嶗山茶

嶗山茶

嶗山茶的成品茶屬於綠茶,由精選嶗山鮮茶用現代工藝加工而成。嶗山是“海上第一名山”,有“神仙宅窟”、“道教全真天下第二叢林”之美譽。由於嶗山地區瀕臨海洋,空氣中污染較少,形成的降雨、降雪潔淨,而這些雨雪所形成的水源又經過多級岩層的循環滲透,吸收了多種有益人體的礦物質,因此嶗山泉水礦化度低,水質清純,口感甘甜清冽。而1903年德國人通過檢驗發現,嶗山礦泉水水質優異,於是設廠開採生產,至今已有百年歷史。這真正成就了“仙山聖水嶗山茶”的顯貴地位,成就了中國江北第一名茶。作為中國最北方的綠茶所具有的生長周期長、品質優良、葉肥味厚的特點。

基本信息

簡介

嶗山茶嶗山茶
嶗山茶的成品茶屬於綠茶,由精選嶗山鮮茶用現代工藝加工而成。嶗山是“海上第一名山”,有“神仙宅窟”、“道教全真天下第二叢林”之美譽。由於嶗山地區瀕臨海洋,空氣中污染較少,形成的降雨、降雪潔淨,而這些雨雪所形成的水源又經過多級岩層的循環滲透,吸收了多種有益人體的礦物質,因此嶗山泉水礦化度低,水質清純,口感甘甜清冽。而1903年德國人通過檢驗發現,嶗山礦泉水水質優異,於是設廠開採生產,至今已有百年歷史。這真正成就了“仙山聖水嶗山茶”的顯貴地位,成就了中國江北第一名茶。作為中國最北方的綠茶所具有的生長周期長、品質優良、葉肥味厚的特點。

歷史

嶗山茶道嶗山茶道
喜歡喝茶的青島人都知道“嶗山綠”,它吸收了山水精華,湯碧色青,品之回味無窮。但可能很少有人知道,嶗山茶並不是“坐地戶”,而是從千里之外“移民”而來。

1.南茶“北嫁”入嶗山

1957年冬,茶苗移植試驗,引種的是皖南浙江良種。最初在太平山南麓苗圃試種。第一次是從黃山運來的兩年生茶苗5000株,次年春天培植完全失敗。

1958年又試行育苗馴化,由杭州引種,在中山公園太平山南麓的空曠地帶試種,出苗率達70%左右。茶樹入嶗山,首選地方是素有“小江南”之稱的太清宮林區。

1959年,播種了5萬多叢,折合40多畝,由於缺乏管理,僅存活5千至1萬多叢。經過一兩年的精心管理和培育,引種成功。

上清宮附近,海拔3000米的一塊坡地上,發現了1962年種植的27叢茶樹。期間沒人管理,但茶苗竟安全越冬,可見嶗山極適宜茶樹生長。

2.入鄉容易隨俗難

“南茶北引”成功了,但產地有限,產量很低,在社會上幾乎沒有影響。

80年代中後期到90年代初,茶樹種植技術有所發展,但技術很不普及,制茶技術只有極少幾個人掌握,上市量非常有限。加之當時人們的生活水平較低,到90年代初期嶗山茶種植面積也就1000畝左右。

3.嶗山茶“反客為主”

90年代中後期,嶗山茶獲得大發展。政府政策扶持,資金支持,技術指導,鼓勵種植,改糧為茶。

茶樹種植面積年均增加1000畝左右,註冊商標幾十個,種植技術和制茶技術越來越精湛,知名度越來越高,花茶日漸從當地人的桌上退出,嶗山茶成了不可替代的飲品。

2004年5月青島市首屆“嶗山茶節”成功舉辦,60多個品種的嶗山茶參展,萬里江,雲霧茶等名茶風靡海內外,嶗山茶文化的研究也在興起。

嶗山區茶葉種植面積達12000餘畝。

從第一批茶樹“客人”一句嶗山算起,嶗山茶的歷史已近半個多世紀。到今天,嶗山“客茶”已經成為我國茶葉市場上的一支崛起的新生軍。在人們的潛意識裡它就是地道的“坐地戶”了。

製作工藝

種茶

種茶即育茶,要生產出優質的茶葉需要優質的空氣、土壤、水分、周圍環境,缺一不可。沒有此基礎,就沒有優質的茶葉。更需要種茶者像關懷、照顧自己的小孩子一採茶時間在清晨,選取一芽一葉、一芽兩葉。

