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青州第八中學

山東省青州第八中學

山東省青州第八中學位於青州市區雲門山北路,占地面積31350多平方米,總建築面積25870.44平方米。學校有自己校歌。2014年9月併入青州實驗中學。

基本信息

學校歷史簡介

學校曾有37個教學班,2600餘名學生,201名教職工。是全國“誘思探究”教學重點實驗基地、山東省創新教育實驗學校、濰坊市規範化學校、青州市重點高中。

發展概況

校門 校門

青州八中始建於1982年,當時定名為“益都縣城關中學”。1986年縣改市後,易名為“山東省青州第八中學”。

青州八中在教學質量與學校基本建設兩條戰線上同時出擊,1985年7月,首屆百餘名畢業生參加高考,有39名學生金榜題名,隨後幾年高考成績穩步上升。

八中 風彩 八中 風彩

1988年,學校面積達14953平方米,擁有1700平方米的教學樓一座,2170平方米的辦公樓一座和教工宿舍樓一座。有12個教學班,676名在校 學生,教職工77人,設辦公室、教務處、總務處、團委等機構,高考突破“百名”大關,達到110名。8月,濰坊市政府特授予青州八中“千秋功業,為國育才”的錦旗。

1989年至1993年,學校仍舊保持原有規模,教學班級始終維持在10-12個班之間,在校學生人數600人左右,教職工由1989年的72人,增長到1993年的99人。在原有機構設定的基礎上,1990年設勤工儉學辦公室,1992年設政教處,負責學生管理與德育工作。

1994年到2000年,隨著學校建設的發展,招生數量成倍增長,學校迅速發展。教職工人數由1994年的98人,增加到2000年的155人,在校學生由1994年的1177人,增長到2000年的28個教學班,1492人。其間新增綜合樓一座、教工宿舍樓一座、學生公寓樓一座,新增建築面積11977平方米。學校機構在原有設定的基礎上,1999年新設教科室,負責學校教科研工作。

2001年至2006年,學校突破30個教學班,發展到2006年的37個教學班,學生人數由2001年的1813人,發展到2006年的2160人,教職工人數也在不斷擴大,到2006年已經達到201人,比2001年增加近50人。2001年建成3700平方米餐廳、禮堂一座,建成2852平方米四層教工宿舍樓一座;2002年學校規模擴大為31350平方米,新建倉庫平房、音樂教室平房等共696平方米;2006年建成1953.44平方米的實驗樓一座。在原有機構設定的基礎上,2006年設計畫財務處、信息宣傳中心,原勤工儉學辦公室改為伙管室。

1988年以來,學校被授予“青州市十佳學校”榮譽稱號,連續被評為“青州市教育工作先進單位”、“濰坊市文明單位”,先後贏得了“青州市教學工作先進單位”、“青州市教書育人先進單位”、“平安青州建設示範校園”、“濰坊市教育先進單位”、“濰坊市師德建設先進集體”“濰坊市平安學校建設示範學校”等多項榮譽稱號。

歷史發展

1988年以後,青州八中完成了學校建設任務,開始專心致力於教育教學工作,教育教學質量、教學成績連年提高。1992年8月,學校提出了“辦一流學校,創一流業績,當一流教師,做一流學生”的奮鬥目標,全校師生對實現這一目標信心滿懷,積極投入教育教學工作,積蓄力量,等待時機,迅速發展。

1993年11月,青州市委、市政府批准青州八中由副科級單位升格為正科級單位,學校千方百計籌資470多萬元,興建起“教學、圖書、會議室”為一體的綜合樓,並建起了教職工宿舍樓,使學校硬體設施條件有了很大的改善,1994年招生規模擴大了一倍,學校迎來的新的發展階段。在建立科學的管理機制方面,學校根據上級教育部門的要求,結合學校的實際,先後制訂了《教師崗位責任制》、《教師考核細則》,注重定期進行檢查評比,有效地調動了各個方面的積極性。

