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家莊遺址

東部主要為商周文化堆積,面積約4萬平方米,地面隆起,高於周圍1米,文化層厚3至5米,較典型的器形有陶簋、罐和各式陶豆、鬲以及獸蹄形鼎足。 袋形分檔鬲、粗矮柄的豆和簋,具有西周中晚期器形特點。 柱形鬲足和柄部凸棱的豆為春秋特點。

古遺址名,山東濰坊市境內,1973年由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山東隊考查發現。位於昌樂縣北岩鄉常家莊村後,大丹河南北貫穿其中,西部面積約1.5萬平方米,暴露龍山文化地層和商周灰坑,遺存有表飾豎條附加堆紋的鼎足和繩紋陶片。東部主要為商周文化堆積,面積約4萬平方米,地面隆起,高於周圍1米,文化層厚3至5米,較典型的器形有陶簋、罐和各式陶豆、鬲以及獸蹄形鼎足。袋形分檔鬲、粗矮柄的豆和簋,具有西周中晚期器形特點。柱形鬲足和柄部凸棱的豆為春秋特點。獸蹄形鼎足是戰國遺物。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