殺青

茶葉晾乾後,就進入了炒茶階段。通過殺青揉捻將茶葉種的草氣味驅除。這一步,直接影響到成品茶的品質。

揉捻

茶葉揉捻時適當破壞殺青後茶葉組織,讓茶葉內含物質滲透在葉的表面,同時對茶葉進行造型,使芽葉卷緊成需要的形狀。嶗山茶揉捻大部分是用機器揉捻。

烘乾

在殺青、揉捻之後就可以將茶葉烘乾、磨光。其中關鍵是要掌握好炒茶的火候。

篩選

將炒好的茶葉中的粉末過濾出來後,捲曲、新鮮、帶有濃郁板栗香味的成品茶製作完成。

嶗山綠茶功效作用

對於嶗山綠茶的各種有益於人身心的功效,古今中外的說法很多,我國唐代劉貞亮的“十德”說法比較全面。他將飲茶的益處歸為:以茶嘗滋味、以茶養身體、以茶驅腥氣、以茶防病氣、以茶養生氣、以茶散悶氣、以茶利禮仁、以茶表敬意、以茶可雅心、以茶可行道。
1.嶗山綠茶抗衰老
綠茶所含的抗氧化劑有助於抵抗老化。因為人體新陳代謝的過程,如果過氧化,會產生大量自由基,容易老化,也會使細胞受傷。SOD(超氧化物歧化)是自由基清除劑,能有效清除過剩自由基,阻止自由基對人體的損傷。綠茶中的兒茶素能顯著提高SOD的活性,清除自由基。
2.嶗山綠茶抗菌
研究顯示,綠茶中兒茶素對引起人體致病的部分細菌有抑制效果,同時又不致傷害腸內有益菌的繁衍,因此綠茶具備整腸的功能。有研究表明茶多酚能清除機體內過多的有害自由基,能夠再生人體內的α-VE、VC、GSH、SOD等高效抗氧化物質,從而保護和修復抗氧化系統,對增強機體免疫、對防癌、防衰老都有顯著效果。長喝綠茶能降低血糖、血脂、血壓,從而預防心腦血管疾病。日本昭和大學的醫學研究小組的在1毫升稀釋至普通茶水的20分之1濃度的茶多酚溶液里放入10000個劇毒大腸桿菌0-157,五個小時後細菌全部死亡,一個都不剩。
3.嶗山綠茶降血脂
科學家做的動物實驗表明,茶中的兒茶素能降低血漿中總膽固醇、游離膽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以及三酸甘油酯之量,同時可以增加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對人體的實驗表明則有抑制血小板凝集、降低動脈硬化發生率。綠茶含有黃酮醇類,有抗氧化作用,亦可防止血液凝塊及血小板成團,降低心血管疾病。
4.嶗山綠茶瘦身減脂
綠茶含有茶鹼及咖啡因,可以經由許多作用活化蛋白質激酶及三酸甘油酯解脂酶,減少脂肪細胞堆積,因此達到減肥功效。
5.嶗山綠茶防齲齒、清口臭
綠茶含有氟,其中兒茶素可以抑制生齲菌作用,減少牙菌斑及牙周炎的發生。茶所含的單寧酸,具有殺菌作用,能阻止食物渣屑繁殖細菌,故可以有效防止口臭。
6.嶗山綠茶防癌
綠茶對某些癌症有抑制作用,但其原理皆限於推論階段。對防癌症的發生,多喝茶必然是有其正向的鼓勵作用。
7.嶗山綠茶美白及防紫外線作用
專家們在動物實驗中發現,綠茶中的兒茶素類物質能抗UV-B所引發之皮膚癌。
8.嶗山綠茶可改善消化不良情況
近年的研究報告顯示,綠茶能夠幫助改善消化不良的情況,比如由細菌引起的急性腹瀉,可喝一點綠茶減輕病。

