巫州

天授二年(691年),改為沅州,分夜郎渭溪縣。 開元十三年(725年),改沅州為巫州,治龍標縣。 乾元元年(758年),復為巫州。

巫州唐朝的州。
唐太宗貞觀八年(634年),分辰州龍標縣置巫州(今懷化市洪江管理區)。置夜郎、朗溪、思征三縣。貞觀九年(635年),廢思征縣。天授二年(691年),改為沅州,分夜郎渭溪縣。長安三年(703年),割夜郎、渭溪二縣置舞州。先天二年(713年),又置潭陽縣。開元十三年(725年),改沅州為巫州,治龍標縣。轄境相當今湖南省懷化洪江、黔陽東境、芷江會同靖縣通道及貴州省天柱等市縣地。天寶元年(742年),改為潭陽郡。乾元元年(758年),復為巫州。大曆五年(770年)更名敘州。唐宣宗(公元846-859)年間:“庚寅七月,夏汛末終,秋汛蹱至,暴雨傾盆,三晝未止,洪水滔天,滾滾而至,田莊復洲,村舍滅失,巫州諸地,皆成澤國,帝忱頒昭,改巫為洪,以賑災禍。”(摘自某楊氏宗譜) 巫水、巫州改名“洪江”,應始於此。北宋熙寧七年(1074年)脫蠻再入中國版籍。
開疆名人:舒亶(1041-1103)字信道,號懶堂,慈谿(今屬浙江)人,在崇寧元年正月起知南康軍,時方開邊,蠻寇擾辰州。七月除亶直龍圖閣、知荊南府、荊湖北路都鈐、轄辰州。故黔中郡歷漢唐皆建郡縣,至五代始棄不通,然亦有內屬者。熙寧元豐開復沅誠,而元祐中又棄之,自是猺人恃險難制。亶圖上地形,募施黔土人,分七路遣將,授以方略,斬賊首並其徒黨三千餘級,俘數百人,破洞百餘。遂分敘浦、辰溪、龍潭為七,以忠順首領主之。既奏功,朝廷又詔亶興復誠州,乃進屯沅州,兵未壓境而渠陽五溪降。胡耳西道最為僻遠,至是亦請命天子為之告廟,肆赦改誠州為靖州。亶復計議築屯沅之洪江,分兵江之南,建若水、豐山、貫堡三寨。靖州跨大江,在飛山之東,猺人出人多以為障蔽,亶乃選形勝,得飛山福純坡,建新城,最為控扼之要。
高力士流放巫州時作詩《感巫州薺菜》:兩京作斤賣,五溪無人采。夷夏雖有殊,氣味都不改.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