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血液中心

山東省血液中心

山東省血液中心是1963年經衛生部批准建立的我國首批血站之一,是山東省輸血行業業務、教學和科研中心,系國家專營的非營利性醫療衛生事業單位,直屬省衛生廳領導。山東省獻血辦公室、山東省血液質量管理委員會、山東省輸血協會、山東省血友病診療中心、山東省器官移植配型中心、山東省骨髓庫均掛靠在該中心。

基本信息

簡介

山東省血液中心坐落於風景秀麗的千佛山腳下,趵突泉邊,大明湖畔。

山東省血液中心 山東省血液中心

山東省血液中心 是1963年經衛生部批准建立的全國首批血站之一,是直屬省衛生廳領導的非營利性衛生事業單位,是我省輸血行業業務、科研和教學中心,承擔著省城濟南采供血、醫療用血業務指導、輸血科研和對全省血站的質量控制與評價、業務培訓與技術指導、血液集中化檢測等職責。省血液中心占地39.3畝,業務用房10000㎡,新建長清大學城愛心獻血屋300㎡,常設泉城廣場(東、西)、英雄山、洪樓廣場(南)流動採血點,大型儀器設備FAME全自動酶免檢測系統、流式細胞儀、血細胞分離機等約300餘台(套),圖書資料近萬冊。年采供血能力約30噸,2007年實際採集全血20.9噸,採集機采成分血6400多人份,創單位年度歷史之最。山東省獻血辦公室、山東省輸血協會、山東省血友病診療中心、山東骨髓庫等掛靠在省血液中心。

榮譽

在省衛生廳的正確領導下,血液中心黨委帶領全體黨員幹部職工,以黨的十七大精神、“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堅持科學發展觀,深入落實《獻血法》、《血站管理辦法》、《血站質量管理規範》、《血站實驗室質量管理規範》等法律法規,以“匯聚愛心、傳遞愛心、奉獻愛心”為服務立足點,以“無償獻血者、無償獻血志願服務者、患者”為關注點,以保證血液“質量、數量、及時性”為目標,狠抓質量體系建設和內涵建設,不斷提高血液製備的規範性、科學性,不斷打造無償獻血先進文化品牌,不斷推進和諧血液中心建設,帶動和推進全省輸血事業發展,三個文明成效顯著。省血液中心臨床供血全部來自自願無償捐獻,血液質量安全可靠,連續多年被衛生部臨檢中心評為“室間質評優秀單位”, 多年來未發生一例輸血傳染性疾病。輸血技術創新穩步推進,成功緊急救助我省首例罕見血型(A,ccDEe,Fy( a-b+))東營市患者,出色完成緊急擴容造血幹細胞捐獻者資料庫11000人份,在國家實驗室質量控制和2%室內抽檢中均達到100%合格。中心還榮獲“省直文明單位”、“全省防治非典型性肺炎工作集體一等功”、“全省紅十字會系統先進集體”、“綜合目標管理一等獎”、“全省衛生系統誠信建設先進單位”、“全省衛生行業文明創建活動先進單位”、“優秀職工之家”、“國家級青年文明號”、“山東省富民興魯獎”、“巾幗文明示範崗”等榮譽稱號,省委宣傳部、講師團在我中心設立了“學習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宣教基地”等。
新的展望,新的征程,血液中心全體工作人員倍感任重而道遠。中心黨委決心在省衛生廳黨組的正確領導下,同心協力,紮實工作,講正氣,講大局,講團結,講奉獻,講學習,以飽滿的熱情、高昂的鬥志,履行好“匯聚愛心、傳遞愛心、奉獻愛心”服務職責,進一步促進無償獻血事業又好又快發展,為“爭創和諧的全國一流血液中心”目標而奮發工作。

領導名單

張新童 男 血液中心主任、副書記

王磊光 男 黨委書記
朱永寶男 副主任
李 蓬男 紀委書記

主要職責

承擔省會駐地采供血工作,為轄區內醫療機構提供臨床用血;貫徹實施《獻血法》,組織公民參加無償獻血;推廣套用成分輸血;指導下級血站的業務技術工作,並為其提供血液質量安全管理及監控等相關服務;開展輸血科研、教學工作,培養輸血技術人才;開展國內外輸血學術和科技交流;協助省衛生行政部門對采供血機構和血源等進行管理。

占地面積

中心占地10000平方米,業務用房10000平方米,截至目前,擁有固定資產5000多萬元。中心年采供血能力約30噸。下設辦公室、獻血辦、人事科、財務科等6個職能科室和體采科、供血科、質控科、中心實驗室等11個業務科室。有在職職工158人,其中高級職稱25人,中級職稱48人,衛生專業技術人員占職工總數的69%,離退休人員32人。

《獻血法》頒布實施後,中心黨委帶領廣大幹部職工,高舉鄧小平理論偉大旗幟,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以“獻血者、病人”為中心,以“質量”為核心,學法用法,團結協作,銳意進取,紮實工作,從根本上改變了以往臨床用血80%靠個體賣血的落後面貌,實現了臨床用血100%來自無償獻血,成分輸血比例大幅度提高,無償獻血工作 “四個轉移”和“一個延伸” 不斷推進,質量保證體系不斷完善,輸血科研、兩個文明建設等項工作也有長足發展。

