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外漢語[漢語教學]

對外漢語[漢語教學]

對外漢語是以其他語言為母語的國家或民族的人為對象的漢語教學,也稱為漢語,作為對外漢語教學或者漢語作為第二語言教學。相應專業為高等院校培養具有較高外語文化修養且能以外語為工作語言的漢語和中國文化教師,為旅遊和各類涉外部門培養導遊和翻譯人才。

專業介紹

簡介

專業注重漢英(或另一種外語或少數民族語言,以下有關用語作相應調整)雙語教學,培養具有較紮實的漢語和英語基礎,對中國文學、中國文化及中外文化交往有較全面的了解,有進一步培養潛能的高層次對外漢語專門人才,以及能在國內外有關部門、各類學校、新聞出版、文化管理和企事業單位從事對外漢語教學及中外文化交流相關工作的實踐型語言學高級人才。

優勢

對外漢語專業為國家控制布點的專業,開設有此專業的高校有北京外國語大學、北京語言大學、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湖南師範大學、華東師範大學、上海財經大學、上海外國語大學、上海師範大學、南京師範大學、四川外語學院、天津外國語大學、浙江大學、華東師範大學、四川大學、中山大學、暨南大學、山東大學、南京曉莊學院、河南師範大學、中原工學院、西北大學、黑龍江大學、東北農業大學,陝西師範大學、貴州師範大學、廣西民族學院、廣西大學等。北京語言大學是我國進行對外漢語教學最著名的高校,是專門承擔對外漢語教學的大學,在我國設立對外漢語本科專業,學校的老師大都在國外從事過漢語教學工作。

培養目標

培養學生熟練運用漢語的能力,掌握相應的語言要素、言語技能,使其具備紮實的漢語基礎知識和一定的專業理論與基本的中國人文知識,成為熟悉中國國情和文化背景的適應現代國際社會需求的全面發展的套用漢語人才。

本專業注重漢英(或另一種外語或少數民族語言,則以下有關用語作相應調整)雙語教學,培養具有較紮實的漢語和英語基礎,對中國文學、中國文化及中外文化交往有較全面了解,有進一步培養潛能的高層次對外漢語專門人才;

培養要求

本專業學生主要學習語言學和第二語言教育的基本理論,掌握紮實的漢語言文學基本理論和知識,受到中國文學比較文學英語語言文學中西比較文化等方面的基本訓練,熟練地掌握英語,具有從事語言或文化研究的基本能力。

畢業生應獲得的知識和能力

1掌握漢語言文學學科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對有關的社會科學、人文科學與自然科學有一定的了解;
2掌握對外漢語教學的基本理論與方法,能進行課堂與教學;
3具有相應的社會調查研究能力、一定的創造性思維能力和初步從事科學研究的能力;
4有較全面的英語聽、說、讀、寫、譯的能力;
5了解對外交往的有關方針、政策和法規,具有一定的外事活動能力;
6了解本學科的理論前沿、套用前景與發展動態

主幹課程

主幹學科:中國語言文學、外國語言文學
主要課程:基礎英語、英語寫作、英漢翻譯、現代、古代漢語、中國文學、外國文學、中國文化通論、西方文化與禮儀、國外漢學研究;語言學概論、對外漢語教學概論等。
主要實踐性教學環節:包括參觀訪問、社會調查和教學實習等,一般安排8周左右。
修業年限:四年
授予學位:文學學士

分類

IPA國際註冊漢語教師資格證

IPA推出的“國際註冊漢語教師資格證書” 是被國際100多國家認可的,具有權威性。IPA國際職業資格證書獲得了美國聯邦政府的全面認可,

對外漢語對外漢語
並得到美國國務卿的簽字。在中國,國際認證協會獲得了國家人事部權威認可並授權在全國推行。IPA證書是中國地區唯一獲得中國駐美國大使館的全面認證,並由中國使領館代表簽字的。憑藉IPA證書,可申請獲得中國駐美大使館對證書及學歷鑑定和中國人事部國家人才網的鑑定,“國際註冊漢語教師資格證”,實行統一考試。通過考試者將由中國駐美大使館、美國國務院、國家人事部全國人才流動中心、國際認證協會、中國國家人才網對其聯合認證。頒發相應資格證書。
嚴重聲明

目前已經獲得國家人事部的獨家授權。同時也是人力資源部和社會保障部授權的。

考試時間

全國統一考試,每年3月、6月、9月下旬,12月月份

相關新聞
中央電視台CCTV二套關於IPA國際註冊對外漢語教師資格證書被認可的報導
據央視CCTV13新聞頻道報導,全國公共招聘網提供數據顯示,三大提供崗位最多的行業,居首的是製造業,缺口近8萬。其次,對外漢語教師已成為非常搶手的工作,不少培訓機構的起薪普遍超過6000元。不是對外漢語專業的人員也無需擔心,可以通過考取IPA對外漢語教師資格證來從事這一職業。

ipa國際認證
國際認證協會InternationalProfessionCertificationAssociation(簡稱IPA)是資質齊全的駐京國際認證機構。

對外漢語對外漢語
是中國區唯一經美國國務院簽印並由中國駐美國大使館認證認可的國際認證協會。國際認證協會得到了世界各國政府機構和市場的廣泛認可和歡迎。在中國,國際認證協會獲得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的權威認證認可,經北京公安局出入境管理處登記備案的合法國際認證機構
國際認證協會與歐洲商業管理學院、哈佛大學、劍橋大學、耶魯大學、史丹福大學等近百家世界知名高等院校和認證機構建立了面向世界範圍的專業等級認證考試,並已為IBM、GE、DELL、國際金融管理集團等數百家跨國公司企業中的高級管理人員提供了專業的培訓認證服務。
IPA得到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美國教育總署、世界銀行及中國各級政府機構和市場的廣泛認可和歡迎。IPA證書唯一獲得中國駐美國大使館的全面認證,IPA國際職業資格證書獲得國家教育部的認可,憑藉IPA證書,學員可申請獲得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企業經營管理人才庫資格證書及中國駐美大使館認證書

PAT對外漢語教師資格證

PAT對外漢語教師資格證由人力資源部和社會勞動保障部中國職工教育和職業培訓協會頒發,證書上印有國徽,加蓋鋼印,

對外漢語對外漢語
絕對權威!此外,該證書可作為培訓學員從業的憑證,證書帶有防偽標識,其序列號為唯一號碼,可在PAT項目網站和中國職工教育和職業培訓協會網站上查詢,全國通用。出國任教的對外漢語教師只要在當地備案了,也可以使用。
PAT國際對外漢語教師是目前國內官方唯一認可的證書,是根據國際上對漢語教師的極大需求的狀況由漢之音漢語推出的資格認證,由國家人社部授權在全國推行,並實行全國統考。PAT推出的“國際對外漢語教師證”有國家官方背景。證書獲得了國家人社部權威認可並授權在全國推行,實行全國統一考試。
PAT對外漢語教師資格證國家統考時間:3月、6月、9月、12月。
分制:理論+實踐=總分
理論教學中融入現代漢語概論、古代漢語概論、歷史文化、跨文化交際學、教案設計製作等內容。實踐考核時則需要考生隨機抽取題目進行20~30分鐘課程講解並錄製視頻。
考試等級】:PAT證書有初級、中級和高級三個級別,每個級別的報考條件也是不一樣的,並明文規定了細則要求:
申報條件:
1.初級申報條件
對外漢語對外漢語

