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捷運

常州捷運

2012年5月11日,國家發展改革委發文批准江蘇省常州市城市軌道交通近期建設規劃(2011-2018年),常州市成為全國第29個、江蘇省第4個獲批建設城市軌道交通的城市,也是2011年全國城市軌道交通安全大檢查以來第一個獲批建設的城市,常州軌道交通1號線一期工程前期於2013年開工。 常州市軌道交通共規劃設定了6條城市軌道交通線路,共208km,還預留了與周邊城市、外圍組團(片區)相銜接的市郊線。

基本信息

簡介

根據規劃,常州市的軌道交通由4條線組成,全長約129公里。其中,在常州市區範圍內總長約170公里,共設站125座,其中換乘站19座,設計遠景日均旅客量約250萬人次。

常州捷運示意圖 常州捷運示意圖

1號線為南北走向。一期工程北海路至南夏墅段,長約 34.06公里。途徑京滬高鐵常州北站、常州奧體中心、滬寧城際鐵路常州站、文化宮、同濟橋、武進區政府、常州大學城等站點。

2號線為東西走向。一期工程城西中心至顏家段,長約19.86公里。途徑鐘樓區政府(青楓公園)、懷德橋、南大街、紅梅公園、戚墅堰區政府等站點,並在文化宮站實現與捷運1號線的換乘。

總體建設方案

常州遠景規劃6條城軌線 呈“才+L”結構共208公里。

常州市規劃審議鑑定委員會在規劃館三樓會議室召開2013年第三次會議,常州市規劃審議鑑定委員會全體委員參加會議,會上聽取了《常州市城市軌道交通線網規劃(修編)》的具體規劃方案,審議並原則通過了該項目,同時針對最佳化完善規劃方案提出了大量建設性的意見和建議。

為有效支撐城市快速發展的需求,滿足城市總體規劃的實施需要,落實公交優先發展戰略和構建現代化綜合交通體系的要求,有效緩解城市交通擁堵,為軌道交通建設工程預留良好的換乘、實施條件。因此,常州市規劃局對既有軌道交通線網進行最佳化、完善,以適應發展需求,制定了《常州市城市軌道交通線網規劃(修編)》。

該規劃在充分借鑑國內外城市案例的基礎上,推薦常州市城市軌道交通線網合理規模,2020年為100-150km,遠景為180-250km。根據常州市城市空間發展方向、城市發展軸線、城市客流走廊的分析,提出了“才+L”的線網結構,按照“軸向主導,網路加密,引導新城,區域對接”的構建策略,共規劃設定了6條城市軌道交通線路,共208km,還預留了與周邊城市、外圍組團(片區)相銜接的市郊線。規劃還研究了線路敷設方式、站點、車輛基地、聯絡線等方案,明確了軌道交通線位、站位和沿線用地控制的要求。

常州軌道交通最新建設修改圖 常州軌道交通最新建設修改圖

會上,常州市規劃審議鑑定委員會同意常州市城市軌道交通線網規劃(修編)方案。委員們認為,規劃方案以上版規劃線網為基礎,結合城市空間結構、用地功能布局調整,以及新時期外部發展環境的變化,對軌道交通線網進行最佳化和完善。規劃提出的線網方案規模適中,符合常州市城市總體規劃,與常州市城市空間發展相吻合,併兼顧城市遠景空間發展。會議要求,城市軌道交通對城市發展的引導作用強,規劃方案應加強與各部門、轄區的溝通,使規劃內容更具科學性、合理性和實施性。規劃成果一經審批,城市建設規劃管理應嚴格按該法定規劃實施,做好城市軌道交通線位、場站及沿線用地的控制,為後續城市軌道交通的建設和運營提供保障,並主動接受社會公眾的監督。

近期建設方案

常州市軌道交通線網規劃由四條基本線路構成,總長約129km。具體線路方案如下:

一號線方案:南北走向,由新港組團至滆湖休閒度假區,長42km。對應城市交通流主軸,引導城市沿南北方向發展,加強北翼新北區、南翼武進區與中心城區的聯繫,串聯滬寧城際鐵路常州站、京滬高鐵常州北站、市民廣場、常州奧體中心、文化宮、武進區政府、常州大學城等33個站點。一期工程,由北海路至南夏墅,共設29個站點,長約34.02km。( 2013年配套工程開工,2014年正式開工,預計2018年試運行,2019年正式運行)

二號線方案:東西走向,由鐘樓新城至武進區橫山橋鎮,長25km。沿市區副軸布置,與一號線形成“十”字型結構,將有力促進城西、城東組團、橫山橋片區的發展,串聯鐘樓新城、勤業生活區、南北大街商業中心、文化宮、紅梅公園、城東工業區等16個站點。一期工程,由江蘇常州鐘樓經濟開發區至戚墅堰,長約19.86km。( 2015年正式開工,2019年試運行,2020年正式運行)

