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圖學

工程圖學

工程圖學就是一門以圖形為研究對象,用圖形來表達設計思維的學科。在工程技術界中由於“形”信息的重要性,工程技術人員均把工程圖學作為其基本素質及基本技能之一來看待。如一位工作了多年的大學畢業生所說的:在工廠企業中如果不懂“圖”那就等於人沒有了空氣和水。作為一個培養科技人才的高等院校由於各專業的培養目標不同,專業的需求及學習時間的限制,工程圖學的教學一般有兩種類型,即機械類專業的機械製圖及非機械類專業的工程製圖基礎。

概述

工程圖學就是一門以圖形為研究對象,用圖形來表達設計思維的學科。在工程技術界中由於“形”信息的重要性,工程技術人員均把工程圖學作為其基本素質及基本技能之一來看待。如一位工作了多年的大學畢業生所說的:在工廠企業中如果不懂“圖”那就等於人沒有了空氣和水。作為一個培養科技人才的高等院校由於各專業的培養目標不同,專業的需求及學習時間的限制,工程圖學的教學一般有兩種類型,即機械類專業的機械製圖及非機械類專業的工程製圖基礎

我國工程圖學的發展概況

我國是世界文明古國之一,在工程圖學方面有著悠久的歷史。它是伴隨著生產的發展和勞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而產生和日趨完善的。據考古證實,遠在戰國時期我國人民就已運用設計圖 ( 有確定的繪圖比例、酷似用正投影法畫出的建築規劃平面圖) 來指導工程建設,距今已有2400多年的歷史。“圖”在人類社會的文明進步中和推動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中起了重要作用。
1、從出土文物中考證,我國在新石器時代(約一萬年前),就能繪製一些幾何圖形、花紋,具有簡單的圖示能力。
2、在春秋時代的一部技術著作《周禮﹒考工記》中,有畫圖工具“規、矩、繩、墨、懸、水”的記載
3、自秦漢起,我國已出現圖樣的史料記載,並能根據圖樣建築宮室。宋代李誡(仲明)所著《營造法式》一書,總結了我國兩千年來的建築技術成就。全書36卷,其中有6卷是圖樣(包括平面圖、軸測圖透視圖)這是一部聞名世界的建築圖樣的巨著,圖上運用投影法表達了複雜的建築結構。這在當時是極為先進的。
4、隨著生產技術的不斷發展,農業、交通、軍事等器械日趨複雜和完善,圖樣的形式和內容也日益接近現代工程圖樣。如清代程大位所著《算法統籌》一書的插圖中,有丈量步車的裝配圖零件圖
5、製圖技術在我國雖有光輝成就,但因長期處於封建制度的統治,在理論上缺乏完整的系統的總結。新中國成立前的近百年,又處於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狀態,致使工程圖學停滯不前。
6、新中國成立後,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工農業生產得到了很快的恢復和發展,建立了自己的工業體系,結束了舊中國遺留下的混亂局面,為我國的科學技術和文化教育事業開闢了廣闊的前景,工程圖學得到了前所未有的發展。1956年原機械工業部頒布了第一個部頒標準《機械製圖》,1959年國家科學技術委員會頒布了第一個國家標準《機械製圖》,隨後又頒布了國家標準《建築製圖》,使全國工程圖樣標準得到了統一,標誌著我國工程圖學進入了一個嶄新的階段。
7、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和工業水平的提高,技術規定不斷修改和完善,先後於1970年、1974年、1984年、1993年修訂了國家標準《機械製圖》。並頒布了一系列《技術製圖》與《機械製圖》新標準。截止到2003年底,1985年實施的四類17項《機械製圖》國家標準中已有14項被修改替代。此外,在改進制圖工具和圖樣複製方法、研究圖學理論和編寫出版圖學教材等方面都取得了可喜的成績。
8、20世紀40年代,世界上第一台計算機問世後,計算機技術以驚人的速度發展。我國從1967年開始計算機繪圖的研製工作,計算機繪圖技術已在很多部門用於生產、設計、科研和管理工作。特別是近年來,一系列繪圖軟體的不斷研製成功,給計算機繪圖提供了極大的方便,計算機繪圖技術日益普及。深信,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的不斷推進,工程圖學定能在更加廣泛的領域得到更大更迅速的發展。

