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林寺武僧團

少林寺武僧團

少林寺武僧團成立於1987年,前身是少林寺僧兵。成員全部為少林寺的僧人。少林寺第三十代方丈為釋永信大師。為了弘揚少林功夫,曾多次到國外展示。

簡介

1
少林功夫由700多套,和禪、醫並稱“少林三絕”。少林功夫與其他武術最大的區別在於,它是嵩山少林寺這一特定的佛教文化環境中形成的,以少林寺僧人修習為主要表現形式,具有奇特的藝術感染力。

少林寺於1979年成立了少林武術隊,1989年更名為少林寺武僧團。目前,少林寺武僧團共有120名武僧,年齡最大的50歲,最少的7歲。武僧團的武僧是從寺院僧人中經過層層選拔,均由精進佛法、功夫精湛、熱愛少林文化的僧人擔任。和其他僧人一樣,早課、晚頌、參禪、學佛,是他們每天的全部生活。此外,他們每天還要專門練功4小時左右。

發展歷史

武僧團的前身是少林寺僧兵。關於少林寺僧兵起源,一般都認為起源於唐初十三棍僧救唐王有功,唐王頒詔允許少林寺常備僧兵。

到了宋代,傳說宋太祖曾來少林寺,還調遣各路諸將輪駐少林,一來授藝於僧兵,二來取少林武術之長。

元朝少林寺方丈福裕被皇帝任為國師,他倡導武術,支持僧兵練武。

明代是少林寺僧兵規模最大的時期,少林寺僧兵應詔抗倭立功的就有500多名,寺院常備僧兵達到千人以上。

清代少林寺有反清復明之嫌,朝廷多次降旨,禁止習武,少林僧兵作為一種制度,就逐漸衰落了。喜歡習武的武僧,只能自己偷偷練習。

民國期間,少林寺武術尚有復甦之勢,蔣介石游少林寺時,也看了武僧的武術表演,頗為驚嘆。

新中國成立以來,特別是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黨和政府的宗教政策得到全面的貫徹落實,傳統的體育運動都相繼得到恢復和發展。

為了繼承和發揚傳統的少林武術的滿足社會上對少林武術的要求,少林寺1979年成立了少林武術隊。1989年少林武術隊正式更名為少林寺武僧團,仿照歷史上僧兵體制,職能變為通過表演少林武術,達到弘揚祖國傳統武術文化,宣傳少林禪宗正法的目的。

任務

1
為了弘揚少林功夫,古為今用,少林寺武僧團自成立以來,多次到國外弘揚少林功夫,足跡遍及世界各大洲的40多個國家和地區,受到了國際社會各界的讚許。

近年來,少林寺在德國成立了少林寺分院,先後派出武僧到澳大利亞美國等地傳授少林武功。少林功夫在世界各地的影響也日漸擴大。20多年來,先後有80多個國家和地區近萬人次的少林功夫愛好者,到嵩山少林寺祖庭歸山朝聖。

近兩年,少林寺接收來自世界各地的少林洋弟子達1000多人。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