普通崗位員工,工作時間少於1年的,並參加PAT項目相關專業(初級)實訓達到規定課時數,經考核合格的,可獲得專業人員培訓合格證書(初級)。
對外漢語對外漢語

2.中級申報條件
具備下列條件之一,並參加PAT項目相關專業(中級)培訓達到規定課時數,經考核合格的,可獲得專業人員培訓合格證書(中級):
a.已獲得相關專業初級證書,且有1年以上相關崗位工作經驗者;
b.中專、職高學歷以上或同等學歷相關專業畢業,有1年以上相關崗位工作經驗者。
3.高級申報條件
具備下列條件之一,並參加PAT項目相關專業(高級)實訓達到規定課時數,經考核合格的,可獲得專業人員培訓合格證書(高級):
a.已獲得相關專業中級證書,且有2年以上相關崗位工作經驗者;
b.大專以上學歷或同等學歷相關專業畢業,有4年以上相關崗位工作經驗者;
c.本科以上學歷或同等學歷相關專業畢業,有3年以上相關崗位工作經驗者;
d.碩士以上學歷或同等學歷相關專業畢業。
【證書防偽細則】
1.防偽安全線:頁面中間偏左,可看到金屬防偽安全線;
2.證書序列號:正面採用橫排證書序列號,為紅色,該證書序列號為唯一;
3.頁面花紋:頁面花紋中含“中國職協標誌”暗紋;
4.圖案水印:位於頁面兩側,迎光透視,可見和平鴿圖案水印
5.加蓋鋼印:在照片上蓋有“中國職工教育和職業培訓協會”鋼印。

CityGuilds

華東師大國際漢語教師研修中心
漢辦新聞:2008年12月22日08:09
本報訊(記者姜澎)今後紐約等地的漢語教師,都必須通過華東師大“國際漢語教師研修基地”的培訓,才能獲得執教資格

對外漢語對外漢語
日前,“國際漢語教師研修基地”在華東師大揭牌。
華東師範大學成立於1951年,1996年被列為“211工程”國家重點建設大學,2006年學校進入國家“985工程”高校行列。華東師範大學既是中國教育部對外漢語教學基地,國務院僑辦華文教學基地,又是全國HSK考點,並承接為國家漢辦(孔子學院總部)專業培養國際漢語教師隊伍的職責。
華東師範大學國際漢語教師研修中心是上海首家與英國倫敦城市行業協會(City&Guilds)合作的考試認證中心,《國際漢語教師執業能力高級研修班證書》是根據漢辦最新對外語教師能力標準制訂的教學方案,並嚴格按照國際通用標準對考生進行國際漢語教師和國際培訓師資格的教學,考試及認證,學生參加研修結業的同時,順利進入City&Guilds國際通用的職業認證體系。

陝西師範大學考點
陝西師範大學

對外漢語對外漢語
國際漢語教師考試認證中心是世界頂尖職業認證機構City&Guilds和陝西師範大學的合作教學考試機構。也是國家高等教育院校與國際先進職業認證體系進一步結合的一種新的嘗試與探索。學生完成高等教育的同時,順利進入國際通用的職業認證體系,為每一位學生提供堅實可靠的職業基礎。
依託陝西師範大學高素質的師資隊伍,以及經City&Guilds專業評審註冊的考評教師為每位考生進行1對1的診斷性面談,並嚴格按照國際通用標準對考生進行國際漢語教師和國際管理專業文憑的教學,考試及認證。
陝西師範大學本科與研究生均含有對外漢語專業,並設有國際漢學院和國際交流合作處。國際漢學教育,是一個既需要國際視野,也需要鄉土情懷的工作。當世界上很多人發出“GetAheadLearnChinese”(“搶先一步學漢語”——見2006年6月NewYorkTimes封面)的呼聲時,我們更肩負著培育更多合格國際漢語教師的責任和重擔。面臨著培養更多更好具有國際視野和國際競爭力的創新性人才的時代要求

