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西老鸛草

川西老鸛草

川西老鸛草,拉丁名 Geranium orientalitibeticum R. Knuth),屬植物界,牛兒苗科、老鸛草屬。分布於中國大陸四川等地。

基本信息

命名來源

川西老鸛草GeraniumorientalitibeticumR.Knuth

來源:中國植物志第43(1)卷||牻牛兒苗科GERANIACEAE||老鸛草屬GeraniumL.||血紅花組Sect.SanguineaR.KnuthinEngl.||川西老鸛草GeraniumorientalitibeticumR.Knuth

39.川西老鸛草(中國高等植物圖鑑補編)

Geraniumorientali-tibeticumR.KnuthinFeddeRepert.Sp.Nov.19:230.1923;中國高等植物圖鑑補編2:134.1983;四川植物志9:43.1989;YeoinEdinb.Journ.Bot.49(2):137.1992.

植物形態

川西老鸛草,多年生草本,高15-30厘米。根莖細長或粗纖維狀,粗2-3毫米。莖1-2,基部仰臥,圍以殘存葉柄和托葉,中部假二叉狀分枝,被倒向短柔毛。葉對生;托葉狹披針形,長6-7毫米,寬約2毫米,先端長漸尖,外被短柔毛;基生葉和莖下部葉具長柄,柄長為葉片的3-5倍,密被倒向短柔毛;片圓腎形或五角狀圓腎形,基部深心形或上部葉基部寬楔形,長2-3厘米,寬3-4厘米,掌狀5-7深裂近基部,裂片倒卵伏楔形或近菱形,中部以下全緣,中部以上羽狀深裂或齒裂,通常裂為3-5齒,齒端鈍圓,表面被短伏毛,背面被疏伏毛,沿脈被毛較密。花序頂生或腋生,明顯長於葉;總花梗密被倒向短柔毛,具2花;苞片條狀披針形,長5-7毫米,被微柔毛;花梗與總花梗相似,長為花的1.5-2倍,直立;萼片長卵形,長6-8毫米,寬約3毫米,先端急尖,具短尖頭,外被白色開展的長糙毛和短柔毛;花瓣紫紅色,倒卵形,長為萼片的2.5-3倍,先端圓形或截平,基部楔形,邊緣被白色長柔毛;雄蕊稍長於萼片,花絲棕色,莖部擴展,密被糙毛,花葯棕色;子房與雄蕊近等長,被短伏毛,花柱分枝紫色。蒴果長2.5厘米,被短柔毛。花期5-7月,果期8-9月。

川西老鸛草川西老鸛草

本種與甘青老鸛草G.pylzowianumMaxim.近似,但本種根莖細長或纖維狀,莖基圍以殘存葉柄和托葉,葉對生而與後者不同。

產地分布

川西老鸛草分布於四川省西部。生於中山地帶的河谷灌叢和山地灌叢。模式標本產於四川(康定)。

牻牛兒苗科植物

牻牛兒苗科(Geraniaceae),雙子葉植物,11屬,780種廣布於熱帶和亞熱帶地區,中國有4屬:熏倒牛屬、牻牛兒苗屬、老鸛草屬天竺葵屬,連引入栽培的共76種,各省均有分布,但主產地為西南部和西部,除供觀賞外,其他用途不大。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