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塔利亞大教堂

巴塔利亞大教堂

巴塔利亞大教堂位於葡萄牙海濱貝倫省巴塔利亞市,是為紀念1385年戰勝卡斯蒂利亞人而建的。巴塔利亞大教堂是葡萄牙民族獨立得到進一步鞏固的標誌。

基本信息

巴塔利亞大教堂(葡萄牙)

巴塔利亞大教堂位於葡萄牙海濱貝倫省巴塔利亞市,是為紀念

巴塔利亞大教堂巴塔利亞大教堂
1385年戰勝卡斯蒂利亞人而建的。巴塔利亞大教堂是葡萄牙民族獨立得到進一步鞏固的標誌。1385年8月15日,英勇的葡萄牙人民在阿爾茹巴戰役中擊敗卡斯蒂利亞人之後,國王胡安一世允諾建造該修道院,這座莊嚴的哥德式建築由此誕生。巴塔利亞修道院也被稱為“凱旋的聖母瑪麗亞修道院”。
教堂由大殿、禮拜堂、鐘樓、墓地等組成,為哥德式建築風格。主樓為3層建築,底層是拱形大門,無窗,旁有帶陽台頂的平房相接。第2層為拱形窗屋。頂層中間又為一帶有涼台的拱形落地火焰狀窗,周圍是高聳向上林立的尖頂。門廊上鐫刻了線條複雜,蒼勁有力的木浮雕像和幾何圖案。大殿長80.27米,寬22米,高32.46米,有側助交叉穹頂。胡安一世禮拜堂位於修道院右側,正方形,邊長19.8米。頂部為八角形。中間安放了胡安一世王及菲力帕王后的石棺,體積高大。聖地亞哥騎士團大首領胡安王子、“航海家”恩利克王子和科英布拉公爵、佩德羅王子墓排列在周圍。往西是阿方索五世胡安二世阿方索王子三人的墓。具有哥德式馬努埃爾式相結合的御用修道室長55米,寬50米。稍小的哥德式風格的阿方索修道室長50米,寬14米。在西南角上方是“白鶴鐘樓”。尖頂的教士議事廳,下半部為圓柱狀,上半尖頂筆直向上。一扇1508年燒制的彩色玻璃窗點綴其中。1435年杜阿爾特國王擴建了新禮拜堂,構思新穎,為八角形,系杜蓋蒂的傑作。1509年馬努力埃爾國王又修建了一個前廳和新建大門,門高15米,寬7.5米,宏偉高大,其裝飾手法和風格受到伊斯蘭教藝術的影響。
巴塔利亞大教堂建立後,一直受到歷代國王的青睞,眾多的建築家、藝術家為之貢獻了自己的聰明才智。因之它又被稱為“葡萄牙王朝建築藝術加工廠”,最終形成了葡萄牙哥德式建築藝術風格,而且還是葡萄牙民族的象徵和求得獨立的標誌,受到葡萄牙人民的尊重和保護。1983年根據文化遺產遴選標準C(I)(II)被列入《世界遺產目錄》。評為遺產的報告:《世界遺產委員會第7屆會議報告》
評價:
為了紀念1385年在阿爾儒巴羅塔戰役中葡萄牙王國的勝利,建造了這座巴塔利亞修道院。在兩個多世紀的歷史中,巴塔利亞修道院在建築藝術方面一直在葡萄牙帝國中保持著其主宰地位。它的整座建築很明顯地受到曼紐爾式藝術的影響,把原始和民族哥德式風格結合起來,形成了獨特的皇家修道院範例。
巴塔利亞大教堂巴塔利亞大教堂“王之迴廊”

世界著名教堂

教堂是基督教徒舉行宗教禮儀的建築物。它擁有著很高的藝術、宗教價值。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