國外情況
基地名稱
承辦單位

漢語國際推廣研究所

對外漢語對外漢語

中國人民大學
漢語國際推廣新師資培養基地
北京師範大學
國際漢學家研修基地
北京大學
漢語國際推廣多語種基地
北京外國語大學
國際漢語教學研究基地
北京語言大學
中華傳統文化研究與體驗基地
山東大學
漢語國際推廣南方基地
廈門大學
國際漢語教師研修基地
華東師範大學
漢語國際推廣少林武術基地
河南省教育廳
漢語國際推廣中亞基地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教育廳
漢語國際推廣教學資源研究與開發基地
武漢大學
跨文化交流研究與培訓基地
南開大學
國際漢語教材研發與培訓基地
中山大學
東南亞漢語推廣師資培訓基地
海南師範大學
漢語國際推廣多語種大連基地
大連外國語學院
漢語國際推廣東北基地
吉林大學、黑龍江大學、
遼寧大學、延邊大學
國際漢語傳播湖南基地
湖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
湖南省教育廳、湖南省廣播電視
國際商務漢語教學與資源開發基地(北京)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
國際商務漢語教學與資源開發基地(上海)
上海財經大學
行業現狀
近兩年,對外漢語教育成為新興時髦職業之一,受到了越來越多年輕人的青睞。“如果想領先別人,那就學習漢語吧!”這是美國《時代周刊》亞洲版對“漢語熱”的評論。從中不難看出漢語在全球的持續升溫的趨勢。據了解,全球專業對外漢語教師僅有4萬名左右,相對市場近千萬的對外漢語教師的需求量,缺口相當龐大,讓專業的對外漢語教師成為了各所國際學校爭搶的香餑餑。除了英語系國家外,小語種國家的漢語教師同樣供不應求。
漢語將成各國第二外語
最新數據顯示,美國48個州已設立有81所孔子學院和299個孔子課堂,有1萬餘所大中國小開設有中文課程,學習漢語的人數已超過百萬。西班牙全國有近50多所中國小校開設有中文課程,現有的600萬名中小學生中,有約5%的孩子從國小便開始便接受漢語教育。與此同時,在以西班牙語為官方語言的拉美地區,對漢語教師的市場需求同樣如此。
此外,英國有50%以上的中國小已開設中文課程,周末漢語輔導班更是隨處可見。澳大利亞繼前總理陸克文帶頭說漢語後,掀起漢語學習熱潮,選修中文的學生人數已超過其他語言。同時,加拿大已將漢語作為第三大官方語言。還有韓國、日本、法國、德國等許多國家,學習漢語的人數都呈現出了較大增長。據國家漢辦預測,到2013年底海外學習漢語的人數將達1.5億。
對外漢語教師需持證書上崗
在對外漢語教師的需求量嚴重不足的局面下,中文外教逐漸開始“走紅”,成為華人又一新興高薪職業。據調查,在美國,漢語教師的年收入已突破10萬美元;在西歐,年薪則在8萬歐元左右;即使在國內,對外漢語教師的薪資也已高達300元/課時。
不過,要想從事對外漢語教師工作,首先要取得相關漢語教師資格證書,才能獲得國際的認可。據悉,全球主要有兩類較為權威的對外漢語教師資格認證體系:一類是國家漢辦主辦的“漢語作為外語教學能力證書”,另一類是已經獲得世界上100多個國家認可的、由IPA國際認證協會根據國際上對漢語教師的需求推出的“IPA國際註冊對外漢語教師資格證”,而前者已經從2005年開始停考。
4月考試大綱調整難度增大
通常人們認為漢語教師只要漢語標準就能勝任,但實際上這是一個對專業水平有相當高要求的職業,尤其是想在國外教漢語,必須持有IPA對外漢語教師資格證書,因此這兩年廣東地區報考IPA漢語教師證的出國人員越來越多。據專業人士介紹,全國統考現已開放報名,凡大專及以上學歷人士(含在校大學生)、準備出國留學的高中畢業生或高三在讀生均可報考。據悉,4月份考試大綱有所調整,考試難度有所加大。
新《國際漢語教師標準》在很大程度了促進了國內漢語教師培訓的改革,記者從中國職協了解到,為了進一步提升國際漢語教師從業人員的素質水平及實踐教學能力。國際認證協會將醞釀出台新的《國際漢語教師認證體系》,新的國際認證體系將對國際漢語教師考核認證將更為嚴謹和規範!確保為中國的語言和文化走向世界培養出更多優秀的國際漢語教師精英人才!
同時,新標準的出台,也成為國內各大漢語教師培養機構的重要教學參考指南。記者從目前國內的國際漢語教師培養的機構儒森漢語了解到,該校在2012年6月就開始從教師培養到漢語教學兩個方面進行了一系列深化改革,其中最大的改革是將中華文化傳播及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培養作為漢語教師培養的核心教學目標之一。
專業院校
1南京師範大學
3中央民族大學
4中國傳媒大學
5北京語言大學
6北京外國語大學
7南開大學
8天津外國語大學
9華東師範大學
10上海師範大學
11上海外國語大學
12對外經濟貿易大學
13西南師範大學
14重慶師範大學
15河北大學
16河北師範大學
17河北經貿大學
18河南科技大學
19洛陽師範學院PS:河南師範大學
20中原工學院
21曲阜師範大學
22煙臺大學
22山西大學
23安徽大學and安徽師範大學
24淮北師範大學
25安慶師範學院
26江西師範大學
27宜春學院
26江西科技師範學院
27井岡山大學
28南京大學
29蘇州大學
30南京審計學院
31常州工學院
32浙江大學
33杭州師範大學
34紹興文理學院
35華中科技大學
36湖北工業大學
37湘潭大學
38中山大學
39廣東外語外貿大學
40暨南大學
41廣州大學
41五邑大學
42湛江師範學院
43廣西師範大學
44廣西民族大學
45雲南大學
46雲南師範大學
47貴州師範大學
48四川大學
49四川師範大學
50成都中醫藥大學
51樂山師範學院
52綿陽師範學院
53西北大學
54陝西師範大學
55西安外國語大學
56西北師範大學
57黑龍江大學
58延邊大學
59通化師範學院
60遼東學院
61大連外國語學院
62內蒙古師範大學
63福建師範大學
64華僑大學
65集美大學
66廈門大學
67北京師範大學
68濟南大學
69九江學院
70吉林華僑外國語學院
71揚州大學
72天津師範大學
73華北水利水電學院
74武漢大學
75湖北大學
76天津科技大學
77徐州師範大學
78浙江師範大學
79廣西大學
80黃淮學院
81鹽城師範學院
82黑龍江外國語學院(哈爾濱師範大學恆星學院)
83新疆大學
84新疆財經大學
85安徽大學
86淮陰師範學院
87韓山師範學院
88河北工業大學
89大慶師範學院
