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彭德懷

少年彭德懷

《少年彭德懷》,中國電影,北京兒童電影製片廠攝製,1985年上映,講述了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軍事家、政治家彭德懷童年及少年時期的經歷;故事發生在1907年前後,彭德懷家境貧寒,但他讀書用心,但隨著父母雙亡,他小小年紀便承擔養家謀生的重擔,一家人過著艱難的生活,好友羅滿被地主打死,他憤怒地打開了地主家的糧倉救濟窮人,被官府追捕,在鄉親們的幫助下遠走他鄉,尋找一條新的生路……本片於1986年獲第六屆金雞獎最佳兒童片獎、第二屆“童牛獎”優秀故事片獎、葡萄牙第15屆菲格拉達福茲國際電影節兒童片獎。另有同名連環畫。

基本信息

基本內容

電影《少年彭德懷》電影《少年彭德懷》

電影

名:少年彭德懷

導 演:馬秉煜

編 劇:丁隆炎

上 映:1985年

地區:中國大陸

製作:北京兒童電影製片廠

電影《少年彭德懷》劇照電影《少年彭德懷》劇照

顏色:彩色

演員表

角色 演員 備註
童年彭得華 富大龍 ----
少年彭得華 李海浪 ----
彭父 周光大 ----
羅滿 楊彥強 ----
劉六十 王正明 ----
彭五十老官 梅榮清 ----
彭母 郭漢蘭 ----
陳大善人 鄭傑 ----
奶奶 邸力 ----
少年 彭金華 秦琮 ----
童年彭金華 王丹陽 ----
牧童甲 劉洋 ----

劇情介紹

電影《少年彭德懷》劇照電影《少年彭德懷》劇照

故事發生在晚清末年湖南湘潭的一個山村——開國元帥彭德懷的家鄉。私塾學堂里,一群小學生正在背《三字經》,小得華(即彭德懷)看不慣教書先生的那副兇相,一個字也不肯背。他不小心撞翻了練字的沙盤,被先生責打也不求饒。

進學堂半年多了,他始終不願說話,這下可氣壞了爸爸。為了供得華讀書。爸爸拖著病身子去乾撐船、背鹽的重活,兒子卻有這么一副倔脾氣,難怪他著急。其實,得華很聰明,連大班同學的書也能背。

先生看他聰明,不再生他的氣,還主動送他“文房四寶”,得華不要,先生說他“不食嗟來之食”,有出息。爸爸為了給他買上“文房四寶”,又帶病去背鹽,不慎摔倒,從此臥病不起,家裡生活更窮困了。

電影《少年彭德懷》劇照電影《少年彭德懷》劇照

得華

的爺爺早年參加過太平軍,至今還保留一把大刀;小得華願意聽爺爺講故事,求爺爺教他練功習武。

為了給父親治病,家裡當賣一空。小得華不能再念書了,上山砍柴賺幾文錢養家。更為不幸的事情發生了——得華媽媽身上有孕,還要到山上挖野菜,一頭栽倒在荒郊野外,離開了人世。

從此,得華——一個十幾歲的孩子挑起了家庭生活的重擔。爺爺因為上了年紀,已經不能幹活了,他怕死後給彭家帶來經濟負擔,決定外出討飯,寧願客死異鄉,臨行前把刀留給了得華,不辭而別。

村子裡的大財主陳大善人過生日要百姓們祝壽,還假惺惺地給窮人施捨點米。得華和弟弟來領米,就是不願說祝壽的話。

電影《少年彭德懷》劇照電影《少年彭德懷》劇照

腿子秦大暴牙辱罵得華,得華寧肯不要米也不低頭。

得華八舅是個吹鼓手,為村里辦紅白喜事,日子過得去,可是膝下無女兒,想收得華為徒,得華卻說什麼也不當吹鼓手。

他還是以砍柴為生,有時把當天賣不掉的柴存放在舅舅家,但從來不吃舅舅家一口飯。

得華給劉大爹家放牛,總算有口飯吃了,又能常常和小夥伴們在一起玩。有一次他們在山上割草,沒想到秦大暴牙竟讓孩子們每人交一把草給他,獻少了就挨打。得華忍無可忍,憑自己一身武功狠狠地懲罰了這個地主狗腿子。