三號線方案:L型線路,由京滬高鐵常州北站至大學城,長28km。補充一號線功能,分擔城市西側南北方向客流,強化市中心與南部副中心的聯繫,串聯城市北部高新技術產業園區、淹城遺址公園、常州科教城等。

常州捷運網路示意圖 常州捷運網路示意圖

四號線方案:L型線路,由新龍組團至遙觀宋劍湖,長34km 。分擔城市南部東西方向的交通需求,南段沿城市既有東西向交通軸,連線規劃的中心組團和城西組團南部大型居住區、城東工業區,北段連線新港、新龍、高新組團。

歷史沿革

常州軌道交通1、2號線 常州軌道交通1、2號線

2003年市規劃局開始組織編制《常州市規劃交通線網規劃》,2006年2月市政府批准了《常州市軌道交通線網規劃》。同年9月,我市軌道交通建設工作領導小組正式成立。隨後,市建設局組織編制了《軌道交通建設規劃》。2006年7月,常州市相關部門對《軌道交通建設規劃》進行了上報前的最佳化和完善。軌道交通的規劃工作得到了市政府高度重視,按照市政府要求,2006年5月,市規劃局根據線網規劃成果對軌道交通1-4號線的建設用地進行了規劃控制,為軌道交通的建設預留了空間。

市規劃局有關負責人說,“比如現在正在施工的城際鐵路北廣場建設項目,已經為軌道交通1號線預留好了接口,京滬高速鐵路常州站等也都考慮了軌道交通建設空間的預留問題。”

建設原因

常州軌道交通總體走線圖 常州軌道交通總體走線圖

近幾年機動車快速增長,據交通流量調查,中心城區道路交通容量已基本飽和。建立以軌道交通為骨幹、以公共運輸為主體的現代化、多層次的綜合交通體系,是解決常州長遠交通問題的必由之路。

建設軌道交通可以為沿線舊區改造和新區建設創造良好的機遇,從而支持、引導城市“分散組團式”空間布局,促進市中心區和外圍組團的協調發展。

建設軌道交通還是實現區域交通一體化、促進長三角區域經濟協調發展的需要,軌道交通建成後,常州市將更好融入長三角1小時、2小時交通圈中。

作為綠色交通方式之一,軌道交通能有效減輕交通污染,改善城市居民生活環境,同時也能帶動我市軌道交通產業發展。

建設線路

常州市城市軌道交通建設規劃(2010-2018)擬建設1、2號線全長53.92公里

根據規劃部門、建設部門編制完成的線網規劃,常州市的軌道交通由4條線組成,全長約129公里。

常州市城市軌道交通建設規劃對常州軌道交通建設的必要性、建設資金需求等情況進行了充分的論述論證。

常州捷運 常州捷運

常州軌道交通一號線:北海路——南夏墅,約34.02公里,規劃建設期為2014~2019年
1號線一期工程初步設定29個站點:北海路站、新龍站、嫩江路站、新橋站、常州北站、華山路站、龍虎塘站、黃河路站、漢江路站、河海路站、奧體中心站、市民廣場站、翠竹站、常州火車站、博愛路站、文化宮站、同濟橋站、光華路站、茶山站、聚湖路站、定安路站、廣電路站、長虹路站、武進區站、大學城北站、大學城南站、龍躍路站、陽湖路站、南夏墅站。

常州捷運 常州捷運

常州軌道交通二號線:城西中心——顏家,約19.86公里,規劃建設期為2016~2020年
2號線一期工程初步設定13個站點:城西中心站、五星站、勤業站、懷德站、南大街站、文化宮站、紅梅公園站、五角場站、常青站、紫雲站、青洋路站、城東中心站、顏家站。

報批進程

上報方案

2010年1月8日至10日,江蘇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在常州市主持召開了《常州市軌道交通近期建設規劃(上報方案)評審會》(以下簡稱《建設規劃》)。江蘇省發改委徐瑩主任和常州市副市長俞志平出席了會議、並致辭江蘇省國土資源廳、住房和城鄉建設廳、環保廳、交通廳,常州市人民政府、政府辦、市發改委、建設局、財政局、規劃局、公安局(交警支隊)、交通局、國土局、水利局、園林局、環保局、文廣新局、地震局、供電局、規劃設計院、上海隧道院、南京交研所等單位領導及代表出席了會議。