90山西師範大學
91四川外語學院南方翻譯學院
92西南交通大學
93遼寧師範大學
94成都學院(成都大學)
95西南民族大學
96四川大學錦城學院
2010年開始招生的院校
汕頭大學
河南師範大學新聯學院鄭州校區
安徽中醫學院
衡水學院
河南科技學院
中國石油大學勝利學院
教師標準標準一
教師應掌握漢語語音、辭彙、語法與漢字基本知識,並具備良好的漢語聽、說、讀、寫技能。
標準1.1教師應掌握漢語基本知識。
標準1.2 教師應具備良好的漢語聽力理解能力。
標準1.3教師應具備良好的漢語口頭表達能力。
標準1.4教師應具備良好的漢語閱讀理解能力。
標準1.5教師應具備良好的漢語書面語表達能力。
教師應掌握漢語基本知識。
1.漢語語音基本知識。
2.漢語辭彙基本知識。
3.漢語語法基本知識。
4.漢字基本知識。
教師應具備良好的漢語聽力理解能力。
基本能力:
1.能聽懂在各種場合下的國語或帶有方音的國語。
2.能對國語話語進行識音辨調、語流切分。
3.能在較長的對話或講話中獲取所需信息及關鍵細節,並能跳聽猜聽、聯想預測。
4.能整體理解所聽內容。
5.能領會說話人的真實話語意圖和情感,並能聽辨出言外之義。
教師應具備良好的漢語口頭表達能力。
基本能力:
1.能用較為純正的國語以正常語速進行口頭交際。
2.了解影響口頭交際的主要因素,並在實際交流中注意這些因素所起的作用。
3.能準確、流利、清晰、簡潔、符合邏輯地用漢語表達自己的意圖,闡述自己的觀點,評說他人的看法。
4.能完成敘述、描述、解釋、演講和辯論等比較複雜的口頭交際任務。
5.能對漢語拼音的難音有一定的了解並具備一定的辨音和正音能力。
教師應具備良好的漢語閱讀理解能力
基本能力:
1.能讀懂不同文體的現代漢語書面語材料。
2.能快速閱讀不同文體的書面語材料,獲取文章的主旨和重要信息。
3.能理解和掌握漢語各種文體的結構方式和特點,並能運用於閱讀理解。
4.能掌握並運用閱讀理解的一般方法和技巧。
5.能基本理解文言文和古典詩詞。
教師應具備良好的漢語書面語表達能力。
基本能力:
1.能運用正式或非正式的表達方式進行漢語書面語表達
2.能理解影響書面表達的主要因素,並能在實際書面表達過程中注意這些因素。
3.熟悉各種套用文體的結構和表達方式,並在進行書面語表達時規範使用。
4.能清楚、準確、合乎邏輯地進行書面語表達,能正確使用標點符號。
標準二
外語知識與技能
教師應至少掌握一門外語,熟練掌握外語的語音、語調、辭彙、語法等方面的基本知識,並能夠運用聽、說、讀、寫、譯等綜合能力進行交流。
標準2.1教師應掌握一門外語的基本知識。
標準2.2教師應具備基本的外語聽力理解能力。
標準2.3教師應具備基本的外語口頭表達能力。
標準2.4教師應具備基本的外語閱讀理解能力。
標準2.5教師應具備基本的外語書面語表達能力。
外語基本知識
基本知識:
1.外語語音和語調的基本知識。
2.外語語法的基本知識。
3.外語辭彙的基本知識。
4.外語語篇的基本知識
外語聽力理解能力
基本能力:
1.外語聽力能力應能滿足日常教學的基本要求。
2.外語聽力能力能滿足國外日常生活和一般社會交往的需要。
3.外語聽力能力能滿足開展日常工作的需要。
4.外語聽力能力能達到通過媒體獲取相關信息的水平。
外語口頭表達能力
基本能力:
1.外語口語能力應符合日常教學的基本要求,熟練掌握課堂用語,能用外語輔助教學。
2.外語口語能力能滿足國外日常生活和一般社會交往的需要,能用外語就日常話題進行交談。
3.外語口語能力能滿足開展日常工作的需要。
4.能就所熟悉的話題在正式場合用外語作簡短發言,表達比較清楚,語音、語調基本正確。
5.能在外語交談中使用基本的會話策略。
外語閱讀理解能力
基本能力:
1.能讀懂在工作、生活和社會交往中常見的套用文體材料。
2.能讀懂報紙、雜誌上的一般性文章,並掌握中心意思,理解重要信息和有關細節。
3.能大致讀懂小說、散文等文學作品及相關學術刊物上的文章。
4.能在國際網際網路上瀏覽查詢所需信息。
標準2.5教師應具備外語書面表達能力。
外語書面表達能力
基本能力:
1.外語書面表達能力應能滿足日常教學的基本要求。
2.能用外語完成日常工作和社會交往中需要的一般性寫作任務,能書寫便條、通知、書信等套用文。
3.能描寫和敘述個人經歷、觀感、情感和事件經過,進行有效的書面交流。
4.能完成說明和論證等類型的寫作,結構合理,語句通順。
模組二:文化與交際
標準三
中國文化
教師能了解和掌握中國文化和中國國情方面的基本知識,並將相關知識套用於教學實踐,激發學習者對中國文化的興趣,使其在學習漢語的同時,了解中國文化的豐富內涵和中國的基本國情。
標準3.1教師應了解中國歷史文化的基本知識,並運用於教學。
標準3.2教師應了解中國主要哲學思想與宗教文化的基本知識,並運用於教學。
標準3.3教師應了解中國文學與藝術的基本知識,並運用於教學。
標準3.4教師應了解中國民俗文化的基本知識,並運用於教學。
標準3.5教師應了解中國國情的基本知識,並運用於教學
中國歷史文化
基本概念範疇:
中國古代社會的發展及朝代沿革
中國重大歷史事件
中國重要歷史人物
中國古代科技成就
中國重要歷史文物
中國主要文化遺產
基本能力:
能將中國歷史文化教學與語言教學恰當地結合起來,並能根據具體教學環境、教學材料有選擇地講授中國歷史文化知識。
能根據學習者的文化背景、個人情況及語言程度選擇適當的教學方式與教學手段介紹中國歷史文化。
應具有比較豐富的中國歷史文化知識,並能準確、客觀地介紹和講授。
能講解列入聯合國世界遺產名錄的中國文化遺產。
能根據學習者的反饋及時調整所涉歷史知識的深度、廣度,以培養學習者進一步自主學習中國歷史文化知識的能力。
中國主要哲學思想與宗教文化
基本概念範疇:
儒學
中國佛教
道家和道教
先秦諸子哲學
宋明理學
中國宗教現狀的基本情況
基本能力:
應具有相關的中國主要哲學思想與宗教文化基礎知識,並能夠準確、客觀地介紹和講授。
能深入淺出地使學習者理解和掌握有關的中國主要哲學思想與宗教文化的基本常識。
能根據具體教學環境、教學目標、學習者的文化宗教背景及語言程度選擇適當的教學方式與教學手段。
能根據學習者的反饋及時調整有關教學內容的深度與廣度。
能掌握中國主要哲學思想、宗教文化與中國當代文化的聯繫。
能了解並介紹中國宗教現狀的基本情況。
中國文學與藝術
基本概念範疇:
中國古代文學
中國現代文學
中國當代文學
中國書法、繪畫藝術
中國影視、戲曲、曲藝藝術
中國音樂藝術
中國園林與建築藝術
基本能力:
應具有較豐富的中國文學與藝術知識,並能準確、客觀地介紹和講授。
