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萊斯特·加納

布萊斯特·加納

布萊斯特·加納,智利作家。不來斯特 加納 卒於法國巴黎。父為定居智利的愛爾蘭醫生。他自幼喜愛文學。青年時期曾留學法國,回國後當過軍事工程師、議員。1867 年出使英國 。1887年退休 ,長期僑居法國。

基本信息

主要作品

布萊斯特·加納是智利十九世紀著名的現實主義作家,被稱為“智利小說之父”。留法時受巴爾扎克作品影響,立志做一個現實主義小說家。他的小說創作為20世紀智利現實主義文學開闢了道路,反映了獨立革命後至19世紀末智利的資產階級民主運動及聖地亞哥各階層生活面貌。早期創作以愛情為題材,浪漫主義色彩濃厚。後轉向現實主義,代表作是長篇小說《馬丁·里瓦斯》和《在光復時期》。

代表作

1862 年,他的代表作《馬丁·里瓦斯》問世。此後很長一段時間他沒有 寫作。到 1897 年,他又寫出了著名的長篇小說《在光復時期》,隨後還發表過一些作品,其中包括長篇小說《移民》,以諷刺的筆調刻劃一群智利 地主,描寫他們遠離祖國而在巴黎所過空虛無聊和遊手好閒的生活。其他作品還有《一個社會場景》、《欺騙與醒悟》、《初戀》、《愛情的數學》、《一個傻瓜的理想》、《移居者》、《瘋狂的小溪》等。

作品風格

他的作品鮮明地反映出了智利社會生活的廣闊圖景。加納不善於藉助人物命運的發展和衝突,來展示生活的內在發展過程。據他自己說,他是在青年時期接觸到了巴爾扎克的小說之後,便引發創作的念頭, 並發誓要成為一個小說家。在他早期的一部長篇小說《社會舞台》中,他就有意識地學習巴爾扎克的《人間喜劇》,指出金錢在智利社會生活中已經成為主要動力,並且發揮了不斷增長的作用,在小說中描繪了一群令人厭惡的 “貪財之徒”的肖像。

《馬丁·里瓦斯》簡析

歷史背景

《馬丁·里瓦斯》以1851年智利首都自由黨和保守黨的鬥爭為背景,寫中產階級青年馬丁·里瓦斯經過奮鬥和貴族小姐麗奧娜有情人終成眷屬的故事 ,展示當時的社會矛盾 、 階級狀況和風俗人情 。《在光復時期》以1814 ~ 1817 年智利人民反抗西班牙統治的歷史事件為背景,敘述智利愛國者在第一次起義失敗後開展敵後鬥爭的故事 ,全書規模宏大,描寫細膩,是一部史詩般的作品。

《馬丁·里瓦斯》充分顯示了拉丁美洲現實主義的重要特點:描寫現實,描寫社會鬥爭;塑造理想化的、歐洲進步文明的代表人物、新興資產階級的 代表人物:馬丁·里瓦斯和麗奧娜。這兩個典型人物在智利幾乎家喻戶曉,深受廣大讀者喜愛。

故事梗概

主人公馬丁·里瓦斯是一個貧窮的外省青年,他在首都聖地亞哥上大學。父親臨死前為了讓他完成學業。不得不將他委託給暴發戶達馬索,祈求他為 兒子提供食宿。從此,馬丁·里瓦斯過起了寄人籬下的生活。達馬索的兒子奧古斯丁是個花花公子,女兒麗奧娜美麗聰明卻十分驕傲。在這種環境中,馬丁·里瓦斯憑藉自己的聰明、勤奮、成熟、細心和努 力,成為達馬索的得力助手。在他的幫助下,奧古斯丁擺脫了一起帶有詐欺 錢財性質的美人計,他又搭救了市民的女兒埃德米拉,後來勇敢地投入到反 保守派的鬥爭中,卻被捕入獄。馬丁·里瓦斯以自己的優秀品格和出眾才智 終於獲得了麗奧娜的愛情。