南茶北移

綜述

喜歡喝茶的青島人都知道“嶗山綠”,它吸收了山水精華,湯碧色青,品之回味無窮。但可能很少有人知道,嶗山茶並不是“坐地戶”,而是從千里之外“移民”而來。
1.南茶“北嫁”入嶗山
1957年冬,茶苗移植試驗,引種的是皖南,浙江良種。最初在太平山南麓苗圃試種。第一次是從黃山運來的兩年生茶苗5000株,次年春天培植完全失敗。
1958年又試行育苗馴化,由杭州引種,在中山公園太平山南麓的空曠地帶試種,出苗率達70%左右。茶樹入嶗山,首選地方是素有“小江南”之稱的太清宮林區。
1959年,播種了5萬多叢,折合40多畝,由於缺乏管理,僅存活5千至1萬多叢。經過一兩年的精心管理和培育,引種成功。
日前,在上清宮附近,海拔3000米的一塊坡地上,發現了1962年種植的27叢茶樹。期間沒人管理,但茶苗竟安全越冬,可見嶗山極適宜茶樹生長。
2.入鄉容易隨俗難
“南茶北引”成功了,但產地有限,產量很低,在社會上幾乎沒有影響。
80年代中後期到90年代初,茶樹種植技術有所發展,但技術很不普及,制茶技術只有極少幾個人掌握,上市量非常有限。加之當時人們的生活水平較低,到90年代初期嶗山茶種植面積也就1000畝左右。
3.嶗山茶“反客為主”
90年代中後期,嶗山茶獲得大發展。政府政策扶持,資金支持,技術指導,鼓勵種植,改糧為茶。
茶樹種植面積年均增加1000畝左右,註冊商標幾十個,種植技術和制茶技術越來越精湛,知名度越來越高,花茶日漸從當地人的桌上退出,嶗山茶成了不可替代的飲品。
2004年5月青島市首屆“嶗山茶節”成功舉辦,60多個品種的嶗山茶參展,萬里江,雲霧茶等名茶風靡海內外,嶗山茶文化的研究也在興起。
目前,嶗山區茶葉種植面積達12000餘畝。
從第一批茶樹“客人”移居嶗山算起,嶗山茶的歷史已近半個多世紀。到今天,嶗山“客茶”已經成為我國茶葉市場上的一支崛起的新生軍。在人們的潛意識裡它就是地道的“坐地戶”了。

1957年黃山引種茶苗

1957中央實行綠化與生產相結合的方針,山東省將茶苗移植試驗範圍確定為青島、日照、臨沂三市,並首先在青島開始了移植試驗。1957年冬,茶苗移植試驗起動,引種的是皖南,浙江良種。最初在太平山南麓苗圃試種。第一次是青島市從黃山運來2年生的茶苗5000株,進行試植,無一成活。

1958年杭州引種

1958年又試行育苗馴化,由杭州引種進行試驗,在中山公園太平山南麓的空曠地帶試種。首先是在花木苗圃地里進行,出苗率達70%左右,通過打蔭棚、設風障,半數以上安全渡過了第一個冬天,育苗馴化的第一個階段獲得初次成功。

1959年移植試驗

1959年,馴化小苗出圃後的移植試驗,選地移植效果良好,成活率也達到70%,春雨之後,部分避風位置較好的茶樹又從根部發出了新芽,有30叢茶樹得以成活,雖然數量不大,但是還是很鼓舞人心的,為下一步移植奠定了事實依據。(通常我們所說的嶗山茶“南茶北引”成功,就是從這一年開始的,即第一棵茶樹真正成活)。

1960茶園培植

1960年作了培植茶園的嘗試,省林業廳撥給青島市茶種800斤,在原有苗圃地內進行了較大數量的播種育苗培植。

1962引種成功

1962年在嶗山縣下宮風景區進行直播茶苗試驗,當時播種的約有5萬多叢,折合40多畝,但由於長期缺乏管理,死亡率很大,存活僅1萬叢,引種成功。在上清宮附近海拔300米的一塊坡地上發現了1962年直播的茶樹27叢,期間並沒有人對其實施防凍措施,然茶苗竟能夠安全越冬,可見嶗山極適宜茶樹的生長。

馴化培植

1963年以,開始進行馴化培植,主要是進行開園移植採取一次直播定植的試驗。重新調整了茶樹管理小組,在茶樹的正常管理中,採取勤中耕、常除草、多施肥的辦法,促使茶苗生長快、生長旺盛、植株強壯從而增強了茶苗本身對嚴寒、乾旱和季風侵襲的抵抗力。

南茶北引落地生根

1964年採到了第一批茶籽,1965年播種出苗完全正常,青島茶樹第二代的出世,說明茶樹不僅能在青島落戶,而且也能世代相傳的定居下來,現在可以肯定地說在青島完全有條件大量發展茶樹。