能深入淺出地向學生講授中國文學與藝術的基本概念,並舉例說明。
能根據學習者的文化背景、語言水平及個人愛好選擇多種的、恰當的教學方式與教學手段。
能將自己的才藝套用到教學中。
能根據具體的教學對象、教學目標選擇適當的教學材料,並能根據學習者的反饋及時調整有關教學內容的深度與廣度。
中國民俗文化
基本概念範疇:
傳統節日
飲食文化
服飾文化
民間工藝
婚喪禮俗
習俗與禁忌
地域民俗
基本能力:
1.能掌握中國民俗文化的主要內容及特點,並準確、客觀地加以介紹。
2.能深入淺出地向學生講授中國民俗文化的基本常識,並舉例說明。
3.能根據具體教學環境、教學目的、學習者的背景、語言水平選擇民俗文化材料並以恰當的教學方式與教學手段介紹講解。
能根據學習者的反饋及時調整所涉及的中國民俗文化的內容
中國國情
基本概念範疇:
中國的民族
中國的地理
中國的政治體制
中國的經濟改革
中國的教育概況
中國的社會與環境
基本能力:
了解和關注當代中國社會政治、經濟、文化、教育等方面的成就和發展情況,具備比較全面的中國國情知識,並能準確、客觀地加以介紹。
能將中國國情知識與漢語言教學恰當地結合起來。
能根據教學環境、教學目的、學習者的背景、語言水平選擇合適的教學方式與教學手段介紹中國的基本國情。
能妥善處理涉及中國國情方面的敏感性話題。
標準四
標準4:中外文化比較與跨文化交際
教師應了解中外文化的主要異同,理解漢學與跨文化交際的主要概念,以及文化、跨文化交際對語言教與學的影響,並能夠將上述理論、知識套用於教學實踐。
標準4.1教師應了解中外文明的特點及歷史。
標準4.2教師應了解中外政治體制、法律體系的主要異同。
標準4.3教師應了解世界主要宗教派別與世界主要哲學思想流派。
標準4.4教師應具有漢學的基本知識,了解國外漢學研究的概況,並能套用於漢語教學實踐。
標準4.5教師應及時了解當今世界的重大時事,並能恰當地套用於教學。
標準4.6教師應了解文化與跨文化交際的主要概念,了解文化與跨文化交際在語言教學中的作用,並能運用於語言教學實踐。
中外文明的特點及歷史
基本概念範疇:
文化的多元性及其分類
世界文明發展的主要進程和重大事件
世界文明的起源
世界歷史中的重大事件、重要人物
世界重要文化遺產
國外重要節日
基本能力:
1.應了解世界文明的基本知識並能在教學中適當加以介紹。
2.應了解世界文明的發展過程並能聯繫中國文明的發展進行比較,適當運用於教學。
3.應了解世界文化的多元性及文化的分類,能在教學中體現出對不同文化的理解和尊重。
4.應了解世界文化史上的重大歷史時期、事件及有重要影響的人物,並能在講授中國文化時加以比較。
5.應了解世界重要文化遺產、外國的主要節日,並能與中國的相關文化遺產和主要節日進行比較。
中外政治體制與法律體系
基本概念範疇:
政治體制的類型
中外政治體制的異同
中外法律體系的特點、主要內涵
基本能力:
1.應了解各種政治體制的特徵、世界主要國家的政治體制尤其是教師任教國的政治體制。
2.應了解各種不同的法律體系尤其是任教國的法律體系。
3.應了解中國與世界其它國家在政治體制與法律體系方面的異同,並適當地向學生介紹。
世界主要宗教派別與主要哲學思想
標準4.3教師應了解世界主要宗教派別與主要哲學思想。
基本概念範疇:
世界主要宗教及其重要人物
世界主要宗教的教義、信仰與神話
世界主要宗教的禮儀、節日與聖地
世界著名宗教古蹟與建築
世界主要哲學派別及代表人物
東西方哲學的主要異同
基本能力:
1.應了解世界主要宗教和主要哲學思想的基本知識,並能根據教學內容適當體現。
2.應了解世界主要宗教的禮儀、節日等,理解與尊重各種宗教習俗,並能適當運用於教學與交際。
3.應了解中西方哲學的主要異同,並能根據教學內容在教學中加以體現
4.能與持不同宗教觀與哲學觀的人士進行友好交流。
漢學的基本知識
基本概念範疇:
1.漢學與傳教士
2.國外漢學研究概況
3.所在教學國家的漢學家及漢學研究
基本能力:
1.應了解漢學的概念內涵、研究對象、研究方法及發展過程。
2.應了解國外漢學研究的歷史與現狀,並能適當套用於教學。
3.應了解所在國家的漢學家及主要的漢學著作,並能恰當地套用於教學與交流。
4.應了解傳教士對漢學研究及中國社會各方面的影響。
基本的世界知識
基本概念範疇:
世界重大時事
中外社會價值觀比較
世界主要文化風俗
基本能力:
1.能了解世界重大時事並運用於教學實踐。
2.能了解任教國的政治、文化基本情況,尊重當地的社會規範及價值觀。
文化與跨文化交際
基本概念範疇:
廣義文化與狹義文化
交際
跨文化交際
言語和非言語交際
交際失誤與交際失敗
文化間的相互影響
文化的形式與文化的多重性
文化休克
文化敏感與文化距離
基本技能:
能了解文化及跨文化交際在語言教學中的作用,在語言教學過程中具有跨文化交際意識。
能解釋在課文和教學材料中出現的各種文化概念。
能在安排課堂任務和課堂活動時考慮學習者的文化背景。
能根據學習者的文化背景和語言水平選擇適當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
能在不同的文化氛圍下有效地開展語言教學。
能夠幫助學習者克服在語言學習過程中由文化的不同和交際失誤而引起的各種困難。
能夠在跨文化交際的場合下幫助學習者建立文化敏感意識。
語用學知識
基本概念範疇
語用及語用能力
會話結構
合作原則、禮貌原則
格萊斯的會話準則
得體性原則
言語行為理論
言語行為分類
基本能力:
1.能在語言教學過程中注重培養學生的語用能力。
2.能將教學與實際交際相聯繫,並能說明文化差異在跨文化交際中的影響。
3.能通過對比的方法對實際交際中的會話原則進行分析,從而理解會話的真正含義。
4.能結合教學內容,加深學習者對言語行為的理解,並提高學生正確使用語言進行交際的能力。
5.能根據任教國的文化準則來調整自己的言語行為。
模組三:第二語言習得與學習策略
標準五
第二語言習得與學習策略
教師應了解第二語言習得與學習策略的基本理論和知識,並能運用其指導漢語教學實踐。
標準5.1教師應了解二語習得的主要研究領域及與相關學科的關係,熟悉其基本概念。
標準5.2教師應了解二語習得的基本理論和假說,並能運用於分析學習者的學習行為。
標準5.3教師能了解母語對第二語言學習產生的影響,以及母語學習與二語學習的異同。
標準5.4教師能理解顯性學習在第二語言學習過程中的作用。
標準5.5教師能理解隱性學習在第二語言學習過程中的作用。
標準5.6教師能理解影響第二語言學習的學習者因素。
