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藍母

尿藍母尿藍母
蛋白質中的色氨酸在小腸內可以經細菌腐敗作用而成吲哚,經腸道吸收後在肝臟被氧化成吲哚酚,再與硫酸鉀結合即形成尿藍母。尿藍母進入血液後由尿中排出,正常人尿中含量極微。小腸與胃的疾患可以使尿中尿藍母含量增加,曾用於檢查小腸與胃的疾患。

介紹

尿藍母尿藍母
測定方法有Jaffe法和Obermayer法等。主要原理都是將尿藍母氧化成靛基藍,提取入仿。出現藍色為陽性,屬定性試驗。

本試驗過去曾用以檢查小腸及胃部疾患,如小腸阻塞、霍亂、傷寒、腸蠕動減慢、慢性胃炎、胃癌、胃酸過少等,均可出現陽性結果。但腎功能不佳時也可影響其排出。食肉過多或便秘亦可顯陽性反應。這些情況均會給診斷帶來混亂。

方法學上也存在許多問題。如尿蛋白和膽色素影響測定,故試驗前應除去。服用碘化物可出現假陽性,甲醛也可導致假陰性。

現在已有許多更好的手段檢查腸胃道疾病,如各種靈敏與特異的化驗,內窺鏡檢查和X線檢查等。故本試驗已失去存在的價值,應予淘汰。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