製作工藝

(圖)採摘採摘

種茶即育茶。

要生產出優質的茶葉需要優質的空氣、土壤、水分、周圍環境,缺一不可。沒有此基礎,就沒有優質的茶葉。更需要種茶者像關懷、照顧自己的小孩子一樣來培育茶葉。

茶葉的採摘。

採茶時間在清晨,選取一芽一葉、一芽兩葉。

殺青。
茶葉晾乾後,就進入了炒茶階段。通過殺青揉捻將茶葉種的草氣味驅除。這一步,直接影響到成品茶的品質。

烘乾。
在殺青、揉捻之後就可以將茶葉烘乾、磨光。其中關鍵是要掌握好炒茶的火候。

篩選。
將炒好的茶葉中的粉末過濾出來後,捲曲、新鮮、帶有濃郁板栗香味的成品茶製作完成。

包裝。
內包裝是用高密度聚乙烯聚丙烯聚酯等與低密度聚乙烯薄膜複合或噴塗鋁後形成的雙層或三層複合包裝材料,具有防潮保鮮的作用。

外包裝主要體現了茶葉的檔次與對嶗山茶文化的品位,有散裝、袋裝、盒裝、筒裝、手提袋等。

沖泡嶗山茶時,水溫應控制在80℃~90℃。這從水沸騰的程度就能看出來。如果水冒魚眼大小的泡,則水溫就低了,逼不出“茶香”;如果水全部沸騰,則水溫就過高了,沖泡的茶葉會顯出“糊”味;只有水冒螃蟹眼大小的水泡,才是沖泡嶗山茶最好的水溫。

分類

(圖)嶗山茶嶗山茶

傳統的嶗山茶系主要分三大類:嶗山綠茶嶗山石竹茶嶗山玉竹茶

嶗山綠茶:嶗山,青山碧海,雲霧繚繞,空氣濕潤,土地肥沃,水質優良,具有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嶗山茶樹引種始於1959年,是南茶北引最早的茶葉實驗點和江北綠茶發源地。嶗山茶葉生長緩慢,芽粗葉壯肥厚耐沖泡。嶗山地區氣候溫暖濕潤,光照較強霜期也較南方長,加之晝夜溫差大,茶樹生長發育慢,有充分時間積累養分,故嶗山茶內含營養物質豐富,有大量的多酚類咖啡鹼芳香物質蛋白質胺基酸維生素等有益人體健康的成份。飲用嶗山綠茶,有興奮解倦、止渴解毒、促進血液循環、軟化血管、清心明目之功效。特別是茶內胺基酸含量高,茶湯濃醇鮮爽,飲後頰齒留香,令各地好茶者讚不絕口。

“嶗山茶”商標正式通過國家商標局審查,此舉表明“嶗山茶”擁有了自己的“護身符”,未經授權的單位、個人從此將不能再擅自使用“嶗山茶”的標誌。

嶗山茶在全國綠茶中享有極高聲譽,被消費者盛譽為“江北第一名茶”。然而,伴隨嶗山茶業經濟的快速發展,許多經營者們都瞄上了這塊“金字招牌”,紛紛假冒和仿製。島城的綠茶市場漸漸地暴露出“加工質量良莠難辨、眾多品牌混雜、規模化程度不高”等問題。

為徹底打破制約嶗山茶發展的瓶頸,嶗山工商分局將註冊嶗山茶證明商標作為整合嶗山茶品牌的突破口, 全面提高嶗山茶加工質量,為此,他們著手“嶗山茶”地理標誌證明商標的註冊申請工作,期間又圓滿解決了嶗山茶商標所有權的轉讓問題,經過3年多的積極努力,終於使商標註冊成功。

據介紹,“嶗山茶”註冊成功後,將由青島嶗山茶協會統一管理,凡申請使用“嶗山茶”商標並符合嶗山茶證明商標使用管理規則規定條件的企業,在履行使用管理規則規定的義務後,均可使用嶗山茶證明商標。這樣,通過使用以產地名稱為標誌的證明商標,所有符合條件的嶗山茶加工生產企業均可打“嶗山茶”牌子。

嶗山石竹茶:由嶗山石竹烘炒加工而成。嶗山石竹書名瞿麥,純野生草本植物,一般生長於嶗山南面的山崖石縫中,故名嶗山石竹子。它只長在太陽能照到的地方,中藥屬性為陽,所以,又傳這茶非常適合男人們飲用。它內含皂甙,糖類及維生素A、C,有清熱,消炎,利尿,通絡作用。《本草剛目》稱:味苦寒,無毒。其作用有:治療關格諸癃結,小便不通,出刺,決癰腫,明目去翳,破胎墮子,下閉血。養腎氣,逐膀胱邪逆,止霍亂,長毛髮,主五林,月經不通,破血塊排膿,痔瘺並瀉血,眼目腫痛及腫毒,治浸淫瘡並婦人陰瘡。因嶗山石竹特殊的生長習性及嶗山的氣候環境,石竹子生長期長,每年採茶次數少,使得嶗山石竹茶營養豐富、品質自然純正且獨具特色,被當地人稱為“嶗山綠”,甚至暱稱為“嶗綠”。經精工製作而成的嶗山石竹茶,色澤翠綠,香氣馥郁持久,滋味鮮爽濃香,湯色鮮綠,栩栩如生,飲後唇齒留香、甘醇生津,使人回味無窮,實為茶中極品。同時也確是上等保健飲料。它是“嶗山道家陰陽茶”中陽的部分。