2000年以後,學校在強化基本建設,努力改善辦學條件的過程中,通過各種渠道籌集資金2600多萬元,征下了青州大理石廠,拆遷了王府村的舊設施和房屋,使校園面積在短時間內擴大了近一倍,新建了可容納上千人同時就餐的學生餐廳、學生公寓,整修了辦公樓、教學樓、購置了200KVA變壓器一台,進行了舊線路翻新改造,新建了兩條排污管道,修建了學生操場,解決了長期困擾八中發展的“學生無操場”的問題。學校不斷加大對信息技術教育的投入,建起了微機室、語音室、多媒體教室,購置120台計算機,使百分之九十的教師很快達到計算機中級水平。學校進入更大發展階段。

為適應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需要,學校狠抓了規範化管理,建立健全了管理運行機制。制訂完善了《青州八中教師日常行為規範》、《青州八中考核制度》等十幾項規章制度,並制訂了有關教師職稱評定、教職工考核等多項規定,規範了教師行為,提高了教師工作積極性。

學生的學習熱情也普遍高漲。在全國數學、物理、化學、生物競賽中,先後有八十多名同學獲得省三等獎及以上獎勵,其中全國二等獎5人,國家三等獎6人,省一等獎10人,省二等獎20人。學校高考成績也取得了全面豐收。1995年高考,陳偉同學以666分的優異成績,成為濰坊市“理科狀元”,榮獲濰坊市政府設立的“鴻啟獎”第一名。1996年,韓志廣和王志強同學獲高考青州市理科第六名、第七名;1997年,趙迎輝同學獲高考青州市理科第二名;1998年,任在成同學獲高考青州市理科第七名;1999年,岳玉濤、劉洋和楊斌同學分別獲高考青州市理科第四名、第五名和第八名;2000年,王軒同學獲高考青州市文科第二名;2001年,尹海平同學獲高考青州市理科第五名;2002年,孫娜和侯曉瑩同學獲高考青州市文科第一名和第三名。2005年,吳建倫同學獲高考青州市文科第四名。

2006年,學校建成實驗樓,鄭重向社會承諾“讓學生成才、讓家長滿意、讓社會放心”,以教學為中心,在加強管理,嚴格制度落實的基礎上,注重教學、管理方面的改革,使之更加適應不斷變化的教育教學形勢,青州八中迎來新的發展階段。

立足創新,突出特色

學校緊緊圍繞黨的教育方針,在加強基本建設,改善辦學條件的過程中,努力提高教育教學質量,不斷探索教育管理、教育創新、教育科研、教學質量的新路子,立足創新,突出辦學特色,不斷改革求發展。

實施名師工程,突出名師特色

學校圍繞改進教學方法,組織開展了以“四課型”達標教學、優質課評選、青年教師匯報課、高三年級各科示範課和評選優秀教學論文為主要內容的崗位練兵活動,舉辦“教學能手示範課”、新老教師一對一幫扶活動,促進了廣大教師教學水平的提高。學校鼓勵教師參加各種形式的培訓,鼓勵教師繼續深造,提高自身素質。以教科室為科研龍頭,建立教育教學科研網路,促進學校教育教學研究水平的提高,學校湧現出一大批能力強、業務精、素質高的優秀教師。1993年,馬湘華同志在國家教委舉辦的“蘇、魯、豫、皖”四省教育工作會議上,代表山東省作了示範課講授,受到領導和專家的好評。1997年以來,馬湘華、李炳文等教師多次在濰坊市舉行教學能手巡迴示範課。劉光耀、薛良玉、張德民等同志被評為山東省優秀教師,孟祥民、劉光耀、劉長英、趙金星、謝玉榮、張德剛、李炳文、李承國等同志被評為濰坊市優秀教師,馬湘華、房賢勝、趙寶德等二十多位老師被評為濰坊市教學能手。2002年、2005年李炳文房賢勝同志先後被評為濰坊市特級教師。2005年,劉長坤、馬湘華和房賢勝同志又被評為青州市特級教師。

