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輪寺[重慶]

寶輪寺[重慶]
寶輪寺[重慶]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寶輪寺位於古鎮磁器口嘉陵江畔馬鞍山前端的白崖山上。是宗教寺院的理想之地。

基本信息

基本概況

寶輪寺寶輪寺
寶輪寺位於磁器口過街樓對面,背依白岩山,面對嘉陵江。寶輪寺後面原有一石岩,名曰“白岩”,故鎮亦名曰“白岩鎮”。位於重慶市古鎮磁器口過街樓對面,背依白崖山,面對嘉陵江,因建文帝曾避難於此,故又名“龍隱寺”。現存寺內“大雄寶殿”的四個湯金大字是我國佛教協會主席趙朴初所題。該寺歷史悠久,民間傳說其為唐代的尉遲恭所建,有人認為其始建於西魏年間(公元535-556年)。據《巴縣誌》記載其始建於宋真宗鹹平年間(公元998-1003年),但不管怎樣,它至少已愈1000餘年的歷史。傳說明朝建文皇帝朱允炆被其四叔燕王朱棣(即後來的明成祖)逼迫退位而輾轉流落到磁器口時,曾在此掛單隱居。故此寺廟過去又稱龍隱寺。原寺廟大門前有“龍隱禪院”大匾,可惜已被毀掉。因建文帝曾在此隱居,過去的磁器口也曾稱為龍隱鎮

人文歷史

建文帝的到來,寶輪寺的佛光更加耀眼,上至井口,下至李子壩均可見。昔日,古剎殿宇層層,林木茂密,百鳥爭鳴,蒼松翠柏覆蓋廟。內有殿宇16座,佛像372尊。可惜殿宇毀於明末戰火,只留下大雄寶殿一座。抗戰期中,後殿倖存的一些禪房,也遭日機轟炸重慶時炸毀。
原大雄寶殿內,存有一尊如來佛像,為清代中期塑像。大佛面目慈祥,嘴角微微向上,體軀高大,盤膝而坐。造型既莊嚴又偉岸,栩栩如生。只要你進大殿拜佛,望之就有普渡眾生,佛法無邊之感,頓生敬仰,崇尚之情。雖歷盡滄桑,佛身依然金光奪目,使人讚嘆古代宗教雕塑藝術家技藝之高超。
民間傳說,在大雄寶殿的古佛下面有一個流米洞。可供寺內僧人米糧,可惜後來出了一個有貪念的僧人,想多接米而使流米洞不再流米出來了。還有傳說大佛下的洞子直通嘉陵江九石缸河灘,若從這洞中放入鴨子,不久即可看到鴨子從河灘之中游出。

建築藝術

寶輪寺,範圍大,占地廣,由白岩到馬鞍山直到童家橋,廟宇相連,到處都是佛像金身,莊嚴肅穆,石壁刻有五百阿羅漢栩栩如生。馬鞍山內有尊睡佛,睡得安詳,睡得舒服。有人見其睡像,在其壁上題詩一首:“你到睡得好,一睡萬事了,大家都來睡,國家那個保?”寶輪寺分大雄寶殿、川主殿、觀音閣、天王殿、藥王殿、禪房和藏經樓等。
大雄寶殿的殿柱是兩人合抱的馬桑木,其柱子直徑一尺大小。而大雄殿的建築組合末用一顆釘。殿中盤龍抱柱,鳳舞龍飛。最奇的是兩柱基石,一柱凸出地面尺許,一柱凹下幾寸,兩柱平衡,無歪斜之勢,真可謂巧奪天工,堪稱一絕。佛爺座像前有一井,名曰“放生井”,其井底直通江邊“九石缸”。每年農曆四月初八佛爺生日,好善樂施之人,買來鴨子魚蝦、王八烏龜入井內放生。放生之物必在“九石缸”出現。寶輪寺寺頂飛檐翹角,其瓦遠看無異樣,近看背光滑,陽光一照光彩耀目,雨後陽光一射,如一道彩虹橫跨寶輪寺。
清晨在嘉陵江江霧籠罩下,寶輪寺更加神秘。站在歌樂山俯瞰寶輪寺,寺祥光閃爍,照耀穹蒼。也許,這就是傳說中的“佛光照耀寶輪寺”吧。住寺僧侶就有三百多人,禪房一百多間;外地僧侶來此取經受戒者人數眾多。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