會議邀請了來自北京、上海、廣州、武漢等地的9名專家(焦桐善、沈景炎、邊顏東、邱志清、宋鍵、萬學紅、葉霞飛、朱丹、王峰)組成了專家組進行評審。專家組聽取了常州市規劃局對常州市總體規劃、綜合交通規劃、軌道交通線網規劃的介紹,聽取了《建設規劃》編制單位——上海市隧道工程軌道交通設計研究院對《建設規劃》的匯報,聽取了南京市交通規劃研究所對常州市客流預測報告的介紹,以及各政府部門代表對《建設規劃》發表的意見,並組織現場踏勘。諸位專家閱讀了相關資料檔案,與編制單位進行了充分交流,對《建設規劃》的編制工作給予了充分肯定,同時對《建設規劃》中存在的一些不足之處提出了寶貴的修改意見和建議。

通過評審

受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委託,中國國際工程諮詢公司於2010年7月14日--16日在常州市主持召開了《常州市常州城市快速軌道交通建設規劃(2010-2018)》(以下簡稱《建設規劃》)評估會。

專家組認為,從支持城市總體規劃的發展目標,實現合理的城市空間布局、緩解城市交通壓力、實現城市交通發展戰略、統籌社會發展,支持社會可持續發展方面考慮,常州市建設城市軌道交通是必要的。《建設規劃》項目選擇和總體規模基本適當,建議應對線網方案、規劃線路換乘節點、線網客流、車輛制式和運營方案做深化研究,為《可研報告》項目研究奠定穩定基礎。

正式獲批

2012年5月11日,國家發改委發文批准《常州市城市軌道交通建設規劃(2011-2018年)》,常州市成為全國第29個、江蘇省第4個獲批建設城市軌道交通的城市,也是2011年全國城市軌道交通安全大檢查以來第一個獲批建設的城市。

根據規劃,常州市遠期形成4條線路,共129公里的城市軌道交通線網。建設1號線一期和2號線一期工程,長約53.88公里,形成“十”字型的軌道交通基本骨架。

1號線一期工程自北海路至南夏墅,線路長約34.02公里,設站28座,投資213.3億元,規劃建設期為2011-2016年。2號線一期工程自城西中心至顏家,線路長約19.86公里,設站13座,投資123.2億元,規劃建設期為2014-2018年。新建1號線新龍車輛段、城南停車場和2號線城東車輛段等3處車輛基地,在1號線茶山站附近設共用控制中心1座,在黃河路站、文化宮站和大學城站附近設主變電所3座。建設項目總投資為336.5億元,其中,資本金134.6億元,資本金以外的資金採用國內銀行貸款等融資方式解決。

配套工程

滬寧城鐵捷運預留站

滬寧城鐵常州站北廣場預留常州捷運一號線火車站站場場地長約180米,端頭井處寬28.8米,標準段寬24.5米,採用坑中坑的形式開挖,開挖深度超過20米。鑒於本工程地質情況複雜,工期緊,基坑圍護將採用鑽孔灌注樁加三軸攪拌樁止水帷幕,並局部採用內插型鋼的SMW工法施工,該施工方法在常州使用實屬首例。

配合捷運建設,常州城區唯一立交橋要改成平橋

常州市規劃局技術處工程師黃飛鶴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緩解同濟橋的交通壓力,規劃方案的第一步是先南北貫通晉陵南路、紅梅路,有效分流同濟橋壓力,之後才是拆除同濟橋老橋,在原地建設一座新同濟橋,新同濟橋的通行能力與城市主幹道和平路的通行能力相一致;考慮到古運河航道要求取消,新同濟橋才設計為一座平橋,與吊橋路及勞動中路實行平面相交的交叉口,同時滿足遊船通行的要求。不過,由於常州軌道交通一號線經過同濟橋,因此離同濟橋的原地拆舊建新,還有一段時間,至少也要等城市軌道交通一號線開始實施,同濟橋才會同步開始施工。

車型選擇

2012年5月,國務院討論通過了我市上報的軌道交通建設規劃,國家發改委下達了批覆,我市成為全省第4個獲準建設軌道交通的城市。常州市軌道交通工程各項前期準備工作正在有序推進,1號線一期計畫於2014年上半年開工,2019年上半年試運營;2號線一期計畫2016年上半年開工,2020年下半年試運營。

根據規劃,我市軌道交通線路共有4條,國家發改委此次批覆的建設規劃為1、2號線一期工程,總長53.88公里,設車站41座。兩條線路均選擇長19米、寬2.8米、定員230至240人的B型車,採用6輛編組的方案。建設項目總投資336.5億元,每公里造價指標為6.25億元。

中國捷運現狀

地下鐵道,簡稱捷運,亦簡稱為地下鐵,狹義上專指在地下運行為主的城市鐵路系統或捷運系統;但廣義上,由於許多此類的系統為了配合修築的環境,可能也會有地面化的路段存在,因此通常涵蓋了都會地區各種地下與地面上的高密度交通運輸系統。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