巫山高[古曲《巫山高》]

《巫山高》為漢鼓吹鐃歌十八曲之一。《樂府詩集》中存有《巫山高》歌辭。自南北朝至唐代,有多家詩人以《巫山高》命題為詩。此類《巫山高》詩,無一首離開宋玉《高唐賦》、《神女賦》之巫山神女朝雲暮雨之情旨。諸家寫景,翻復不脫此境。南北朝的王融,以及唐代的盧照鄰和李賀等詩人作過此題。

基本信息

簡介

《巫山高》乃漢時軍樂短簫鐃歌(又曰漢鐃歌、鼓吹曲)曲名。據《晉書·樂志》記載,漢短簫鐃歌有二十二曲,俱錄曲名,名曰“朱鷺、思悲翁、艾如張、上之回、雍離、戰城南、巫山高、將進酒、君馬黃、上陵、有所思、雉子班、聖人出、芳樹、上邪、臨高台、遠如期、石留、務成、玄雲、黃爵行、釣竿”,均為軍樂曲名。“列於鼓吹.多序戰陣之事”。今存曲辭一十八首,其辭亡者有上列最後四曲。歷代詩人借題發揮,以漢鐃歌歌名命題為詩者代有其人。如以《將進酒》為題作詩者有蕭統、李白、元稹、李賀等等。以《有所思》為題作詩者有蕭統、謝朓、沈約、沈全期、孟郊、李白、韋應物等等。求同聯類,這些詩皆可謂“將進酒之類”、“有所思之類”,而詩題雖然不用原題,詩意已落類題巢臼者,亦可依立意聯類命曰“某某某之類”。納蘭性德《江城子·詠史》正是屬於後一種的“巫山高之類”。

作品原文

巫山高巫山高,高以①大;淮水深,難以逝②。我欲東歸,害梁不為③?我集無高曳④,水何[梁]湯湯回回。臨水遠望,泣下沾衣。遠道之人心思歸,謂之何!
作品注釋①以:且(依聞一多說)。
②逝:過。
③害:通何。梁:橋。為:施,設。
④集:通“濟”,渡過。高曳:即篙栧,篙楫。栧通枻,楫。

作品鑑賞

《巫山高》是漢鼓吹鐃歌十八曲歌辭之一。這是遊子懷鄉的詩。懷鄉而欲歸不得,阻山隔水,於是感極下涕。《樂府解題》說:“古詞言,江淮水深,無梁可渡,臨水遠望,思歸而已。”大致概括了此篇的詩意。
詩中有一個矛盾,就是將“巫山”和“淮水”同地並稱。聞一多樂府詩箋》說:“《南部新書》庚:‘濠州西有高唐(原誤塘,從《封氏聞見記》、《詩話總龜》改)館,附近淮水。’案此與夔蜀之高唐館同名,以地名遷徙之例推之,疑濠西淮水附近之高唐館,其所在之山亦名巫山。此詩巫山淮水並稱,即濠西之巫山也。”也可以不必拘泥字面,泛指山高水長。
詩的前四句寫山高水深。山是巫山,水是淮水,寫水深山高的同時,交待了詩人所在的地域,與下文“欲東歸”相照應。山不獨高,而且廣大,著力寫道路險阻。寫水,強調其深,因為深,難以渡過。“山高”與“水深”相對應,山高是虛寫,用作水深的陪襯,對水深有加重和渲染的作用,給人造成難以逾越的意念。這四句為全篇作鋪墊,或者叫“造勢”。
以下六句從“難以逝”一句發揮,集中寫水。從“我欲東歸”一句,可知詩人的家鄉在淮水下游,他要歸家,必得走水路。在他產生“欲東歸”的想法的同時,殘酷的現實便像特寫鏡頭一般推到他眼前,他不禁驚叫:“害梁不為?”原來這淮水沒有橋樑。他被當頭澆下一盆冷水。然而,詩人心中尚存一星希望之火,就又想:我何不乘船歸去?可是,船呢?“我集無高曳,水何湯湯回回”二句含著悲和怨。上一句是悲傷的自語;下一句則銜怨於淮水:你為什麼老是那樣“湯湯回回”地奔流不息,莫不是有意跟我作對!這是一種絕望的心情。過河沒有橋,渡水沒有船,滿心希望全化作泡影。無奈,詩人唯有“臨水遠望”:水天的盡頭,有他的父母兄弟,妻子兒女。此時可望而不可即。他內心激動極了,像漲起很高的潮水,無法平靜下去;終於兩行熱淚湧出眼眶,潮水衝出了閘門。
最後兩句:“遠道之人心思歸,謂之何!”扣住懷鄉思歸的主題。但其作用不僅止於此。上面六句都是具體寫思歸,這兩句則在於提高感情的強度,猶如一支樂曲用高八度的復唱作煞尾;正因為如此,“謂之何”三字是那樣鏗鏘有力。
這是一篇雜言詩,其中有三言、四言、五言、六言、七言各類句式。開頭四個三字句,兩兩對仗,一氣連作,表現山高水深,氣勢逼人。再用兩個四字句將節奏放緩,跟著一個五字句,一個六字句,這同詩的感情變化起伏相一致。下面又是兩個四字句,語勢再度趨於平緩。接下一個七字句,陡起波瀾,緊逼出一個頓挫有力的三字句,全詩嘎然而止。感情的抒發如直接從詩人胸中流出,略無掩飾,顯得樸實深厚。字句上絕無半點斧鑿痕跡;不見用力,卻字字有斤兩。所有這些,形成這篇詩古樸真至的風格。
在漢樂府中,遊子懷鄉、欲歸無因已成為一類歌辭的母題。如《悲歌》中有四句作:“欲歸家無人,欲渡河無船。心思不能言,腸中車輪轉。”又有一篇《古歌》說:“離家日以遠,衣帶日以緩。心思不能言,腸中車輪轉。”這些詩句,與此篇似乎有某種聯繫。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