嵩山山脈

基本概述

嵩山山脈嵩山山脈
嵩山山脈,位於河南省西部登封市境內西北面,古稱“太室山”,東周時定為“中嶽”,五代後稱“嵩山”,為我國五嶽名山之一,嵩山山脈由東部太室山和西部少室山組成。1982年,嵩山山脈以河南嵩山風景名勝區的名義,被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名單。2004年2月13日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地學部評選為“世界地質公園”。
嵩山山脈群峰挺拔,氣勢磅礴,景象萬千。由峰、谷、澗、瀑、泉、林等自然景素構成的“八景”。它們是:嵩門待月軒轅早行潁水春耕箕陰避暑石淙會飲玉溪垂釣少室晴雪、盧崖瀑布。

山脈形成

嵩山山脈嵩山山脈
嵩山先後經歷了“嵩陽運動”、“中嶽運動”、“少林運動”等幾次大的地殼運動,逐漸形成了山脈。嵩山古老的岩石系形成於23億年前。此前,嵩山是一望無際的大海,據中外地質學家考察,嵩山岩石發育完整,在地球發展歷史上,歷太古代、元古代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五代,習稱為“五世同堂”。
嵩山地區的岩漿岩、沉積岩、變質岩的出露,構成了中國最古老的岩系,登封群的“登封朵岩”。據中國地質界測定,這裡是世界上稀有的自然地質寶庫。據地質學家考察,經過23億年的“嵩陽運動”,8億年前的“中嶽運動”,5、6億年前“少林運動”,才結束了地質史上的元古代,進入了古生代的寒武紀奧陶紀。又經過約兩億年,此處地殼上升至海平面以上,因其受風化和剝蝕作用,形成了嵩山地區的含煤地層。兩億三千年前後,中國的版土上,又發生了一次延續很長時間的地殼運動,南北廣大地區的“燕山運動”,嵩山地區受到南北方向的推擠,形成了今天的山勢地貌。

地貌特徵

嵩山古生物化石十分豐富,在嵩山既有海象生物化石,也有陸象生物化石,還有古脊椎動物化石。這些古生物化石是地質和古生物演化的寶貴資料,嵩山奇特的地質構造,使它蘊藏了豐富的麥飯石等礦產資源。

名勝古蹟

嵩山山脈除優美的自然風光外,更以星羅棋布的名勝古蹟、亭台樓閣著稱。著名的有北魏嵩岳寺塔、漢代嵩山三闕、元代觀星台、少林寺中嶽廟會善寺法王寺塔、初祖庵、嵩陽書院、劉碑寺題刻等。少林寺位於嵩山少室山北麓五乳峰下。嵩山中部以少林河為界,東為太室山,西為少室山,有太陽、少陽、明月、玉柱等72峰。

相關詞條

參考文獻

http://www.wanjingchina.com/prospect/prospect.php?Prospect_ID=45240000002
http://baike.baidu.com/view/4314.htm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