嶗山玉竹茶:嶗山玉竹,長於嶗山北面背陰處,太陽照不到的地方才有,中藥屬性為陰,長得非常慢,每年才長半寸左右。秋季時採挖,除去鬚根,洗淨,曬至柔軟後,反覆揉搓,晾曬至無硬心,曬乾;或蒸透後,揉至半透明,曬乾。它根莖長圓柱形,略扁,少有分枝。表面黃白色或淡黃棕色,半透明,具縱皺紋及微隆起的環節,有白色圓點狀的鬚根痕,莖痕圓盤狀。質硬而脆或稍軟,易折斷,斷面角質樣或顯顆粒性。氣微。味甘,有粘性。它含玉竹粘多糖及4種玉竹果聚糖,還含吖丁啶-2-羧酸等。養陰潤燥,生津止渴。用於肺胃陰傷、燥熱咳嗽、咽乾口渴、內熱消渴。故傳最適合女性朋友飲用,它還可以入菜,煲湯最佳。喝起來香甜味,並且非常耐沖泡,喝到最後,玉竹泡大了泡軟了,還可以吃掉喔。

上面的兩種,嶗山石竹茶和嶗山玉竹茶,放到一起沖泡,就稱為“嶗山道家陰陽茶”,相傳這是嶗山道士發明的喝法喔。。男女均可喝,滋陰壯陽,調節人體陰陽平衡,達到強身健體之功效。

隨著當地加工技術的提高,又相繼生產出嶗山烏龍(北方烏龍),嶗山紅茶嶗山普洱嶗山茶粉,嶗山茶枕,嶗山花草,嶗山道家甘露茶等品種。

茶文化

嶗山,是“海上第一名山”,有“神仙宅窟”“道教全真天下第二叢林”之美譽。獨特的地理環境,肥沃的土地,優質的水源培育出的嶗山茶,色、香、味、形俱佳,名揚海內外。

嶗山種茶已有悠久的歷史。嶗山茶相傳原由金丘處機,明張三豐等嶗山道士自江南移植,親手培植而成,數百年為嶗山道觀之養生珍品。清顧炎武曾品作詩讚嶗山,蒲松齡曾飲茶《聊齋》寫絳雪。嶗山茶的成品茶屬於綠茶,由精選嶗山鮮茶用現代工藝加工而成。嶗山地區氣候溫暖濕潤,光照較強,霜期也較南方長,加之晝夜溫差大,茶樹生長發育慢,有充分時間積累養分,故嶗山茶內含營養物質豐富,有大量的多酚類、咖啡鹼、芳香物質和蛋白質、胺基酸、維生素等有益人體健康的成份。

嶗山茶史悠久,絢麗多彩,在幾百年的歷史長河中積澱了豐富的文化內含,托情寓義、理性升華,個性獨具、形神完美,極具大家風範,在中國茶史上有著特殊的地位。同國內其他茶文化源地相比,嶗山茶文化有諸多獨到之處。一是內聚山海文化的特質

嶗山素有景色優美、氣候宜人而聞名於世。冬季最冷的一月份平均氣溫為零下1.2℃,夏季最熱的8月平均氣溫為25℃,全年平均氣溫12.2℃。當中國北方早以冰封雪飄之時,青島市、嶗山依舊溫暖如春,當南方酷暑難耐之時,青島市、嶗山卻涼如初秋,所以一年四季(尤其春、夏、秋)雲霧繚繞,空氣溫度大,白晝溫差較大,嶗山土地肥沃,嶗山水充沛。該地區被山東省農業廳命名為無公害農業生產基地。為此很適合嶗山綠茶種植和生產。由於獨特的氣候和優良的生態環境,嶗山綠茶生產周期長(即採摘間隔時間長)鮮茶葉葉面厚實,所以茶葉所含營養成份豐富,茶葉本身有一種天然的、獨特的、豌豆面香味,山栗子面的香氣,經科學論證確認綠茶是六大保健食品之一,為此深受消費者喜愛。

