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桃稠李

山桃稠李

正名為斑葉稠李(學名:Padus maackii (Rupr.) Kom)小喬木,高4-10m。葉橢圓形,菱狀卵形、稀有矩圓狀倒卵形,長4-8cm,葉緣具不規則帶腺銳鋸齒,背面沿中脈被短柔毛,被紫褐色腺體。總狀花序,基部無葉。花白色,多花密集;花柱和雄蕊近等長。果近球形,徑5-7mm,紫褐色。

基本信息

別名

山桃稠李、山水桃、山桃、山桃椆李、水桃、桃葉稠李

形態特徵

稠李圖冊稠李圖冊

落葉小喬木,高4-10米;樹皮光滑成片狀剝落;老枝黑褐色或黃褐色,無毛;小枝帶紅色,幼時被短柔毛,以後脫落近無毛;冬芽卵圓形,無毛或在鱗片邊緣被短柔毛。葉片橢圓形、菱狀卵形,稀長圓狀倒卵形,長4-8厘米,寬2.8-5厘米,先端尾狀漸尖或短漸尖,基部圓形或寬楔形,葉邊有不規則帶腺銳鋸齒,上面深綠色,僅沿葉脈被短柔毛,其餘部分無毛或近無毛,下面淡綠色,沿中脈被短柔毛,被紫褐色腺體;葉柄長1-1.5厘米,被短柔毛,稀近無毛,先端有時有2個腺體,或在葉片基部邊緣兩側各有1腺體;托葉膜質,線形,先端漸尖,邊有腺體,早落。總狀花序多花密集,長5-7厘米,基部無葉;花梗長4-6毫米(栽培標本有的可達1.5厘米),總花梗和花梗均被稀疏短柔毛;花直徑8-10毫米;萼筒鍾狀,比萼片長近1倍,萼片三角狀披針形或卵狀披針形,先端長漸尖,邊有不規則帶腺細齒,萼筒和萼片內外兩面均被疏柔毛;花瓣白色,長圓狀倒卵形,先端1/3部分齧蝕狀,基部楔形,有短爪,著生在萼筒邊緣,為萼片長的2倍;雄蕊25-30,排成緊密不規則2-3輪,花絲長短不等,著生在萼筒上,長花絲比花瓣稍長;雌蕊1,心皮無毛,柱頭盤狀或半圓形,花柱基部有疏長柔毛,和雄蕊近等長。核果近球形,直徑5-7毫米,紫褐色,無毛;果梗無毛;萼片脫落;核有皺紋。花期4-5月,果期6-10月。

生態習性

山桃稠李山桃稠李

喜光也耐陰,抗寒力較強,怕積水澇窪,不耐乾旱瘠薄,在濕

潤肥沃的砂質壤土上生長良好,萌櫱力強,病蟲害少。

分布範圍

東北、華北、西北

溫帶針闊葉混交林區

主要城市:哈爾濱、牡丹江、鶴崗、雞西、雙鴨山、伊春、佳木斯、長春、四平、延吉、撫順、鐵嶺、本溪

北部暖溫帶落葉闊葉林區

主要城市:瀋陽、葫蘆島、大連、丹東、鞍山、遼陽、錦州、營口、盤錦、北京、天津、太原、臨汾、長治、石家莊、秦皇島、保定、唐山、邯鄲、邢台、承德、濟南、德州、延安、寶雞、天水

溫帶草原區

山桃稠李山桃稠李

主要城市:蘭州、平涼、阿勒泰、海拉爾、滿洲里、齊齊哈爾、阜新、丹東、大慶、西寧、銀川、通遼、榆林、呼和浩特、包頭、張家口、集寧、赤峰 、大同、錫蘭浩特)

產黑龍江、吉林和遼寧。生於陽坡疏林中、林邊或陽坡潮濕地以及松林下或溪邊和路旁等處,海拔950-2000米。朝鮮和蘇聯也有分布。

山桃稠李山桃稠李

休眠期

山桃稠李種皮透水性差,刺破種皮和完整種皮的山桃稠李種子分別吸水32.97%、27.79%,處理之間差異顯著(P<0.05);山桃稠李種子存在明顯的胚後熟現象,種子成熟時種胚尚未發育完全,層積處理後胚率達到35.08%,與層積前相比差異顯著(P<0.05);山桃稠李種子內部存在發芽抑制物質,隨著層積時間的延長,發芽抑制物質活性下降,經變溫層積山桃稠李種子浸提液處理的白菜籽,其發芽率分別從18.7%提高到56.0%;種子浸提液對白菜籽發芽後苗高和根長生長的影響,隨層積時間的延長,抑制作用減小。山桃稠李種子催芽最佳處理組合為500 mg·L-1 GA3溶液浸種48h,先暖溫層積90d,再低溫層積130d,苗圃場圃發芽率達到43.8%。研究結果顯示:山桃稠李種子為綜合休眠類型,採用赤黴素處理結合層積催芽,可以有效解除種子休眠。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