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麥粒線蟲

小麥粒線蟲

受粒線蟲侵害的小麥植株接近地面的莖基部增粗,分櫱增多,或輕或重地發生矮化;葉片捲曲,皺縮,生長呈畸形。

基本信息

寄主

小麥粒線蟲病病原圖片小麥粒線蟲病病原圖片
主要是普通小麥、除外還可以侵染:
小斯佩耳特小麥(T.monococcumL.);
斯佩耳特小麥(T.speltaL.);
二粒小麥(T.dicoccumShrank);
硬粒小麥(T.durumDesf.)、T.ventricosumces;
黑麥(SecalecerealeL.);
燕麥(AvenasativaL.)(AvenasativaL.);
大麥(HordeumvulgareL.)。

分布區域

西歐、北美、澳大利亞、前蘇聯的部分地區、英國、威爾斯、印度、衣索比亞、羅馬尼亞、敘利亞和南斯拉夫等國。

病害植物症狀

苗期症狀

受粒線蟲侵害的小麥植株接近地面的莖基部增粗,分櫱增多,或輕或重地發生矮化;葉片捲曲,皺縮,生長呈畸形。捲曲的葉片通常將下一個長出的葉片或花包在裡面,以至於後來的生長使莖彎曲,整個植株看上去粗矮扭曲。有些扭曲的葉片可在30~45天之後伸展開而恢復正常,只是葉脊細弱。與正常植株相比,病株分櫱多,生長快,抽穗提前30~45天,但病株的穗數並不一定多。苗期症狀在幼苗上較明顯,隨著植株的生長症狀可能逐漸減輕。如果輕度感染,即使後期穗子裡有少量蟲癭,小麥苗期也可能無任何症狀;如果嚴重感染,植株可能在抽穗前就死亡。病株葉片偶爾生有很小的圓形突起,即蟲癭。

穗粒症狀

受害穗子比正常的小、短粗,穎片不正常開裂。穎片上的芒很小或者無芒。病穗的轉黃通常比健穗需要更長時間,其部分或全部籽粒成為蟲癭,初期蟲癭為表綠色,比同期灌漿的麥粒要肥大而圓些,後來小麥上的蟲癭變成深棕色或黑色,而黑麥上的變成淡黃色,成熟的蟲癭略縮小,比麥粒短而圓,堅硬,不易掐碎。如將蟲癭切開置在玻璃片上,滴上少量水輕輕壓擠便可觀察到有白色絲狀物流出,此即病原線蟲。每個蟲癭可含雌蟲和雄蟲各40條或更多,這些成蟲可產幾萬個卵。感染粒線蟲病的小麥通常在脫下的麥粒中有棕褐色或黑色的圓形蟲癭,但比麥穗上的蟲癭要少得多,這是因為在收穫時很多蟲癭已散落到土壤中。

測量數據

據T.Goodey(1932)
雌蟲:L=3~5mm;a=25~30;b=20~25;c=32~50;v=90~94。
雄蟲:L=2~2.5mm;a=25~29;b=12~13;c=25~38。
2齡幼蟲:L=0.8~0.95mm;W=15~20μm
卵:85μm*38μm(平均)。
據Filipjev&SchuurmansStekoven(1941)
雌蟲:L=4.1~5.2mm;a=21;b=19;c=30;V=88~97;sp=9~11μm。
雄蟲:L=1.9~2.5mm;a=30;b=13;c=14;sp=9~11μm。
1齡幼蟲:L=0.5~0.6mm;a=42;b=45。
2齡幼蟲:L=0.8mm×1.0mm。
卵:85μm×39μm(73~140μm×33~63μm)。
據Swarup&Gupta(1971)
卵(n=25):L=75.6~102.3μm(87.1μm),W=34.9~53.5μm(43.8μm)。
2齡幼蟲(n=20):L=0.75~0.79mm(0.77mm);a=47~59(54);b=4.0~6.3(4.5);c=23~28(26);sp=10μm
3齡幼蟲(n=4):L=1.11~1.55mm(1.26mm);a=28~40(32);b=9.3~10.2(9.8);c=20.0~22.2(21.1)。
3齡幼蟲(n=6):L=1.10~1.23(1.11mm);a=26~42(36);b=6.4~8.2(7.6);c=10.2~13.4。
4齡幼蟲(n=12):L=1.45~1.92mm(1.86mm);a=21.0~26.5(22.4);b=9.6~18.4(13.2);c=20.0~35.4(32.3)。
4齡幼蟲(n=2):L=1.76,1.82mm;a=25.4,29.1;b=7.5,9.4;c=15,20。
雌成蟲(n=22):L=2.64~4.36mm(3.24mm);a=13.2~22.2(17,98);b=9.8~19.40(13.98);c=24~63(36.4);V=70.4~989.8(80.7)。
雄成蟲(n=18):L=2.04~2.40mm(2.19mm);a=21.2~30.0(26.58);b=6.30~11.0(9.29);c=17.0~23.8(19.70);T=66.70~81.40(75.40)。
(據Kirjanova&Krall,1971和Southey,1972)
雌蟲:L=3.0~5.2mm;a=13~30;b=9.8~25.0;c=24~63;V=70~95;sp=8~11μm。
雄蟲:L=1.9~2.5mm;a=21~30;b=6.3~13.0;c=17~28;sp=8~11μm;spicules=35~40μm;gubernculun=10μm。
2齡幼蟲:L=0.75~0.95μm。
卵:平均為85μm×38μm(有的可達130μm*63μm)。

