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明堡鎮

崇明堡鎮

堡鎮位於崇明島中部南沿,離縣城23公里。南瀕長江南航道,東臨渡港與向化鎮相望,西至小豎河漲漲港與豎新鎮為鄰,北與港沿鎮接壤。堡鎮鎮行政面積為60.32平方公里,總人口67149人,其中農業人口42267人,城鎮人口24882人,系崇明第二大鎮,是崇明東半部經濟、文化和交通中心,一城九鎮的重點之一。

地理位置

堡(bǔ)鎮位於崇明縣境中部偏東南沿,南瀕長江口南泓道,北接港沿鎮,東至向化鎮,西與豎新鎮接壤,與長興島隔江相望,距崇明縣城27公里,上海長江隧橋陳家鎮入口處20公里,浦東出口處44公里。全鎮總面積63.48平方公里,鎮區面積5.84平方公里,耕地面積3124公頃(46860畝),林地面積663公頃(9945畝)。堡鎮是崇明縣東部地區重要的經濟、文化和交通中心。

歷史現狀

明萬曆四十五年(1617年),為抵禦海寇而建城堡,後形成集鎮,明末,始稱堡鎮。解放後,堡鎮先後由堡鎮鎮於1993年7月、1994年11月、2000年12月與堡鎮鄉、新漁鄉、五滧鄉合併而成。全鎮目前下轄18個行政村、393個村民小組,13個居委會、250個居民小組。
堡鎮歷史悠久,古物遺蹟眾多。始建於清代乾隆年間的雲林寺,相傳乾隆皇帝的伯父曾來寺遊玩過,並親筆書寫“福宇”匾額一塊,懸掛在祖師佛像的邊樑上;五滧村的1株銀杏樹,約植於1574年(明萬曆二年),樹齡430餘年,此為本島已發現的年代最久的古樹;此外,本地還有清代陳平策妻高氏的石牌坊、近代地方名人王清穆的“農隱外廬”、杜少如的近代歐式建築故居等。

經濟狀況

2010年,全鎮實現增加值7.28億元,同比增8%;農業總產值2.44億元,工業總產值5.1億元,同比增長12.8%;第三產業行銷收入3.7億元,同比增長8%;招商引資實現稅收1.23億元,財政收入完成9910.03萬元,同比均略有增長;農民人均純收入實現5719.7元,較去年增加10%。
工業: 本地區主要企業有上海崇明電力公司發電廠、堡鎮電鍍廠、華星牙膏廠、寧夏吳忠儀表有限公司、紅瀛電器有限公司、申吉儀表有限公司、崇明漁業機械廠等120家,規模以上企業30家。企業用工總數約3500人。工業門類主要是特種橡膠業、服裝加工、家電產品、機械加工、建築材料等。堡鎮將圍繞崇明建設生態島這一主線,充分挖掘各種條件,加快產業結構調整,積極發展生態旅遊和生活休閒產業,不斷探索和引進低碳循環經濟。近年來,堡鎮鎮區在旅遊、房地產、建築、交通、運輸、商業、保險金融、信息及郵電通訊等方面異軍凸起。
招商引資:目前經濟小區共有註冊企業599家,註冊資金5.55億元;2010年,新增註冊企業59戶,註冊資金6109萬元,實現稅收入庫1.23億元,引進實體企業6家。
農業:2010年堡鎮農業總產值2.44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實現5719.7元。農村現有耕地面積53728萬畝,糧經比例為6:4。糧食生產主要以寒優湘睛為主,種植面積為24177畝。經濟作物主要有經濟果林2500畝、茭白2500畝、花菜2500畝、大棚果蔬500畝,此外,養蟹業發展迅速,截止2011年2月,成蟹養殖956畝,口蟹1215畝,混養5360畝。農業合作社不斷發展壯大,註冊類合作社44家,其中3家被評為市級合作社。
2010年,堡鎮加大了農業基礎設施的投入,投資1350萬元,新建和更新排灌機站21座,建水泥襯砌渠道52公里、水泥路3900米、地下渠19463米。
北部墾區 我鎮北部墾區是崇明縣北部現代高效生態農業實驗區的重要組成部分,現有土地面積為6500畝,其中:糧田面積為3600畝、生態公益林及其它苗木種植基地為2900畝,墾區的土地屬性均為國家集體所有。根據崇明縣“十二五”發展規劃,北部墾區將建成為崇明高效生態農業的先行區、農業高新技術的集聚區、優質農產品的生產加工區。圍繞實驗區“一核二帶三區”的總體功能布局,堡鎮北部墾區將建成特色果蔬及種源產業區。在墾區項目的具體發展構想上,一方面,我們將積極運用國家和市縣的扶農政策,爭取上級資金和技術支持,改良土地的鹽漬化,並投資建設道路、排灌設施、生產庫房等,全力改善墾區的農業生產條件;另一方面,利用長江隧橋開通的歷史機遇,加快墾區產業結構的調整力度,發展高效生態農業和墾區內觀光休閒項目,實現從常規農業向新型農業的轉變,不斷培育墾區農業經濟發展的新亮點。
第三產業 近年來,堡鎮鎮區在房地產、建築、交通、運輸、商業、金融保險、信息及郵電通訊等方面異軍突起。鎮區現有規模超市門店8家、農貿市場5個、銀行6家,保險公司1家,上海證券公司營業部1家,零售商業網點366個,個體工商戶1456個,郵政、電信、移動等網點齊全,形成了堡鎮南中北路長達10里的商業一條街。