連環畫《少年彭德懷》封面連環畫《少年彭德懷》封面

得華不敢在村里呆了,和夥伴羅滿到附近的煤窯當苦工。該發工錢的時候,煤

窯總管竟把工人血汗錢拐跑了。

憤怒的工人燒毀了煤窯,得華、羅滿又回到村里。

羅滿為了接濟窮人,偷了大財主的糧食,被秦大暴牙打得半死,得華聞訊後提刀衝進財主院,去救羅滿,但羅滿不幸死了,得華怒火中燒,用大刀砸開了地主糧倉,窮鄉親們一起湧進地主大院搶糧食……

15歲的得華被懸賞通緝,從此,他遠離家鄉,走上了一條新的人生道路。

演員自述

連環畫《少年彭德懷》封面連環畫《少年彭德懷》封面

影片《少年彭德懷》中,年僅8歲的富大龍扮演了從小出身貧窮,又非常倔強的小得華(即彭德懷)。

得華雖然很聰明,甚至能夠讀懂背下很多高年級的書,但因為看不慣教書先生的那副兇相,一個字也不肯背,甚至被先生責打也不肯求饒。

平時小得華也很少說話,只有坐在一旁聽著曾經參加過太平軍的爺爺講故事時,才會不停地問這問那。

在15歲時,小得華便因為為朋友伸張正義,砸開了地主的糧倉。從此他遠離家鄉,走上了一條新的人生道路。

我還記得當時我正在少年宮的武術班上課,突然我們老師領進來幾個人。其中一人一進來就看見了我,並向旁邊的指了指我,還一直笑個不停。可見我能演這個角色最主要的還是因為長得比較像,尤其是嘴。小時候臉上的五官還沒長開,兩個小腮幫子嘟嚕著,我覺得這應該是導演看上我的一個最重要的原因。

連環畫《少年彭德懷》封面連環畫《少年彭德懷》封面

直到

現在,我表演一些角色的時候還是在追隨童年的感覺。因為我覺得小時候的表演完全是一種天性,非常純真,非常高超——那種感覺是成年以後學過表演也很難做到的。

而且,在影片中導演要求我表演的小彭德懷也和生活中的我有些相似,尤其是那種比較沉默、孤獨的感覺。

因為我的父母支援“三線”,我是在甘肅天水出生的,拍《少年彭德懷》的時候剛剛回到北京不久,所以有一種外來人的感覺,總是融入不到周圍同學的生活當中去。我覺得,當時我的狀態和影片中的人物性格很像,可以說是本色出演。

人物簡介

彭德懷(1898—1974),中華人民共和國開國元勛之一,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軍事家,政治家;中國人民解放軍創建人和領導人之一,元帥軍銜,原名彭得華,號石穿。

早年經歷

彭德懷元帥像彭德懷元帥像

1898年

10月24日出生於湖南省湘潭縣彭家圍子,幼年讀過兩年書,因家貧輟學務農,下煤窯做工,十五歲參加饑民鬧糶,被官府通緝,逃到洞庭湖當堤工,1916年入湘軍當兵,痛恨帝國主義侵略和軍閥黑暗統治,萌發富國強兵思想。

1919年在連隊秘密組織“救貧會”,後因派會員殺死一惡霸被捕,在押解途中逃脫,1922年改名彭德懷,考入湖南陸軍軍官講武堂,畢業後回湘軍任排長、連長、營長。

1926年隨部隊編入國民革命軍,參加北伐戰爭,結識著名共產黨人段德昌,開始接受共產主義思想。1927年1月於所在營成立士兵委員會,訂立反對帝國主義、封建軍閥和維護士兵權益的會章。

1928年1月升任團長,4月在大革命失敗的革命低潮時期加入中國共產黨。同年7月22日與滕代遠、黃公略等領導平江起義,組建中國工農紅軍第5軍,任軍長兼第13師師長。率部在湘鄂贛邊轉戰數月,建立三省邊界革命根據地,後率5軍主力到達井岡山,與毛澤東、朱德領導的第4軍會師;1929年1月為了配合第4軍主力向贛南、閩西進軍,擔負留守井岡山、鉗制湘贛敵軍的艱巨任務。

