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興馬兜鈴

寶興馬兜鈴

寶興馬兜鈴生於海拔2 000—3 200米的常綠闊葉林內。分布於宜良、安寧、祿勸等地。

基本信息

寶興馬兜鈴

所屬卷:Aristolochia L.
所屬科:Aristolochiaceae nom. conserv.
中文名:寶興馬兜鈴
其它中文名:悶消(祿勸),南木香(麗江),大內消、理防已(曲靖),藤藤黃、木香馬兜鈴(圖鑑),淮通、老蛇藤(四川),淮通馬兜鈴(雲南種子植物名錄),岩見愁、排風藤(貴州),關木通(西藏)。
文獻來源:Aristolochia moupinensis Franch.(1887),(1898);Diels(1901),(1912);Forbes et Hemsl.(1905);Lévl.(1909);Wright in Curtis's;(1910)*;Lévl.(1915);Rehd.et Wils.(1917);Bean(1925);Rehd.(1929);Hand.-Mazz.(1931);Schmidt in Engl.et Prantl.(1935);圖鑑(1972)*;圖鑑補編(1982);湖北植物志(1976);貴州植物志(1982);福建植物志(1982);雲南種子植物名錄(1984);中國植物志(1988)*;J.S.Ma(1989);浙江植物志(1992);橫斷山區維管植物(1993);武陵山地區維管植物檢索表(1995).
Aristolochia bonatii Lévl.(1 909);A.faucimaculata H.Zhang et C.K.Hsieh(1984),fide J.S.Ma.

描述欄位

纏繞藤本;莖木質,圓柱形,具縱溝紋,被稀疏微柔毛。葉膜質或紙質,心形或卵狀心形,長8—19厘米,寬6—13厘米,先端短尖,基部深心形,兩側裂片下垂或內彎,兩面被白色倒伏硬毛,脈基出、5條稀7條,網脈兩面均明顯;葉柄長3—8厘米,被長柔毛。花1—3朵生於葉腋;花梗長3—8厘米,被柔毛,在近基部具小苞片一枚,小苞片卵形,長1—1.5厘米,背面被柔毛;花被紫色,花被管中部急遽彎曲,下部長2—3厘米,直徑8—10毫米,彎曲處至檐部下部狹而稍短,外面密被長柔毛,有明顯的縱棱,外面被長柔毛;檐部近圓形,直徑3—3.5厘米,有紫色斑點,邊緣淡綠色,具網狀脈紋,邊緣微3淺裂,裂片常稍外翻,頂端凸尖,喉部圓形、具環,直徑約8毫米;花葯長圓形,成對貼生於合蕊柱近基部,並與其裂片對生;子房圓柱形,長約8毫米,具6棱,密被長柔毛;合蕊柱頂端3裂,裂片頂端有時2裂,常鈍圓,邊緣向下延伸呈皺波狀。蒴果長圓形,棒狀,粗2—3.5厘米,長6—8毫米,具6棱,棱通常波狀彎曲,成熟時自頂端向下6瓣開展,種子三角狀卵形,長5—6毫米,寬3—4毫米,背面平凸狀,具皺紋及隆起的邊緣,腹面凹入,中間具膜質種脊。花期5—6月,果期8—11月。

分布及生境

產宜良、安寧、祿勸、大理、鶴慶、麗江、中甸、維西、德欽;生於海拔2 000—3 200米的常綠闊葉林內。西藏、四川、貴州、湖南、湖北、浙江、江西、福建也有分布。
植物的用途及功能:藤莖入藥,有除煩退熱、消熱利濕、行水下乳、排濃止痛的功能。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