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早老症

小兒早老症

早老症(progeria)是一種少見的代謝異常、發育障礙和侏儒狀態,伴有骨骼、牙齒、指趾甲、毛髮及脂肪等發育不全,以童年表現老人面貌和動脈硬化為其特徵。曾經Hutchinson-Gilford於1886年首先報導,故又名Hutchinson-Gilford早老綜合徵。

基本信息

發病機制

可能由於膠原合成減慢,透明纖維增加,擠掉了脂肪細胞。其血管結締組織發生變化,終致動脈粥樣硬化。多為散發病例,但亦有同卵雙生兩人發病的。有人認為有遺傳因素,其家族遺傳方式尚未完全了解,可能與基因突變有關係,有些病例有父母近親結婚史,父親的年齡多較大。
主要病理變化為全身性動脈粥樣變、皮下組織缺乏脂肪及皮脂腺,而血脂表現升高。

臨床診斷

病兒生後數月內一般表現大致正常。但如回溯初生的情況,多有硬腫、輕度面部發紺、鼻較尖等現象。生長發育在第1年內稍差,從第2年起明顯緩慢,並逐漸出現典型的面容、脫髮、皮下脂肪消失、異常的姿勢、關節僵直、皮膚和骨骼的變化等,但智力及運動功能發育正常。 

特徵性變化

身長體重明顯低於正常,10歲左右仍如4~5歲小兒的身長,相對地體重比身長減少更明顯;皮下脂肪逐漸變薄,全身瘦削,面頰的脂層也消失,只剩恥骨上部的皮下脂肪;由於顏面骨及下頜骨特別小,頭顱與前額相對地較大。眼眶較小故兩眼突出,鼻突出且尖;耳郭常有畸形,兩耳向前豎起,缺乏耳垂;嘴唇較薄,近似鳥臉;脫髮由枕部開始,至3~5歲時幾乎全部脫光,眉毛與睫毛也可脫落;頭皮靜脈怒張;乳齒和恆齒均發育延遲,並很早脫落,牙齒畸形。四肢與軀幹比例正常,鎖骨發育不全,特別短小,關節相對粗大並僵直,手指屈曲,指、趾甲常萎縮,末節指骨很短。皮膚薄而乾燥,有皺紋,並出現棕色老人斑。下腹部、大腿近端和臀部硬腫。四肢淺表血管粗厚而顯露,尤以橈動脈和手背靜脈最為明顯。語音尖而細。血壓於5歲以後明顯上升,心臟逐漸擴大,有時出現心絞痛、心肌梗死或腦血管意外。也可發生腎結石而致急腹痛。步態如老人,走路時腳拖在地上,不能抬高。

易混淆疾病

有時需要與下述疾病鑑別:
⒈外胚葉發育不全:一種遺傳性疾病,缺乏毛髮與指趾甲異常和早老症相似,並可因缺少汗腺而於夏季發生高熱,但無高血壓、消瘦及老人面貌。
⒉先天性全身性脂肪營養障礙(congenitalgeneralizedlipodystrophy)即Seip-Lawrence綜合徵:一種原因未明的少見病,在嬰兒早期即見皮下脂肪消失而肌肉、骨骼的生長較快,其面部消瘦,胸、臂亦細小,但下肢正常。往往伴有糖尿病、垂體功能異常等內分泌疾病,屬於常染色隱性遺傳,亦缺治療方法。
⒊Cockayne綜合徵:常染色體隱性遺傳病,可有家族史,其皮下脂肪消失、尖鼻、耳朵畸形、體格矮小等症狀很像早老症,但這些表現常在4歲左右出現,皮膚對日光敏感,且常見小瞳孔、遠視白內障視網膜色素沉著視神經萎縮神經性耳聾智力低下,甚至發生粗大震顫和步態蹣跚等,可與早老症區別。
werner綜合徵:也有老人面貌,並在青春發育期出現矮小體型,但其發病年齡較晚,常在20歲左右,完全脫髮不常見,且伴有白內障與視網膜變性,與早老症不同。
⒌Hallermann-Streiff綜合徵:亦有牙齒缺陷、脫髮、頭髮少及下頜小等畸形,但智力落後,有白內障小眼畸形,可資鑑別。

⒍先天性皮膚鬆弛症:有時須與先天性皮膚鬆弛症鑑別,後者常有皮膚鬆弛現象,不見於早老症。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