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斯鋼鐵公司

巴斯鋼鐵公司

巴斯鋼鐵公司巴斯鋼鐵公司(BIW)坐落於緬因州肯尼貝克河畔,是現今美國6大造船廠之一,也是“阿利·伯克”級飛彈驅逐艦兩大承建商之一。巴斯鋼鐵公司前身是1826年建廠的巴斯鑄鐵廠(Bath Iron Foundry),其業務是鋼鐵加工,根本不涉及造船。

基本信息

(圖)巴斯鋼鐵公司巴斯鋼鐵公司
巴斯鋼鐵公司巴斯鋼鐵公司(BIW)坐落於緬因州肯尼貝克河畔,是現今美國6大造船廠之一,也是“阿利·伯克”級飛彈驅逐艦兩大承建商之一。巴斯鋼鐵公司前身是1826年建廠的巴斯鑄鐵廠(Bath Iron Foundry),其業務是鋼鐵加工,根本不涉及造船。

歷史

1865年一名叫托馬斯·伍斯特·海德(Thomas Worcester Hyde)的退役軍官將巴斯鑄鐵廠收購併於1884年將該廠更名為巴斯鋼鐵公司(Bath Iron Works)。1888年巴斯鋼鐵公司收購了高斯海運鋼鐵廠新英格蘭造船公司,從此進入造船領域。

(圖)巴斯鋼鐵公司巴斯鋼鐵公司

從1890年建成第一艘氣船至今已有一百多年的造船歷史,其中大部分是軍用船舶。單為美國海軍就建造了約250艘各種艦船。尤其是在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在44個月內生產了83艘作戰艦艇,在1943—1944年的頂峰時期,甚至達到每17天交付一艘軍艦的記錄,顯示了其強大的生產能力。

戰後巴斯鋼鐵公司繼續為海軍大量建造巡洋艦驅逐艦護衛艦等軍用船舶,美國海軍的“佩里”級護衛艦“提康德羅加”級宙斯盾巡洋艦“阿利伯克”級飛彈驅逐艦等現役主力艦艇的設計建造工作都有巴斯公司的參與。可以說巴斯鋼鐵公司見證了整個美國海軍發展的歷程,它也因此累積了相當豐富的設計及建造的技術。

除軍艦外,商船的建造數量也達到約170艘,但因美國造船業在商船領域中的建造成本與市場行情的船價不成比例,巴斯公司早在80年初就放棄了商船市場,專心於軍用船舶領域,由此帶來的問題是公司業務受到政府國防預算影響。該廠是緬因州最大的企業,1980年員工人數最多時達到15000人;冷戰過後,美國國防經費大幅緊縮,巴斯造船廠的員工人數減至現在的約7000人。新船的建造工作都在緬因州的巴斯造船廠,另在緬因州的首府-波特蘭有負責維修的修船廠。而聯絡服務辦公室則遍布全美,保括華盛頓特區維吉尼亞州佛羅里達州密西西比州路易斯安納州加州華盛頓州夏威夷州以及日本東京;日本東京的辦公室主要是負責美駐防日本第七艦隊的維修及候勤補給事項。1995年巴斯造船廠被通用動力集團併購,現在巴斯造船廠隸屬通用動力集團海事部門。

主要部門

先進技術部門:巴斯造船廠累積兩百餘年的造船經驗,對於工程部門以先進科技進行研究開發甚為重視,除了本身的研發能力外,巴斯造船廠也與大學實驗室設計顧問公司、其它研發機構、海軍造船廠與通用動力海事系統其它部門保持技術交流,以期保持在造船技術的優勢。對於造船技術的先進科技包括先進材料、環境控制系統、製造技術、作戰環境系統、機動信息系統、動力系統、船舶儀表自動化、電訊系統、戰術技術等科技領域。此部門下轄負責專利申請及工程業務發展小組,可通過華盛頓特區辦公室,直接服務美國海軍

