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草壩鄉

小草壩鄉

小草壩鄉位於彝良縣東北部,距縣城33公里。東面與龍海鄉接壤,南與蕎山鄉交界,西與龍安鄉相連,北與兩河鄉毗鄰,居住著漢、彝、苗等民族。

基本信息

人口經濟

(圖)小草壩鄉小草壩鄉

小草壩鄉位於彝良縣的北面,距離縣城35公里,國土面積218平方公里,境內最高海拔2226米,最低海拔905米,平均海拔1710米,是一個低緯度高海拔的高寒山區農業鄉。全鄉轄6個村民委員會,117個村民小組,到目前為止,全鄉總人口22399人,其中農業人口21107人。

特色生產

(圖)天麻天麻

小草壩鄉境內盛產馳名中外的“小草壩天麻”,全鄉範圍內的氣候、地理環境都適應天麻的生長種植,絕大多數的農民都懂得天麻的栽培技術,全鄉年產水天麻可達200噸。天麻還可以進行深加工,製成天麻粉、天麻蜂蜜、天麻等系列產品,優勢在於進行深加工,有豐富的天麻資源,如果增加科技含量,可以使我鄉的這一獨特產業發揮更大的優勢。小草壩鄉還盛產白芸豆,現在我鄉白芸豆播種面積,年播種可達4-5千畝,地理、氣候條件都適應白芸豆的生長,僅2002年,我鄉白芸豆規範種植就達4千多畝。白芸豆的畝產300斤,按最低價1.2元/斤計算,每畝可達360元,如種玉米,按最高產值計算,畝產只能達200公斤,折價200元,這也是我鄉積極調整產業結構,大力發展白芸豆,建立綠色經濟強省的一大優勢。除此以外,我鄉還盛產竹筍、農土特產品,每年從我鄉送出去的竹筍可達150噸左右。

自然風景

(圖)小草壩鄉小草壩鄉

境內有省級自然保護區,區內風光絢麗,景物奇幽,有林間花坪,山間小瀑,水中奇石。集原始森林、河流、奇峰、溪澗、瀑布、池塘、石林景觀於一體,以雄、奇、險、幽、朴的自然風光取勝。自然保護區內動植物種類繁多,經有關部門多年勘測發現的高等植物1200多種,其中有國家二級保護植物珙桐、紅豆杉、筇竹、朱芩、水青樹等29種珍稀植物。有山牛、雲豹、黑熊、錦雞等野生動物96種。進入小草壩,遊人置身於鬼斧神工的自然之作,渴駝飲泉、銀河飛瀑、天門鴿樹、刀梁險道、懶漢澡塘、貴妃浴池、白鵑戲獅等景觀。在莽莽森林間能欣賞左竄右跳的獼猴,林間飛舞的紅腹錦雞。

小草壩的自然風光,既有四川九寨溝的神奇,又有湖南張家界的意境。眾多省內外商人,來小草壩辦完天麻採購後,往往被這裡的迷人景色吸引,流連忘返。在這裡春賞花(十里花溪美不勝收)、夏觀瀑(瀑布疊水光彩炫目)、秋采紅葉(五齒楓林溢彩紛呈)、冬踏雪(霧淞冰掛奇異醉人)。自然風光加上純樸民風,小草壩這個省級風景名勝區確屬名不虛傳。

資源狀況

(圖)小草壩鄉小草壩鄉

小草壩鄉的礦產資源較為豐富,地下有豐富的等礦產資源,尤其以原煤為主,是彝良縣重點產煤鄉(鎮)之一。它主要分布在小草壩村、金竹村和大橋村。小草壩鄉已有引進外資新建6個煤廠(礦)被列為昭通市保留技改煤礦,已初具規模,年總產量右達20萬噸。另外還有一批煤炭行業的業內人士對小草壩的煤礦產生了濃厚的投資興趣,正在進一步洽談之中。鐵、銅礦分布於小草壩鄉的三道村大雄村和小草壩村,年產量達10萬噸。小草壩正集中精力培植礦產業,抓招商引資。力爭用三年左右的時間,使原煤產量突破30萬噸。

農村經濟

(圖)小草壩鄉小草壩鄉

2007年農村經濟總收入7132.73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2689.18萬元;畜牧業收入1966.55萬元(其中,年內出欄肉豬9630頭,肉牛560頭,肉羊650頭);林業收入756.2萬元;第二、三產業收入1433.47萬元;工資性收965.2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2000元,農民收入以種養業、務工等為主。

文化教育

(圖)小草壩鄉小草壩鄉

全鄉共有學校25所,其中:中學1所,中學在校生936人,入學率99.6%;國小24所,國小在校生2939人,入學率99.9%,國小教師118人。

1998年通過“普六”驗收,2006年通過“普九”市級驗收,2008年通過省“普九”驗收,全鄉有圖書室5個、業餘文藝宣傳隊1個。全鄉學校布局合理,能滿足適齡兒童和適齡少年就近入學。

人文地理

(圖)小草壩鄉小草壩鄉

小草壩鄉位於彝良縣北部,距離縣城33公里,與本縣兩河、龍安、牛街等鄉鎮和鹽津縣柿子鄉接界,屬高山農業鄉,居住著漢,苗,彝三種民族。境內有旅遊、森林和礦產資源,小草壩天麻中外馳名,基礎設施較為完備。鄉內民風純樸、經濟發展、社會和諧。

社會保障

(圖)小草壩鄉小草壩鄉

2008年,按照全縣的統一安排,開展了新型農村合作醫療,鄉人民政府切實加強對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的重視,積極對“新農合”政策進行了廣泛宣傳,全鄉6個村117個村民小組共有22112人參加了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農民參合率達93%。

全鄉五保供養47人,享受低保556人,義務兵優待11人,獨生子女獎優免補152戶 304人,兩女結紮26戶102人。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