1圖書信息

叢書名 :普通高等院校規劃教材

作 譯 者:姚輝學
出版時間:2010-06
出 版:電子工業出版社
千 字 數:542
版 次:01-01
頁 數:340
開 本:16(185*260)
印 次:01-01
I S B N :9787121108907
定價:¥36.0
本書分10章,主要內容有:製圖基本知識,正投影理論基礎,點、線、面的投影,立體的投影,組合體,軸測圖,機件的表達方法,標準結構、標準件和常用件,零件圖,裝配圖,並配有附錄。本書內容完整,實例較多,全書貫穿了最新的技術製圖和機械製圖的相關國家標準。 計算機繪圖部分基於國內、外廣泛使用的AutoCAD繪圖軟體最新版本——2010版,包括二維繪圖和三維造型等內容,沒有單獨成章,而是分散放在每一章的最後,講述本章內容的計算機實現,目的是把計算機繪圖和工程圖學的經典內容緊密結合,使讀者能循序漸進地掌握計算機繪圖基本技能。 本書可作為高等學校本科近機類和非機類各專業機械製圖和機械設計基礎系列課程課內學時在100學時以下的專業課教材,也可作為機械類專業的教材。本教材也可供其他類型學校有關專業選用。

圖書目錄

緒 論 (1)
第1章 製圖基本知識 (3)
1.1 製圖國家標準的部分規定 (3)
1.1.1 圖紙幅面和格式 (3)
1.1.2 比例 (4)
1.1.3 字型 (5)
1.1.4 圖線及其畫法 (6)
1.1.5 尺寸注法 (8)
1.2 繪圖工具的使用方法 (12)
1.2.1 基本繪圖工具 (12)
1.2.2 度量工具 (14)
1.2.3 描圖工具 (14)
1.3 幾何作圖 (15)
1.3.1 等分線段 (15)
1.3.2 正多邊形的畫法 (15)
1.3.3 橢圓的近似畫法 (17)
1.3.4 斜度和錐度 (18)
1.3.5 圓弧連線 (19)
1.4 平面圖形的畫法和尺寸注法 (20)
1.4.1 平面圖形的尺寸分析 (20)
1.4.2 平面圖形的線段分析和畫法 (21)
1.4.3 平面圖形的尺寸注法 (22)
1.5 手工繪圖基本方法 (23)
1.5.1 用繪圖工具繪圖 (23)
1.5.2 徒手繪圖 (24)
1.6 計算機繪圖基本方法 (25)
1.6.1 AutoCAD 2010中文版界面 (25)
1.6.2 AutoCAD 2010二維繪圖入門 (26)
1.6.3 國家標準的實施和平面圖形的繪製 (33)
第2章 正投影理論基礎 (41)
2.1 投影法概述 (41)
2.1.1 投影法的基本概念 (41)
2.1.2 正投影法的投影特性 (42)
2.1.3 軸測投影簡介 (43)
2.2 投影面體系和三視圖的形成 (44)
2.2.1 三視圖的形成和投影規律 (44)
2.2.2 簡單立體三視圖的畫法 (46)
2.3 用計算機繪製立體的三視圖 (47)
第3章 點、線、面的投影 (50)
3.1 點的投影 (50)
3.1.1 點的三面投影及其投影規律 (50)
3.1.2 兩點的相對位置和重影點 (52)
3.2 直線的投影 (53)
3.2.1 直線對投影面的位置及其投影特性 (54)
3.2.2 一般位置直線的實長及其對投影面的傾角(56)
3.2.3 直線上的點 (57)
3.2.4 兩直線的相對位置 (58)
3.3 平面的投影 (63)
3.3.1 平面的投影特性 (64)
3.3.2 平面內的點和直線 (66)
3.4 直線與平面及兩平面的相對位置 (69)
3.4.1 平行關係 (69)
3.4.2 相交關係 (70)
3.5 換面法 (74)
3.5.1 換面法的基本概念 (74)
3.5.2 點的投影變換規律 (75)
3.5.3 換面法的四個基本作圖問題 (76)
