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會昌中學

江西省會昌中學

江西省會昌中學創建於1940年秋。稱“會昌縣立初級中學”。1944年增設高中班,1946年由省教育廳改名“會昌縣立中學”。1947年增設簡師班。1978年被列為江西省重點中學,當年全校有24個班1400餘人,1979年會昌創辦二中,1980年全縣中小調整布局把會昌中學改名為“會昌縣第一中學”。現正式恢復會昌中學。學校現有88個教學班,學生4500人,教職工350人;專任教師318人,其中研究生學歷7人,本科學歷287人;中學高級教師76人,中學一級教師68人;全國優秀教師1人,省優秀班主任1人,省德育先進個人1人,市勞模2人。2009年順利通過省現代教育技術示範校驗收;2012年江西省中國小現代教育技術示範學校“先進單位”。 學校將按照“建設新學校、樹立新形象、再上新台階”要求,朝著建設“環境一流、設施一流、管理一流、質量一流”的省級示範高中闊步前進。

基本信息

學校歷史

江西省會昌中學創建於1940年秋。稱“會昌縣立初級中學”。1944年增設高中班,1946年由省教育廳改名“會昌縣立中學”。1947年增設簡師班。解放前高中畢業三屆、國中畢業九屆、簡師畢業三屆共700餘人。

解放後,高中停辦,復稱“會昌縣立初級中學”,1952年會昌普化中學改稱會昌二中,故又易名為:江西省會昌第一初級中學。1954年二中併入一中,又稱“會昌初級中學”,1958年復辦高中,更名為“江西省會昌中學”。到1961年發展到高中6個班,國中12個班,學生近千人的規模。

江西省會昌中學新校區 江西省會昌中學新校區

文革期間,學校於1968年11月撤銷。教師下放,校舍為農機廠占用,留下二個班5名教師由縣農機廠接管,改稱“會昌縣農機廠五七中學”。1971年才恢復會昌中學校名。粉碎“四人幫”後,會昌中學獲得新生,1978年被列為江西省重點中學,當年全校有24個班1400餘人,1979年會昌創辦二中,1980年全縣中小調整布局把會昌中學改名為“會昌縣第一中學”。現正式恢復會昌中學。

學校現況

學校現有88個教學班,學生4500人,教職工350人;專任教師318人,其中研究生學歷7人,本科學歷287人;中學高級教師76人,中學一級教師68人;全國優秀教師1人,省優秀班主任1人,省德育先進個人1人,市勞模2人,市“十佳教師”、“十佳”班主任各1人,其他市級表彰的先進個人20餘人。

會昌一中 會昌一中

為躋身全市教育發展快車道,提升會昌中學辦學品位,縣委、縣政府大手筆高標準建設新會昌中學,新校區占地320畝,主體建築18棟,建築面積83659平方米,總投資達1.5億元。2009年秋,學校整體搬遷到文武壩鎮大禾田,新校區設施完備,理化生實驗室、多媒體教室、多媒體語音室、音樂舞蹈室,校園網路控制中心一應俱全。

會昌一中 影集 會昌一中 影集

搬入新學校後,學校以建設優良校風、教風和學風為核心,按照“整體規劃,分項實施,逐步完善,全面提高”原則,著力打造書香校園、文明校園、和諧校園、平安校園、生態校園和信息校園,為師生創建賞心悅目、情趣高雅、特色突出、個性鮮明的校園環境和校園文化。學校多次被評為縣創建和諧平安先進單位,縣綜合治理先進單位,贛州市經濟文化保衛先進單位和市級文明單位,學校團委被共青團江西省委評為“全省五四紅旗團委”,2008年學校被評為全省教育系統“規範管理年”活動先進集體,20 09年順利通過省現代教育技術示範校驗收。學校將按照“建設新學校、樹立新形象、再上新台階”要求,朝著建設“環境一流、設施一流、管理一流、質量一流”的省級示範高中闊步前進。辦學理念隨著時代的進步,素質教育的不斷推進,基礎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江西省會昌中學不斷更新教育教學觀念,堅持“育人為本、德育為首、科研興校、質量強校”的辦學宗旨,深化課堂教學改革。構建了年級組、教研組“雙線”管理體系。強化內部管理體制改革,實施制度化、規範化、科學化管理,完善教職工工作業績評價和激勵機制。倡導“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大興“科研興校”之風。教師承擔國家級立項課題2個,省級立項課題13個,市縣立項課題40多個;教師撰寫教育教學論文500多篇,每年均有一批教師或學生在省市舉行的各類教學競賽和學科奧林匹克競賽中獲獎,學校形成了較為濃厚的教學科研氛圍,教師的科研水平有了較大提高。

