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大學國家大學科技園

山東大學國家大學科技園

山東大學國家大學科技園創建於2001年,是科技部、教育部批准的首批國家大學科技園。山東大學科技園分為創業園和產業園兩部分。2009年5月在濟寧市大學科技園設立濟寧分園。山大科技園現已形成功能齊全、管理規範、特色鮮明、優勢突出的示範型國家大學科技園。

基本信息

科技園簡介

山東大學科技園山東大學科技園

山東大學科技園建設起步於1993年。近二十年來,特別是新山東大學成立以來,學校把推進科技成果轉化與高新技術產業化放在與教學、科研同等重要的地位,把"山東大學國家大學科技園"建設作為一流大學的標誌性工程,依託學校的科研、產業優勢,切實加大了科技園建設的力度。學校出台了一系列優惠政策,鼓勵師生員工到科技園創新創業。學校還根據科技園建設和成果轉化的需要,投資1500萬元(學校出資1350萬元,開發公司出資150萬元),於2001年3月15日成立了山東山大科技園發展有限公司,主要致力于山東大學國家大學科技園創業園區的建設、運營,科技成果的轉化與科技企業的孵化,創新創業服務支撐體系的建設等內容。山東省和濟南市以及濟南高新技術開發區對"山東大學科技園"的建設也給予了高度重視和大力支持。山東大學科技園已逐步發展成為山東及周邊地區高新技術的輻射中心、科技企業的孵化中心、創新與創業人才的培育基地。2001年5月16日,教育部、科技部根據專家評估意見,聯合發文認定我校科技園為首批國家大學科技園。

山東大學科技園創業中心山東大學科技園創業中心

山東大學科技園分為創業園區產業園區兩部分。山東大學科技園創業園位於山東大學校區周邊,占地40餘畝,是培育、孵化科技項目的基地,是山東大學科技開發的視窗,高科技的研究中心、中試基地和高科技產品的展示中心,以"孵化"、"輻射"方式加速學校科研成果的產業化。創業園區現有建築面積8萬平方米。

山東大學科技園產業園區位於濟南高新技術開發區,占地118畝,是科技企業成果產業化基地。結合學校科技企業發展的實際需求,最後確定的入園企業有山東山大集團有限公司、山大魯能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山東山大華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山東山大華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山東山大科技園發展有限公司、山東山大康諾製藥廠等6家企業,涵括信息、光電子、電力電氣、生物技術與製藥、新材料、能源與環保技術等產業領域,總體規劃建築面積6.8萬平方米。目前山東大學科技園產業園各入園企業的建設項目正在緊張的施工建設中。整個山東大學科技園產業園區預計2003年上半年建設完工並投入使用。

科技園發展與規劃

政府高度重視

山東大學科技園山東大學科技園

省政府領導多次強調,大學科技園不僅是山東大學的事,也是山東經濟發展中的一件大事,指示有關部門從資金、政策上給予重點支持,制定了一系列檔案和規定,支持大學科技園和高新技術產業化工作。濟南市政府、濟南高新區也制定了對大學科技園提供優惠支持的政策和配套措施。

2003年7月,全國大學科技園工作指導委員會對我校科技園進行評估。山東省政府高度重視,王軍民副省長及省有關部門參加了評估座談會和評估匯報會。以蔣仲樂先生為組長的專家組對山東大學山東科技園的發展給予充分肯定,同時特別指出,山東省政府的大力支持,推動了山東大學科技園的建設和發展。
同時濟南高新區投資1.7億元建設了占地165畝,總建築面積12.9萬平方米配套齊全、設施完備的大學科技園用房,對山大科技園畢業企業或其他高校、科研機構科技企業進駐提供優惠。

加強基礎建設

山大華特產業園山大華特產業園

三年來,科技園加大了基礎設施建設投資力度,累計建設投資2億多元。位於校區周邊的科技園創業園區已建成7萬平方米的孵化場地並相繼投入使用,近百家在孵企業和中介服務類企業入駐。位於濟南高新區占地120畝的產業園區已基本建成,建築面積6.8萬平方米,山大華特、山大魯能等六個知名企業已部分或全部遷至產業園區發展。科技園通信、交通、水、電、汽、暖等基礎條件均已到位,建設主體提供了高水平全方位的物業管理,創業環境條件大為改觀。

