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常規檢查

尿常規檢查

尿常規在臨床上是不可忽視的一項初步檢查,不少腎臟病變早期就可以出現蛋白尿或者尿沉渣中有形成分。一旦發現尿異常,常是腎臟或尿路疾病的第一個指征,亦常是提供病理過程本質的重要線索。近年來有不少人強調,負責醫生應自己動手做患者尿常規檢查,是有利於醫生髮現腎臟疾病的一般診斷方法。

基本信息

尿常規檢查

尿常規的檢查概述

尿常規在臨床上是不可忽視的一項初步檢查,不少腎臟病變早期就可以出現蛋白尿或者尿沉渣中有形成分。一旦發現尿異常,常是腎臟尿路疾病的第一個指征,亦常是提供病理過程本質的重要線索。近年來有不少人強調,負責醫生應自己動手做患者尿常規檢查,是有利於醫生髮現腎臟疾病的一般診斷方法。

尿常規檢查尿常規檢查

尿常規檢查結果分析

1.概述

尿常規檢查不僅腎病患者的常用檢查手段,也是其他某些疾病的輔助分析工具。不少患者感覺不舒服時常去醫院接受尿常規檢查,看看有無蛋白尿等情況,防止腎病。但是部分患者檢查後看不懂結果,現在我們簡單的做些尿常規檢查結果分析。腎病患者最好用晨尿做檢查。留尿標本應取中段尿:即先排擠一部門尿棄去,以衝去留在尿道口及前尿道的細菌,然後將中段尿留取送檢。應過細不要把非尿因素帶入尿內:如女性患者不要混入白帶及月經血,男性患者不要混入前線腺液等。正常尿液的色澤,緊張由尿色素所致,其每日的排泄量大概是恆定的,故尿色的深淺隨尿量而變化。正常尿呈草黃色,非常的尿色可因食物、藥物、色素、血液等因素而變革。正常奇怪尿液,除女性的尿可見稍渾濁外,多數是清楚透明的,若安排過久則出現輕度渾濁,這是由於尿液的酸鹼度變化,尿內的粘液蛋白、核蛋白等漸漸析出之故。如尿老例查抄出現非常時,需及時加以珍視,積極就醫以排查腎臟疾病的大概性。現在尿老例查抄一樣平常包羅10項內容:PRO(蛋白),RLD或ERY(紅細胞),LEU(白細胞)經常用於診斷腎炎,腎結石天尿路薰染等疾病,SG(比重),PH(酸鹼度)用於評估腎小管成果(濃縮成果和酸化成果),GLU(葡萄糖)用於查抄腎小管成果和糖尿病,NIT(亞硝酸鹽)陽性表現尿路有細菌薰染,KET(酮體)用來發明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和飢餓狀態,BIL(尿膽紅素),UBG(尿膽素質)為黃疸的資助查抄,用於辨別溶血性,肝細胞性和壅閉性黃疸。需特別過細的是,現在自動尿檢儀所測的RLD和LEU存在誤差,一樣平常市級大醫院均以人工鏡檢為準。

2.分析項目

尿量(Vol)
一樣平常環境下正常成人一晝夜(24小時)排尿O.8~2.0升。但飲水量、活動、出汗、氣溫皆可影響尿量;

一晝夜尿量>2500毫升為多尿,<400毫升為少尿,<100毫升或12小時內完全內完全無尿為尿閉,如夜尿量>500毫升,尿比重<1.018為夜尿量增多。

比重(SG)

查抄尿液的比重

正常人24小時尿的比重在1.015左右.常在1.010~1.025間顛簸,因受飲食、活動、出汗等影響.隨意尿比重顛簸範疇為1.005~1.030;

24小時餚雜尿比重增高時,見於高熱脫水、急性腎小球腎炎、心成果不全。蛋白尿及糖尿病人尿比重亦增高。24小時餚雜尿比重低沉見於尿崩症、慢性腎炎等腎臟濃縮成果減退時。測定恣意一次隨意尿,尿中無蛋白及糖時,比重≥1.025,表現腎臟濃縮成果正常,比重≤1.005表現腎臟稀釋成果正常,如牢固在l.010左右,稱等張尿.為腎實質受損,腎臟濃縮及稀釋成果低沉所致。