我校不斷改善辦學條件,加強學校的硬體設施建設。新建了高標準的教學大樓、電教實驗樓、綜合科技樓和圖書館;新增了設備一流的多媒體教室和教師電子備課室;擁有學生計算機房、標準化的理化生實驗室語音室等。正確的辦學思想,雄厚的師資力量,科學有效的管理體制,不斷完善的教學設施,推動了學校的發展,江西省會昌中學取得了明顯的辦學業績,在社會上贏得了良好聲譽。全校師生正緊密團結、奮發進取,充分挖掘自身潛力,盤活有效資源。力爭5年內辦成具有6000名學生以上,教職工400人,規模、設施齊全、質量一流的高水平、有特色的現代化省級優質高中,不斷提升高考質量,樹立新形象,再上新台階。 辦學宗旨

江西省會昌中學以“明德、博學、篤行”為校訓,以“興教育人,全面發展”為辦學宗旨,形成了“求真、向善、尚美”的良好校風。

影集二 影集二

江西省會昌中學的不斷發展,離不開全縣鄉親父老的關心厚愛,離不開基層教育者工作者們的默默奉獻,離不開廣大優秀學子們的努力和創造。我們有理由堅信:江西省會昌中學定能抓住機遇,不斷創新,盡全部的努力,提供優質的服務,幫助廣大學子實現夙願,為振興會昌的教育作出更大的貢獻,也為國家和社會培育出更

多更優秀的棟樑之材。

校園新聞

會昌中學2014年高考喜獲佳績

2014年高考成績6月23日揭曉,會昌中學一本上線人數182人,相比2013年增長80人,二本以上上線人數561人,相比2013年增長160人,一本、二本上線均繼2013年後再創歷史新高。其中,文科考生潘靚慧總分614分,全省排名第39名,全市排名第2名,已被北京大學錄取。

會昌中學隆重舉行新學期開學典禮 北大新生潘靚慧到場為學弟學妹鼓勁

懷揣新學期夢想,9月1日早上,會昌中學6000餘名師生齊聚校內小廣場隆重舉行2014年秋季開學典禮。開學典禮上潘靚慧同學作了精彩演講。她以自身的經歷和感悟,告訴學弟學妹們,一個優秀的學生是一個懂得感恩的人,是一個做事善始善終的人,是一個心中有夢想的人。潘靚慧同學會上的精彩演講和出色高考的成績,在會昌中學學子心中激起了陣陣漣漪,實現了身教與言教的完美結合,在場的學生紛紛表示受益匪淺。

歷任校長

姓名 任職時間 備註
黃運元 1940.9-1943.5
汪揚勛 1943.5-1945.8
李日章 1945.8-1946.1
歐陽晳 1946.1-1949.11
張士良 1949.11-1952.3 縣長兼校長
余伯新 1952.3-1953.5 縣長兼校長
朱彰 1953.5-1954.4 縣長兼校長
張偉嵩 1954.8-1958.11 1977.12-1982.7
曾存豪 1958.11-1960.8
李鴻飛 1960.10-1968.10
柳綽 1969.7-1969.11 校革委會主任
閔志誠 1969.11-1971.9 校革委會主任
宋名煌 1971.10-1973.4
黃志武 1984.4-1987.11
許劍鋒 1987.11-1989.8
黃惠生 1989.8-1993.4
戴石金 1993.4-1995.7
張蔚慶 1995.7-1998.12
劉孝源 1998.1-1999.12
黃偉華 2000.1-2008.7
朱鑫華 2008.7-2013.2
崔年紅2013.2-

大事紀要

民國29年(1940

8月,創立會昌縣立初級中學。招收初一年級新生兩班132人,教工8人。首任校長黃運元。教導處主任汪揚勛、訓導主任蔡奕范、總務處主任何茂材。

同年秋,本縣中村已故鄉紳胡德來先生的遺孀吳氏,回響縣裡捐資設立“縣立國中基金”的號召,捐獻稻田百餘畝,杉木林、油茶林山地各一塊,此舉受到國民政府教育部的表彰。

民國30年(1941)