其實馬丁·里瓦斯在內心深處也愛慕著麗奧娜,但由於家庭清寒,社會地位低下,他認為自己的愛情不切實際,不可能實現,所以一直沒有提過。 在一次戰鬥前夕,他藉口可能就馬上死去,便鼓足勇氣,寫了一封信向麗奧 娜求愛。戰鬥中,他被捕並被投入死牢。在這危急時刻,麗奧娜向他表示了 純潔、無私的愛情。她放下富門閨秀的架子,冒著身敗名裂的危險,千方百 計營救自己的心上人。最後,她收買了看守,通過各種辦法使馬丁·里瓦斯 越獄成功。隨後,兩人一起離開智利,到秘魯生活。

小說對馬丁·里瓦斯這位智利新生勢力的代表,作了十分精彩的刻劃。 馬丁是一個有才華,有道德,為人正直的青年。因家境貧寒,他剛進入完全 陌生的首都上層社會時,顯得畏縮、拘謹,但他並不害怕,他自尊、自愛、 不卑不亢。小說中有這樣一段描寫:“小八字鬍蓋著上嘴唇,下嘴唇略為突 出一點,使他顯得堅定、果斷,本來就高昂的頭,看上去抬得更高。他整個人帶著一種不凡的派頭,和他那身寒酸的衣服形成鮮明對比。”這個深沉思考、富有內在力量的人,雖然十分貧窮,但當他一個人被置身於完全陌生的 上層社會中時,卻沒有一點奴顏婢膝的樣子,非常自重大方。作者著重展示 他的內在力量,重視精神力量而不重視外貌。

作者還通過描寫馬丁和奧古斯丁在處理“假婚約”時的不同態度,充分 顯示了馬丁在才能上的優勢。面對“假婚約”,奧古斯丁“吃不下飯,睡不 著覺。”整天惶惶不安,而馬丁則沉著冷靜,他據理證明婚約是偽造的,從而解除了奧古斯丁的沉重負擔。

此外,作者通過細膩的心理描寫,使人物個性更加鮮明突出。當馬丁初次置身於達爾索的豪華客廳時,簡直不曉得把手放在哪兒好,但當他發現全 屋的人的眼光都集中在他身上時,“天生戰勝怯懦的性格,意志使他講話時 越來越沉著自如了。”

馬丁和奧古斯丁兩個不同階級的代表的對比描寫,揭示了這部作品的主 題:新興資產階級的代表、外省青年人的力量不斷壯大,終於取代聖地亞哥 資本家愚笨、虛榮、嬌寵壞了的紈袴子弟而掌握實權和領導地位。

女主人公是麗奧娜。她是作者心中理想的天使般的女性:漂亮、富有、年輕、純潔。與其他資本家子弟不同,她不以金錢、社會地位和表面的虛榮 為選擇愛人的標準,而是看重人的品德。她愛上馬丁,是因為他的聰明才智 和為人正直。

文章一瞥

當馬丁因家境貧寒、社會地位低下而不敢向她求愛時,她說: “只要我愛你,社會地位有什麼關係??在所有圍繞著我的男人中,你的社 會地位最低下,但你是我心目中最高尚的人。”作者還特別讚頌了奧麗娜的自我犧牲精神。她第一次到死牢去探望馬丁時,提出用越獄來拯救馬丁的方法。兩人有這樣一段對話:

“我有一個主意,明天這個時候,我和奧古斯丁一塊來,我穿著兩身衣服,你穿我的一身,化妝成我和奧古斯丁一塊兒出去。”

“那你呢?”馬丁看著自己愛人,眼睛閃著熱情的光芒驚奇地問。

“我留在這兒。他們發現了我能把我怎么樣?”她回答說。

十分簡單而平淡的幾句話,從麗奧娜嘴裡緩緩吐出。麗奧娜的勇敢、自我犧牲精神和對馬丁的純潔深厚的愛情從語句中流溢出來,動人心魄。小說描寫的許多人物形象都很生動,各種資產階級人物形象給讀者留下了深刻印象。作者在選擇典型細節,簡練地突出人物個性方面,表現了出色 的本領。達索爾夫人的養尊處優、無所用心,菲德爾先生的唯利是圖,佛蘭 西斯卡夫人的不切實際、“詩意陶醉”。呼之欲出。

表達情感

《馬丁·里瓦斯》通過對馬丁和麗奧娜的愛情故事的描寫,完美地表達 出作者的浪漫主義理想,同時,作者冷靜地描述了 1850 年到 1851 年間智利社會的激烈衝突,以及各個階層的思想動態、風俗習慣,向讀者展示了一幅生動而廣闊的社會風情畫。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