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方寺

巴方寺是一處真正令人驚嘆的景點,底部有十多座房間。

景區資料

巴方寺巴方寺

景區名稱:巴方寺

建造時期:11世紀中期

建造國王:優陀耶迭多跋摩二世(1049-1065年)

信奉宗教:印度教

建築風格:巴方風格。

景區介紹

巴方寺是座單獨的神山式聖塔坐落在高的基座上,基座是神秘的梅盧神山的象徵,巴方寺的特色是:由三排短圓柱支撐東面一條200米長的橋,該橋可到達記寺,橋染的中間是一座十字形的亭,該橋現已修復。

原來的中央建築已經坍塌,從西邊樓梯爬上去,可以看到巴方寺聞名於世的淺浮雕瓷磚,浮雕的主題或取材自印度史詩《摩訶婆羅多》《羅摩衍那》又或是描繪高棉人的日常,有不少原始森林裡的狩獵場景,在入口的左邊和右邊,可以看到生動的動物,歡樂的音樂家和神秘秘的怪獸,巴方寺的淺浮雕與其它的有所不同,因為裝飾圖案是雕塑在寺廟牆壁類似瓷磚的小石頭上,但是因為該寺嚴重坍塌,很多圖案已經看不清。

背景

由於寺廟保存不當,周達觀所描述的那座宏偉的巴芳寺如今已難以辨認。1972 年由於戰爭,法國人被迫離開吳哥,那時,他們正在對這座寺廟進行修葺。雖然巴芳寺在吳哥通王城內,但其歷史可追溯到十一世紀,而這座城市在後來才建立。巴芳寺的一個有趣特徵是其裡面刻在小塊磚石上的淺浮雕。

很不幸的是,由於巴芳寺保存狀況不佳,可見的淺浮雕已微乎其微,浮雕敘述的主題為現實生活的場面以及森林景色。

布局

巴方寺巴方寺

巴芳寺位於一座高地基上,是一座單獨的聖所,它象徵著須彌山。一座 425X125 米 (1394X410 英尺 ) 的矩形沙岩石牆包圍著這座寺廟 。東入口一條高於地面的沙岩通道 (200 米, 656 英尺 ) 形成一座通往主廟宇的橋樑。通道由三排矮石柱支撐。

提示: 到達通道前,先在東入口石塔處左轉,走到廊廳底,欣賞拜雲寺的四面塔。然後沿通道直走,通道上有十字形小亭子相連,亭子的左右兩側均有平台。左轉,走到通道開闊處。接著往前走,欣賞底下的石柱排列。繼續走到廊廳底,可以看到一個鋪了底的矩形池。

寺廟建在一個五層的矩形沙岩基底上,與其他建築上的漸小疊塔不同,這五層的建造尺寸相同。一、二、三層周圍有沙岩廊廳環繞,巴芳寺是第一個石頭廊廳和中央石塔一起出現的建築。庭院內有兩間十字形藏經閣 ,藏經閣有四個拱門,兩座藏經閣原先由一條高於地面的通道相連,通道下有低矮的石柱支撐。

圍牆上的廊廳已倒塌,後來廊廳的石塊建成一座斜倚著的菩薩像 ,從而延伸了西牆 ( 頭朝左,而朝寺廟 ) ,這是一件象抽派作品,菩薩的輪廓難以辨認。在菩薩的中部有一條石階通向頂部 。

由於底部多處倒塌,使得頂層保存的狀態不佳。原先頂上有一座帶雙翼的中央聖所,入口的兩側均雕刻有動物圖案。如果你仔細辨認,你還可以從西側的地面上看到一些。 .

提示: 在頂層,往南可以看到巴肯寺,往北則可以看到吳哥古皇宮。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