元旦,會昌縣立初級中學舉行隆重的授獎典禮,為中村胡吳氏等授獎。

8月,會昌縣立初級中學遷入縣城東郊同善社。

民國31年(1942)

7月,首屆會昌國中畢業生舉行隆重的畢業典禮。

8月,會昌縣舉行盛大祀孔典禮,紀念孔子誕生暨教師節,縣長費紹宏主持。會昌國中全體師生參加。

10月,縣體育代表隊參加在瑞金舉行的寧都專區運動會,獲得三個項目比賽的第一名,其中會昌國中學生黃步才獲得10000米冠軍。

民國32年(1943)

5月,汪揚勛代理校長主持工作。

秋,會昌縣立初級中學增設簡師科,招收新生一個班。

民國33年(1944)

8月,會昌縣立初級中學創辦高中,招收新生36名。

民國34年(1945)

8月,聘任李日章任校長。

民國35年(1946)

1月,聘任歐陽晳任校長。7月1日,遵照江西省教育廳令,將“會昌縣立初級中學”更名為“會昌縣立中學”。

10月,學校興建禮堂、教室,舉行建校祝嘏奠基儀式。兩個月後,禮堂落成。

民國36年(1947)

7月,會昌縣立中學首屆高中生畢業。

9月,會昌縣簡易師範學校併入會昌縣立中學。

同年,會昌縣成立“勸募委員會”進行集資辦學,會昌縣立中學教學設施得到充實,並撥到部分基建款。

民國37年(1948)

國統區物價飛漲,時局動盪,學校部分外籍教師辭職離校,因缺少師資和生員不足,學校決定停辦高中。

1949年

8月22日,會昌縣解放。縣人民政府接管了會昌縣立中學。復稱“會昌縣立初級中學”。國中三個年級共6個班,學生254名,教職工26人。

11月,縣長張士良兼任會昌縣立初級中學校長。

1950年

1月,學校教師參加寧都專署舉辦的“寧都專區中學教師學習班”學習。

7月,西江普化初級中學(原唐稷國中)停辦,併入會昌縣立初級中學。

1951年

5月4日,成立“新民主主義青年團會昌國中支部”。

8月28日,中央政務院內務部部長謝覺哉,率領中央人民政府南方革命老根據地訪問團到會昌慰問,9月2日,謝老親臨會昌國中視察,並為全校師生作報告,勉勵師生勤奮學習,熱心為人民服務。

1952年

3月,縣長余伯新兼任校長。

7月,學校教師赴南昌參加全省中學教師思想改造學習。

9月,學校改稱“會昌縣第一初級中學”,貫徹面向工農的辦學方針。

1953年

5月,國家對中國小教師實行公費醫療制度。同月,縣長朱彰兼任校長。

同年,教師開展學習凱洛夫《教育學》、《普希金教授法》,強調套用五個環節進行教學,試行五級記分制。

1954年

8月,上級任命張偉嵩擔任會昌縣國中校長兼黨小組長。

同月,會昌第二初級中學(原西江唐稷國中)併入會昌國中。

1955年

5月,蕭相孚任會昌國中臨時黨支部書記。

5月,學校貫徹施行中央教育部頒布的《中學生守則》(共18條),

1956年

5月,中共會昌國中支部正式成立,蕭相孚任支部書記。

1957年

2月,縣委將全縣中、國小教職工集中到會昌國中舉辦肅反運動學習班,主要集中學習《中共中央關於開展鬥爭肅清暗藏的反革命分子的指示》,開展了大規模的自查和深挖反革命運動,時間15天。

3月,蕭昌蘭任學校黨支部書記,10月,蕭昌蘭調離;校長張偉嵩兼任黨支部書記。

9月,根據縣委的統一部署,學校開始全面開展反右派鬥爭。

同月,全省中國小停止使用五級記分制,恢復沿用百分制。

1958年

3月,共青團中央在瑞金召開贛、湘、閩、粵100個縣共青團工作觀摩學習會議。共青團會昌縣委書記張仁洲,會昌國中團委副書記宋元俊、學生會主席黃建華一起作為會昌縣代表赴瑞金參加會議。會議期間,共青團中央第一書記胡耀邦聽取了會昌國中開展勤工儉學的工作情況匯報。胡耀邦書記充分肯定了會昌中學開展勤工儉學工作取得的成績,並親自寫信勉勵全校師生繼續努力,還派秘書陳浩同志專程到學校宣讀信的內容。