電影《少年彭德懷》劇照電影《少年彭德懷》劇照

1930年6月任第3軍團總指揮,率部在平江擊敗國民黨軍的進攻,乘勝攻入長沙,占領十日。

1931年11月任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副主席。1934年1月補選為中共第六屆候補中央委員。在中央蘇區歷次反“圍剿”中,他是前線主要指揮員之一,所率3軍團屢建戰功;在第五次反“圍剿”中,逐漸認識到“左”傾冒險主義的危害,曾對李德的錯誤的軍事指揮提出嚴肅的批評。

長征路上

1934年10月率部參加長征,在遵義召開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上,支持毛澤東的主張,會後率3軍團積極執行新的作戰方針,北渡赤水,回師攻占婁山關,再克遵義城,協同第1軍團殲滅大量反撲之敵,取得第一方面軍長征後第一個大勝利。1935年6月第一方面軍同第四方面軍會合後,他堅決擁護北上方針,反對張國燾的分裂活動。9月,第1、3軍合編為陝甘支隊,任司令員。10月,與政治委員毛澤東率部到達陝北。在他率領紅軍勇猛打退敵軍騎兵的追擊後,毛澤東曾寫詩讚揚他:“”同年11月,任西北革命軍事委員會副主席、第一方面軍司令員。參與指揮直羅鎮戰役。

1936年1月補選為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2月任中國人民紅軍抗日先鋒軍司令員,與毛澤東等指揮部隊東渡黃河,挺進山西,宣傳抗日,擴大紅軍。5月任西方野戰軍司令員兼政治委員,率部西征寧夏、隴東,迎接第二、第四方面軍北上會師。10月底任紅軍前敵總指揮部總指揮,參與指揮山城堡戰役。

抗戰時期

抗日戰爭爆發後,任中共中央軍委委員、八路軍副總指揮(第18集團軍副總司令)。與朱德總司令指揮八路軍開赴華北前線,配合國民黨軍作戰,取得平型關等戰鬥的勝利。爾後在華北敵後領導發動民眾,擴大抗日武裝,建立抗日根據地,指揮部隊開展獨立自主的游擊戰爭;在與日軍進行頻繁戰鬥的同時,並與製造磨擦的國民黨頑固派進行了堅決的鬥爭。

1940年,在華北發動大規模的交通破襲戰(史稱百團大戰),沉重地打擊了日偽軍,使全國軍民受到鼓舞。

1942年8月代理中共中央北方局書記,統一領導對敵鬥爭、整風學習、大生產和減租減息運動,實行精兵簡政,領導華北軍民渡過抗日戰爭最艱苦的階段。1943年9月回延安參加整風運動,1945年6月當選為中共第七屆中央政治局委員,並被任命為中央軍委副主席兼總參謀長,協助毛澤東、朱德指揮對日軍的大反攻。

解放戰爭

解放戰爭時期,任西北野戰軍(後為第一野戰軍)司令員兼政治委員、中國人民解放軍副總司令。1947年3月初,國民黨軍胡宗南等部20多萬人重點進攻陝甘寧解放區時,指揮僅2萬餘人的陝北部隊和後勤機關,同十倍於己的敵軍作戰。在中共中央和解放軍總部主動撤出延安後,根據毛澤東提出的作戰方針,採取拖疲敵人的“蘑菇戰術”,伺機集中優勢兵力各個殲滅敵人,在一個半月內連續於青化砭、羊馬河、蟠龍鎮三戰三捷,後又在沙家店殲敵兩個旅,挫敗國民黨軍對陝北的重點進攻,扭轉了西北戰局,有力地配合了人民解放軍在其他戰場的作戰。1948年2、3月間率部在宜川、瓦子街一舉殲敵五個旅,於4月22日收復延安。彭德懷出奇制勝,以劣勢兵力戰勝優勢兵力的指揮藝術,豐富了毛澤東軍事思想。

1949年在解放軍向全國進軍的形勢下,運用軍事進攻與和平談判方式,解放西北五省。任中共中央西北局第一書記、西北軍政委員會主席、西北軍區司令員;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任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副主席。