傳說

(圖)特色特色

若干年以前,嶗山太清宮處來了一位年輕的白面書生。據說,該生原籍杭州,家境殷實,只因自小兩大嗜好,一是酷愛品茗飲茶,二是廣習琴棋書畫,而於八股學業上則聊無用心,所以屢試不第,遂心灰意冷,終致攜琴揣茗,離家出走,遍訪華夏名山大川,廣尋天下畫朋琴友。一日,來到嶗山太清宮處。話說東海龍王的三女兒一日閒暇遊玩來至嶗山太清宮,似神仙窟宅、類靈異府地的嶗山美景,深深地吸引了這位在寂寞深宮中長大的小龍女。近觀白面書生,耳聞陽春白雪,嗅品濃郁茶香,小龍女醉了。如是,他們相愛了,結為夫妻,嶗山就成了他們的家。嶗山當地又沒有茶,斷了吃茶這一嗜好之源,令書生整日無精打采、心思不安,大有回歸故里的意思。小龍女一聽,原來如此,笑對書生說:“相公,嶗山乃天下神山,不管是江南的,還是塞北的,只要是世上有的,嶗山就有,何況是一株茶呢。嶗山巨峰頂下、比高崮上,就有一株神茶,趕明天,我和您一起去採回來,茶葉不就有了嗎?”小龍女說完,從頭上摘下一支珠花簪子,揚手一扔,只見這支簪子隨風飄飄搖搖,朝著比高崮飛了上去。待到第二天書生和小龍女來到比高崮上時,但見崮頂上石縫中,已經長出了數株翠綠鮮嫩的茶樹來了。從此以後,書生和小龍女也就在嶗山安居樂業、白頭偕老了。

這個嶗山茶的民間故事,是20多年前,一位80多歲的宋姓老人在當時的嶗山林場裡給周圍的人講的。老人還講了下面一個故事。

嶗山比高崮附近有兩座廟。東南不遠處的一座叫“鐵瓦殿”,此廟初建於何時沒有記載,只知曾於明朝萬曆年間重修過,據說因為當時所用的屋瓦都是從江南定製的鐵瓦,因而稱“鐵瓦殿”,但因清朝康熙初年遭雷擊引發火災而成廢墟。西南不遠處的一座叫“白雲庵”,建成於明朝嘉靖年間,略早於鐵瓦殿的重修,至清朝康乾時期,因已經無人居住而逐漸傾廢。故事說,早年間有一位住在鐵瓦殿的老道士,因為年紀大了,為延緩體衰、祛病健身,所以經常出門爬山,一為鍛鍊身體,二為採集山藥,堅持數年,自覺確實有益。忽一日,但聞“吱呀”一聲,鐵瓦殿柴扉輕啟,老道姑來到了老道士的病榻前。只見道姑從懷中摸出一小紙包,從中取出幾片黑褐色的樹葉狀的東西,放在碗裡,衝上開水,扶起老道士,給他喝了幾口。昏睡中的老道士正迷迷糊糊危在旦夕,忽然覺得一股熱流入口後直衝丹田,只聽得“啊”一聲,老道士緩過氣來了。睜開眼的老道士見老道姑坐在自己身旁,知道是老道姑救了自己一命。遂轉問老道姑給自己喝的是什麼藥。老道姑回道,是比高崮上神茶葉子,並且告訴他說,自己就是因為常年喝這種神茶水,所以體質健壯,百病不染,容顏不衰。老道士恍然大悟,只覺得精氣神又回到了自己的軀體內。從此,每日與老道姑一起到比高崮下尋撿神茶落下來的葉子,常年飲用,兩人相偕百歲之後無疾而終。