3.5.4 綜合舉例 (78)
3.6 空間幾何問題的計算機輔助圖解法 (79)
第4章 立體的投影 (83)
4.1 平面立體的投影和表面取點 (83)
4.1.1 稜柱 (83)
4.1.2 稜錐 (85)
4.2 迴轉體的投影和表面取點 (86)
4.2.1 圓柱 (86)
4.2.2 圓錐 (88)
4.2.3 球 (90)
4.2.4 圓環 (92)
4.3 平面與立體表面相交——截交線 (93)
4.3.1 平面與平面立體相交 (93)
4.3.2 平面與圓柱相交 (96)
4.3.3 平面與圓錐相交 (98)
4.3.4 平面與球相交 (100)
4.3.5 平面與圓環相交 (101)
4.3.6 截交線綜合 (102)
4.4 立體與立體表面相交——相貫線 (104)
4.4.1 兩圓柱正交——利用迴轉面上取點法作圖(105)
4.4.2 輔助平面法 (109)
4.4.3 影響相貫線形狀的因素 (112)
4.4.4 相貫線綜合 (115)
4.5 計算機三維建模和投影 (117)
4.5.1 AutoCAD三維建模環境和方法 (117)
4.5.2 立體的布爾運算——自動生成截交線和相貫線
(121)
4.5.3 由三維立體模型創建立體的三視圖 (127)
第5章 組合體 (130)
5.1 組合體的基本概念和形體分析 (130)
5.1.1 組合體的定義 (130)
5.1.2 組合方式和形體分析法 (131)
5.1.3 組合體的表面連線關係 (132)
5.2 組合體視圖的畫法 (133)
5.2.1 基本要求和技巧 (133)
5.2.2 疊加體三視圖的畫法 (134)
5.2.3 挖切體三視圖的畫法 (136)
5.2.4 由正等軸側圖繪製三視圖 (138)
5.3 組合體的尺寸注法 (138)
5.3.1 常見基本形體的尺寸注法 (139)
5.3.2 組合體的尺寸分析 (139)
5.3.3 組合體的尺寸注法 (141)
5.3.4 標註組合體尺寸應注意的幾個問題 (144)
5.4 組合體視圖的閱讀 (145)
5.4.1 基本要求 (145)
5.4.2 讀組合體視圖的基本方法 (147)
5.4.3 根據組合體的兩視圖補畫第三視圖 (150)
5.5 組合體三維建模和投影 (153)
第6章 軸測圖 (156)
6.1 軸測圖的分類和基本要求 (156)
6.2 正等軸測圖的畫法 (157)
6.2.1 平面立體正等軸測圖的畫法 (157)
6.2.2 迴轉體正等軸測圖的畫法 (158)
6.2.3 組合體正等軸測圖的畫法 (159)
6.3 斜二軸測圖的畫法 (163)
6.3.1 平面立體斜二軸測圖的畫法 (163)
6.3.2 組合體斜二軸測圖的畫法 (163)
6.4 軸測圖的剖切畫法 (164)
6.5 在AutoCAD中繪製軸測圖 (166)
6.5.1 按平面圖形繪製軸測圖 (166)
6.5.2 由三維立體投影生成正等軸測圖 (166)
第7章 機件的表達方法 (168)
7.1 視圖 (168)
7.1.1 基本視圖 (168)
7.1.2 向視圖 (169)
7.1.3 局部視圖 (170)
7.1.4 斜視圖 (171)
7.2 剖視圖 (171)
7.2.1 剖視圖的基本知識 (171)
7.2.2 剖視圖的種類 (174)
7.2.3 剖切面的種類和剖切方法 (178)
7.2.4 剖視圖中的尺寸注法 (183)
7.3 斷面圖 (184)
7.3.1 斷面圖的概念 (184)
7.3.2 斷面圖的種類 (184)
7.3.3 剖切位置與斷面的標註 (186)
7.4 其他表達方法 (186)
7.4.1 局部放大圖 (186)
7.4.2 規定畫法和簡化畫法 (187)