標準5.7教師能理解學習策略在第二語言學習過程中的重要性。
標準5.1
基本概念範疇:
習得與學習
第一語言、第二語言
母語、外語、目的語
語言學及套用語言學
教育學
心理學
認知科學
基本能力:
1.能了解二語習得研究的對象、總體框架及主要組成部分。
2.能了解二語習得研究的跨學科本質及與相關領域的關係。
3.能結合自己的教學環境和教學目標,運用二語習得的基本概念分析自己的教學對象。
4.能運用二語習得的理論檢驗自己的教學實踐
標準5.2
基本概念範疇:
1.對比分析
2.偏誤分析
3.中介語假說
4.輸入與輸出假說、互動假說
5.監控模式、文化適應模式、信息處理模式、競爭模式
6.普遍語法假說
基本能力:
1.能了解二語習得的基本理論和假說。
2.能了解二語學習者的語言發展模式,領悟其對教學實踐的啟示。
3.能運用二語習得的基本理論,分析和解釋漢語學習的一般過程。
4.能運用偏誤分析的理論具體分析學習者在漢語學習過程中出現的偏誤。Rcc!
標準5.3
基本概念範疇:
語言的正負遷移
跨語言影響
語言處理與句子處理
言語感知與言語表達
辭彙認知
化石化與僵化
自動化學習
基本能力:
能了解母語學習與二語學習的異同。
能了解母語在二語學習過程中的影響和作用。
能了解並解釋影響語言正負遷移的各種因素,能分析和解釋學習者在漢語學習過程中的語言遷移現象。
能對比並發現漢語與其他語言之間的異同。
能舉例分析和解釋學生漢語學習過程中化石化與僵化的現象。
標準5.4
基本概念範疇
顯性知識
顯性學習
顯性教學
自動化和有控制的語言處理
陳述性知識和程式性知識
基本能力
能了解顯性指導和顯性知識在第二語言學習中的作用、優勢與局限。
能了解有關顯性教學研究的局限。
能了解研究顯性二語學習的基本知識和手段,以及有關顯性知識作用的各種觀點。
能合理運用顯性二語學習的研究成果,提高教學質量。
標準5.5
基本概念範疇:
隱性知識
隱性學習
隱性教學
輸入、攝入、輸出
可懂輸入
反饋
輸入強化、意識提升、顯著性、頻率
伴隨性辭彙習得
互動、意義協商、可懂輸出
有意識地注意
基本能力
能理解輸入和互動對二語習得的影響及其優勢和局限。
能了解並說明學習者可以通過輸入和互動而習得第二語言。
能了解隱性二語習得研究的相關概念和研究手段。
能了解用以強化輸入和評估輸入的有關方法和策略。
能解釋二語習得中伴隨性辭彙習得的有關概念。
能合理運用本領域內的研究成果來提高教學質量。
標準六
漢語教學法
教師能理解和掌握外語教學的一般原則和基本概念,並熟悉漢語作為外語教學的方法和技巧;教師能掌握漢語語音、辭彙、語法、漢字的基本教學原則和方法及聽、說、讀、寫的基本教學原則和教學技巧。
標準6.1教師能理解並掌握有關外語教學的方法和技巧,並套用於教學實踐。
標準6.2教師應掌握漢語作為外語教學一般原則和基本概念,並能套用於教學實踐。
標準6.3在語音教學中,教師能了解漢語語音教學的基本原則,具備將漢語語音知識傳授給學習者的能力和技巧。
標準6.4在辭彙教學中,教師能了解漢語辭彙教學的基本原則,具備將漢語辭彙知識傳授給學習者的能力和技巧。
標準6.5在語法教學中,教師能了解漢語語法教學的基本原則,具備將漢語語法知識傳授給學習者的能力和技巧。
標準6.6在漢字教學中,教師能了解有關漢字的基本知識,具備將漢字知識傳授給學習者的能力和技巧。
標準6.7在聽力教學中,教師能了解漢語聽力教學的基本原則,具備漢語聽力教學的能力和技巧。
標準6.8在口語教學中,教師能了解漢語口語教學的基本原則,具備漢語口語教學的能力和技巧。
標準6.9在閱讀教學中,教師能了解漢語閱讀教學的基本原則,具備漢語閱讀教學的能力和技巧。
標準6.10在寫作教學中,教師能了解漢語寫作教學的基本原則,具備漢語寫作教學的能力和技巧。
標準6.1
基本概念範疇:
教學途徑、教學方法和教學技巧
傳統教學途徑與方法
人本主義教學途徑與方法
交際型教學途徑與方法
創新型教學途徑與方法
基本能力:
能理解上述各教學途徑和方法的理論背景、教學目標和目的、教師與學生的角色、課堂互動的本質、對學生情感的影響、語言與文化的相互聯繫、第一語言的作用、教材的作用以及教師應具備的基本素質。
能理解並掌握語言教學中的三大側重點:注重語言形式,注重語言意義,語言形式與意義並重。
能辨別不同教學環境中的各種教學途徑與方法。
能根據教學目標與教學對象選擇不同的教學途徑與方法。
能說明自己在指定的環境裡所使用的某種教學途徑與方法的合理性。
標準6.2
基本概念範疇:
口語教學與書面語教學
接收技能與表達技能
語言能力與語言運用
語言知識與語言技能
交際能力
漢語作為第二語言教學與漢語作為外語教學
基本原則:
最大限度地為學習者提供漢語學習的機會。
引導學習者進行有意義的商討性、交流性學習。
最大限度地幫助學生減少漢語習慣性錯誤。
激發學習者漢語學習的興趣和潛意識。
培養學習者直接用漢語思維的能力。
培養學習者的漢語語言意識。
合理設定漢語典型情景。
培養學習者的綜合漢語技能。
培養學習者自主學習漢語的能力。
培養學習者的漢語社會語用功能
基本能力:
能夠理解漢語作為外語教學的一般原則和基本概念。
能夠運用實例對一般原則和基本概念進行闡述。
能夠將教學原則套用於漢語教學實踐。
能夠將語音、漢字、辭彙、語法等漢語知識與聽、說、讀、寫等技能綜合套用於教學實踐。
5.能運用一般原則和基本概念對教學案例進行解釋和分析。
標準6.3
基本原則:
注重針對學習者漢語語音學習中的問題進行語音教學。
注重針對不同母語學習者的語音學習難點進行漢語語音教學
注重利用漢語發音原理的演示、描寫與說明進行語音教學。
注重語音教學中的實用性、交際性與趣味性。
注重語音教學中有意義的、大量、多樣的實際操練。
注重利用多種手段展開語音教學。
基本能力:
1.熟悉並掌握漢語語音的基本特點和知識,了解並準確運用描寫漢語語音系統的概念、術語等。
2.熟練掌握《漢語拼音方案》,並能運用漢語拼音進行漢語語音教學。
3.能根據學習者不同的學習目的、漢語水平,制定不同的漢語語音教學方案。
4.具備較敏銳的聽音、辨音能力,能及時發現學習者的問題;熟悉主要語種學習者學習漢語語音時的發音問題,並能提出有效的解決方案。
5.熟悉“音素教學”、“語流教學”等漢語語音教學基本思路;熟悉並能運用漢語語音教學的常用策略、方法和技巧。
6.具備根據不同學習者、不同教學環境對漢語語音教學方法加以綜合、發展和創新的能力。
標準6.4
基本原則:
注重利用漢字形、音、義相結合的特點進行辭彙教學。
注重教學中解詞的淺顯、具體、準確、易懂。
注重結合具體語境進行辭彙教學。