學校充分利用師資資源,注重發揮省市優秀教師、教學能手、特級教師的帶動作用,使學校教師整體業務水平和素質有了大幅度提升。1998年以來,先後有30多人被評為青州市學科帶頭人和骨幹教師,3人被評為青州市“十佳”教師,4人被評為青州市“學生最喜歡的老師”,120多人被評為青州市優秀教師、教學能手,20多人獲得青州市企業家英才獎,22人獲青州市人民政府及青州市人事局、教育局嘉獎。獲國家、省、市優秀成果獎、各類競賽優秀輔導員獎、青州市高考單科質量優勝獎等各種獎項100多項,學校教育教學水平得到很大提高。

學生管理特色

1992年成立政教處,負責學生管理及學生德育教育工作,開始摸索具有八中特色的學生管理模式,逐步形成以政教處為職能部門,全員參與學生管理和教育的全員育人網路。始終把德育教育放在首位,發揮學校教育的育人功能,培養學生成才,更要成人,要求學生“學會做人、學會求知、學會健體”,並具有“創新精神”。組織學生開展“增強文明意識、增強責任意識、增強創新意識”和“減輕學生經濟負擔、減輕課業負擔、減輕心理負擔”的三增三減活動,使學生逐步樹立起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杜絕了違法違紀現象的發生。

2006年開始實行半軍事化管理模式,以軍人良好的素質、鐵的紀律,影響帶動學生學會禮貌,學會待人,學會生活,學會學習,學會勤奮,學會做人,培養學生堅強的意志和頑強的毅力,使他們象軍人一樣,紀律嚴明,步調一致。全面改革學生管理體制,實行全方位管理,落實管理責任制,做到有學生的地方就要有老師,有學生的時間就要有老師,創造了全員參與學生管理的良好氛圍,逐步建立起具有八中特色的學生管理機制。

在學生特色管理的摸索過程中,逐步形成了學生管理系統網路,建立了一支思想過硬業務素質強的學生管理隊伍。劉長坤同志獲濰坊市師德標兵稱號,劉長坤、張玉華、魏長寬等同志先後獲得青州市師德標兵,劉恩群、張德民、馬湘華、張美桂同志被評為青州市勞動模範。李炳文等獲青州市“富民興市”勞動獎章。有四十多名教師被評為濰坊市、青州市先進工作者、優秀黨務工作者、共產黨員等稱號,四十多名優秀班主任獲得濰坊市、青州市優秀班主任稱號。

大事記

1995年被濰坊市委、市政府授予濰坊市“文明單位”。

1996年3月,被青州市委、市政府授予“青州市十佳學校”稱號。

1997年7月,經市委市政府批准,八中北征中所村大理石廠,占地9.58畝。

2000年3月,青州市召開教育體制改革動員大會,會上確定八中為普通高中改革試點單位。

2001年4月,為了加快我市基礎建設,改善八中的教學環境,根據青州市新一輪城市建設總體規劃,經市委市政府同意,青州八中向西拆遷建設操場,拆29戶,9997平方米。