7.5 綜合舉例 (192)
7.6 第三角投影簡介 (193)
7.7 用AutoCAD繪製剖視圖 (195)
第8章 標準結構、標準件和常用件 (198)
8.1 螺紋 (198)
8.1.1 螺紋的基本知識 (198)
8.1.2 螺紋的規定畫法 (200)
8.1.3 螺紋的規定標記和注法 (202)
8.1.4 螺紋的工藝結構及其尺寸注法 (205)
8.2 螺紋緊固件 (206)
8.2.1 螺紋緊固件的比例畫法和標記方法 (207)
8.2.2 螺紋緊固件的裝配畫法 (208)
8.3 鍵和銷 (212)
8.3.1 鍵連線 (212)
8.3.2 銷連線 (216)
8.4 齒輪 (217)
8.4.1 標準直齒圓柱齒輪的基本術語和參數(217)
8.4.2 標準直齒圓柱齒輪的規定畫法 (219)
8.4.3 齒輪零件工作圖示例 (221)
8.5 滾動軸承 (221)
8.5.1 滾動軸承的結構和分類 (221)
8.5.2 滾動軸承的標記和代號 (222)
8.5.3 滾動軸承表示法 (224)
8.6 彈簧 (225)
8.6.1 圓柱螺鏇壓縮彈簧的標記和參數 (226)
8.6.2 圓柱螺鏇壓縮彈簧的畫法 (226)
8.6.3 彈簧零件圖格式 (228)
第9章 零件圖 (229)
9.1 零件圖概述 (229)
9.1.1 零件圖的概念和內容 (229)
9.1.2 零件的分類 (230)
9.2 零件圖的視圖表達方法 (230)
9.2.1 主視圖的選擇 (230)
9.2.2 零件圖的視圖表達方法舉例 (232)
9.3 零件上常見工藝結構及其畫法 (233)
9.3.1 鑄件和注塑件工藝結構 (233)
9.3.2 機加工件的工藝結構 (235)
9.4 零件圖的尺寸注法 (238)
9.4.1 零件圖中的尺寸和尺寸基準 (238)
9.4.2 合理標註零件圖的尺寸 (240)
9.4.3 零件上常見結構的尺寸注法 (244)
9.5 零件圖的技術要求 (244)
9.5.1 表面結構的表示法 (245)
9.5.2 極限與配合 (253)
9.5.3 幾何公差 (259)
9.5.4 其他技術要求和常用材料簡介 (264)
9.6 零件圖的畫法 (265)
9.6.1 零件測繪和拆圖 (265)
9.6.2 零件圖的畫圖步驟 (267)
9.7 讀零件圖 (267)
9.7.1 讀零件圖的基本方法 (267)
9.7.2 典型零件的零件圖分析 (270)
9.8 零件圖的計算機繪圖方法 (272)
第10章 裝配圖 (278)
10.1 裝配圖的作用和內容 (278)
10.1.1 裝配圖的作用 (278)
10.1.2 裝配圖的內容 (280)
10.2 裝配圖的圖樣表達方法 (280)
10.2.1 裝配圖的圖樣畫法 (280)
10.2.2 裝配工藝結構 (283)
10.3 裝配圖的尺寸和技術要求 (285)
10.3.1 裝配圖的尺寸注法 (285)
10.3.2 裝配圖的技術要求 (286)
10.4 裝配圖的零部件序號、明細欄和標題欄 (287)
10.5 裝配圖的畫法 (289)
10.5.1 產品(部件)分析和資料準備 (289)
10.5.2 主視圖的選擇和表達方案的確定 (292)
10.5.3 畫圖步驟 (293)
10.6 讀裝配圖和拆畫零件圖 (295)
10.6.1 讀裝配圖的步驟和方法 (295)
10.6.2 由裝配圖拆畫零件圖 (297)
10.7 裝配圖的計算機繪圖方法 (300)
附錄 (304)
附錄A 螺紋 (304)
附錄B 螺紋緊固件 (307)
附錄C 鍵和銷 (312)
附錄D 極限與配合 (315)
附錄E 常用材料 (325)
參考文獻 (327)