透明度(Clr)

奇怪尿清澈透明無沉澱。安排一段時間後,可出現絮狀沉澱.尤其女性尿;尿液排擠時即渾濁,每每由於白細胞、上皮細胞、粘液、微生物等引起,需作顯微鏡查抄予以辨別,少數病人尿中非晶形磷酸鹽等析出,亦使尿渾濁,則無臨床意義;

尿白細胞(粒細胞脂酶LEU)

泌尿體系細菌性薰染的指標;

定性試驗:陰性

非常提示有尿路薰染的大概性; 酸鹼度(pH) 正常奇怪尿多為弱酸性,pH6.O左右,因受食物影響,pH常顛簸在5.O~8.O之間;

在熱性病、大量出汗、蛋白質分析旺盛時,特別在酸中毒時,尿液酸性增強呈強酸性,pH降落,服用氯化銨、氯化鈣、稀鹽酸等藥物時,尿亦呈酸性。鹼中毒時,尿中混有大量膿、血時,服用蘇達等鹼性藥物時,尿液呈鹼性,pH上升;

尿蛋白定性(PRO)
尿蛋白查抄是腎臟疾病診斷、治療、預後觀察緊張指標;

定性試驗:陰性種種腎炎、腎病、泌尿系薰染、結石、惡性腫瘤、腎小管酸中毒、重金屬中毒、腎移植排擠應聲等等環境下.皆可使尿蛋白排擠量增高,高血壓腎病、糖尿病腎病亦可使尿蛋白排擠量增高。因此高血壓患者、糖尿病患者應定期做尿蛋白查抄.觀察有無腎臟受損環境,但正常人劇烈活動後.寒冷或發熱等環境,亦可出現臨時性蛋白質;

尿亞硝酸鹽(NIT)
泌尿體系細菌性薰染的篩選指標;

定性試驗:陰性

正常人尿中含有硝酸鹽.經細菌(緊張是腸桿菌科細菌)還原而成。因此當尿路薰染時(如膀胱炎、腎盂腎炎)可呈陽性,由於腸桿菌科細菌(如大腸希氏菌、變形桿菌等)為尿路薰染的常見菌,以是此項查抄常做為尿路薰染的過篩試驗。

尿酮體(KET)

酮體是脂肪酸在肝臟中氧化生成的。是乙醯乙酸、β一羥丁酸及丙酮酸的總稱;定性試驗:陰性尿中酮體陽性時稱酮尿症,見於重症糖尿病、懷胎中毒、長期禁食、嘔吐、腹瀉、脫水及脂肪攝入過多;

尿葡萄糖定性(GLU)
尿糖是糖尿病診斷及治療進程中監測的緊張指標;

定性試驗:陰性

正常人如短時間內服用大量葡萄糖液時,活動後,懷胎期可產生一過性尿糖增高,無臨床意義。無論是原發性糖尿病或繼發性糖尿病、腎性糖尿病,尿糖排擠量皆增高;

尿紅細胞(ERY)

查抄尿液中紅細胞的數量;

定性試驗:陰性紅細胞過多提示泌尿體系炎症或結石等疾病的大概性;

尿膽原(UBG)

尿膽原是聯合膽紅素隨膽汁排泄至腸道。被腸道細菌作用還原而成(糞便中稱糞膽原).大部門隨糞便排擠小部門在結腸重汲取入血液,由腎臟排擠;

定性試驗:陰性或弱陽性

在肝臟功能障礙、熱性病、心力衰竭、溶血性黃疽、腸梗阻等情況下增高,在總膽管梗阻及肝細胞黃疽極期時尿膽原減少;

尿膽紅素(BIL)

膽紅素是由衰老的紅細胞破壞後釋放出的血紅蛋白經網狀內皮系統處理降解而成;

定性試驗:陰性

在肝細胞性黃疸,如急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癌等,及梗阻性黃疸,如膽石症、膽道腫物、胰頭癌等,尿中膽紅紊增高。