(圖)巴斯鋼鐵公司巴斯鋼鐵公司

機械工程部門:該部門的領域包括機械結構土木海事材料等工程部門,整個部門擔任的工作就類似海洋建築師,巴斯造船廠在“阿利伯克”級、“聖安東尼奧”級與DD(X)計畫中都套用以上的科技。讓先進技術部門研發的成果,落實在實際的建造計畫或現役船更新案中,是工程部門的重大任務。對於套用在新造船艦的設計作業或現役艦性能提升上,審慎地提供實際而可行的細部規劃及程式步驟。

管生產管理部門:該部門的主要工作是對現有資源與計畫資源做最有效運用,並對所有的工程加以進度管制,對於造艦與修艦會按照計畫逐日進行,計畫包括長短期計畫,配置管理,生產時程,資源功能套用等。

船級設計部門:該部門已經採用計算機輔助設計(CAD),例如在“阿利伯克”級飛彈驅逐艦設計時,設計圖上作業以計算機執行,並以三維立體圖形驗證各種設計,大量計算機輔助設計作業及訓練有素的設計人員,使巴斯造船廠的計算機輔助設計在美國造船界亦居於領先地位。

生產設計部門:該部門有200名工程師,包含工程、設計、型管人員。部門內的人員對於來自船級設計部門的計算機輔助設計系統上遊資料,再進行生產設計,包括結構放樣、工程設計連繫、發展及維護生產計畫等。對新造或在修艦艇進行生產與廠級管制,並提供正確及時的生產信息,其技術已套用於“阿利伯克”級驅逐艦、LPD-17、DD-21的建造及研發。

材料部門:該部門擁有超過一百位的材料工程師,這些工程師負責材料的安排、測試以及新造艦與在修艦的材料管理。在修船部門,特別是船艦進行翻修時,材料工程師就必須對材料進行評估,以決定哪些部分需進行更換。

工程技術部門:該部門是整個工程部門中與業務連動最深的部門,舉凡設計、工程分析、工程安排與控制,都牽涉到經營策略與業務戰術。經營策略訂位在管理及改善現有的作業流程,業務戰術上則在發展先進的技術以爭取未來潛在的業務。

造船設備

(圖)從中國進口的浮式船塢從中國進口的浮式船塢

巴斯造船廠以往為船台而非乾塢造船,可生產長250米,寬40米,排水量約在45000—55000噸的船艦,廠內面積有24萬平方米,製造和組裝的區域有16800平方米,小組生產線區域約3800平方米,艤裝裝配區域有5 600平方米,有兩個氣候調節裝置的噴沙及塗裝房間各2300平方米,入口大小為25 x 10米。共有三個生產船台,長約240米,兩部吊車可分別吊起重達275噸及200噸船段,兩部搬運車分別可運送重量達250噸及400噸的船段,三個可供艤裝裝配的碼頭,全長為730米。

東布魯斯威克(East Brunswick)製造工廠是巴斯造船廠的衛星工廠,主要是鋼板製造工廠,包括等離子(Plasma)、乙炔(Oxy-acetylene)、機械切割等工作區域共18000平方米,管路及薄金屬板的製造區域共9 100平方米,聯合倉庫附有氣候調節裝置、五個高叉堆放區及10噸的吊車,共32500平方米。波特蘭修船廠的浮塢可維修260米長,41米寬,排水量約3000噸的船艦,兩個可供艤裝裝配的碼頭共490米長。巴斯造船廠自1996—1999年起擴充生產裝備,投資2億4000萬美元改善其機具設備,核心部分為6萬平方米的陸上轉移工廠,以及從中國購置的現代化的228.75米長,54.9米寬的浮式船塢,希望以先進的生產設備作為建造美國海軍新型驅逐艦的平台。根據巴斯造船廠評估:在使用傳統生產模式下,在下水前的艦船完成率約60%,工期約110周。在使用陸上轉移工廠及新浮塢生產後,在下水前的艦船完成率提高到約85%,工期則縮短到約85周,且船段的吊裝能力已達600噸,其生產效率已大幅改善。整套生產裝備已於2001年5月啟用,“阿利伯克”級驅逐艦“查菲”號(DDG 90)成為第一艘使用新設備建造的船隻;之後巴斯鋼鐵公司承建的所有“阿利伯克”級艦都將在新船塢中建造。