8月,經呈報江西省教育廳批准,會昌縣初級中學復辦高中,招收高一年級新生100名,並將學校更名為“江西省會昌中學”。

同年,學校貫徹“教育必須為無產階級政治服務,教育必須同生產勞動相結合”的方針,進行教學改革,建立校辦農場,開展勤工儉學活動。

11月,曾存豪任會昌中學校長兼黨支部書記。

1959年

4月,高一學生王興輝在南昌市舉行的全省運動會上,獲得男子800米中長跑冠軍,榮獲國家運動健將稱號。

1960年

10月,李鴻飛任會昌中學校長兼黨支部書記。

學校回響上級“一種三養,生產自給”的號召,積極組織師生開荒種菜,養豬養魚,辦農場等各項勤工儉學活動。

1961年

2月,葉蔚民任黨支部專職副書記。

7月,會昌中學首屆高中學生畢業。經統一高考,有49名應屆高中畢業生被全國大專院校錄取。

同年,遵照教育部指示,學校增設政治課。

1962年

省、市一批大專院校貫徹“調整、鞏固、充實、提高”的八字方針,實行撤併,會昌中學調入15名具有本科學歷的大專院校教師,增強了師資隊伍。同時將學校原中師學歷以下的教師充實到鄉鎮國中。

1963年

3月,毛主席發出“向雷鋒同志學習”的偉大號召,全校開展“學雷鋒創三好”活動。

10月,教育部頒發《中學工作條例》(40條),確定了“學校以教學為主,課堂教學是教學的主要形式,在教學中要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的“三主”方針。學校根據這一指示,及時作出調整,確保教學時間,糾正師生參加勞動過多的偏向。