紅爐點雪

紅爐點雪,茸芽細嫩,色澤翠綠,湯色清澈瑩黃,味感醇厚濃郁,芳氣瀰漫於絳唇皓齒間,若蘭馨香撲鼻而來,回味雋永。此茶只在每年的穀雨前後十餘天內采嶗山獅峰頂上雲霧間之嫩芽,揉制窨焙,其它季節則棄置不取,故而彌足珍貴。
傳說中西王母所採擷東夷之長生不老藥,即為此茗。為防人盜採,西王母派雄獅為其嚴加把守,故而其峰曰獅子峰。
獅峰觀日,為嶗山著名八景之一。
初晨,由獅峰東望,紅彤彤燃燒的一團火球穿過綿綿的雲層,從黝黑的海面上冉冉升起,噴薄而發。剎那間,山、海、天、雲絳紅一色,天人合一,渾然一體。海面上雲蒸霧騰,波瀾起伏,蔚為壯觀。
紅爐點雪,瞬息之間達禪宗之大化境界,為佛家至高禪理。
談禪煮茗,枕流漱石,撫鰲偕蟾,於瓦屋紙窗之下,偕二、三個素心人,有紅袖添香,素手汲泉,啜一杯紅爐點雪,品讀茶禪一味,“茶煙裊裊籠禪榻”的閒適優雅,自是人生一大樂事。誠如弘一大師所言:“禪意的人生,是人生的第一境界。”
南有鐵觀音、大紅袍,北有紅爐點雪!
“拾得雲幾片,常在杖頭擔。”一盞紅爐點雪,偷得浮生半日閒!
嶗山茶鑑別方法
1.湯色:取兩隻白瓷蓋碗,分別放入等量的嶗山綠茶和南方綠茶,洗茶後倒滿水靜侯幾秒鐘,然後從上往下看,嶗山茶茶湯清澈,象透明玻璃;南方綠茶茶湯則稍顯渾濁,似白糖水。
2.葉底:沖泡幾遍後待茶葉充分舒展再觀察葉底。嶗山茶的葉底芽葉完整、整齊,很少能看到茶梗;南方茶打眼一看全是長梗。(因南方茶生長迅速拔節快故節間長)
3.滋味:南方茶似乎很香,但口感淡而澀苦,沖泡幾遍後澀味更重;嶗山茶香氣清而不膩,茶湯厚實,不苦不澀,口感純淨,高檔嶗山茶更是入口即甜,喉頭回甘,香氣清雅。
4、觀葉,南方綠茶與嶗山綠茶由於生長的地理環境不同,沖泡以後的葉片的形狀也就不同。南方綠茶沖入水後,捲曲的葉片馬上打開,打開的葉片平、直,表面光滑,其中有許多較大的半截葉片;嶗山綠茶沖入水後,捲曲的葉片伸展較慢,有些葉片到最後也不能夠完全伸展開,即便是伸展開的也是皺皺的,其中偶有較小的殘片。
5、品嘗,南方綠茶前三泡口味較重一些,但入口不滑、不綿,較澀,回甘、回味不好,三泡以後,口味變淡;嶗山綠茶一泡沒有什麼味道,二泡口味稍好,三泡以後漸入佳境,那種特有的清雅、幽香的碗豆香味開始顯露出來,茶湯入口滑、綿,微苦,回味悠長,回甘較好。六泡以後口味逐漸變淡
如何泡茶?說著簡單,要泡出一杯好茶還真要學點竅門。各種茶葉的泡法也不一樣,一杯茶泡不好,好茶葉也糟蹋了。嶗山綠茶
現在最講究喝綠茶,而綠茶也最講究泡。首先是水,不是什麼水都能泡好綠茶的。陸羽在《茶經》中說最好的水是:“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這是歷史上的情況,時過境遷,大城市中很難得到這種山水和江水,地表水受到污染。因此,現在看來最好就是地下水,地下水含礦物質多,比較硬,北方城市的自來水多為地下水,其中不加氯的最好。南方城市自來水多數是地表水,污染情況比較嚴重,有的地表水都達不到三類水質,所以加氯較多,用這樣的水泡茶就差了許多。現在許多人喜歡用純淨水泡差,這並不好,因為這種水質太純淨,沒有必要的礦物質,泡出來味道並不好。如果城市自來水加氯太多,使用瓶裝的礦泉生態水還是很好的,因為這種水的質量是上乘的,是和地下礦泉水並無差別。嶗山綠茶當然能求得無污染的地表水也還是上乘。
其次就是水溫,一般講述水溫不宜過高,80度最佳。關於水溫比較難以控制,因為不可能用溫度計測試水溫,因此這是一個經驗問題。大家在電視劇中看到劇中人喝茶時用杯蓋子篦茶葉,說明水溫不高,因此茶葉還漂在水面上,需要用杯蓋篦茶葉。經驗說明,水溫太高一下子就把茶葉燙熟了,越是新茶,越要注意水溫。如果泡出來葉子一半漂在水面,另一半慢慢往下沉,水的顏色是翠綠色,這說明水溫正合適,也說明茶葉質地為上乘。如果水溫太高,90度左右就會把茶葉燙熟,茶葉很快沉到杯底,茶水的顏色呈黃褐色或者深褐色,這說明水溫太高。所要注意的是綠茶的陳茶,即使水溫不高,泡出來也是黃褐色。這種茶雖然也能喝,但質地與新茶相比差多了。
