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香草

山香草

山香草,中藥名。為唇形科山香菜屬植物山香草Isodon pubescens(Hemsl.)C.Y.Wu et Hsuan的全草。植物山香草,分布於貴州、浙江等地。具有祛風除濕,舒筋活絡之功效。主治感冒頭痛,風濕筋骨痛,關節痛。

基本信息

入藥部位

全草。

性味

味辛,性溫。

歸經

入膀胱經。

功效

祛風除濕,舒筋活絡。

主治

感冒頭痛,風濕筋骨痛,關節痛。

相關配伍

1、治感冒頭痛,山香草一兩。煨水服。(《中藥大辭典》)

2、治風濕筋骨痛,山香草三兩,泡酒一斤,早晚各服一兩。(《中藥大辭典》)

3、治關節痛,山香草半斤。煨水洗患處。(《中藥大辭典》)

用法用量

內服:煨水服,泡酒。

外用:煨水洗患處。

炮製

採集加工:秋季採收。

形態特徵

多年生草本,高約60-90厘米。莖直立,方形,帶紫色,密被短柔毛。葉對生;有柄;葉片卵形或卵狀披針形,長3-9厘米,寬1.5-4厘米,先端漸尖,基部楔形下延至柄,邊緣具粗鈍齒,下面密被短絨毛。聚傘花序集成圓錐花序式,對生於莖頂及葉腋;花萼鍾狀,外被短柔毛;花冠紫色,唇形,冠筒基部收縮。小堅果圓形。

生長環境

生於草坡、路旁。分布貴州、浙江等地。

相關論述

《貴州草藥》:“治感冒頭痛,山香草一兩,煨水服。”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