圖書前言

《工程圖學》是普通高等院校本科專業一門重要的技術基礎課程。本書是根據教育部高等學校工程圖學教學指導委員會2005年制定的“普通高等院校工程圖學課程教學基本要求”,以及技術製圖、機械製圖相關的最新國家標準,並吸取了近年來教學改革經驗編寫而成的,並儘量與企業生產實踐相接軌。
本書為高等學校本科近機類和非機類各專業“工程圖學”課程的教材,適用於機械、電子、電氣、自動化、測控、材料、船舶、焊接、冶金、工業工程、交通運輸等專業,教學課時涵蓋45~100學時範圍。
本書由兩個單位——江蘇大學和東南大學共同編寫而成。編寫組在近幾年多項教學研究項目的支持下,對工程圖學新的教學理念和教學體系進行了梳理,統一了認識,共同編寫了這本書。編寫本教材時力求做到以下幾點:
(1)全書章節安排符合學生學習規律,體系結構合理,各章內容完整。
(2)文字簡練、通順,可讀性好;插圖質量高,做到圖文並茂。
(3)編寫體例完整,有“導讀”、“本章內容”等;在正文部分用表格、圖示、圖例等手段來表示國標內容、畫法和作圖步驟等,代替冗長的文字描述,增加閱讀興趣。
(4)各章最後都有計算機繪圖AutoCAD軟體的套用,講述本章內容的計算機實現,體現教材的先進性。
(5)採用技術製圖、機械製圖相關的最新國家標準,採用AutoCAD軟體的最新版本——AutoCAD 2010中文版。
全書內容按技術製圖、機械製圖相關的最新國家標準編寫,共分10章。
第1章主要講述製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包括製圖國家標準的部分規定、繪圖工具的使用方法、幾何作圖和平面圖形的畫法。計算機繪圖部分講述了AutoCAD 2010中文版界面、國家標準的實施和平面圖形的繪製。
第2章主要講述投影法和基於正投影法的投影面體系和簡單立體三視圖的畫法,計算機繪圖部分講述了用計算機繪製簡單立體三視圖的方法。
第3章主要講述點、線、面的投影特性和相對位置關係,換面法。計算機繪圖部分講述了空間幾何問題的計算機輔助圖解法。
第4章主要講述平面立體和迴轉體的投影和表面取點,截交線和相貫線的畫法。計算機繪圖部分講述了AutoCAD三維建模環境和建模方法,截交線和相貫線的自動生成,以及組合體三維建模並投影生成三視圖。
第5章主要講述組合體的基本概念、組合方式、三視圖的畫法、尺寸注法和組合體的讀圖方法。計算機繪圖部分在前一章的基礎上介紹了組合體的三維建模和投影。
第6章主要講述軸測圖的概念和畫法,主要是正等軸測圖的畫法。計算機繪圖部分講述了在AutoCAD中繪製正等軸測圖的方法和投影生成正等軸測圖的方法。
第7章主要講述機件的表達方法,包括視圖、剖視圖、斷面圖以及相關的規定畫法和簡化畫法。計算機繪圖部分講述了套用AutoCAD繪製剖視圖的方法。
第8章主要講述標準結構、標準件和常用件的概念、國家標準、規定標記和畫法。
第9章主要講述零件圖的相關知識、國家標準、零件圖的畫法和讀零件圖的方法。計算機繪圖部分講述了在AutoCAD中用二維繪圖和三維造型兩種途徑繪製零件圖的方法。
第10章主要講述裝配圖的相關知識、國家標準、裝配圖的畫法和讀裝配圖的方法。計算機繪圖部分講述了在AutoCAD中繪製裝配圖的方法。
本書還配了附錄部分,主要介紹與本書內容相關的國家標準,供學習或設計時參考。
與本書配套的工程圖學習題集完全遵守本書的內容和順序,用於繪圖和構型訓練,幫助讀者更深入理解書中內容,牢固掌握並能運用工程圖學基本知識和方法。
對於上述內容的組織,本書具有一些明顯的特色,主要是:① 強化了投影理論和投影製圖的基本內容;② 適當加大工程形體的視圖及表達方法的訓練,實例較多,培養學生的工程圖學基本素質;③ 適當增加草圖繪製、三維構形能力等的訓練,培養學生的現代工程設計意識;④ 機械製圖部分內容廣泛,難易程度適中,便於不同的專業進行靈活選擇;⑤ 計算機繪圖是現代工程圖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本書將計算機繪圖的基本知識和內容穿插在相關章節中,以便於學生循序漸進地掌握計算機繪圖的基本方法。
本書由姚輝學、顧寄南主編,參加編寫的還有侯永濤、黃娟、胡燕芳、董祥國、魯金忠、戴立玲、袁浩、潘金彪、楊志賢等。其中,第1章由姚輝學、魯金忠編寫,第2章由姚輝學、潘金彪編寫,第3章由胡燕芳編寫,第4章由顧寄南、董祥國編寫,第5章由黃娟、姚輝學編寫,第6章由姚輝學編寫,第7、8章由胡燕芳編寫,第9章由姚輝學、戴立玲編寫,第10章由姚輝學、袁浩編寫,附錄由侯永濤、姚輝學、楊志賢整理編寫。並承蒙我國圖學界的著名專家、中國工程圖學學會副理事長、清華大學博士生導師童秉樞教授主審了全稿,提出了許多寶貴的意見和建議,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謝!
由於編者水平所限,書中肯定存在不足之處,希望使用本教材的師生及同行批評指正。
編者
2010年5月

