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烏中學

一九三九年,尋烏縣縣長劉菁如命教育科長賴世源先生等人籌辦中學,校址定於縣城南門對面窩。招國中兩個班,九月一日開學,定名“尋烏縣立中學”,校長劉菁如兼任,古鹿苹、賴世源先生分別主持校務、訓導工作。是年初,買下愛群女小,並新建部分校舍。

基本信息

建校歷史

一九三九年,尋烏縣縣長劉菁如命教育科長賴世源先生等人籌辦中學,校址定於縣城南門對面窩。招國中兩個班,九月一日開學,定名“尋烏縣立中學”,校長劉菁如兼任,古鹿苹、賴世源先生分別主持校務、訓導工作。是年初,買下愛群女小,並新建部分校舍。

一九四零年八月,澄江私立普化中學併入,該校校長凌得路先生受聘為訓導主任,國中增加到四個班。

一九四一年,第一屆國中學生(原招入普中的)畢業,建惜陰亭、仰止亭。

一九四二年七月,第二屆國中生畢業,招農林、師範各一個班。

一九四三年三月,縣長吳義方兼校長,九月招簡師一個班。

一九四四年,袁世忠先生任校長,第一屆簡師學生畢業。九月,招簡師一個班。

一九四五年,農林班學生畢業,第二屆簡師學生畢業,九月,招簡師一個班。

一九四六年七月,師範班學生畢業,第三屆簡師學生畢業。九月,始辦高中,招一個班。

一九四九年七月,第一屆高中學生畢業。九月,落松華縣長兼校長,趙尚霖先生主持校務。

一九五零年二月,吉潭區兼三中學併入,潘作體先生任副校長。是年六月,鄭漢夫縣長兼校長,開始搞勤工儉學活動。

一九五二年四月,潘作體副校長主持校務,高一年級招收會昌籍學生,是年,籌建校舍。

一九五三年八月,高中部併入瑞金中學。

一九五四年九月,余德潤同志任校長。

一九五五年,學校建立中共黨支部,余德潤同志兼任支部書記。是年,在石船子建成四棟教室,一個禮堂。

一九五七年,反右鬥爭擴大化,潘作體副校長離校。

一九五八年九月,復招高中班。余德潤同志外調。凌漱清副校長主持學校工作。是年,大力開展勤工儉學活動。

一九六一年,國中招四個班,高中二個班恢復高中部後,第一屆高中學生畢業。十一月,鄺欽明同志任校長兼黨支部書記。

一九六二至一九六五年,教學質量逐步提高,高考成績顯著。

一九六六年六月,“文革”開始,教學秩序混亂。

一九六八年十一月,學校解散,教師下放,校舍被占,圖書、儀器、財產、檔案資料損失殆盡。

一九七零年一月,學校復辦,改名為“五•七”中學,開始由劉初星同志負責。八月,陳聖傳同志任革委會主任。

一九七一年,陳聖傳同志調出,彭仁任校長。

一九七二年,選定擴建校址,籌建新校舍。尹國恩同志任書記。

一九七三年四月,彭仁、尹國恩調出,鄺欽明同志任校長兼書記。是年,建成新一棟。

一九七四年,建成新二棟和禮堂,修葺老圖書館。

一九七五年,建成西北棟。全校師生奮戰數月,改河道,開闢新運動場。

一九七七年,恢復高考,我校首戰告捷。

一九七九年,高考取得好成績,出現第一個高峰。沙渝晨、林翰章、汪光松三位同學上北大,還有上同濟、浙大等重點大學的,一時名聲大振。是年,建辦公樓底層。

一九八零年,教學質量穩步上升。

一九八一年,建校門;高考成績也出現第二個高峰,考入大專以上69人。

一九八三年三月,鄺欽明同志外調,吳洪仁同志任校長,全校二十四個班。

一九八四年,藍波副校長調任縣委宣傳部部長。是年,縣委、縣政府發起集資辦校,我校建成新教學樓、學生膳廳、辦公樓二層。

一九八五年,地、縣撥款興建的實驗樓落成。

一九八六年,地區撥款興建的學生宿舍樓、縣裡撥款興建的二十套教師住房落成。是年,高考成績出現第三個高峰,考上大中專學生119人。

一九八七年八月,地震,損失較大,計畫二年時間修葺校舍。

一九八九年,鍾國梁同志任支部書記,全校三十二個班。

一九九零年,國中部教學質量有提高。是年開始興建圖書樓。

一九九一年,國中部升學考試成績列全縣榜首。鍾國梁書記外調,吳洪仁同志兼任書記,學校致力搞好“三風”建設,提高教學質量,籌辦舉行建校五十二周年校慶,成立校友會。

一九九二年,吳洪仁同志外調,劉承訓同志任校長兼書記。

一九九三年八月,沈炳麟先生捐助興建的教學大樓“慶同樓”落成。

一九九四年一月,劉承訓同志外調,廖志平同志任校長,吳洪仁同志任書記。

相關條目

高級中學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