尾蚴性皮炎

尾蚴性皮炎

寄生於人的血吸蟲外,自然界還有許多動物血吸蟲它們的尾蚴可侵入人皮膚產生尾蚴皮炎。這主要包括鳥類與哺乳動物的血吸蟲。國內常見的稻田皮炎大多是血吸蟲尾蚴引起的是一種常見的多發病。

基本信息

簡介

尾蚴性皮炎(cercarial dermatitis)在我國稻田地區又稱稻田皮炎,在美國加拿大沼澤地區因游泳而感染稱游泳癢等,均是禽類或畜類血吸蟲尾蚴侵入人體皮膚所引起的疾病。在人體,這類血吸蟲僅限於幼蟲在皮膚內寄生,不能發育為成蟲。在世界各地均有報導,成為一些地區常見多發病。
我國尾蚴性皮炎的病原是毛畢屬尾蚴和東畢屬尾蚴。毛畢屬(Trichobilharzia)血吸蟲如包氏毛畢吸蟲(T.paoi)、集安毛畢吸蟲(T.jianensis),成蟲寄生在鴨,蟲卵隨糞便排至外界,中間宿主為椎實螺(Lymnea),尾蚴發育成熟後自螺體逸出,尾蚴為有眼點的叉尾蚴,分布在水中各處,但以水面下較多。東畢屬(Orientobilharzia)血吸蟲如土耳其斯坦東畢吸蟲(O.turkenstanica)、程氏東畢吸蟲(O.cheni),成蟲寄生在牛、羊等吸蟲尾蚴相似,尾蚴常分布在水面下數厘米處,漸漸下降,然後又上升。當人體皮膚接觸到田、溝水內的上述尾蚴,則能感染,引起尾蚴性皮炎。

發病原因

(一)發病原因
尾蚴皮炎的病原十分相似,鳥類和哺乳動物的血吸蟲均可引起尾蚴皮炎。在我國南方廣泛流行的稻田皮炎的病原主要是寄生於家鴨的毛畢屬血吸蟲,其中尤其是包氏毛畢吸蟲(T.paoi)。成蟲寄生在家鴨門靜脈內。中間宿主為椎實螺屬(Lymnea)。鴨感染毛畢蟲後經過10~12天發育成熟,即能產卵。包氏毛畢吸蟲卵兩端長而尖細,中央廣大,呈梭形,內有成熟毛蚴。毛蚴孵出後,侵入椎實螺,經1個月左右發育,釋出尾蚴並浮游於水中。毛畢屬尾蚴有眼點,具趨光性,內有5對穿刺腺。東畢吸蟲屬寄生於牛中,其中間宿主、自然界分布與包氏毛畢吸蟲並無差異。此外,國外報告梭形血吸蟲(Schistosoma spindale)、牛血吸蟲(S.bovis)與羊血吸蟲(S.matthei)尾蚴也均可引起尾蚴皮炎。
(二)發病機制
尾蚴侵入皮膚後被大量白細胞包圍吞噬,引起炎症反應,尾蚴侵入後分泌的蛋白酶及尾蚴死亡後釋出的蛋白質和多糖均具有強烈的抗原性。動物實驗證明,這是一種過敏反應,屬於I型和Ⅳ型變態反應。I型為速髮型變態反應,多引起黏膜反應。Ⅳ型變態反應病變的特點是以單個核細胞浸潤為主的炎症和組織壞死。初次感染皮膚損害較輕,多次重複感染後則產生強烈炎症反應。
(三)病理改變
表皮與真皮層有大量單核細胞浸潤與水腫。

發病區域

我國尾蚴性皮炎分布地區廣泛、計有吉林遼寧上海江蘇福建廣東湖南四川等地,傳染源主要是牛和家鴨,人體感染主要是在稻田勞動或放養牛、鴨時接觸疫水所致。因此保蟲宿主、媒介螺螄和人的生產、生活活動等幾個環節結合在一起,是尾蚴性皮炎流行的基本原因。各地氣候條件,媒介螺螄生態、尾蚴發育時間以及勞動方式不同,故各地皮炎流行季節也有所差別。在遼寧,感染季節較短,自5月下旬至6月上旬為高峰,7月下旬逐漸消失;在四川,感染季節在3~10月,而高峰在5月。