1964年

6月,召開全縣文教衛生戰線社會主義建設先進單位和先進工作者代表會議,共99名代表參加會議,會昌中學推選嚴錫馨等3人為縣代表。

1965年

3月,會昌中學貫徹中央教育部頒發的《班主任工作條例》(草案)。

7月,應屆高中畢業生王春茂考取北京大學,是新中國成立後會昌學子首次叩開北大校門。

1966年

5月,“文化大革命”開始,學校停課鬧革命,校內紅衛兵形成“魯迅兵團”和“井崗山兵團”兩大派組織。

9月,縣委工作組進駐學校領導運動,兩個月後撤出。

10月18日,會昌中學推選一批紅衛兵和教師代表赴京接受毛主席檢閱。

1967年

3月,縣文教局轉發中共中央關於“複課鬧革命”通知,會昌中學師生陸續返校。

1968年

10月,根據上級指示精神,學校將1966、1967和1968年連續三屆的高中畢業生全部動員離校返鄉。

同年,遵照縣革委指示,會昌縣農機廠組成“工人毛澤東思想宣傳隊”進駐學校,領導學校的“斗、批、改”運動。並取消原來的班級制,實行軍事化連排建制。

11月,學校大部分教職工下放農村勞動,接受貧下中農再教育。

同月,縣農機厂部分工人和家屬遷入學校,部分教師和學生宿舍、教室被占用,校名被改稱為“會昌縣農機廠五七中學”。

12月,動員城鎮知識青年上山下鄉。

1969年

3月,學校成立“會昌縣農機廠五七中學”革命委員會,任命原校黨支部書記葉蔚民擔任革委會主任。

7月,柳綽擔任校革委會主任。

8月,民辦創業中學併入縣農機廠五七中學。

9月,學校恢復國中招生。

10月,學校實行開門辦學,“走出去”(去農村進工廠)、“請進來”(工農兵上講台)。開展學工、學農、學軍活動,創辦校辦工廠、校辦農場。

11月,閔志成任校革委會主任,柳綽改任副主任。

12月,縣裡通過“清理階級隊伍”工作,對學校的原10名“三查”對象(校領導和教師)被確定為“人民內部矛盾”,解除審查。

1970年

5月,學校根據上級指示,改革學制,由原“三三制”改為“二二制”,即國中、高中各為二年。

9月,縣農機廠五七中學恢復高中招生。

1971年

10月,宋名煌任校革委會主任。根據上級要求,學校增設政工組,組長蘇寶念,教導處改稱教務組,組長許任煌,總務處改稱後勤組,組長鄒水長。

1972年

學校貫徹全省體育工作座談會的指示精神,開始建立業餘體育訓練小組,對少部分學生進行小籃球、兵乓球、田徑等訓練。

1973年

3月,縣革命委員會決定:撤銷原“會昌縣農機廠五七中學”,恢復“江西省會昌中學”。原校革委會主任宋名煌改任會昌中學校長。

5月,學校在原校禮堂舊址上擴建可容納千餘人集會的新禮堂。

9月,高等學校恢復招生,主要招收“工、農、兵”學員,採取自願報名,民眾推薦,領導批准,學校複審的辦法。

10月,縣農機廠工人和家屬全部遷出學校。

1974年

5月,學校開展“批林批孔”運動,傳達《河南省唐河縣馬振扶中學事件》,批判“師道尊嚴”、“修正主義路線回潮”,學生思想一度混亂。

10月,會昌中學掀起開荒造田,向“朝陽、共大”學習的熱潮。

1975年

學校組織師生批判“右傾翻案風”。

1976年

9月,全校師生參加縣裡組織的悼念偉大領袖毛主席逝世的活動。

10月,全校師生慶祝粉碎“四人幫”的偉大勝利。

12月,學校工宣隊撤出會昌中學。

1977年

3月,學校恢復各項規章制度,整頓校風、教風、學風。

9月,全國恢復高考制度。

10月,根據上級檔案精神,學校有40%的教職工工資得到調整增加。

12月,張偉嵩任會昌中學校長兼黨支部書記。

1978年

學校貫徹《中、國小暫行工作條例》,恢復正常教學秩序。

9月,會昌中學被定為贛州地區重點中學。

1979年

3月,縣委清理歷年來和“文化大革命”時期形成的冤假錯案,落實知識分子政策,包括五十年代的錯案和被錯劃為右派分子的教師全面得到糾正和落實政策。

7月,學校恢復國中三年制。

同年,學校貫徹教育部頒布的《中學生守則》(共12條)。

1980年

9月,會昌中學改稱會昌縣第一中學。

10月,會昌縣成立中國小教學研究會,會昌一中為中學教學研究會理事單位。

同月,會昌一中被定為江西省重點中學。

1981年

7月,學校恢復高中三年制。

1982年

5月,學校開展“五講四美三熱愛”活動。

11月,增設保衛科。

1983年

3月,上海市《青年報》舉辦1983年度華東六省一市中學生作文比賽,高二班學生張逵獲獎。

4月,李義森任會昌一中黨支部專職副書記。

1984年

2月,增設校務辦公室,郭建國任校務辦主任。

3月,縣委、縣政府下達《關於民眾集資辦校的決定》。縣屬單位及部分幹部民眾踴躍捐資,解決了學校部分危房的修繕資金和添置教學設備。縣林業局捐款3萬元,縣製革轉鼓廠、人民銀行會昌支行等單位捐款新建南邊新校門。

4月,黃志武任會昌一中校長兼黨支部書記。

7月,應屆高中畢業生閔衛東考取清華大學。會昌學子首次進入清華園。

9月,在全區中學“體育、衛生”大檢查和美麗校園評比中,會昌一中獲得第一名。

1985年

4月,“閩粵贛三省五縣教育研究會”第一次會議在會昌召開。來自廣東平遠、蕉嶺,福建武平,江西尋烏、會昌等五縣教育局長、重點中學校長及高三年級科任教師等80多人參加會議。會議圍繞振興教育,多出人才,交流經驗;同時對如何做好高三年級迎接高考及學生的思想政治工作,開展交流探討。

8月,縣人大常委會、縣政協聯合組織尊師重教視察團,對一中進行視察。

9月,學校提出“嚴、勤、實、精、活”五字教風和“自勉、勤奮、尊師、守紀”八字學風。

9月10日,縣委、縣政府舉行全縣第一個教師節慶祝大會。表彰優秀教師100名(會昌一中6名),同時為執教三十年以上教師頒發榮譽證書和發給紀念品(會昌一中20名)。

同月,縣政府批准會昌中學在彭逕校辦農場作為教師新村建設用地,共向70戶教師提供建房用地。

11月,全校教職工實行工資制度改革,每人平均月增資22.64元。

1986年

10月,會昌一中被評為贛州地區文明單位。

11月,會昌一中再次評為贛州市河東片美麗校園第一名。

1987年

學校組織師生學習中共中央檔案和《人民日報》社論,對全校師生開展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反對資產階級自由化的思想政治教育。

