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膜蓋蕨屬

小膜蓋蕨屬

中國植物志:06(1):167。

基本信息

形態特徵

小膜蓋蕨屬小膜蓋蕨屬

中型,附生於樹幹上或岩石上。根狀莖長而橫走,橫斷面有環狀的網狀中柱,不具生單寧的細胞,密被鱗片而無毛;鱗片大而質薄,全緣,紅棕色,以腹部盾狀著生。葉遠生,有時為近生或疏生;葉柄長,通常呈紫色或淡紫色,基部以不甚明顯的關節著生於根狀莖,多少被鱗片或光滑;葉片闊卵形或狹卵形,大小不一,幼時全部無毛,多回羽狀細裂,末回裂片狹線形,全緣,有1條小脈;葉軸和羽軸上面隆起,至少上部兩側邊有狹翅。葉草質,無毛。孢子囊群小,圓形,背生於裂片上,位於上側短小脈的頂端;囊群蓋小,膜質,半圓形或圓腎形,基部著生,罕為圓形或近杯形並以基部和兩側邊下部著生的;孢子囊柄由3縱行細胞組成,環帶有12-14個增厚細胞。孢子橢圓形,大多數種不具周壁,外壁具頂部較平的疣狀紋飾,少數為不規則的網狀或穴狀紋飾。染色體x=10,(40).

產地分布

模式:Araiostegiahymenophylloides(Bl.)Cop.(AspidiumhymenophylloidesBl.)

約13種,以中國西南山地為分布中心,向西到緬甸北部和印度北部,向東達中國台灣,馬來群島僅產2-3種。我國現有9種,主產雲南、四川及西藏,其中1種分布至廣西、江西、福建、浙江及台灣。

其他特徵

H.P.NooteboominActaPhytotax.Sinica34(2):169.1996報導DavalliaclarkeiBak.[=Araiostegiahookeri(MooreexBedd.)Ching]產於香港,乃屬錯誤道。該種僅產於喜馬拉雅地區,我國見於西藏、雲南和四川。小膜蓋蕨屬以我國西南山地為分布中心,東達我國東南沿海地區。在華南地區,本志報導的雲南小膜蓋蕨A.yunnanensis和鱗軸小膜蓋蕨A.perdurans均為廣西新分布的種和屬,在廣東、海南和香港迄今仍未見有此屬分布的正確報導。筆者曾在香港植物標本室(HK)見到香港植物園栽培植物標本1張,鑑定名為Araiostegiasp.(香港植物標本室號16816)。這張栽培植物標本的形體近於Araiostegiafaberiana,但葉軸及各回羽軸交叉點下面無鱗片,羽片基部1對小羽片近對生,基部一片遠離葉軸(羽柄長達2厘米),遍體無毛。追根溯源,Nooteboom顯然沒有經過仔細的考證,將這一張栽培蕨類標本作為香港的原生種報導,致使謬誤流傳。

所有物種

長片小膜蓋蕨

假美小膜蓋蕨

鱗軸小膜蓋蕨

綠葉小膜蓋蕨

美小膜蓋蕨

宿枝小膜蓋蕨

細裂小膜蓋蕨

小膜蓋蕨

小膜蓋蕨屬

雲南小膜蓋蕨

小膜蓋蕨屬小膜蓋蕨屬

骨碎補科植物

中型,附生,少有土生。根狀莖橫走或少為直立,有網狀中柱,通常密被鱗片,鱗片以伏貼的闊腹部盾狀著生,罕為基部著生。8屬,約100多種,主要分布於亞洲熱帶及亞熱帶地區。我國有5屬,約30多種,大部分產於西南部及南部,少數分布於東部,僅有1種到達華北及東北(大連)。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