2001年6月10日,濰坊市教育局局長李希貴同志在青州市教育局局長朱振興、副局長王明永的陪同下到八中視察。

2001年8月,被濰坊市教育局授予“濰坊市師德建設先進單位”稱號。

2002年5月10日,青州市委書記辛丕宏同志在副市長鄭汝智同志、教育局局長朱振興同志的陪同下到八中檢查指導工作,對八中的工作給予高度評價。

2002年9月,被授予“濰坊市藝術教育工作先進單位”。

2002年10月26日,青州八中建校20周年慶典。

2003年10月,青州市政府授予“普通高中藝術教育先進單位”。

2003年12月,濰坊市教育局授予“濰坊市級規範化學校”。

2003年12月,青州市教育局授予“民眾滿意的學校”稱號。

2004年3月,濰坊市教育工會授予“濰坊市工會工作先進單位”。

2004年9月,青州市教育局授予“現代教育示範學校”。

2004年12月,獲得“濰坊市高中藝術教育先進單位”稱號。

2005年4月,“青州市富民興市勞動獎章”。

2005年12月,被評為濰坊市“勞動保障誠信單位”。

2006年1月,被濰坊市總工會授予“先進職工小家”稱號。

2006年2月,被授予“平安青州建設示範校園”。

2006年3月,被授予“2005年度教書育人先進單位”。

2006年12月,被授予“富民興市”先進單位。

2014年 8月 ,經青州市規劃 併入實驗中學

領導班子

歷屆學校領導班子成員情況

姓名 性別 民族 學歷 職稱 任職起止年月

郭承夫 男 漢 大本 中高 1982.11——1992.07任校長兼書記

薛良玉 男 漢 大專 中高 1992.07——1999.02任校長兼副書記

蔣有林 男 漢 大本 中高 1999.02——2004.04任校長兼副書記

張德民 男 漢 大本 中高 2004.04——2006.07任校長

劉恩群 男 漢 大本 中高 2006.07至今任校長

陳居增 男 漢 大本 中高 1992.07——1997.11任書記

崔鳳江 男 漢 大專 1996.09——1997.10任副書記;1997.11——2001.12任書記

田文亭 男 漢 大本 中高 2002.01——2004.04任書記

劉恩群 男 漢 大本 中高 2004.04——2006.07任書記

張德民 男 漢 大本 中高 2006.07至今任書記

程憲遠 男 漢 大本 中高 1984.10——1988.12任副校長

於芳德 男 漢 大本 中高 1991.07——1992.07任副校長

趙金星 男 漢 大專 中一 1991.07——1998.10任副校長

馬金邦 男 漢 大本 中高 1992.11——1993.11任副校長

劉謙功 男 漢 中師 中一 1993.11——1995.12任工會主席

馬榮富 男 漢 大本 中一 1993.11——1995.12任副校長

董承勇 男 漢 大本 中高 1993.11——1997.01任副校長

謝玉榮 男 漢 大本 中高 1995.12至今任副校長

孫祥禮 男 漢 大本 中高 1997.01——2005.08任副校長

賈世友 男 漢 大本 中一 1997.01——1999.02任副校長

周榮昌 男 漢 大專 中一 1998.10——2002.01任副校長

譚泓 女 漢 大本 中一 1995.12----2000.11任工會主席;2000.11----2004.09任副校長

龐光秀 男 漢 大本 中高 2002.02至今任副校長

林鋒 女 漢 大本 2000.11——2006.07任工會主席;2006年07至今任副書記

崔仕友 男 漢 大本 中高 2003.08——2004.04任副校長

張德剛 男 漢 大本 中高 2005.02------2009.08任副校長

劉長坤 男 漢 大本 中高 2005.08-------2009.08任副校長

李炳文 男 漢 大本 中高 2006.07-------2009.08任副校長

陳延光 女 漢 大專 中一 2006.07-------2009.08任工會主席