尿常規臨床意義

1.pH可反映體內酸鹼平衡情況和腎臟的調節功能。減低:見於糖尿病、痛風、酸中毒、慢性腎小球腎炎等。增高:見於頻繁嘔吐、泌尿系統感染、服用重碳酸鹽藥、鹼中毒。

2.比重參見尿液一般性狀檢驗。
3.蛋白質陽性:見於各種腎小球腎炎、腎病綜合徵、腎功能不全以及攝入藥物(如奎寧)、磷酸鹽、消毒劑。尿pH大於8時,尿蛋白檢查可出現假陽性。攝入大量青黴素、尿pH小於4時,則可出現假陰性。
4.葡萄糖陽性:見於糖尿病、甲狀腺功能亢進、妊娠後期等。攝入強氧化劑藥物可出現假陽性。服用維生素C超過500mg/L,可出現假陰性。
5.酮體陽性:見於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長期飢餓、妊娠劇吐者,以及攝入L多巴、甲基多巴等藥物。
6.膽紅素陽性:見於肝細胞性或阻塞性黃疽。攝人酚噻嗪等藥物可出現假陽性。攝入維生素C超過500mg/L、亞硝酸鹽、大量氯丙嗪,可出現假陰性。
7.尿膽原陽性:見於溶血性或肝細胞性黃疸。阻塞性黃疸時為陰性。攝入磺胺類藥、維生素K、酚噻嗪等可出現假陽性。攝入亞硝酸鹽、對氨基水楊酸可呈假陰性。

尿常規與尿檢

尿檢包括了尿常規、中段尿培養、尿三杯檢驗、阿迪氏計數、尿蛋白定量等等項目。

因此說尿檢不等同於尿常規檢查,但平常通俗所說的“尿檢”多指查尿常規。

尿常規的檢查對泌尿道感染、結石、膽道阻塞、急慢性腎炎、糖尿病、腎病變症狀群等疾病有篩檢預報性作用。

常規的參考值

1、尿白細胞(LEU)→標準值或現象:-(此項目無病變的情況下一般不予篩查)
2、亞硝酸鹽(NIT)→標準值或現象:-(此項目普通情況下一般不予篩查)
3、尿蛋白(PRO)→標準值或現象:+-(+表示輕度白色混濁,-表示清淡無混濁,兩者或介於兩者之間為正常)
4、葡萄糖(GLU-U)→標準值或現象:-(藍色溶液)
5、酮體(KET)→標準值或現象:-(此項目一般不予篩查或者篩查時呈紫紅色為正常)
6、尿膽原(URO)→標準值或現象:-(此項目普通情況下一般不予篩查)
7、膽紅素(BIL)→標準值或現象:-(此項目無病變的情況下一般不予篩查)
8、PH值(PH-U)[尿液酸鹼度]→標準值或現象:5.5~7.5
9、比重(SG)→標準值或現象:1.010~1.030
10、隱血(BLU)→標準值或現象:-(無隱血)
11、抗壞血酸(VC)→標準值或現象:-(此項目普通情況下一般不予篩查)
12、顏色(COL)→標準值或現象:淡黃色
13、透明度(TMD)→標準值或現象:透明
14、吞噬細胞(TSXB)→標準值或現象:陰性
15、白細胞管型(U_WBC-C)→標準值或現象:陰性
16、顆粒管型(KLGX-F)→標準值或現象:陰性
17、透明管型(U_TM-CA)→標準值或現象:陰性
18、紅細胞管型(U_RBC-)→標準值或現象:陰性
19、蠟樣管型(LYGX)→標準值或現象:陰性
20、①、白細胞鏡檢(WBC-J1)→標準值或現象:2~5/HP
②、紅細胞鏡檢→標準值或現象:0/HP