為進一步完善大學科技園的服務體系,我們採取了優惠政策吸引和依託科技園建立的兩種模式設立科技園中介服務機構,服務領域涉及企業融資、資產評估、創業諮詢、法律服務、產權交易中介等。中介服務工作的開展為科技園的健康發展創造了良好條件。如我們依託中介機構開展科技園創業諮詢和人才培養,出資參股設立山東省技術產權交易中心,與銀行簽定全面合作協定,為入園企業提供資金支持或諮詢服務等。

三年來,一批科技成果在科技園內實現轉化,多家科技企業在科技園孵化、成長。截至2003年底,科技園入駐企業80餘家,園內企業近三年累計實現銷售收入5億元,年增長率超過20%。

科技園加強了信息網路建設,為創業者和中小企業提供信息服務平台。實現了在孵企業信息、科技項目、招商招聘、管理服務信息的網上發布。

2009年5月15日,山東大學與濟寧市在濟寧市簽署了共建“山東大學國家大學科技園濟寧分園”協定。代表著濟寧分園正式啟動。

科技成果轉化和企業孵化

在加強基礎設施建設的同時,科技園注重提升創新能力,營造創新環境。科技園結合自身實際,根據創業企業的發展規律,分層次、分步驟的構建有利於的高新技術企業發展的孵化體系;不斷擴大學校科技資源的開放,為創業者和創業企業提供智力支持;堅持開放式辦園,培育多元化的投資主體,積極謀求與社會企業的合資合作;採取多種模式建立和引入中介服務機構,降低孵化成本,提高孵化成功率;弘揚創新創業精神,促進大學文化和企業文化的融合,支持教師、科研人員到科技園創新創業。

山大華天產業園山大華天產業園

科技園根據初創期、成長期和成熟期企業的不同特點,提供有針對性的支持措施和服務內容。對於初創期企業,科技園以降低孵化成本、提高創業成功率為目標,協助創業人員辦理工商、稅務登記手續,為企業代管人事、財務,幫助企業制定規章制度、發展規劃等。對於成長期的企業,科技園主要提供功能配套、設備齊全的創業空間,利用學校的智力資源,及時為企業解決技術、管理、市場等方面出現的問題,並為企業提供融資、市場、技術等方面的創業服務。對於進入成熟期的企業,科技園以協助企業進行重組整合為主,同時為企業提供大規模的產業化場地,建設滿足高科技企業發展所需的公共設施。

山東大學科技園把科學高效的孵化體系和提高企業孵化能力作為科技園建設與發展的一項核心內容,在企業孵化種子基金和風險投資的支持下,一批科技成果在科技園內轉化,企業孵化能力不斷提高,目前,篩選出作物種子改良技術、雙菌生防工程菌製劑(A-BT)、液壓氣動技術及產品開發、醫用輸液計量器等一批項目進行產業化轉化,這些項目都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技術成熟,有較大的開發價值。至今山東大學科技園在孵企業19家,已畢業5家(其中上市公司1家),在孵企業中高新技術企業占90%以上。

提高創新

對於進入成熟期的企業,科技園以協助企業進行重組整合為主,同時為企業提供大規模的產業化場地,建設滿足高科技企業發展所需的公共設施。

在良好的環境條件下,園內企業的技術創新能力和產業化能力不斷提高。山東山大威德焊業有限公司鄒增大教授發明了雙芯(絲)單弧焊接新技術並申報國家發明專利,技術達到國際先進水平。目前該公司在做好焊接設備產業化生產的基礎上,又成功介入相應的新型焊接耗材、焊接耗材生產設備的研製中,爭取實現產品的多元化、系列化。山東山大康聯醫藥開發有限公司劉執玉教授多年從事治療肝炎藥物的研究,其中一項成果已經獲得國家藥物發明專利,病理試驗病毒試驗、動物實驗均獲得良好的效果,準備申報國家中藥新藥。