8月2日,尋烏髮生5.2級地震。全縣開展防震工作,學校向每個師生髮送《防震知識問答》,並及時搭建防震棚。

9月,學校貫徹贛州地區教研室制定的《贛州地區中國小教師教學工作常規》,印製“學生定量評教表”,開展學生評教活動。

11月,許劍鋒任會昌一中校長,文觀慶任黨支部專職副書記。

1988年

9月,學校貫徹落實《中學生日常行為規範》。

同年,會昌一中開始職稱評定工作,鍾榮盛、黃惠生、許任煌、劉聲煜、郭建國、張雍器、駱儒偉、范玉蘊、張景星等9人被評聘為中學高級教師。

1989年

4月,學校貫徹中共中央《關於改革和加強中國小德育工作的通知》,進一步加強學校的德育工作。

6月,學校組織全校師生學習《中共中央國務院告全黨和全國人民書》,6月16日《人民日報》社論和鄧小平同志講話等檔案,要求全體師生思想政治上與黨中央保持一致。

8月,黃惠生任會昌一中校長。

9月,學校根據上級要求,增設政教處,以加強學生思想政治德育工作。

同月,學校實行教職工全員聘任制度。從校長到學校中層幹部、教師、工人,分別制定了崗位責任制。

10月,會昌一中被定為贛州地區依法治校示範點。

同月,學校組織學習省教委頒發的《江西省中國小各學科教學規範》。

同月,會昌一中實施教育體制改革,實行校長負責制、教職工聘任制、崗位責任制。

1990年

10月7—8日,學校舉辦建校50周年校慶活動。海內外來賓、歷屆校友、縣領導及各部門各單位負責人蒞臨校慶典禮。

1991年

本年,學校進一步創新教育教學管理,實施“一中心、兩手抓、三基礎、四種課、五過關”為主要管理措施,通過實行一系列內部運行機制改革,充分調動了教師的積極性,教學質量明顯提升。

