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耶命名法

巴耶命名法,以希臘字母為星座中主要星星命名的方法.這種方法由約翰·巴耶(1572-1625)創造,他在1603年首次發表了第一張覆蓋全天空的星圖.通常為星座中最亮星,但也並不總是這樣.

命名法詳細介紹

巴耶恆星命名法(Bayer designation)是由約翰·巴耶(Johann Bayer)在其《測天圖》(Uranometria,1603年)中所提出的恆星系統命名法。根據這命名法,一顆恆星的名字由兩部份所組成:前半部為一希臘字母,後半部則是恆星所處星座的屬格。原則上一個星座之中最光的那一顆星就會被稱為α,第二光的就會是β,接著就是γ、δ……如此類推。但實際上在很多星座中,α星未必就是光度最大的那一顆星,次序倒轉並不罕見;甚至有些星所處的星座跟其名字所顯示的並不符合。有兩顆星有雙重的名字:五車五——β Tau、γ Aur跟壁宿二——α And、δ Peg。雖然如此,這些名字還有一定用處,所以至今它們仍被廣泛使用。

巴耶恆星名一般有兩種寫法。第一種是全寫,如Alpha Canis Majoris(天狼星)及Beta Persei(大陵五);另一種是簡寫,即小階希臘字母加星座的三字母標準簡寫,如α CMa及β Per。

希臘字母只有廿四個,要命名同一星座中更多的星時,巴耶就利用小階拉丁字母,然後就是大階拉丁字母。但是這些名字現在很少被用到,h Persei(實為一個星團)及P Cygni為當中少數的例子。值得注意的是巴耶命名恆星時只去到Q這個字母,以後的字母都沒有使用。如W Virginis這樣的名字其實是變星命名

有些星共同擁有一個巴耶名字,如一些雙星聚星。這些時候就會在名字中的字母後上方加上一個數字去分辨它們,如獵戶座的π1、π2、π3、π4、π5與π6 Orionis。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