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爾根自然保護區

布爾根自然保護區

布爾根自然保護區1981年建立,面積8800公頃。主要保護對象是珍稀動物河狸。保護區位於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北部、阿爾泰山東南緣青河縣境內的布爾根河段。

自然環境

保護區為河谷平原,在峽谷處含有少量山地。布爾根河是一條由東向西的河流,發源於蒙古人民共和國境內,流入我國50公時里後,與青格里河匯合到烏倫古河。本河段穿行於阿爾泰山東南緣余脈的群山間,山勢不高,山體岩石裸露,河床寬15~25米,年均流量為12.76m3/s。主要水源為阿爾泰山的雪,每年5月中旬到6月中旬為冰雪融化的洪水期。氣候年均溫—0.01℃;年降水量為16849毫米,其中30%為降雪量。

植物資源

植物主要為河谷林和水生植物,種類不多。河谷林為灰柳純林,或與青楊呈塊狀混交。河谷林帶一般寬為20~30米,極少到100米,有的河段因墾殖只有散生的孤立木或無林。其它植物有芨芨草、鈴鐺刺、蘆葦、長苞香蒲等。還有沙生針茅、多根蔥、小蓬、優若黎。無國家級保護植物。

動物資源

保護區野生動物資源有河狸、麝鼠、草兔、野豬。偶爾來保護區尋食、飲水的有石貂、草狐、沙狐、狼、盤羊、北山羊、鵝喉羚、雪豹、金雕、蒼鷹等。數量較多的鳥為有雁鴨類、鴉類、野鴿及雀形目鳥類。兩棲類有花背蟾蜍,爬行類常見的有旱地沙晰。
國家保護動物一級有河狸、金雕雪豹、北山羊;二級有石貂、鵝喉羚、盤羊、雪兔等。
(一)河狸——國家一級保護動物
哺乳動物,齧齒目河狸科。是我國最大的齧齒目動物,其明顯特徵是尾大而扁平,呈卵圓形,布以角質鱗片。體粗而短,體長70~100厘米,頭圓、頸短、眼小、耳短,耳內具防水瓣膜,四足黑色,具五趾。後足掌較前足掌大,趾間具蹼可以划水。背毛黃棕色,腹毛略淺。
河狸是根據水位的變化沿河道築壩堵水以保持生活區穩定的水位,它的巢穴一般都築在岸邊或水中小島上,而洞的進出口都在常年水位半米以下的水中,在水中建築洞或巢,而棲息睡覺地方在水平面以上(圖2)。水域環境對河狸的生存極為重要,它在水中游泳,運輸食物及建巢材料,在水中進食、排泄、避敵、交配和貯存食物,通過水域進行遷徙和擴散。冬日冰面上有河狸出入的冰洞口。
河狸的領域性很強,以家族為單位生活。每年1~4月交配,孕期105~108天,5~7月產仔,每胎2~3仔。哺乳期約2個月。2歲多性成熟。河狸夏季以草為主要食物,其它三季以木本植物的樹皮、嫩枝葉為食。人工飼養下,河狸可活15~20年。其天敵及食物競爭者為石貂、狐、狼、金雕、蒼鷹、野豬、草兔等。
河狸是珍貴的毛皮獸,有香囊,產河狸香,是名貴的香料和保香劑,又是珍貴的藥材。
河狸在我國數量約500~600隻,1985年布爾根河保護區內有29個家族,約110~120隻。是烏倫河水系中河狸密度最大的河段。
(二)石貂——國家二級保護動物
別名岩貂,體長約45厘米,體軀粗壯,四肢短粗有力,尾長於體長之半,尾毛蓬鬆,毛色單一,為灰褐色及淡棕褐色,胸部具鮮明的“V”形白色或黃色斑點。
石貂生活在岩坡、灌木林邊,穴居,多晝伏夜出,善攀援,性膽大兇狠。主要以鼠類、鳥類及卵為食,春季繁殖,每胎產仔3~5個。
(三)雪兔——國家二級保護動物
別名白兔,變色兔。體型較大,體長45~52 厘米,耳短,尾極短,冬毛全身純白,反耳尖、眼圈黑褐色。夏毛頭部、背部為棕褐色或棕黃色,腹部白色。雪兔棲居河谷柳叢與白楊林中,夜間活動,白天隱居洞穴中,善跳躍,食樹皮,嫩枝及草本植物。
河狸及其生態環境是布爾根自然保護區的重點保護對象,為發展這種珍貴的野生動物,國家在烏倫河流域建立一個大規模的現代化的河狸飼養場,用科學的方法提取河狸香,讓其更好的造福於人類。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