發展概況

已經有一百多年造船歷史的巴斯鋼鐵公司,對於艦船擁有完整的研究發展、測試評估、建造、海上測試與維修保養等技術實力,除傳統船艦設計能力,同時具有計算機輔助設計及先進陸上轉移裝置等現代化的設備,使船艦設計及生產達到一個新的高度。未來除了後續的“阿利·伯克”級驅逐艦的建造及後勤保障外,新一代DD(X)及下一代巡洋艦CG(X),小型近岸作戰艦艇(LCS)的設計建造,巴斯公司均有機會參與。

(圖)座落於緬因州肯尼貝克河畔的巴斯造船廠全景座落於緬因州肯尼貝克河畔的巴斯造船廠全景

美國國防部將按建造“阿利 伯克”級驅逐艦的模式,在金組造完首批四艘DD(X)驅逐艦後,後續28艘的建造計畫將由金組與藍組平均分配建造契約。至於CG(X)及LCS則等到美國政府撥款後,才決定建造的艘數,屆時仍由金組與藍組兩大集團競標。對於過剩的人力及緊縮的造艦經費,美國工業部門有意將兩大集團的部分生產能力導向商船領域及軍用船舶的外銷上。巴斯造船廠對於商船的建造並無興趣,至於軍艦外銷,巴斯造船廠與洛克希德馬汀在1999年與西班牙伊薩爾船廠合資的先進驅逐艦集團(Advanced Frigate CONsortium,簡稱AFCON),已經為西班牙海軍建造F-100宙斯盾護衛艦,還贏得挪威F-310宙斯盾驅逐艦的部分契約。總之,在可以遇見的未來,巴斯鋼鐵公司在美國造船工業中仍將占有重要地位。

巴斯造船廠的主要業務是繼續建造“阿利伯克”級飛彈驅逐艦。除此之外,1998年巴斯造船廠獲得約占總契約價38%,370萬美金的LPD-17兩棲艦的先期設計經費,但後來建造計畫被轉移至阿馮代爾船廠。同年巴斯造船廠與英格爾斯船廠共同獲得約占總契約價50%,370萬美金的DD 21驅逐艦初期概念設計經費,DD 21即DD(X)的前身。此外,以巴斯造船廠為主的團隊還獲美國海岸警衛隊新型緝私巡邏艇研製契約,價值約700萬美金,巴斯造船廠的任務主要為船形、推進、人員操作、自動化、存活能力的檢測,後來洛克西德 馬丁公司及阿馮代爾船廠亦獲得部分契約。1999年巴斯造船廠獲得約9800萬美金的DD-21案第二期設計經費。同年巴斯造船廠還獲得約3億2400萬美金的“伯克”級驅逐艦設計改進契約。2000年巴斯造船廠獲得海軍7400萬美元的“伯克”級驅逐艦工程服務契約。2000年以巴斯造船廠為主,加上包括緬因大學及製造商在內的組合,與海軍簽訂先進推進系統研製契約,為海軍研製電力推進系統,以用於未來近岸戰艦上,契約價值約920萬美金。在美國海軍決定發展新一代代號為DD(X)的“朱姆沃爾特”(Zumwalt)級的驅逐艦後,美國造船企業為了爭取建造契約,分為兩大陣營。一個是由諾格集團英格爾斯船廠及雷西恩公司為主力的金組(Gold Team),另一個是以通用電力集團下巴斯造船廠及洛克西德 馬丁公司為主力的藍組(Blue Team);兩大陣營各自提出自己的設計方案,分庭抗爭。最後在2002年4月美國國防部判定金組勝出,獲得約29億美金的設計契約。但根據協定,為使巴斯造船廠能順利建造後續艦,它獲得約2億美元的經費,洛克西德·馬丁公司也得到約1億美金的契約。美國國防部官員透露這兩組的設計是不分仲餑的,金組之所以得到評審委員的青睞,主要考慮建造執行能力、設計的彈性、建造歷史等;而且在藍組與金組競爭新一代巡洋艦CG(X),小型近岸戰艦(Littoral Combat Ship)建造契約中,巴斯鋼鐵公司仍然有發揮的空間。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