規劃和構想

2003年10月,科技部、教育部在武漢召開第二次全國大學科技園工作會議,徐冠華部長、周濟部長發表重要講話,指明了大學科技園發展方向:一、牢固樹立“積極發展”的指導思想,實現科技園的快速發展;二、牢固樹立“規範管理”的指導思想,實現科技園健康發展;三、牢固樹立“改革創新”的指導思想,實現科技園持續發展;四、牢固樹立“人才是第一資源”的知道思想,努力為高校培養創新、創業和管理人才。會議明確指出:大學科技園是國家創新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區域經濟發展和行業技術進步的主要創新源泉之一,大學科技園作為國家創新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一流大學的重要標誌之一。要求各級地方政府將大學科技園納入當地經濟與社會發展規劃,把大學科技園作為高新區二次創業的重要源泉,培育新的經濟成長點和推動產業結構調整最佳化與升級和城市化進程的重要手段,營造良好環境,支持和推動大學科技園快速健康發展。

山大魯能產業園山大魯能產業園

作為山東省唯一一家國家大學科技園,我們深感責任重大。根據大學科技園會議精神,我們將圍繞以下幾方面開展工作,一是科技園的建設必須與學校的學科建設相結合,緊密依靠學校的重點學科,發展支柱產業;二是與地方政府和社會企業的積極性相結合,遵循“以服務求支持,以貢獻求發展”的原則,爭取政府的有力支持和社會企業的積極參與;三是將硬體建設與軟體環境建設相結合,在高起點、大手筆搞好基本建設的同時,搞好孵化基地和產業化基地等軟環境的建設,提高科技園科技創新能力,增強科技園核心競爭力;四是構建起以入園骨幹企業和社會風險投資機構為主要載體的科技成果轉移、轉化體系,加速科技成果產業化轉化;五是加強信息網路建設,提高科技園綜合服務功能,在信息交流、創業諮詢、中介服務、人才培養等方面提供優質服務;六是擴大融資渠道及方式的研究和探索,加快市場化運作的步伐,支持並推動有良好發展前景的項目做大做強。

進一步加強創新、創業教育和培訓,提高教師對創業及孵化成果市場化運作的認識,加強對學生創業、創新能力的培養。制定《關於促進大學科技園發展的若干意見》,加快學校周邊科技園區的孵化基地及在高新區內的創業基地的建設,吸引和推動更多的高新科技項目入園孵化,完善激勵政策了及措施,鼓勵更多教師參與園區的高科技項目的孵化工作。研究學校的優勢學科和發展方向,整合校內資源並吸引社會資源,著重校內原創性項目的研究和篩選工作,擴大和開拓創新項目資源,確保山東大學科技園區的可持續發展。力爭用三到五年的時間,使山東大學科技園成為功能齊全、管理規範、特色鮮明、優勢突出的示範型國家大學科技園,主要考核指標進入國家大學科技園前十位。

依託平台

山東大學

山東大學山東大學

山東大學是一所歷史悠久、學科齊全、學術實力雄厚、辦學特色鮮明,在國內外具有重要影響的教育部直屬重點綜合性大學,是國家“211工程”和“985工程”重點建設的高水平大學之一。朱正昌研究員任黨委書記;著名法學家徐顯明教授任校長。
山東大學創建於1901年,是繼京師大學堂之後我國第二所國立大學。一百多年來,歷經山東大學堂、國立青島大學、國立山東大學、山東大學以及由原山東大學、山東醫科大學山東工業大學三校合併組建為新山東大學等幾個歷史發展時期,遷徙分合、春華秋實,山東大學發展成為中國現代大學教育的重要發祥地和文化科教的重鎮。
山東大學坐落在山水秀美、風光旖旎的泉城濟南市,現有中心校區、洪家樓校區、趵突泉校區、千佛山校區、軟體園校區和興隆山校區6個校園,並在“最適宜人居”的海濱城市威海設有分校。學校占地5355畝,南依泰山,東臨黃海,鍾靈毓秀,人才輩出。一百多年來,從這所美麗的校園裡不僅走出了無數莘莘學子,還有聞一多童第周王淦昌羅榮桓季羨林等一大批學界泰斗、棟樑之才在此執掌教鞭或蒙沐教澤。一百多年來,山東大學汲取齊魯文化營養,秉承學術自由、兼容並包的辦學理念,積澱了博大精深、歷久彌新的文化底蘊,鑄成了“氣有浩然,學無止境”的校訓和“求真務實,開放拓新”的校風,形成了剛毅厚重、樸實無華的山大人風格。