注意事項

1、尿常規檢查時,留取尿液不少於10毫升。
2、一般要求女性留取尿標本時應避開經期,以防止陰道分泌物混入尿液中,影響檢查結果。
3、最好留取中段尿。
有很多腎病病人曾問,為什麼在尿常規檢查中要有意識的留取中段尿液?按排尿的先後次序,可將尿液分為前段、中段、後段。因前段尿和後段尿容易被污染,因此,做尿常規和尿細菌學檢查時,一般都留取中段尿。
4、留取尿液應使用清潔乾燥的容器,即醫院提供的一次性尿杯和尿試管。
5、所留尿液應儘快送實驗室檢查,因為時間過長會有葡萄糖被細菌分解,管型破壞,細胞溶解等問題出現,影響檢查結果的準確性。
所以,在做尿常規檢查時,注意收集尿液標本的正確規範,是保證尿常規檢查結果的準確性的關鍵。

尿常規檢查結果異常的原因

1、白細胞異常
尿常規白細胞如果出現大量+,提示有泌尿系感染,或結石、結核等。如果病人有典型的尿頻、尿急、尿痛症狀,基本可以判斷為尿路感染。對於反覆發作的慢性尿路感染,用藥前最好做個尿細菌培養。根據培養出的致病菌和藥敏實驗結果,選擇有效抗生素治療。
2、紅細胞異常:
正常人尿中沒有紅細胞(或偶見),如果尿常規出現紅細胞,並超過3個+,提示有泌尿系炎症、結石、腫瘤、腎炎等。需要注意的是,女性查出尿中紅細胞,要看是否在月經期,以避免假陽性。
3、尿蛋白異常:
尿蛋白+是腎炎、腎病綜合徵的標誌。不過你別怕,嚴重尿路感染、劇烈運動也會出現尿蛋白。專家說,檢驗報告中+的多少和尿中蛋白的量有一定關係,要想明確診斷,還需查24小時尿蛋白定量,以診斷屬於哪一種腎病,還可以判斷病情輕重。

尿常規是腎病初步檢查之一

尿常規檢查是早期發現腎病最方便、快捷的診斷方法。“如果人們形成定期體檢的好習慣,尤其是注重尿常規檢查,早期發現腎病,及時及早治療,可有效抑制尿毒症的發生率”,足矣可見尿常規檢查是腎病患者臨床不可忽視的初步檢查之一。
“尿常規檢查異常,出現蛋白尿+、++、++++,怎么回事?怎么辦?”,“尿常規檢查為什麼出現潛血++、+++、+”這是很多患者經常問的問題。尿常規檢查中,單獨出現蛋白尿異常或潛血異常,對於腎病診斷的意義不大,排除導致蛋白尿、潛血出現的生理性原因或非腎病因素之外,基本上可確診為腎病,如果尿常規基礎上想進一步了解腎臟損傷程度,可進行腎臟纖維化檢查,腎臟B超檢查,腎穿刺活檢等,可精確判斷腎臟病理損傷程度,對於確診病情,確定治療方案及預後有著重要的作用。
提醒:如果尿常規檢查中,蛋白尿與潛血同時出現,則高度提示腎臟受到損傷,需引起高度重視,積極到醫院進一步檢查,及早治療,避免病情惡化。
此外,尿常規檢查包括尿液的顏色、透明度、酸鹼度、比重、蛋白質、尿糖定性、潛血、紅細胞、白細胞、上皮細胞及管型等項目。

有關尿常規檢查必讀

一、什麼是尿常規檢查,尿常規檢查的意義:
尿常規在臨床上是不可忽視的一項初步檢查,不少腎臟病變早期就可以出現蛋白尿或者尿沉渣中有形成分。一旦發現尿常規檢查異常,常是腎臟或尿路疾病的第一個指征,亦常是提供病理過程本質的重要線索。
很多人不了解什麼是尿常規檢查,其實尿常規檢查簡單方便,是診斷腎臟疾病的重要依據,也是某些疾病的輔助檢查。當懷疑自己腎臟有病,或感覺不舒服時,均可做尿常規檢查。
二、做尿常規檢查前注意的幾個方面:
收集尿液的時間:任何時間排出尿都可以做尿常規化驗檢查。一般腎病病人為觀察前後結果則規定一律採用清晨起床第一次尿液送檢。但注意好是晨尿。
做尿常規送檢尿量:一般5~10ml,如要測尿比重則不能少於50ml。
留尿標本應取中段尿:即先排出一部分尿棄去,以衝掉留在尿道口及前尿道的細菌,然後將中段尿留取送檢。
應注意不要把非尿成分帶入尿內:如女性患者不要混入白帶及月經血,男性患者不要混入前列腺液等。