李青山 男 漢 大本 中高 2009.08-------2014.08任副校長

林鋒 女 漢 大本 中高 2009.08-------2014.08任副書記

劉長坤 男 漢 大本 中高 2009.08-------2014.08任校長書記

李炳文 男漢 大本 中高 2009.08-------2014.08任副校長

尹述山 男漢 大本 中高 2009.08-------2014.08任紀檢書記

陳良瑞 男漢 大本 中高 2009.08-------2014.08任副校長

山東省濰坊市中學名錄

濰坊是山東半島的交通樞紐。濰坊直線距離西至省會濟南183公里,西北至首都北京410公里。南依沂山,北瀕渤海,扼山東內陸腹地通往半島地區的咽喉,膠濟鐵路橫貫市境東西。
壽光市紀台鎮第一初級中學
壽光市紀台鎮第二初級中學
壽光市稻田鎮第一初級中學
昌邑市第三中學
壽光市田馬鎮第一初級中學
壽光市田馬鎮第二初級中學
壽光市留呂鎮國中
壽光市羊口鎮第一初級中學
壽光市羊口鎮第二初級中學
濱海開發區第一初級中學
濱海經濟開發區第二初級中學
濱海開發區第三初級中學
安丘市東埠中學
安丘聯誼中學
山東濰坊安丘體育中學
安丘市職工子弟學校
山東濰坊安丘市興安街道育英中學
山東濰坊安丘市興安街道育才中學
安丘市紅沙溝鎮紅沙溝中學
安丘市紅沙溝鎮溫泉中學
安丘市庵上鎮庵上初級中學
安丘市石堆鎮初級中學
安丘市劉家堯鎮劉家堯初級中學
安丘市劉家堯鎮汶中中學
昌邑市第五中學
安丘市王家莊鎮初級中學
安丘市石埠子鎮石埠子初級中學
安丘市石埠子鎮召忽初級中學
安丘市臨浯鎮臨浯初級中學
安丘市金冢子鎮金冢子初級中學
安丘市吾山鎮南逯中學
安丘市雹泉鎮中心中學
高密經濟開發區朝陽中學
高密市曙光中學
高密市古城中學
高密市城南中學
高密市外國語學校
高密市永基實驗學校
高密市柏城鎮柏城初級中學
姚哥莊鎮姚哥莊初級中學
高密市姚哥莊鎮張魯中學
高密市河崖鎮河崖中學
高密市夏莊鎮夏莊初級中學
高密市夏莊鎮官莊初級中學
高密市姜莊鎮姜莊中學
高密市仁和鎮仁和學校
高密市仁和鎮鹹家學校
高密市瑞發學校
高密市大牟家鎮大牟家初級中學
高密市周戈莊鎮初級中學
高密市康莊鎮康莊初級中學
高密市康莊鎮蔡家站初級中學
高密市闞家鎮闞家初級中學
高密市闞家鎮初家學校
高密市雙羊鎮雙羊初級中學
高密市雙羊鎮高戈莊初級中學
高密市第四中學國中
高密市井溝鎮田莊初級中學
高密市呼家莊鎮初級中學
高密市注溝鎮初級中學
高密市柴溝鎮柴溝中學
高密市柴溝鎮土莊中學
高密市拒城河鎮拒城河初級中學
高密市拒城河周陽初級中學
昌邑市新村中學
昌邑市都昌街辦南逄國中
昌邑市奎聚中學
昌邑市奎聚街辦李家埠第一初級中學
昌邑市外國語學校
昌邑市雙台鄉雙台國中
昌邑市雙台鄉西永安初級中學
昌邑市龍池鎮初級中學
山東省昌樂二中
昌邑市柳疃鎮青鄉初級中學
昌邑市夏店鎮夏店國中
昌邑市夏店鎮東冢國中
昌邑市夏店鎮下營國中
昌邑市卜莊鎮卜莊國中
昌邑市宋莊鎮宋莊國中
昌邑市北孟鎮第一中學
昌邑市太保莊鄉太保莊初級中學
昌邑市太保莊鄉望仙埠初級中學
昌邑市丈嶺鎮塔耳堡初級中學
昌邑市丈嶺鎮高陽初級中學
濰坊市東明高級中學
山東省臨朐第一中學
山東省臨朐第六中學
山東省臨朐實驗中學
山東省昌樂第一中學
山東省青州市第一實驗中學
昌邑市第一中學
山東省青州實驗中學
山東省青州第八中學
諸城市密州學村
諸城市第五中學
諸城市第二中學
諸城市第六中學
諸城市第四中學
壽光市第五中學
山東省青州市第一高級中學
濱海開發區濱海中學
昌邑市奎聚街辦李家埠第二初級中學
安丘市實驗中學
昌邑市藝術中學
安丘市青雲學府
安丘市第二中學
高密市慧中女子中學
高密市實驗中學
高密市鳳城中學
昌邑市第二中學
壽光市第七中學
壽光市稻田鎮王望初級中學
山東省昌樂縣寶都中學
昌邑市柳疃鎮柳疃初級中學
安丘市第八中學
文山中學
安丘市青雲雙語學校
山東省昌樂縣實驗高中
山東省安丘市第一中學
昌邑一中實驗學校
山東省濰坊市第一高級中學
壽光市實驗中學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