山東大學中心校區山東大學中心校區

學校名師薈萃,人才濟濟。有專職教師3700餘人,院士7人,教授1061人;教育部“長江學者獎勵計畫”特聘教授、講座教授29人,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22人,山東省“泰山學者”特聘教授崗位和特聘專家崗位28個,國家級教學名師8人。2個創新學術團隊入選教育部“長江學者和創新團隊發展計畫”,2個創新團隊入選國家“優秀創新群體”。
學校形成了完整的學歷人才培養體系。有博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25個,博士學位授權二級學科專業194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26個,碩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36個,碩士學位授權二級學科274個,本科專業114個。現有42個學院,各類全日制學生6萬餘人,其中有全日制本科生43000人,研究生14500人,留學生1200餘人。學校以培養中國最優秀的本科生和富有創造力的研究生為己任,致力於培養民族和社會的中堅,具有高度的社會責任心和國際視野、過硬的社會競爭力和創造力、個性與人格得到健全發展的高素質人才。一百多年來,30萬優秀畢業生從這裡走向社會,為國家、民族、社會做出了突出貢獻,取得了良好的社會聲譽。

學校學科齊全,特色鮮明,涵蓋了文學歷史學、哲學經濟學、管理學、法學、理學、工學、醫學教育學、軍事學等11大學科門類。有一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2個,涵蓋8個二級學科;有二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14個、二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培育學科3個,省級重點學科60個,覆蓋文、理、工、醫四大學科領域,實現了各學科的協調發展。

威海校區威海校區

學校具有雄厚的學術科技實力。有國家級重點實驗室2個,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國家工程實驗室、國家工程技術推廣中心各1個,國家“111創新引智計畫項目”2項,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4個,另有大批部省級重點實驗室和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學校連續十幾年被SCI收錄的論文數進入全國高校前十位。近年來,在物理數學、醫學等領域又取得了一批具有國際影響的標誌性研究成果。
滄桑砥礪百餘年,激情涌動譜華篇。目前,山東大學已進入“十一五”重要發展時期。在新的歷史起點,山東大學將抓住機遇,迎接挑戰,弘揚傳統,堅持學術立校、人才強校、開放辦學,突出重點,彰顯特色,全面實施學術振興計畫,努力建設具有德性、思想性、創新性、特色性和“山大特色、中國一流、世界水平”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學。

入園企業(部分)

山大聯潤

山大聯潤山大聯潤

山東山大聯潤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簡稱"山大聯潤")成立於2001 年6月,是由山東大學、將軍投資管理有限公司、山東山大科技園發展有限公司(國家十大大學科技園)和自然人股東共同投資創立的高科技有限責任公司
公司註冊資本金1100萬元人民幣,以軟體開發、系統集成、技術諮詢、網路工程監理為主營業務,其中軟體開發主要集中在數字醫療、數字媒體和部分行業軟體開發等領域,系統集成業務則以大型區域網路、城域網、高端增值業務為主,致力於向客戶提供軟體解決方案和系統集成解決方案。

產品示意圖產品示意圖

公司現有員工120多人,以博士、碩士、本科高學歷、高層次人才為主,公司堅持以人為本和以能為本相結合,完善人才培養、任用、激勵、發展和分配機制,形成了團結協作、積極進取、技術精湛、高效運作、追求卓越的管理、行銷和技術團隊。
公司堅持目標集聚戰略和創新戰略,依託山東大學的科技、人才等資源優勢,以"向客戶提供融知識與技術為一體的高質量信息化產品與服務"為經營使命,以"成為擁有國際一流產品、技術、服務的規範化的,有國際競爭力的公司"為發展目標,堅持以客戶為中心、以市場為導向,積極參與市場競爭,圍繞客戶的信息化建設作出了積極的努力,在較短的時間內取得了良好的經營業績,贏得了客戶和合作夥伴的信賴。

山東地緯軟體

山東地緯軟體山東地緯軟體

山東地緯計算機軟體有限公司成立於1992年,專業從事勞動保障、社會保險行業、電力行業、醫療衛生以及教育行業信息化產品的研發和推廣工作。作為山東大學面向社會、服務社會的一個高科技視窗,公司以山東大學的技術力量為依託,多年來致力於軟體開發和網路系統集成的設計、建設和推廣等工作。
公司總部位於風景秀麗的濟南市產學研基地,工作面積2000多平米;公司的研發基地位於百年學府山東大學的邵逸夫科學館和山東大學齊魯軟體學院,實驗室面積2000餘平方米。公司董事長王海洋博士現任中國計算機學會資料庫專業委員會委員、山東省保密專家委員會主任、山東省信息化建設領導小組專家組成員、山東省教育信息化專家委員會主任、山東大學網路中心主任、山東大學計算機學院副院長。2002年8月當選為山東信息產業十大新聞人物,2003年9月被評為山東省軟體企業十大領軍人物。