正確收集尿常規標本

尿常規檢查報告單尿常規檢查報告單

如何才能正確收集尿常規標本?這看似是一件簡單的小事,如果收集不正確,會直接影響到檢查結果,繼而影響診斷,後果很嚴重。尿常規檢查作為腎臟病人最常做的檢查項

目,正確收集尿常規標本,對於保證檢查結果的可靠性十分重要。留取尿常規標本時應注意以下幾點:
1、留取晨尿:尿常規檢查一般留取晨尿檢測最為適宜。晨尿是指早晨起床時第1次小便,相對較濃,尿中的有形成分要比白天稀釋的尿液為多,比較容易發現尿液的異常,也可避免飲食、飲水、運動等因素的影響。這也是體檢前為什麼要空腹的原因之一。

2、最好留取中段尿做尿常規檢查:以避免尿道口炎症、白帶等物污染尿液影響檢查結果。留取中段尿的方法是在留小便時,先排掉前一段小便,留取中間的一段,最後一段小便也不排入。

3、留取的尿液標本應在1小時內送檢:以免因酸鹼度的變化影響尿中的有形成分,如紅、白細胞的破壞或皺縮變形;特別是做尿紅細胞顯微鏡檢查時,新鮮的尿液標本才符合要求。

4、12小時、24小時尿液留取:12小時尿一般是留晚7-晨7時的小便,到晚上7時先將小便排盡棄去,然後將晚7時後的小便留置在容器內,一直留到次日晨7時尿為止。24小時尿留取,首先棄去起床時的尿(早晨7時),將7時以後的尿留置在容器內,一直留到次日晨起床7時尿為止。記錄12小時或24小時尿總量(或秤尿的重量)後,將尿攪勻,留一小瓶(50-100ml)尿樣本送檢。

5、女患者月經期一般不宜留取小便送檢:以免經血混入小便,造成血尿的假象。

如何看尿常規化驗單

做尿常規檢查所得結果寫在一張紙上,這張紙就叫尿常規化驗單。尿常規化驗單上的指標包括:酸鹼度(pH)、尿比重(SG)、尿膽原(URO)、隱血(BLO)、白細胞(WBC)、尿蛋白(PRO)、尿糖(GLU)、膽紅素(BIL)、酮體(KET)、尿紅細胞(RBC)、尿液顏色(GOL)。

尿常規化驗單是分析接受尿常規檢查者的身體狀況的重要依據。以下以表格來說明各指標的意義:

名稱 正常 異常
酸鹼度(pH)
4.6~8.0(平均值6.0) 增高常見於頻繁嘔吐、呼吸性鹼中毒等
酸鹼度(pH) 4.6~8.0(平均值6.0) 降低常見於酸中毒、慢性腎小球腎炎、糖尿病等
尿比重(SG) 1.015~1.025 增高多見於高熱、心功能不全、糖尿病等
尿比重(SG) 1.015~1.025 降低多見於慢性腎小球腎炎和腎盂腎炎等
尿膽原(URO) <16 超過此數值,說明有黃疸
隱血(BLO) 陰性(-) 陽性(+)同時有蛋白者,要考慮腎臟病和出血
白細胞(WBC) 陰性(-) 超過五個,說明尿路感染
尿蛋白(PRO) 陰性或僅有微量 陽性提示可能有急性腎小球腎炎、糖尿病腎性病變
尿糖(GLU) 陰性(-) 陽性提示可能有糖尿病、甲亢、肢端肥大症等
膽紅素(BIL) 陰性(-) 陽性提示可能肝細胞性或阻塞性黃疸
酮體(KET) 陰性(-) 陽性提示可能酸中毒、糖尿病、嘔吐、腹瀉
尿紅細胞(RBC) 陰性(-) 陽性提示可能泌尿道腫瘤、腎炎尿路感染等
尿液顏色(GOL) 淺黃色至深黃色 黃綠色、尿渾濁、血紅色等就說明有問題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