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氏

尹姓是中國第九十一大姓人口較多,約占全國漢族人口的百分之零點一九。尹姓發展至今江蘇、雲南、遼寧等地。宋元時,又有大批尹姓遷徙,廣布於南方地區。明朝洪武、永樂年間,尹姓由山西大槐樹徙於河南、河北、江蘇、天津等地廣人稀之處。清代,有尹姓渡海入台,進而入居海外者。今日尹姓以湖南、四川、湖北等省多此姓,三省尹姓約占全國漢族尹姓人口的百分之四十。

姓氏起源

出自少昊的後代,以邑為姓。據《通志氏族略以邑為氏》等所載,據說少昊為古代東夷族的首領,號金天氏。東夷族以鳥為圖騰,相傳他曾以鳥名為官名,設有工正和農正。管理手工業和農業,少昊之子為工正,主制工失,被封於尹城,世稱尹殷。子孫世掌其官職。殷的後代多用封邑名“尹”作為姓氏,周朝時尹氏子孫的封地一直在尹這個地方。是為河南尹氏和山西尹氏。
以官名命名。據《風俗通》所載,尹氏商、周時的官名,職位相當於宰相商湯時有伊摯為尹,周宣王時有兮伯吉莆為尹,他們的後代中都有以尹為姓的,也稱為尹氏。除此之外,周之列國中亦有尹氏,如晉國的尹河,晉國有尹驛,秦國有尹喜。二作為南方的楚國,其長官也多有稱尹的。

聚集地(遷徙分布)

上古就有叫尹壽的,為帝堯之師,居於河陽(今河南孟縣)。夏桀有臣叫尹諧被商湯殺死。西周有尹軌為有道之士,居於終南山。春秋時晉國有尹驛,趙簡子曾派他到晉陽;秦國有尹喜,任函谷關令,相傳老子游至函谷關被他留下,授《道德經》五千言而去。戰國時齊國有哲學家尹文善名辯。《漢書藝文志》錄其《尹文子》一文,被列為名家。由這些情況可以知道,先秦時期尹氏主要活動在今河南山西陝西山東境內。
西漢南北朝時期,尹氏以有遷至今河北貴州廣西廣東浙江安徽四川湖南甘肅江西等省者。漢宣帝時,河陽平陽人尹歸翁,任東海太守,為官清廉,深得民心,後被升為右扶風。東漢有經學家尹敏,南陽諸陽人,博學多才,不信讖緯;尹珍,出生地為今貴州凱里縣,曾從經學家許縝學習經書圖緯,回鄉教書,後任荊州刺史。十六國時,尹氏在天水(今屬甘肅)和西州(今甘肅西部和西北部一帶)發展成為望族。出現了很多有成就得人物。
隋唐的時候,尹敏的後代在河間發展成為望族,尹氏在今湖北襄陽等地也有了聚居點。唐代有尹思貞,長安人,一生為刺史13郡,皆以清廉聞名,還有畫家尹琳以善畫佛事鬼神著稱。
元、明、清時期,尹氏又發展到今天的江蘇雲南遼寧等省的一些地方。北宋有學者尹源,文學家,世稱河內先生;學者尹淳,著有《論語孟子解》。
在現代,新加坡等國有尹姓華僑。
堂號
和靖堂:宋時尹淳是程頤的學生,終生不應科舉,賜號“和靖居士”。金兵攻陷洛陽,他的全家被害,只剩他一個人流到四川,以布衣任太長少卿,不久改任禮部尚書、侍講。
天水堂:尹姓又以天水為號

歷史名人

尹會一:直隸博野人,清代學者,曾官至南陽巡撫、吏部侍郎督江蘇學政。提倡理學,曾命州縣立社學。
尹繼善:傑出的政治家,滿州鑲黃旗人,雍正進士,歷任江蘇巡撫、雲貴、川陝、江南等地的總督,為高宗、世宗所倚重。後官至軍機大臣。
尹洙:河南府治人,著名的文學家,他的文章的內容多為討論西北軍政,風格簡古,擺脫了宋初的華糜之風,有《河南先生文集傳世》。曾上書反對於金人議和。
尹文:今河南方城人,是戰國很有影響的哲學家,也即尹文子。善於辯論。他的文章在漢書中被列為名篇。他的學說與黃老刑名之說很相近,主張尚法,在認識論上主張人在認識事物時要破除成見。
尹敏:南陽堵陽人,著名的經學家,官至長陵令,著有《今文尚書》。
尹勛:河南鞏縣人,曾官至尚書令,遷汝南太守、大司農。上書為黨壬解禁,並參與竇武等人誅殺宦官,後下獄,自殺。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