教育事業。1982年實行九年制義務教育,國小、國中普及率達99%。平塔村辦有國小、幼稚園各1所,入托幼兒45人,小學生62人。1991年對成年人進行掃盲,取得測試合格。1980年開始,平塔村辦有青少年之家,購置圖書1500多冊,訂閱報刊、雜誌多種,供青少年學習。1980年,村團支部被評為市級先進。1981年被評為浙江省級先進,並受到共青團中央、中國青聯表彰。1986年,平塔村被命名為縣級文明村,村黨支部被評為縣級先進。黨支部書記曾承松於1986年、1987年兩次被評為省優秀黨員。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