注重理解辭彙的概念意義和特定語境下的含義
注重利用對比、組合等多種手段以及遊戲、閱讀等多種方式進行辭彙教學。
注重教學中辭彙的科學重現。
基本能力:
1.熟悉並掌握漢語辭彙、詞義的基本知識和特點,了解並準確運用描寫漢語辭彙、詞義系統的概念、術語等。
2.了解漢語書面語辭彙和口語辭彙的差別和特點,掌握漢語的字詞關係,並能運用這些知識組織有效的漢語辭彙教學。
3.熟悉相關大綱;能熟練使用主要語文工具書,準備和組織漢語辭彙教學。
4.能根據學習者不同的學習目的、漢語水平,制定不同的漢語辭彙教學方案
5.了解學習者漢語辭彙偏誤情況,熟悉主要語種學習者學習漢語辭彙的難點,並提出有效的解決方案。
6.熟悉並能運用漢語辭彙教學的常用教學策略和方法、技巧。
不同的教學策略、方法和技巧進行語法教學。
7.具備根據不同學習者、不同教學環境對漢語語法教學方法加以綜合、發展和創新的能力。
標準6.5
基本原則:
注重結構、語義、功能相結合的漢語語法教學。
注重語法形式與意義相匹配的認知解釋。
注重在交際活動中進行語法教學。
注重循序漸進、複式遞升的語法教學。
注重針對學習者語法偏誤進行語法教學。
注重語法教學的(師生)互動性、多樣性和趣味性。
基本能力:
1.熟悉並掌握漢語語法的基本知識和特點,了解並準確運用描寫漢語語法規則的概念、術語等。
2.了解和熟悉漢語教學語法的體系、內容,熟悉漢語語法項目的選擇、等級劃分與排列等。
3.能根據學習者不同的學習目的、漢語水平,制定不同的漢語語法教學方案。
4.熟悉並掌握漢語語法的主要特點,並能運用適當的教學方法和技巧進行教學。
5.了解學習者學習漢語語法偏誤的情況,熟悉主要語種學習者學習漢語語法的難點,並能提出有效的解決方案。
6.能夠恰當選用
標準6.6
基本原則:
根據漢字造字原理進行教學。
注重形、音、義相結合。
重視實用性、趣味性。
注重先認後寫、常用字在先、反覆重現等教學原則。
針對學習對象選擇實用而有效的漢字教學方法。
基本能力:
1.熟悉並掌握漢字的基本特點和知識,了解並準確運用相關概念、術語等。
2.了解漢語常用字和非常用字的構成情況。
3.能根據學習者不同的學習目的、漢語水平,制定不同的漢字教學方案。
4.了解主要語種學習者的漢字學習需求和困難,能有針對性地開展漢字教學。
5.了解漢字教學對漢語學習的重要性,了解漢字教學的基本步驟、規律和目標,並運用這些知識有效地指導漢字教學實踐。
6.了解漢字和漢語拼音在漢語教學中的互為運用的關係,熟悉漢語的字詞關係,以及漢字的認讀和書寫順序。
7.熟悉並掌握漢字教學的常用策略和方法、技巧等。
8.具備根據不同學習者、不同教學環境對漢字教學方法加以綜合、發展和創新的能力。
標準6.7
基本原則:
注重精聽和泛聽教學相結合
注重以聽為主,聽說結合。
注重可懂輸入與信息差相結合。
注重大量輸入和不斷練習。
設計聽力任務應考慮學習者的個體差異。
基本能力:
了解聽力課堂教學的各類活動。
了解聽力技能與其它語言技能的關係,並能與其他技能的訓練結合起來。
熟悉聽前、聽中、聽後的各種聽力任務類型。
能根據學習者存在的聽力理解障礙及時調整訓練方法。
能指導學習者掌握用以滿足實際交際需要的聽力技巧與策略。
能根據教學需要選擇和製作聽力材料。
標準6.8
基本原則
以培養口語交際能力為目標,進行有指導的說話練習。
注重精講多練,提高學生開口率。
教學活動和交際任務的設計應接近學習者實際生活,反映真實的口語特徵。
注重流利性與準確度相結合。
注重機械操練與實際套用相結合。
基本能力:
能根據教學需要設計語言形式與語言功能相結合的口語任務及練習。
能根據學習者不同的學習目的、漢語水平及不同的教學環境採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
能設計適當的教學活動,最大限度地引導學習者在課堂上、小組討論中使用漢語。
能組織不同形式的語言實踐活動,提高學生參與各種口語活動的積極性。
應了解口語教學與其它語言技能的關係,並與其它技能教學相結合。
能根據課堂需要設計相應的口語水平評估與測試。
標準6.9
基本原則:
精讀與泛讀教學相結合。
注重培養學生獲取信息的能力。
注重培養學習者運用自下而上與自上而下等不同閱讀策略的能力。
注重培養學習者在閱讀過程中使用元認知策略能力。
閱讀任務的設計要貼近學習者在現實生活中可能接觸的真實材料。
訓練學習者根據不同的閱讀目的,選擇適當的閱讀方法。
基本能力:
熟悉閱讀教學中的核心問題。
了解精讀與泛讀的特點,並在教學中套用相應的方法。
了解真實語料在閱讀中的重要性,並能在教學中選擇合適的語料。
了解教授閱讀的常用方法。
了解閱讀教學的不同環節,為閱讀前、閱讀中、閱讀後設計相應的任務和活動。
能運用不同的閱讀策略指導教學。
能理解默讀的重要性並在教學中對學生加以指導。
標準6.10
漢語寫作教學的能力和技巧。
基本原則:
注重寫作知識的教學與寫作實踐相結合。
注重寫作教學與其它技能教學相結合,強調寫作與閱讀教學之間的密切聯繫。
注重對寫作過程中各環節的具體指導。
注重採用教師評語、學生反饋和師生面談等形式對學習者進行指導。
注重寫作教學的實用性和套用性。
基本能力:
理解閱讀和寫作之間的聯繫,並運用於教學實踐。
熟悉不同文體形式和寫作方法,並運用於教學實踐。
了解寫作中的跨文化交際問題。
能採用合適的方式對學生的作文作出評價和反饋。
能對學生的寫作能力作出評定,能處理評分和分級過程中出現的特殊問題
標準七
測試與評估
了解各種測試與評估的作用和方法及其適用性和局限性,根據不同目的選擇合適的評估手段或測試方法。設計試題和試卷,並從測試結果中獲得有助於教與學的反饋信息。
標準7.1了解測試與評估的基本概念、原則、方法和特點,並在教學中根據需要選用合適的測試與評估的方法。
標準7.2設計合適的試題和試卷,並從測試結果中獲得有助於教與學的反饋信息。
標準7.1
基本概念:
測試
測試類型
信度、效度和公平性
試題的難度和區分度
評估
評估類型
形成性評估與總結性評估
項目評估與學習者評估
基本能力:
了解測試與評估的基本概念、主要方法、程式及局限性
能根據不同的目的選擇合適的測試與評估手段。
能對測試與評估結果進行分析、解釋,並為改進教學提出建設性意見和建議。
能了解漢語作為外語的主要測試與評估種類。
標準7.2
基本概念範疇
課堂測試
測試設計
試卷編制和試題編寫
評估標準
評分標準
綜合評分和分項評分
基本能力:
根據不同的教學目標和教學需要編寫課堂測試與評估試題。
能按照程式,客觀、公平地評定學習者的課堂測驗成績和評估學習者的進步情況。