再之就是茶具。品茶,特別是上乘綠茶應該用玻璃杯或者用蓋碗,最好不用茶壺。茶壺泡的時間一長,一時喝不完,顏色就變成深褐色,這種茶就沒有味道了。關於一杯茶,用多少茶葉,一般說普通玻璃杯,每一杯5克左右。千萬不能太多。太濃的茶味道並不好,對身體也無益處,特別是不常喝茶的人,茶葉的用量可以更少一點。
一杯上等綠茶,喝上三遍也就差不多了,參茶時杯子裡要留三分之一的茶水,千萬不要等到喝乾後再參茶。
還有一點就是喝茶的時間最好是上午,中午以後可以適度喝點茶,特別是老年人,晚上不要喝茶,因為茶對神經有亢奮作用,所以不但是一個適度用量,當然還有個喝茶的時間問題。
花茶的茶基也是綠茶,只是質地比較差,泡法與泡綠茶基本方法一樣,所不同的是花茶比較經泡,所以可以用茶壺泡,然後再倒到杯子裡喝。北方人特別喜歡花茶,而且用大茶壺泡,這並沒有不妥,關鍵一條水溫仍然不能太高。一般90度為最適宜。用剛剛開的水就很不合適,這和泡綠茶是一個道理,只不過這種茶葉比較老,所以水溫應當適當提高。所用茶葉數量也不能太多,如果用大茶壺泡可以適當增加茶葉。
至於紅茶,屬於暖性,適合冬季飲用,水溫要高,水一定要使用開水。茶葉也比綠茶放得多,有的紅茶還需要煮,這種茶的喝法各地很不一樣。一般講只要注意水溫要高,茶葉量適當多一點就可以了。其他有關紅茶的沖泡知識會在後續專題中提到。
喝茶是一種藝術,也是一種享受,許多問題要親自動手慢慢體會,總而言之茶是一個好東西,多用了也有害處。
“嶗山茶”獲地理標誌證明商標註冊
記者從青島市工商局獲悉,“嶗山茶”已於近日獲得國家工商總局商標局地理標誌證明商標註冊,這是我市繼“膠州大白菜”之後獲得註冊的第二件地理標誌證明商標,目前此類商標全省共有16件。
據市工商局商標處有關人士介紹,地理標誌是由“原產地名稱”逐步發展而來的,在國際上被廣泛運用於農副土特產品、傳統的工業產品和手工藝品等諸多領域。我國《商標法》規定:地理標誌是指某商品來源於某地區,該商品的特定質量、信譽或者其他特徵,主要由該地區的自然因素或者人文因素所決定的標誌。地理標誌既是產地標誌,也是質量標誌,更是一種智慧財產權,它的出現,源於消費者對特色產品的消費需求和生產者對特色產品生產地域的保護需求。
據了解,目前,實施地理標誌註冊保護是歐盟和世界上許多國家的通行做法,也是世界貿易組織“與貿易有關的智慧財產權協定”相關規定的要求。在我國,目前主要可以通過申請集體商標或證明商標、申請地理標誌產品保護等兩種方式獲得地理標誌保護。
截至去年底,國家工商總局商標局共核准註冊地理標誌288件,農副產品約占97%,手工藝品和礦產品約占3%。“嶗山茶”獲準地理標誌證明商標註冊,意味著其品牌的認知度將大幅提高,有助於產品向全國市場推廣。

特點

這樣的嶗山茶清香可口、使人超凡脫俗、心情平靜如水,讓人覺得遠離了喧囂、煩躁的社會生活,使人更容易悟出一些珍貴的人生道理,可謂寧靜致遠,回味無窮。

前“三極”在物

茶芽:在於的採集月份(春茶乃是極品)、時間(清晨)、鮮嫩程度、採集度(一芽一葉或兩葉或三葉)、加工(人工炒茶、機器炒茶個有千秋)。
沖茶用水:泉水最佳、河水次之、井水最差。還要掌握好開水溫度(文茶或武茶)。
茶具:純正的紫砂壺比較好(注意燜茶時間)。

後“兩極”在人

清靜的周圍環境不可少,當你坐下來慢慢品嘗時,再煩躁、浮動的心態也會隨清香的茶葉平靜下來。一個人品嘗最妙,兩個好友最佳、三個四個正合適,人多不如去喝酒。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