山東地緯軟體總部山東地緯軟體總部

作為高科技企業,公司90%以上的技術、銷售和工程人員具有大學本科以上的學歷,30%以上的軟體開發和技術人員具有碩士以上學歷。公司員工平均年齡26歲,年輕、知識、團結、朝氣是公司的團隊特色;以人為本、開拓進取是公司的基本文化;堅持與客戶、員工、合作夥伴利益共贏是公司的經營理念;奮勇開拓、誠信踏實是公司一貫的行事準則。
隨著經營規模的日漸擴大,公司根據多年的實際經驗加強了內部管理和質量控制,形成了符合IT行業發展規律的管理模式,2003年年底公司通過了GB/T 19001-2000 idt ISO 9001:2000質量保證體系認證,2004年公司通過了信息產業部的系統集成三級資質認證。通過各種項目的建設,我們與HPIBMCiscoMicrosoftOracle聯想等國內外著名廠商建立了長期穩定的合作關係,所有這些都為我們建設高質量的行業信息管理系統、為用戶提供全方位的技術支持和售後服務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先進過硬的技術和多年真誠的服務為公司贏得了省內外千餘用戶的一致好評和社會的廣泛承認,榮譽也因此接踵而來,公司先後被評為山東大學先進校辦企業、國家第一批軟體企業、山東省技術先進企業、山東省高新技術企業、山東省優秀信息系統集成企業,並榮獲山東省十大優秀軟體企業稱號。榮譽只代表過去,重要的是面向未來,地緯軟體將繼續堅持自己技術過硬、作風踏實、服務周到的特點,邁向新的輝煌。

山大華天科技

山大華天山大華天

山東山大華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由山東山大科技集團公司、山東省高新技術投資有限責任公司、山東銀座商城股份有限公司、山東省企業信用擔保有限責任公司和公司經營管理骨幹共同組建,山東省首家按照現代企業制度規範設立的高校控股的股份制企業。公司現已有5家專業分公司、 4家控股子公司和4家參股公司。 公司現有正式員工534人,其中博士8人,碩士52人,本科327人;教授23人,副教授45人,博士研究生導師3人。公司年銷售收入2億元,已通過了ISO9001:2000版質量體系認證,主要產品通過了國家強制性產品認證(CCC認證)。

華天產品 華天TZ系列高效寬限穩壓電源華天產品 華天TZ系列高效寬限穩壓電源

山大華天公司是國家科技部認定的重點高新技術企業,以電力電子產品為主要發展方向,主要產品包括電源、信息產品、焊接設備和電力系統自動化產品,先後被列入國家級火炬計畫、國家科技成果重點推廣計畫、國家級新產品;榮獲國家科技發明獎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山東省科技進步二、三等獎,並被濟南高新技術開發區授予拳頭產品榮譽稱號;承擔多項山東省科技攻關項目、山東省技術創新項目;擁有國家專利九十餘項。同時,公司積極投資高等教育、醫療衛生等產業,形成了以電力電子為主導,多業並舉的戰略格局。

多年來,山大華天公司以其良好的經營業績贏得了政府和社會的承認,取得了一些榮譽稱號,如:國家重點高新技術企業,山東省高新技術企業,山東省技術先進企業,科技部“中國百佳民營科技創新獎”,山東省政府認定的“省級企業技術開發中心”,山東省首批“科技企業重點聯繫單位”,山東省質量管理先進企業,山東省高校企業先進集體,濟南市高新技術先進企業,濟南市十佳民營科技企業,濟南市高新技術開發區明星企業,山東大學“校辦產業先進集體”等。

“追求最卓越,挑戰最巔峰,做同行業的巨人和領袖”是山大華天永遠的追求,山大華天將憑藉充滿活力的企業文化、高素質的人才、先進的技術和管理,更充分、更完美地服務社會,報效國家。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