能正確、合理地解釋課堂測驗成績
能分析、鑑別並改進試卷、試題和評估項目的質量。
能根據測試與評估的結果來改進教學質量。
能指導學生進行自測與自我評估。
標準八
教學材料
漢語教學課程、大綱、教材與輔助材料
教師應理解並掌握漢語教學課程與大綱的內容、範圍和目的;熟悉漢語課堂教學的基本環節;並能根據教學實際恰當地選擇和使用教材及教輔材料。
標準8.1教師應了解國內外主要漢語教學項目。
標準8.2教師應熟悉有關漢語教學的課程設定。
標準8.3教師應熟悉有關漢語教學的教學大綱。
標準8.4教師應熟悉漢語課堂教學。
表準8.5教師應熟悉所用教材的結構和特色。
標準8.6教師應熟悉教輔材料在漢語教學中的作用,並能進行有針對性地進行選擇
標準8.1
基本概念範疇:
項目及項目設計
協調與組織
當地情況
文化態度
社會價值觀
教師和學習者的動機
基本能力
能夠確定並協調各類漢語教學項目的目標。
能了解各種漢語教學項目的模式特點與差異。
能了解教學項目的總體要求和課程安排。
能夠和同事及當地各組織的其它成員團結協作,共同改善教學環境和改進教學。
能通過多種方式為更多的學生爭取學習漢語的機會。
應了解教學理念和潛在態度對漢語教學的影響。
標準8.2
基本概念範疇:
課程設定
課程內容
課程標準
課程評估
核心課程
必修課與選修課
基本能力:
能掌握相關課程的特點。
理解所設定課程的內容和目標。
了解與各教學階段的課程標準相應的語言知識與技能的側重點。
能充分利用學校、社區和項目提供的各種教學資源
標準8.3
基本概念範疇:
教學大綱
教學目的
教學計畫
教學內容
教學原則
教學方案
教學組織形式
基本能力:
了解設計漢語教學大綱的基本程式。
能根據教學對象的實際確定教學內容。
在設計課程大綱時能考慮到學習者的認知、技能、情感和學習策略等方面的因素,制定切實可行的教學目標。
能按照教學大綱所涉及的教學原則,根據學習者的特徵和認知風格設計和安排教學計畫。
能清楚、詳細地闡述大綱所涉及的教學目標,並以此為基礎,結合學生的特點設計教學任務和活動。
標準8.4
基本概念範疇
教學目標
教學模式
教學環節
教學步驟
教學管理
教學評估
基本能力:
能將基本原則套用於課堂教學,並選擇合適的課堂教學手段和教育技術。
能在教學過程中扮演不同的角色,起不同的作用。
能在教學過程中充分考慮學生的文化背景和個體差異。
能在學生的學習過程中營造並保持積極的學習氛圍,能設計有意義的任務和小組活動,開展有效的教學。
能綜合運用現代教育技術和傳統教學手段以提高教學質量。
能通過課堂教學幫助學習者發展其學習策略和跨文化交際方面的能力。
能通過評估不斷反思自己的教學,改進教學。
標準8.5
基本概念範疇:
教材
教材類型
教材體例
教材內容
教材結構
教材的銜接
教材評估
教學參考材料
基本能力:
了解漢語教材基本評價標準。
能熟悉相關漢語教材及其特點,並根據教學目標和教學環境選擇適當教材。
能根據實際情況靈活地使用教材。
能製作與教材內容有關的教學課件,最大限度地發揮教材的作用。
能根據學生的實際水平和需要對教材的使用進行調整
標準8.6
基本概念範疇:
教學輔助材料
網路材料
音視頻材料
報刊雜誌、圖片、卡片
實物、教具
多媒體教室
語言實驗室
自助學習中心
基本能力:
應了解各種教輔材料對教學的作用。
能選擇和利用相關的教學資源和教輔材料進行教學。
能妥善處理教材與輔助材料的關係,並能將二者有機結合,以取得最佳的教學效果。
能與其他教師合作,一起探討對輔助材料的開發、取捨和整合,達到資源共享的目的。
標準九
現代教育技術及運用
教師熟悉並掌握有關計算機的基本知識與操作方法,了解常用的現代化教學手段及網路技術,並能套用於漢語教學實踐。
標準9.2教師應了解並掌握基本的計算機網路知識,並能合理利用各種網路資源服務於教學
標準9.1
基本概念範疇:
計算機基本組成部件
作業系統與基本操作命令
常用辦公軟體
相關電子設備
軟體安裝與卸載程式
計算機輔助教學
計算機病毒
課程管理系統
基本能力:
1.了解包括外接部件在內的計算機基本部件,並能根據相關參數大致判定其性能。
能以正確的操作命令使用計算機並指導學習者進行操作
了解常見操作錯誤,並能進行相應的修復操作。
能自行安裝或卸載各種常見軟體。
熟悉並能熟練運用常見的辦公軟體完成教學資料的編寫、製作。
熟練掌握至少一種漢字輸入法。
能使用幻燈片演示軟體製作和演示主要教學內容。
能根據教學目標、內容、對象、場景的不同,合理安排計算機輔助教學,能引導學生在中文作業系統下進行自學和互動。
了解計算機病毒,掌握基本的病毒預防、查殺方法。
能熟練使用所在地的課程管理系統。
標準9.2
基本概念範疇:
網際網路
下載、上傳
瀏覽器、搜尋引擎
網頁、網址
個人主頁、部落格、告示板
電子郵件、論壇、聊天室
視頻會議、遠程教學
黑客、網路安全、防火牆
基本能力:
能熟練地使用計算機上網,蒐集和使用網際網路上的教學資源。
能自行下載和上傳各種檔案和漢語教學資料。
能建立個人主頁或部落格,以加強與學習者的溝通和交流。
能通過電子郵件、聊天室、視頻等方式及時向學生傳達信息及收集反饋。
了解常見的網路安全問題並能採取相應的措施。
就業前景
美國,開設中文課程的學校數量快速增加,已有4000多所中國小開設中文課程,中小學生學習漢語的人數已超過16萬。美國國務院已把漢語定為“至關重要”的語言,學習漢語的學生人數也正在增加。歐巴馬總統關於未來4年內10萬美國學生留學中國的倡議正在組織落實,美國人對中國的興趣在不斷提高,對外漢語教學發展前景樂觀。
與歐美國家類似的是,亞洲國家的漢語學習同樣是蓬勃的發展態勢。印度尼西亞目前有1000所中學正式開設漢語課;在泰國,漢語流行已經超過日語。泰國教育部計畫在5年內讓至少30%的高中生獲得學習漢語的機會。在日本,有200萬人在學習漢語。在韓國,學習漢語的人數超過了140萬,現有的148所大學全部開設了漢語課程;國教育部計畫在全國中國小普遍開設漢語課。除此之外,南美洲的巴西、阿根廷、秘魯、智利等國已逐步將中國語言文化教學列入了大學課程甚至學位課程。
海外漢語熱造成具備豐富教學實踐經驗的國際漢語教師師資匱乏,據調查,很多對外漢語專業人才普遍認為,會說漢語不一定能教好漢語,儘管語言學本體知識足,媒介語水平也很好,但課堂實踐教學經驗欠缺卻是制約對外漢語教師走向海外的一個因素。在未來,我國會更加重視對外漢語教育人才的培養,改變培養的側重點,全面迎合國際對外漢語教育需求。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