2圖書信息

書 名: 工程圖學 第2版
作 者:魯屏宇 
出版社機械工業出版社
出版時間: 2010-7-1
ISBN: 9787111278566
開本: 16開
定價: 43.00元

內容簡介

本書是在2005年第1版的基礎上,根據教育部工程圖學教學指導委員會制訂的“普通高等院校工程圖學課程教學基本要求”,為適應地方工科院校機械設計製造及自動化專業教學改革特點,立足培養21世紀高級工程技術套用型人才而編寫。
全書共分畫法幾何、製圖基礎、機械圖和計算機繪圖4部分。其主要特點:精練畫法幾何內容,加強組合體與視圖表達,強化手工繪圖和計算機繪圖,採用最新國家標準,引入部分國外製圖示準,充實零件圖與裝配圖,介紹計算機繪圖(包括三維繪圖基礎)。
本書配有《工程圖學習題集》(第2版),由機械工業出版社同時出版,可供讀者選用。
本書可供高等學校機械類、近機類專業學生使用,亦可供高職、高專、電大、職大、函授大學、夜大相近專業學生使用,並可供工程技術人員參考。

圖書目錄

第2版序
第2版前言
第1版前言
緒論
第一章 製圖的基本知識和技能
第一節 國家標準《技術製圖》和《機械製圖》的—般規定
第二節 製圖的基本技能
第三節 幾何作圖
第四節 平面圖形畫法及尺寸標註
第二章 點、直線和平面的投影
第一節 投影法的基本知識
第二節 點的投影
第三節 直線的投影
第四節 平面的投影
第三章 直線與平面及兩平面的相對位置
第一節 平行問題
第二節 相交問題
第三節 垂直問題
第四節 綜合套用
第四章 投影變換
第一節 換面法
第二節 鏇轉法
第五章 曲線和曲面
第一節 曲線
第二節 曲面
第六章 基本立體的投影
第一節 平面立體的投影及其表面取點、線
第二節 曲面立體的投影及其表面取點、線
第三節 平面與立體表面相交
第四節 兩曲面立體表面相交
第七章 軸測投影
第一節 概述
第二節 正等軸測圖
第三節 斜二軸測圖
第四節 軸測圖的尺寸注法
第五節 軸測剖視圖的畫法
第八章 組合體的視圖及尺寸注法
第一節 組合體的視圖
第二節 組合體及其形體分析法
第三節 組合體的三視圖的畫法
第四節 組合體的尺寸標註
第五節 看組合體視圖
第九章 機件的表達方法
第一節 視圖
第二節 剖視圖
第三節 斷面圖
第四節 其他表達方法
第五節 綜合套用舉例
第六節 第三角投影法簡介
第十章 標準件和常用件
第一節 螺紋及螺紋緊固件
第二節 鍵聯接和銷聯接
第三節 齒輪
第四節 滾動軸承
第五節 彈簧
第十一章 零件圖
第一節 零件圖的作用與內容
第二節 零件的構形分析
第三節 零件的表達及尺寸標註
第四節 零件圖的技術要求
第五節 看零件圖
第六節 零件測繪
第十二章 裝配圖
第一節 裝配圖的作用和內容
第二節 裝配圖的表達方法
第三節 裝配圖的尺寸標註和技術要求
第四節 裝配圖中的零、部件序號及明細欄
第五節 裝配工藝結構的合理性