1992年

9月,高中語文教師鄭旭晶總結的作文教學“放—收—提”三字法,經過多年教學實踐,效果顯著,受到上級教研部門認可。

10月,學校開展“創文明班級,育文明學生,建文明學校”教育競賽活動,推動學校“三風”建設。

1993年

4月,戴石金任會昌一中校長兼黨支部書記。

10月,贛州地區作文教改研討會在會昌一中召開,鄭旭晶老師在研討會上介紹作文“放—收—提”三字教學法。

1994年

4月,為進一步加強教學教改研究工作,學校成立教研處。

7月,高二學生黃偉財考取吉林大學少年班,為會昌縣首位少年大學生。

1995年

7月,張蔚慶任會昌一中校長兼黨支部書記。

9月,學校提出加強“三風”建設:校風,團結進取,爭創一流;教風,敬業奉獻,務實創新;學風,勤奮好學,遵規守紀。

1996年

4月,縣教育局制定(1996—1998)《會昌一中三年建設和發展規劃》,並繪製校園規劃圖,總用地36500平方米,共54.75畝。

5月,校團委首次舉行會昌一中學生18歲成人儀式。

9月,成立電化教學組(電教組),添置設備,開展電化教學。

1997年

3月,學校進一步深化教育改革,先後實施《教工考核方案》、《分配製度改革實施方案》。

7月,學校舉行迎接香港回歸慶祝活動。

9月,從本年度起,學校在全縣擇優錄取高一新生。

1998年

1月,劉孝源任會昌一中校長兼黨支部書記。

6月,省、地“普九”評估驗收工作組到會昌一中,對普及九年義務教育工作進行檢查驗收,會昌一中達標。

9月,學校制定實施《教職工崗位津貼及獎勵辦法》和各部門工作職責。

11月,會昌一中接受省級重點中學辦學水平評估驗收,達到“省級重點中學評估標準”。

1999年

9月,實施修改補充後的《會昌一中教職工崗位津貼及獎勵辦法》。

2000年

1月,黃偉華任會昌一中校長,劉孝源任黨支部書記。

4月,成立電教處。

8月,朱鑫華任副校長。

9月,添置充實多媒體教學設備,全面開展多媒體教學。同月,黃偉華兼任校黨支部書記。

2001年

9月,學校創辦衛星學校——“北京師大實驗中學衛星學校會昌教學站”,開展遠程教學。成為全市唯一一所縣級中學教學站。

12月,縣政府劃撥小康樓土地4.1畝,作為安置因建文化廣場導致校園內拆遷戶的建房用地。學校組織教職工集資建房25戶,2002年建成使用。

2002年

1月,新校門竣工使用。新建校門朝南,結構新穎,校名由全國人大副委員長王光英題寫。

3月,學校實施《各年級教學質量目標管理考核方案》。

4月,劉炎基任學校專職黨支部書記。

8月,學校剝離國中部,全力辦好高中。

9月,學校設立“知心信箱”,注重學生心理疏導和教育。

2003年

2月,“非典”流行,學校全力做好抗擊“非典”的宣傳預防工作,確保師生身心健康。

5月,團委組織高三年級500名學生舉行18歲成人儀式,增強學生成人意識和報效祖國的責任感。

12月,學校新建科技大樓竣工。

2004年

10月,成立教代會,實行教職工代表大會制度,為教職工行使民主權利提供平台。

12月,會昌一中被評為“江西省現代教育技術示範學校”。

同月,會昌一中被評為全市師德師風先進集體。

2005年

1月,會昌一中制定《進一步加強教師職業道德建設的實施意見》,並印發考評細則評分表,認真實施。

7月,全縣高考理科狀元鄒洋考取清華大學;理科狀元謝璐考取中國人民大學。

9月,學校實施《會昌中學學生思想道德素質考核》,並開展“遠離網咖,遠離毒品”等教育活動。

同月,學校先後完善閉路電視系統、視頻網路系統和廣播智慧型系統,提高教育信息化水平。

2006年

2月,縣委召開全縣教育工作會議,參加會議的有縣四大班子全體成員,各鄉鎮黨委書記、鄉鎮長及分管教育的領導成員,縣直各單位主要負責人,全縣中國小校長,縣教育文化局機關全體人員共300多人。是繼1998年以來全縣規模最大的一次教育盛會。會議提出了“要舉全縣之力辦好新會昌中學”和“一年打基礎,兩年初見效,五年大見效”的全縣教育發展目標。

7月,全縣高考文科狀元羅曉斌以634分(全市第3名)的成績考取北京大學。

同月,全校教職工參加工改,人平月增資336元。

10—12月,學校在縣委、縣政府的關心支持下,先後組織3批共30多名教師前往上海行知中學跟班學習,每批學習時間為15天左右。這是會昌中學有史以來組織規模最大、學習持續時間最長的一次外出學習考察活動。

12月,新會昌中學建設開工。

2007年

1月,將“會昌縣第一中學”校名恢復為“江西省會昌中學”。

3月,縣委書記廖成銘、縣長鄺光華到會昌中學調研。

4月,會昌中學抓畢業班工作,認真落實“三輪複習”要求,即一輪複習“1+3”,二輪複習“5+2”,三輪複習“1+1”。第一輪複習側重“實”字,第二輪複習講究“精”字,第三輪複習突出一個“活”字。

2008年

2月,學校2007年度高考文科狀元許翠玲,被評為“感動贛州2007十大年度人物”。

3月,開始實行教工坐班制。

5月12日,四川省汶川發生大地震。學校先後開展“為地震災區捐款獻愛心”等主題活動。

7月,縣委任命朱鑫華為會昌中學校長。

9月,學校進一步實行“青藍結對”的培養制度,注重對青年教師培養。

12月,會昌中學獲得2006—2008年度贛州市現代教育技術工作先進單位稱號。

2009年

1月,會昌中學獲得全省教育系統“規範管理年”活動先進集體稱號。

3月,學校積極主動做好新會昌中學整體搬遷準備工作,學校籌資300萬元投入教學設施設備建設。

8月,成立督導辦。

8月底,學校完成整體搬遷,進入美麗的新新校園。

9月10日,縣委縣政府在新會昌中學廣場隆重舉行“新會昌中學啟用儀式暨第25個教師節慶祝大會”。贛州市政府、贛南師院、市教育局領導,縣四大班子領導及縣屬單位負責人和全校師生共4000多人參加慶典活動;江西省政協副主席陳清華、贛州市教育局等領導和單位發來賀電;啟用儀式上,中共會昌縣委書記廖成銘鄭重宣布:新會昌中學正式啟用!當廖書記親自將一把象徵啟用的“金鑰匙”鄭重交給校長朱鑫華手中時,全場歡呼雀躍,鼓樂齊鳴,禮花齊放。新會昌中學的正式啟用,標誌著會昌中學進入了一個全新的發展起點。

