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西里升天大教堂

瓦西里升天大教堂

瓦西里升天大教堂為俄羅斯東正教堂。亦稱波克洛夫大教堂、聖母教堂、瓦西里·勃拉仁內教堂。位於俄羅斯首都莫斯科市中心的紅場南端。瓦西里升天教堂於1553-1554年為紀念伊凡四世戰勝喀山汗國而建(由7個木製小教堂組成),並於公元1555年—公元1561年奉命改建為9個石制教堂,造型別致,多奇異雕刻,主台柱高57米,為當時莫斯科最高建築。

基本信息

瓦西里升天大教堂瓦西里升天大教堂

中文名稱:瓦西里升天大教堂

俄文名稱:Храм Bacилия Блаженного

英文名稱:Vasile Assumption Cathedral

其它譯名:波克洛夫大教堂、瓦西里·布拉仁教堂、瓦西里·勃拉仁內教堂、聖母大教堂
建築類型:宗教建築

修建時期:原建1553-1554年,1555-1561年改建

所屬國家:俄羅斯

教堂簡介:教堂的原名是“代禱教堂”,後因曾有一個名叫瓦西里·布拉仁的修士在此苦修,最終死於該教堂而得名。“布拉仁”在俄語裡是仙逝、升天的意思。

歷史沿革

瓦西里升天大教堂瓦西里升天大教堂

瓦西里升天教堂於1553-1554年為紀念伊凡四世戰勝喀山汗國而建(由7個木製小教堂組成),並於公元1555年—公元1561年奉命改建為9個石制教堂,造型別致,多奇異雕刻,主台柱高57米,為當時莫斯科最高建築。

16世紀時,教堂地下室曾經被用作國庫。傳說有兩個貴族知道後,決定於1595年搶劫這裡的財寶。他們密謀在城市周圍放火,以調開警衛。但不幸的是他們的陰謀失敗了,兩人最終被處死。

1912年,教堂因其破舊不堪而被俄羅斯文物保護協會視為危舊房。十月革命後,政府開始修復工作。

1918年始修復大圓頂和西塔大門,20年代末30年代初陸續修繕其他部分;沿保留下來的白色石基座復原了門前台階;內部在30年代中斯被修復,1956~1965 年間中心教堂的壁畫由藝術家仿16世紀原貌重新畫過。

1967~1969年,教堂圓頂表面的鐵板由政府出資改為銅板,同時頂部十字架和鏤花檐板重新鍍金。這項工程繁複浩大,僅為覆蓋幾個圓頂就耗費一毫米厚的銅板約30噸。1980年正門和外部迴廊得以復原。瓦西里升天教堂歷史上僅有很少時間使用過,現為俄羅斯國立歷史博物館分館,作為建築文物供人參觀。

背景歷史

紅場形成於15 世紀90年代,當時叫“集市”,是商人交易的地方,17 世紀七八十年代它改稱為“紅場”,即 “美麗的廣場”之意。

十月革命後,紅場成了舉行盛大慶典和閱兵的廣場。莫斯科的城市建築呈環狀,從中心到四周,一環套著一環,大小近4000 條街道,四面八方都可以通向市區中央的紅場。大教堂緊傍克里姆林宮

1555~1561年由俄羅斯建築師巴爾馬和波斯特尼克根據沙皇和伊凡大公的命令主持修建。

這座教堂是為紀念16 世紀中葉俄羅斯國家生活中的一次重大歷史事件——征討、戰勝和兼併喀山罕國而建的。

內部構造

瓦西里升天大教堂瓦西里升天大教堂

這座教堂因其外貌的獨特和華美而舉世聞名,它是紅場上僅存的16世紀的建築物,是古代俄羅斯民間建築藝術的豐碑。

該教堂的建造者是巴爾馬和波斯特尼克,據說他們是兩個民間工匠。

從外觀看,整個教堂由九個塔樓有機和諧地組合為一體,而奇妙的是,從紅場上特定的角度看過去,九個圓拱頂尖都可以看到。教堂底座高大而堅實,主教堂從地基到頂尖高47.5米,周圍是八個色彩艷麗、形體豐滿的副祭壇的塔尖(按照伊凡四世建教堂的旨意,每個教堂當代表在遠征喀山期間度過的一個宗教節日),八個塔樓高低錯落有致:東南西北各為較大的塔樓,八角稜柱體塔身;四個塔樓之間的斜對角線則是四個小塔樓,建築裝飾簡潔緊湊,藉助斗拱與大塔樓相連。