第六節 部件測繪和裝配圖的畫法
第七節 看裝配圖和由裝配圖拆畫零件圖
第十三章 表面展開圖和焊接圖
第一節 立體表面的展開
第二節 可展曲面的展開
第三節 不可展曲面的近似展開
第四節 展開圖套用舉例
第五節 焊接圖
第十四章 AutoCAD 2008計算機繪圖軟體套用
第一節 AutoCAD 2008基礎知識
第二節 AutoCAD 2008常用繪圖命令
第三節 精確繪圖方法
第四節 AutoCAD 2008常用編輯命令
第五節 AutoCAD 2008常用尺寸標註命令
第六節 文字輸入和編輯
第七節 圖塊和塊屬性
第八節 零件圖與裝配圖繪製
第九節 三維實體造型基礎
附錄
附錄A 國外製圖示準簡介
附錄B 常用的機械加工一般規範和零件結構要素
附錄C 極限與配合
附錄D 螺紋
附錄E 常用的標準件
附錄F 金屬材料與熱處理
參考文獻
讀者信息反饋表

3圖書信息

書 名: 工程圖學
作 者:阮五洲合肥工業大學工程圖學系
出版社: 合肥工業大學出版社
出版時間: 2009年06月
ISBN: 9787810939829
開本: 16開
定價: 32元

內容簡介

《工程圖學》是按照高等工科院校《工程製圖基礎課程教學基本要求》並總結近年來教學改革的經驗編寫而成。《工程圖學》共11章。主要內容有:點、線、平面的投影,立體,工程製圖的基本知識,組合體,軸測圖,機件的常用表達方法,標準件和常用件,零件圖,裝配圖,展開圖與焊接圖.計算機繪圖基礎。編者依據課程教學要求對所有內容進行了精選和精編,書中所採用的標準也均為最新國家標準。
《工程圖學》可為高等院校機械類、近機械類以及非機械類各專業學生的工程製圖課程的教材,也可供有關工程技術人員參考。

圖書目錄

緒論
第1章 點、線、平面的投影
1.1 投影法的基本知識
1.2 點的投影
1.3 直線的投影
1.4 平面的投影
1.5 直線與平面、平面與平面的相對位置
1.6 換面法
第2章 立體
2.1 平面立體
2.2 迴轉體
2.3 平面與迴轉體表面相交
2.4 兩迴轉體表面相交
第3章 工程製圖的基本知識
3.1 國家標準關於製圖的一般規定
3.2 繪圖工具和儀器的使用方法
3.3 幾何作圖
3.4 平面圖形的尺寸分析及畫圖步驟
3.5 繪圖的方法與步驟
第4章 組合體
4.1 組合體的三視圖
4.2 組合體三視圖的畫法
4.3 組合體的尺寸標註
4.4 讀組合體視圖的方法
和步驟
……

4圖書信息

工程圖學 第3版
書號:35535ISBN:978-7-111-35535-9
作者:高金蓮印次:3-2
責編:舒恬 韓旭東 鄧海平開本:16
字數:518千字定價:38.0
所屬叢書: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規劃教材
裝訂:出版日期:2011-12-01