形態特徵

蟲人體的體環紋很細,通常只在食道區可以觀察到。側有4條或更多條很細的側線,成蟲的側線只有在新鮮的標本上才可看到。唇區低平,稍有縊縮,唇片上有6個凸出的輻射狀脊。食道前體膨大,在與中食道球交接處縊縮。食道腺球略成梨形,但形狀有變化,有時為不規則的葉狀,不覆蓋腸。食道-腸瓣門小,尾呈錐形,漸漸變細,形成一個鈍圓的末端。染色體數為2n= 38。
雌蟲:蟲體粗大,熱殺死後向腹面呈螺鏇狀捲曲。食道狹部有時 在後部膨脹,Thorne(1949)稱之為貯藏腺(storage gland),而與腺區交接處深深縊縮。前生殖管發達,卵巢通常至少有2個回折,有許多卵母細胞排列成軸狀,軸末端為一杯狀細胞(Triantaphyllou和Hirschmann )認為此杯狀細胞是一個 晚期上皮細胞)。受精囊梨開,其寬端通過一括約肌與輸卵管連線,其窄端陷入子宮。後生殖管為一個簡單的後陰子宮囊。陰門唇突出。在某一時間子宮裡可能有若干個卵。
雄蟲:熱殺死後蟲體有時向背面彎曲,精巢有1~2個回折,精母細胞呈軸狀排列,並終止於一個杯狀細胞。輸精管長約200μm,與精巢交接處縊縮。交合刺一對,圈套,呈弓形,每個交合刺有2個腹脊,腹脊從頂端延伸到最寬部,基端膨大總向腹面折,引帶簡單,槽狀,交合傘起於交合刺的前方而終於尾尖的稍前方。

生活史

1、小麥粒線蟲:冬麥秋播後,雨水較多有利於線蟲侵染而發病較重。發病輕重與種子材料中混雜的蟲癭量和播後的土壤溫度。土溫12~16℃,適於線蟲活動為害。沙土乾旱條件發病重,粘土發病輕。癭內幼蟲在乾燥條件下可存活幾年。
2、小麥胞囊線蟲病:一般與禾穀類作物連作發病重,輕沙質土比粘土發病重。

檢疫方法

種子檢疫

按規定取樣後,肉眼檢查有無蟲癭的存在。然後將檢查出的蟲癭,稱其重量,求出百分率,如在小麥種子內發現有比正常麥粒短而圓且比較堅硬的呈棕褐色或黑色的異常種子,便可初步定其為線蟲蟲癭,然後將其放在培養皿中加水侵泡一段時間,取出置在載玻片上,滴上少許水,將其切開並壓擠,如有白色絲狀物游出,並在顯微鏡下鑑定為小麥粒線蟲,即可斷定有小麥粒線蟲病。如經檢查不含有蟲癭,可作種子使用;如含有蟲癭,不能作種子使用或汰選後方可作種子使用。

幼苗檢驗

可按症狀描述對麥苗進行田間檢查。如單憑症狀不能確定時,可將懷疑的幼苗洗去泥土,然後將植株切碎,放入清水中侵泡2-3小時,將其上貝曼漏斗,進行分離,再用顯微鏡檢查,如果確實分離並檢查到了小麥粒線蟲的存在,便可斷定有小麥粒線蟲病。小麥粒線蟲的分離也可採用離心法或植物組織的直接解剖法。

防治方法

嚴格種子檢疫
小麥粒線蟲在我國一基本不造成危害,但在少數地方仍然發生,應該提高警惕。因為線蟲主要靠種子傳播,應實行國內檢疫。嚴格執行種子檢疫措施,保證用來播種的小麥種子不帶有蟲癭,這是消滅小麥粒線蟲病的關鍵性措施。
從種子中汰除蟲癭
進行種子處理以獲得無病種子的方法有以下幾種:
a、汰除機選種:線上蟲病區,可以用汰除機汰除蟲癭。利用麥粒和蟲癭兩者形狀的差異,把它們分開。一架鐵制汰除機每小時可以處理上千斤麥種,汰除效果為99%。
b、鹽水選種:蟲癭比重(0.8125)比種子的小,可以用20%鹽水選種,漂去蟲癭,效果可達99%。硫銨水選種,效果也很好,剩下的硫銨液可用在麥田以外的田塊,而種子則不用清洗即可使用。
c、泥水或清水選種:30%的膠泥水選種,可用雞蛋測定,以雞蛋浮出1/3為標準,加入種子攪拌後,將浮於水面的蟲癭撈出,否則,蟲癭吸水後就會沉而影響汰除效果。
對汰除出來的蟲癭要慎重處理:最好燒毀深埋;如作為飼料,要煮熟。經鹽水、泥土水選出的麥種,都要用清水沖洗,晾乾。如果貯藏需充分曬乾,否則麥種含水大,會影響發芽力。
熱處理
在清水中預浸有病種子,然後將其泡在50℃的水中處理30分鐘,或在54℃的水中處理10分鐘,或在56℃的水中處理5分鐘。預浸的目的是使休眠的幼蟲活動起來以利於熱水殺死。預浸的時間可為4-6小時。
慎重處理麵粉廠的下腳料
作飼料,要煮熟,作肥料,要充分腐熟。
田間檢查
對在病區的留種田,應在苗期進行一次田間檢查,抽穗後至成熟期,要再作1-2次田間檢查,以便掌握病情,並及時拔除病株。
不要在被粒線蟲侵染的田塊上播種小麥和黑麥。
實行輪作
在潮濕條件下一年不中寄生植物足以使土壤中不帶小麥粒線蟲,但是小麥粒線蟲可以在乾燥的土壤中存活許多年。
在防治小麥粒線蟲的同時,也要注意小麥蜜穗病(yellowear-rot)的防治。
在印度俗稱“tundu”,由細菌Corynebacteriumtritici引起的,這是由於該病病原細菌只有當線蟲存在是才具有侵染力。選育抗病品種。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