抗美援朝

1950年10月,當美帝國主義侵略朝鮮、嚴重威脅中國邊境安全時,他堅決擁護毛澤東的抗美援朝的決策,毅然出任中國人民志願軍司令員兼政治委員,指揮中國人民志願軍,同朝鮮人民軍一起,在七個月內連續進行五次戰役,把以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趕回到38線,迫使其轉入戰略防禦,接受停戰談判;經過兩年邊打邊談,於1953年7月在板門店簽訂停戰協定;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最高人民會議常務委員會授予他最高的“朝鮮人民共和國英雄”稱號。

軍委工作

1952年4月回國,主持中共中央軍委日常工作。從1954年9月起任國務院副總理兼國防部部長和國防委員會副主席。他以極大的魄力,領導實行軍隊組織機構和重大制度的改革,改善武器裝備,組建技術兵種,舉辦各類軍事學校和研究機構,實施正規的軍政訓練,建立第一線國防築城體系,促進人民解放軍在保持優良傳統的基礎上,實現從單一兵種到諸軍兵種合成軍隊的歷史性轉變。

1955年被授予中華人民共和國元帥軍銜和一級八一勳章、一級獨立自由勳章、一級解放勳章;1956年被選為中共第八屆中央政治局委員。

忍辱負重

1959年7月,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廬山會議)期間,不顧個人安危,勇於直言,為民請命,寫信給毛澤東主席,對“大躍進”和人民公社化運動中的錯誤提出批評,遭到了錯誤的批判,並在中共八屆八中全會上被錯定為“右傾機會主義反黨集團”的首領,後被免去國防部長等職務,搬出中南海永福堂,在京郊掛甲屯吳家花園居住;1962年6月,他給中共中央和毛澤東寫信,反駁廬山會議強加給他的不實之詞,堅持真理,再次受到錯誤的批判和審查。

1965年9月被毛澤東派往四川任中共中央西南局“三線”建設委員會第三副主任,他仍顧全大局,兢兢業業地工作;“文化大革命”中,又遭“四人幫”嚴重迫害,他據理鬥爭,堅貞不屈,由於長期的摧殘和折磨,1974年11月29日在北京逝世,享年76歲。

平反昭雪

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為彭德懷平反昭雪,恢復名譽,12月24日,在人民大會堂為他和陶鑄同志同時舉行了隆重的追悼大會,鄧小平同志在悼詞中稱“彭德懷同志熱愛黨,熱愛人民,忠誠於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事業。他作戰勇敢,耿直剛正,廉潔奉公,嚴於律己,關心民眾,從不考慮個人得失。他不怕困難,勇挑重擔,對革命工作勤勤懇懇,極端負責。”

1998年10月23日,江澤民同志在紀念彭德懷同志誕辰一百周年座談會上的講話中稱“彭德懷同志是德高望重的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政治家和軍事家,是我們黨、國家和軍隊的傑出領導人,他把畢生的精力獻給了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和社會主義事業,建立了不朽的歷史功勳。一直受到全黨、全軍和全國人民的懷念和愛戴。”

“彭德懷同志為黨和人民立下的赫赫戰功,永遠載入中國革命的光榮史冊。”

“在一九五九年廬山會議上,他受到錯誤的批判和處理,儘管身處逆境,但他始終相信黨、相信人民,顧全大局,忍辱負重。“文化大革命”中,他受到林彪、“四人幫”的殘酷迫害,但他大義凜然,威武不屈,表現了共產黨人的堅貞氣節。他為黨和人民作出了巨大貢獻,卻從不居功自傲,從不接受任何特殊待遇,嚴於律己,克勤克儉,始終保持勞動人民的本色。”

“彭德懷同志一生奮鬥的光榮業績、崇高思想和優良作風,為我們加強思想修養和黨性鍛鍊,把黨和人民的事業繼續推向前進,樹立了光輝的典範。”

有《彭德懷傳》、《彭德懷全傳》、《彭德懷年譜》、《彭德懷與抗日戰爭》、《彭德懷自述》、《彭德懷軍事文選》等出版物。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