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廈革命歷史紀念館

山廈革命歷史紀念館

山廈革命歷史紀念館位於龍崗區平湖街道山廈社區香山路。該館由兩座建築組成,其原址為山廈嚴、葉祠堂,建於清代康熙年間,距今已有300多年的歷史。該館占地面積300餘平方米,按照老村民的回憶進行了原貌修復工程。

基本信息

發展歷史

山廈革命歷史紀念館山廈革命歷史紀念館
山廈革命歷史紀念館分為革命歷史和風俗文化兩個展區,革命歷史展區面積為100平方米,著重反映平湖的革命鬥爭史,風俗文風展區面積為120平方米,主要展示先輩生產、生活、禮儀、民情等習俗的再現。紀念館常年向黨組織、居民、青少年、學生免費開放。
山廈革命烈士紀念碑位於龍崗區平湖街道山廈社區山廈路。紀念碑由主紀念碑和原東江縱隊副司令員王作堯同志骨灰撒放處兩部份組成。主紀念碑呈方形,占地面積1500平方米,建築面積300平方米,碑高6.3米。紀念碑分碑身、碑文座和台座三部分,碑身正面鐫刻有17位革命先烈的芳名,背面是王作堯同志撰寫的碑文。紀念碑於1984年7月建成。紀念碑落成時,王作堯同志題詩《重回山廈舊戰場》:“老大重回舊戰場,山花笑迎絹花香。農軍起義功猶在,大涌橋畔捐三強。瑤山陡峭湞江急,奇心洞裡失進祥。血濺鐵崗沈爾七,勝利犧牲黃錫良。巾幗英雄莫福娣,臨刑勇奪敵頑槍。碧血碑前思戰友,捨身報國英名揚。昔日殘垣皆已變,今朝華廈是君鄉。扭轉乾坤今比昔,新人已比舊人強。”
2014年8月,山廈革命歷史紀念館被深圳市委公布為深圳市第二批黨史教育基地。山廈革命歷史紀念館和山廈革命烈士紀念碑,讓所有參觀的人緬懷革命先烈,接受愛國主義和革命傳統的教育,了解山廈的歷史根源和先人的民俗文化。

革命薪火山廈相傳

1926年初,從廣州農民運動講習所學成歸來的葉麗鈞、葉慶光、葉顯貴、江派恩等積極組織農會。2月,成立山廈村農民協會,總部設在嚴、葉祠堂,並在那裡舉辦了兩期農運骨幹訓練班,建立了一支擁有120多人的農民自衛軍。5月,中共東莞縣委組織委員蔡如平來到山廈村,發動民眾、建立中共基層組織。經過上級批准,在嚴、葉祠堂內成立了中共山廈支部,選舉嚴凱祥擔任第一任書記。為守秘密,新黨員在離村較遠且較隱密的山豬坑一棵老荔枝樹下進行了入黨宣誓。支部平時開會、議事多以乘涼、聊天形式在農會總部前不遠的一棵大榕樹下進行。
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變後,嚴凱祥遭到追捕,被迫離開家鄉輾轉香港、越南等地。在大革命低潮時期,嚴頌喜繼任山廈黨支部書記。他利用黃牛河潭50多畝山地,將農會化裝成“山廈種植會”、“牛會”等,保存了革命火種。
1939年初,王作堯、何與成領導的惠東寶人民抗日游擊大隊成立,山廈村模範壯丁隊隊員鄔進祥、冼麟等10餘人被選調編入大隊。9月8日,由中共領導的廣東人民抗日游擊隊為了粉碎日軍的清剿,發動奇襲南頭大沙河的戰鬥,嚴頌喜率山廈子弟20餘人參戰,戰鬥中嚴頌喜、嚴潤泉壯烈犧牲。
1939年底至1945年間,山廈人民民眾多次在日軍的眼皮底下掩護抗日戰士、交通員、運輸員穿越鐵路封鎖線。山廈村黨支部還多次給部隊籌糧送糧、送情報,破襲敵廣九運輸線。1943年,武工隊員嚴志勝、黃日新、王克光等3人在山廈人嚴念忠的引路下,潛入日軍重兵把守的平湖舊墟,處決了漢奸“肥仔林”。1944年春,東江縱隊飛鷹隊手槍班班長洗麟經反覆偵察,同隊友摧毀了日軍鳳凰山哨卡,給駐平湖的日軍以沉重一擊。1944年2月29日,飛鷹隊又在平湖地下黨員劉曼之的協助下,夜襲元屋圍偽區政府,活捉偽區長、偽警長等23人,繳獲槍彈一批。
中共山廈支部是一個堅強的戰鬥堡壘。無論是在土地革命戰爭時期,還是抗日戰爭時期、解放戰爭時期,黨組織始終組織領導山廈人民堅持鬥爭,成為大革命失敗後深圳地區一面不倒的旗幟。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