專業技術隊伍

中心現擁有一支政治素質高、業務精、技術強的輸血專業技術隊伍,配有一大批先進、齊備的大型儀器設備,其中進口的約300餘台(套),包括國際一流的FAME全自動酶免檢測系統、螢光差異顯示/DNA測序系統、大容量低溫離心機、MCSr+和CS-3000血液細胞分離機等,有效地保證了血液安全。

科教興站戰略

中心堅持“科教興站”戰略,充分發揮和利用無償獻血帶來的豐富血液資源優勢,不斷加大輸血科研力度,增強輸血科研的創新能力,取得了優異成績。2000年,我國首例成人4個位點不全相同基因外周血幹細胞移植治療晚期慢性粒細胞白血病在濟南軍區88醫院獲得成功,經中國軍事醫學科學院權威機構驗證,本中心HLA“基因配型準確無誤,經檔案檢索,基因半相合骨髓移植成功屬國內首例”。“HLA-B27測定早期診斷強直性脊柱炎”填補省內空白,HLA-B27抗原檢測早期診斷強直性脊柱炎課題經專家鑑定達國內領先水平。在血液血型基因水平研究方面,中國漢族人群RH(一)D基因外顯子多態性研究課題經專家鑑定屬國際先進水平,獲山東省科技進步二等獎。在輸血質量控制及輸血後傳染病發病控制方面,甲型血友病患者抗-HCV、HBsAg、ALT、抗-HIV和梅毒狀況課題研究達到國際先進水平。1997年,山東省“器官移植配型中心”被省衛生廳批准為省級重點學科並掛靠在我中心;2000年4月,經省衛生廳批准,“山東骨髓庫”在我中心正式成立。截至目前,已有17000多人自願報名捐獻骨髓,並作HLA分型6000多份。2002年中國造血幹細胞捐獻者資料庫山東分庫重點配型實驗室通過專家鑑定驗收。2003年6月,山東骨髓庫首次實現無關供者與患者的。目前,已配型成功38例,其中3名志願捐髓者捐獻了造血幹細胞。

重視職業教育

中心十分重視職業道德教育、素質教育,服務質量、服務水平不斷提高,連續12年被衛生部臨檢中心評為“室間質控優秀單位”;2000年,中心圓滿完成了為期三年的綜合目標責任書規定內容,被廳黨組授予二等獎;2001年至今,工會被省醫務工會先後授予 “優秀職工之家”;流動採血車被共青團山東省委、省衛生廳直屬機關團委聯合命名為“青年文明號”;質控科被省總工會授予“山東省富民興魯勞動獎”,體采科被授予省級“巾幗文明示範崗”等;中心被省人事廳、省紅十字會授予“全省紅十字會系統先進集體”;中心被山東省省直精神文明建設委員會評為“文明單位”, 被山東省衛生廳評為“文明單位”等。

2002年4月,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彭?雲蒞臨中心視察工作,對無償獻血、輸血科研和骨髓庫建設等項工作給予充分肯定和高度評價。

2003年4月份,“非典”肆虐。受其影響,血源明顯減少,獻血量不及往昔的1/5,血液中心庫存量銳減到警戒線以下,最低達296個單位,臨床供血壓力急劇增加,形勢萬分緊急。與此同時,北京市向山東緊急求援臨床用血。“北京穩,全國穩,北京安,全國安”,省委、省政府和省衛生廳領導先後做出援助北京臨床用血的批示,要求不惜一切代價,全力援助北京用血。

血情就是生命,血情就是命令。一方面是做好非典防治工作,一方面省城臨床用血不得貽誤,北京用血十萬火急。血液中心面對了從未有過的壓力和困難。危難之際,中心黨委沉著應對,行動果斷,緊急部署,採取強有力措施。王勤友書記嗓子累啞了,帶病堅持戰鬥,領導班子成員身先士卒,深入抗非和采供血一線;黨支部、團總支、科室紛紛遞交請戰書,獻血辦在全省調配血液,開展“援助北京臨床用血一日捐活動”;黨員幹部帶頭獻血,離退休老同志主動請纓,全體職工輪流登上採血車。在非常時期,大家服從大局,團結一致,群策群力,迎難而上,發揚 “不畏艱難,勇於進取,無私奉獻”的血站人精神。關鍵時刻,沒有一人掉隊,大家能互諒互讓,密切協作,舍小家,顧大家,聯繫媒體,發動高校,出點子,想辦法,一個個難題得到圓滿解決,取得了抗擊非典、保障省城臨床用血和援助北京臨床急救用血的三大勝利。實現了“零感染”的目標,保證了省城臨床用血需要,並向北京援助血液10750個單位,占全國向北京臨床供血總量的49%。中央電視台等新聞媒體給予了深入報導,得到黨和國家領導人,省委、省政府和省衛生廳領導及社會各界的高度評價。我中心被省委、省政府授予“集體一等功”。王勤友同志被省委、省政府榮記二等功,被評為“全國抗擊非典先進工作者”,王文秋、黃宗清、張志傳3名同志被榮記三等功。首都博物館將我省支援北京臨床用血的有關文字、圖片和每個獻血者的資料永久保存,以銘記山東人民的深情厚意。

2004年1月1日,王軍民副省長蒞臨中心視察工作,對血液中心無償獻血、血液質量和援京用血等項工作給予充分肯定和高度評價。

指導思想

今後工作中,中心黨委決心繼續在省委、省政府和省衛生廳的正確領導下,帶領全體幹部職工,堅持“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奮發進取,幹事創業,加快輸血事業發展,為確保人民民眾的生命安全,為建設“平安山東”而努力工作。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