內容簡介

本書是根據新世紀對高素質人才的要求,參考國內外同類教材,在總結和吸取多年教學改革經驗的基礎上編寫的。本書根據本學科知識的邏輯性、系統性、規律性,在不同階段、不同環節中,對學生進行不同程度的空間思維能力、構形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培養。本書的主要特點是:加強基礎理論,精練傳統內容,革新傳統知識,理論聯繫實際,全面貫徹《技術製圖》、《機械製圖》等有關最新國家標準。本書的主要內容包括:緒論,點、直線、平面的投影,投影變換,曲線與曲面,立體的投影,軸測投影,製圖的基本知識,組合體,機件的表達方法,標準件及常用件,零件圖,裝配圖,立體表面的展開圖及焊接圖。《工程圖學習題集》與本書配套使用。本套教材可供高等學校機械類專業學生使用,也可供其他專業學生和工程技術人員參考。

圖書目錄

第3版前言
第2版前言
第1版前言
第一章緒論1
第一節工程圖學的研究對象、任務及
學習方法1
第二節空間形體的分類、生成與分解2
第三節投影法的基本知識及工程中
常用的投影圖8
第二章點、直線、平面的投影12
第一節點的投影12
第二節直線的投影19
第三節平面的投影30
第四節直線與平面的相對位置和兩平
面的相對位置38
*第五節綜合題及其解法48
第三章投影變換51
第一節概述51
第二節換面法52
*第三節繞垂直於投影面軸的鏇轉法60
*第四章曲線與曲面66
第一節曲線概述66
第二節平面曲線67
第三節螺鏇線70
第四節曲面概述71
第五節常見的迴轉面75
第六節不規則曲面77
第七節曲面的切平面79
第五章立體的投影81
第一節基本立體的投影81
第二節平面與立體相交90
*第三節直線與立體表面相交99
第四節兩曲面立體相交102
第六章製圖的基本知識114
第一節製圖的一般規定114
第二節繪圖工具簡介124
第三節幾何作圖127
第四節平面圖形的尺寸分析及繪圖
步驟132
第五節徒手繪圖的方法134
第六節繪圖的一般步驟135
第七章組合體137
第一節組合體及其組合分析137
第二節畫組合體的三視圖141
第三節讀組合體視圖144
第四節組合體的尺寸注法148
第五節組合體的構形設計153
第八章軸測投影157
第一節概述157
第二節正等軸測圖的畫法159
第三節正面斜二軸測圖的畫法167
第四節軸測剖視圖的畫法169
第九章圖樣畫法172
第一節視圖172
第二節剖視圖175
第三節斷面圖185
第四節局部放大圖和簡化畫法187
第五節機件表達的綜合舉例192
第六節第三角畫法簡介194
第十章標準件及常用件196
第一節螺紋196
第二節螺紋緊固件203
第三節鍵和銷209
第四節齒輪213
第五節彈簧222
第六節滾動軸承225
第十一章零件圖228
第一節零件圖的內容228
第二節零件圖的視圖選擇及尺寸標註229
第三節零件結構工藝性簡介239
第四節零件圖的技術要求243
第五節零件測繪259
第六節讀零件圖262
第十二章裝配圖265
第一節裝配圖的作用和內容265
第二節裝配圖的表達方法267
第三節裝配圖上的尺寸標註和技術
要求270
第四節裝配圖上零部件的序號和明
細欄271
第五節裝配體結構構形設計272
第六節裝配圖的畫法275
第七節讀裝配圖278
第八節由裝配圖拆畫零件圖280
第十三章立體表面的展開圖及焊
接圖283
第一節立體表面的展開圖283
第二節焊接圖289
附錄294
一、標註尺寸用符號和縮寫詞294[STBZ〗
二、 螺紋294
三、 常用標準件300
四、 標準結構311
五、 螺孔、銷孔及沉孔的注法315
六、 極限與配合316
參考文獻326
讀者信息反饋表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