社會事業

堡鎮文教衛生體育等事業比較發達。
教育:堡鎮現有高級中學2所(民本中學、堡鎮中學)、初級中學3所(正大中學、登瀛中學、民一中學(私立))、國小4所(堡鎮國小、堡鎮第二國小、北堡國小、登瀛國小)、幼稚園4所(堡鎮幼稚園、向陽幼稚園、北堡幼稚園、登瀛幼稚園)、成人學校1所、少年之家1所。全鎮教師數952人,學生數9037人。其中縣重點高中民本中學,目前在校學生1395餘人, 34個教學班,學校共有教職工169名,其中高級教師43名,一級教師54名。堡鎮中學現有26個高中教學班,在校學生1200餘人,教職工120人。
文化:堡鎮文化設施有了較大的改善,民眾性的文化活動蓬勃開展。鎮區有圖書館、文化館、文化體育中心和在建社區文化活動中心等文化娛樂場所,另外有健身苑點36個,健身團隊23支。2010年,鎮業餘文藝健身隊下基層演出278場次,參加市縣組織的各類文化文藝比賽,獲得了“世博金玉蘭最高獎”等十餘項獎項。“八一廣場文藝”、“社區居民健身操”等文化活動活躍開展。
衛生:有二級綜合性醫院、一級衛生服務中心各1所,村衛生室16個。其中二級醫院堡鎮醫院是上海市綠化先進單位,該院占地23980平方米,建築面積21280平方米,其中業務用房17290平方米,綠化面積6180平方米。醫院現有職工590人,其中醫技人員 487人,具有高級職稱技術資格17人,中級職稱 101人;醫院核定床位 500張,設定11個病區、21個門診科室。為了滿足崇明東部居民不斷增長的醫療衛生需求,由市、縣政府投資建設的堡鎮人民醫院新院,已於2009年6月破土動工,預計於2011年投入使用。整體遷建後的堡鎮人民醫院,占地面積約 5.35萬平方米,核定床位500張,建築面積約4.83萬平方米,總投資達 2.85億元人民幣。
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目前有工作人員107人,醫技人員75人,其中中級14人,本科12人、專科27人,中心共設有普通床位20張,老年護理床位80張。下設村衛生室16家,其中有中心衛生室10個、標準衛生室6個,鄉村醫生47名(其中:職業醫師5名,助理職業醫師36名)。
人口與計生:截止2010年12月底,堡鎮現有常住人口67139人,計28278戶,其中農業人口40515人,計19770戶,居民總數26301人,計8338戶,流動人口4832人。全年人口出生299人,人口出生率4.499‰。鎮區人口21956人,其中城鎮居民18409人。
社會保障和養老服務: 擁有一門式服務視窗——堡鎮社區事務受理服務中心,位於堡鎮化工路17號,受理事務有外來人口、計畫生育、醫療保險、社會保險、人力資源、合作醫療、農村養老保險、社會救助等。我鎮擁有敬老院4家。其中鎮屬養老院2家,共有床位數265張(堡鎮敬老院、堡鎮敬老院分院),民營養老院2家,共有床位數250張(堡鎮桃源安養院、上海海科福利院)。截止2010年底,我鎮共有90歲以上老年人口563位,其中百歲老人有6位。
道路交通:
堡鎮交通便利,鎮區內的堡鎮南、中、北路貫通鎮區南北,堡向公路、大通路貫通東西,還有9條縣管市政道路和13條鎮管街坊道路,形成集鎮區域交通樞紐。擁有客運碼頭,每天約10多個班次往返寶楊碼頭。崇明大眾公交公司座落於堡鎮碼頭北側,目前運行10多條支線通往縣城及縣東部地區。此外,已開通了堡鎮至汶水路的申崇三線(區間)及堡鎮至巨峰路的申崇6線B線直達公交,更好地滿足居民出行需求。

歷史沿革

堡鎮已有三百多年歷史,相傳明永樂13年(公元1659年),為抗擊倭寇侵崇,當地百姓在此築起土堡禦敵,此後在土堡周圍聚居人漸增,鎮名由此而來。堡鎮鎮工業起步較早,本縣民族資本家杜少如分別於1922年和1933年創辦大通、富安紗廠,還有毛巾廠、大安鐵工廠、東明電氣公司、醬廠等企業,商業有大成堂、源泰、協和、同昌祥、老大房等店,工商業之盛曾甲於全島,解放後工商業得到全面發展。

經濟發展

堡鎮作為上海市十五重點建設的“一城九鎮”之一,得到了市縣兩級政府的重視和關心。擬堡鎮港西部5.3平方公里是工業區,石島路以東4.7平方公里的新建城鎮生活區得到了認定,工業的規劃正著手制訂,目前堡鎮鎮已初步形成發電、紡織、服裝、特種橡膠等支柱產業,新的無污染、科技含量高的工業將作為今後的發展方向。

交通狀況

島內主幹道陳海公路與鎮區內現有的大通路、堡鎮路和堡港路交匯,堡鎮港南北向貫通全鎮,又有堡鎮至吳淞的客運航線,堡鎮至寶楊路的車客渡航線。鎮內外交通十分方便。
交通指南:乘旅遊五號線可達寶山區寶楊路碼頭,再乘客輪可直抵堡鎮碼頭。自駕車路線:內環線高架--寶楊碼頭(有汽車輪渡)--堡鎮汽車站--東平國家森林公園。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