教堂外面四周有迴廊和階梯環繞,這種設計使人在宗教上有投身上帝懷抱,從世俗上講有回歸俄羅斯大家庭之感,同時,站在迴廊和塔樓之間,不由使人產生置身於童話世界的美感。九個塔樓頂端全部是俄羅斯特有的洋蔥頭式的圓頂,中心塔的圓頂是金黃色,稜柱體的塔身上刻有魚鱗狀的深龕;其餘八個在規格大小、圖案彩繪上各不相同。從遠處看去,這些絢麗多彩的圓頂,有人說它們像含苞欲放的花蕾,有人說它們仿佛標誌權力的戰槌。

總之,整個教堂造型之豐滿、姿態之優美給人帶來富於激情的想像,它用民間建築藝術的語言準確地表現了俄羅斯人民擺脫外族統治之後的喜慶心情,以其形式中包含的昂揚的內在激情感召民眾,使他們不要忘記“俄羅斯國土、自由和榮譽”。

整個教堂宛如一件藝術品。教堂哪面是正門並不明顯,再加上它的殿堂面積不大,內部裝修簡樸,這些都突出顯示出它作為一個紀念碑的性質。進入教堂可以看到,除了在過道和各殿堂牆壁上繪有16-17 世紀的宗教題材的壁畫以外,別無其他宗教設施。殿堂分上下兩層,下層現在主要作為展覽廳使用。其中幾個展廳以圖片和模型介紹教堂建築歷史。有一個展廳陳列著16世紀俄羅斯軍隊攻克當時最堅固的城堡之一——喀山時所用的武器。

在喀山被圍景況模型邊,是一份作戰計畫圖,詳細說明了俄羅斯士兵的陣容、駐紮地點及行動路線。大教堂的地下層幾乎是一個暗室,只有尖拱型細小的縫隙供通風用。暗室在1595年以前曾存放大量國庫官款,現陳列古代文物。與中心塔相通的八個小教堂面積很小,其中東南堂面積僅為12平方米。

顯然,教堂設計者的著眼點和建築才華並非側重於它的使用價值,而在於建築結構的非同凡響,除了它的象徵意蘊之外,更追求它的觀賞價值。事實效果正是如此,瓦西里升天教堂外觀上極具節日喜慶色彩的花紋,形式上的慷慨、繁複,這種華美風格後來成了俄國頗有影響的一種審美理想模式。

修建目的

俄國在十月革命以前一直是一個政教合一的國家。東正教會在推行沙皇的政治主張方面不遺餘力,沙皇在抵禦周邊國家例如立陶宛、波蘭天主教國家,土耳其、伊朗伊斯蘭教國家和蒙古等異教國家的侵擾,以及後來的對外擴張中也都是以東正教為旗幟,征服喀山亦是如此。

在此之後,同樣是打著東正教的旗號,俄國又攻占阿斯特拉罕,遠征西伯利亞,進行了一系列兼併活動。因此可以說,征服喀山,既是政治軍事上的勝利,也是宗教上的勝利。

瓦西里升天教堂的建立,標誌著莫斯科成為俄國的宗教和政治中心,它是俄羅斯民族擺脫外族統治、完成統一大業,繼而逐漸走向強大、直至建立多民族的中央集權國家的里程碑。

相關資料

瓦西里升天大教堂瓦西里升天大教堂

相關歷史(傳說)

傳說在戰爭中,俄羅斯軍隊由於得到了8位聖人的幫助,戰爭才得以順利進行,為紀念這8位聖人才修建了這座教堂,8個塔樓上的8個圓頂分別代表一位聖人,而中間那座最高的教堂冠則象徵著上帝的至高地位。

教堂建造完備後,為了保證不再出現同樣教堂,伊凡大帝殘酷地刺瞎了所有建築師的雙眼,伊凡大帝也因此背負了“恐怖沙皇”的罪名。

米寧和波扎爾斯基雕像周邊建築(雕塑)

教堂前圓形的斷頭台是當年向民眾說教和宣讀沙皇令的地方,台上宣讀處死令和罪狀,在台下行刑。

教堂前面還有民族英雄米寧和波扎爾斯基雕像(1818年雕像落成)。1611-1612年,他們打敗了波蘭侵略軍,解放了莫斯科。

瓦西里升天大教堂的南面是瓦西里斜坡。一直延伸到莫斯科河畔。

其它

瓦西里大教堂的任何一面都是正面,沒有正面、側面和背面之分。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