10月6日,江西省政協副主席陳清華來校視察。

10月13日省現代教育技術示範學校評估專家組來校檢查指導工作。

10月20日,贛州市政府副市長劉琮來到會昌中學視察。

10月26日,程汝洲、蘇瑞林、孫智泉等10餘位全國著名老藝術家來學校參觀考察。

10月,學校再次通過江西省現代教育技術示範學校專家組評估,並以86.56的高分居全省189所重點中學的第34名,全市第4名。

11月9日,市委常委、副市長潘昌坤來校視察調研。

11月10日,省教育廳副廳長李小南、省教育廳副巡視員宋雷鳴來學校視察。

11月24日,贛州市普通高中工作會議在會昌中學召開。

12月2日,會昌中學團委組織開展為高三(19)班黃勇同學捐款獻愛心活動,總捐款達20628.70元。

12月4日,在共青團會昌縣第二十一次代表大會上,會昌中學青年教師朱平、學生會主席曾平榮獲全縣“十佳優秀青年志願者”。

12月14日,蘇丹人民解放運動幹部考察團來校參觀考察。

12月14日,學校開展“知縣情、愛會昌、愛會中”主題教育活動。

12月,學校被評為“全市現代教育技術工作先進單位”。

2010年

1月19日,學校在校內廣場舉行“‘唱響會昌·唱出精彩,走進會昌中學’迎新年文藝匯演”,文藝匯演。

3月10日,會昌中學舉行“愛護公物厲行節約從我做起”主題教育活動。

3月23日,省教育廳副巡視員宋雷鳴帶領的專題調研組來學校調研教育園區建設工作。

3月29日,全縣高考工作座談會在會昌中學舉行,縣委常委劉洪梅主持會議,縣長鄺光華、縣人大常委會副主任李建平、副縣長黃杰出席座談會。

4月12日,中共江西省委常委、贛州市委書記潘逸陽到會昌中學視察。縣委副書記、縣長鄺光華,縣委常委、常務副縣長彭秀生,縣委常委劉洪梅等領導陪同視察。

4月17日,中華全國總工會書記處原書記李永海來學校調研。縣委副書記、縣長鄺光華,縣委常委劉洪梅,縣人大常委會副主任李建平,副縣長黃杰陪同調研。

4月20日,市委常委、市軍分區司令員王俊傑來學校視察,縣人武部政委熊國華、副部長林桂靖陪同視察。

5月29日,市委常委、市委組織部部長孫正森來學校視察,縣領導廖成銘、鄺光華、彭秀生、黃小龍、魏國壽、羅紅梅陪同視察。

5月31,鷹潭市餘江縣政府縣長陳蘆山率考團來學校考察。縣政府副縣長黃杰陪同考察。

6月19日,市委書記潘逸陽、市長王平率全市“三化”工作流動現場會與會人員來會昌中學參觀。

7月16日,上海振興江西促進會副會長、江西返滬知青工作委員會主任委員、上海市慈善基金會常務副秘書長、上海市公共關係協會執行秘書長、上海國際金融學院副院長、上海盛大投資管理有限公司副總裁馬仲器來學校視察,縣委副書記、縣長鄺光華,縣委常委劉洪梅,縣人大常委會副主任李建平陪同視察。

7月22日,市委教育工委書記楊雍謹一行來學校督查暑期學生安全工作,縣委常委劉洪梅、縣政協副主席盧邦寧陪同督查。

7月23日,學校召開“會昌中學七十周年校慶”校友聯絡員第一次會議,五十多位校友聯絡員參加了會議。

7月,會昌中學2010年高考再創佳績:一本上線96人,比去年增加17人;二本以上上線329人,比去年增加21人;藝體類雙過線43人,二本以上錄取達430人,均比去年有較大提高。

7月31日,團省委書記王少玄、副書記郭美薦和團省委辦公室主任蔡清平、青年志願者工作部部長熊源發、團市委副書記楊柳等一行來會昌中學調研。縣委書記廖成銘,縣委常委劉洪梅、張小川陪同調研。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