臨床表現

人皮膚與含尾蚴疫水接觸,待水分蒸發後,患者感覺皮膚局部刺痛,伴有紅斑。多次重複感染的過敏患者,局部或全身可出現蕁麻疹。約1.5h後皮損消退,殘留少量斑疹。數小時後局部劇烈瘙癢、水腫,轉變為丘疹與皰疹,以感染後第2~3天最為嚴重此後逐漸消退,但在搔癢摩擦後,皮炎又可出現經搔破後常繼發細菌感染。尾蚴皮炎以位於手足處為多。
尾蚴侵入皮膚後,局部有刺痛癢感覺,幾小時後尾螺侵入處由於小斑點漸變成小米粒大小突出的紅色丘疹,有癢感。在一兩天內丘疹發展成綠豆般大小,周圍有紅暈及水腫,有時可連成風疹團。如搔破皮膚,則可引起繼發性感染。病變部位多見於手、足及上、下肢,經常接觸疫水的部位。在動物實驗觀察,初次感染,局部皮膚有組織溶解現象,重複感染則出現巨噬細胞和多形核粒細胞浸潤。尾蚴腺體分泌物是誘發病變的原因,而局部皮膚的炎症反應則屬於Ⅰ型和Ⅳ型變態反應。

診療方式

1.感染早期(最好在2~3h內)可查到尾蚴。由於尾蚴細小且有時間階段要求,所以此方法的實施較為困難。
2.糞便塗鏡檢查找蟲卵或孵出毛蚴。

防治措施

防治尾蚴性皮炎應根據各地情況採取有效措施。①局部止癢可用1%~5%樟腦酒精或魚黃軟膏(魚石脂、硫黃、氧化鋅)塗擦;多種中藥泡洗有止癢、消失作用。症狀重者可服用抗過敏藥物如息斯敏等。②加強牛糞、禽類的管理、防止污染水體;結合農田管理、採用物理、化學等方法滅螺;做好個人防護,在流行季節下田勞動時有條件者可塗擦防護劑,常用的有鄰苯二甲酸二丁脂軟膏、松香軟膏等。

分類

根據蟲種流行病學特點可分為三種類型。
1.由毛畢吸蟲屬(Trichobilharzia)引起的稻田皮炎 在我國南方農村,水網密布,氣候溫暖,家養殖是農村極為普遍的副業,在水稻田附近的池塘養鴨,池塘內有大量錐實螺滋生。農民手足與疫水接觸,尾蚴侵入皮膚引起皮炎,俗稱“鴨屎瘋”感染季節為4~7月,以5~6月份最多。
2.東畢吸蟲屬引起的稻田皮炎 東畢吸蟲屬(Orientobilharzia)是我國北方引起稻田皮炎的主要病原,寄生在牛羊反芻動物門靜脈血管中的血吸蟲,對牛羊牲畜的危害性很大在我國畜牧地區,東畢吸蟲寄生在多種食草動物包括黃牛、水牛、綿羊山羊、馬、驢、駱駝與馬鹿等,感染蟲數往往甚多影響畜牧業生產。中國東北、西北與新疆尤為嚴重。此外,內蒙古、四川、雲南貴州湖南湖北江蘇等省區均有報導。在吉林長春農村調查耕牛感染率高達32.8%。患者以農民為多感染季節在炎夏7~8月。牛羊因頻繁飲水而感染。
3.海鳥類血吸蟲尾蚴引起的海水皮炎 本病見於我國沿海如福建省等地。成蟲寄生各種海鳥的門靜脈血管中如扇尾沙鷸針尾沙鷸、大沙鷸與白翅浮鷗等。人因在海岸游泳接觸含尾蚴海水感染。此外,在福建平潭島有鳥血吸蟲屬(Ornithobilharzia)寄生在各種灰背鷗腸系膜靜脈中;美國有報告,在太平洋沿海由微血吸蟲(Microbilharzia)與巨血吸蟲(Gigantbilharzia)引起尾蚴皮炎者,故海水浴與從事海產養殖業者也易遭到感染
總之,我國引起稻田皮炎與鴨類及哺乳動物血吸蟲有關且各地不同。在太平洋地區與國內引起淡水與海水尾蚴皮炎的血吸蟲種類很多而且分布非常廣泛。

預後預防

預後:
一般預後良好。
預防:
個人防護:避免與疫水接觸,尤其有尾蚴皮炎史者,以防再發。接觸疫水後,迅速將皮膚拭乾,局部可試用乙醇擦洗。對海水浴場尾蚴皮炎由澳血吸蟲引起尚無實際有效的預防措施。

治療辦法

1:5000高錳酸鉀浸泡或用淡鹽水洗淨患處 ,再抹以抗生素軟膏。局部治療可外用爐甘石洗劑、樟腦酒精、魚黃軟膏等止癢藥物。過敏反應嚴重者可酌情內服抗組胺藥或糖皮質激素。皮膚紅腫消退後可塗擦氫化可的松霜,繼發細菌感染可局部或全身套用抗生素治療。東畢吸蟲引起的尾蚴皮炎多發於北方,可採用吡喹酮對東畢吸蟲的宿主——牛、羊等進行驅蟲治療。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