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積岩遺址

寶積岩遺址

寶積岩遺址是桂林的一處重要史前洞穴遺址,1979年發現,時代為更新世晚期,寶積岩人屬晚期智人,距今約三萬年;這大概是桂林數一數二的原始人類。

寶積岩遺址寶積岩遺址
舊石器時代晚期文化遺址。
位於桂林市中山北路寶積山寶積岩。1979年在洞內灰黃色堆積中發現人牙化石2枚,打制石器12件和大量哺乳動物化石。人牙化石為右下第二臼齒和左下第三臼齒,經有關專家判斷認為可能屬於50一65歲的老年個體。從牙齒形態觀察,應屬晚期智人。石器由礫石製成,以礫石的自然面作為台面直接打擊,器形較大,保留自然面較多,有砍砸器刮削器石核。動物化石獼猴長臂猿中國熊豬獾巴氏大熊貓、最後斑鬣狗華南豪豬劍齒象等6目16種,是華南晚更新世典型的“大熊貓——劍齒象”動物群中常見的成員,其中5種為滅絕種。地質時代為更新世晚期稍早階段,碳素測定其年代為距今24760~35600年。該遺址的石器與人類化石、動物化石共存,這在廣西是少見的,是廣西境內舊石器時代材料最全的遺址。

寶積岩化石

寶積岩遺址寶積岩遺址
寶積岩人牙化石是在桂林市中山北路寶積山的一個岩洞中發現的。該洞洞由主洞和若干支洞組成,洞口方向為南偏西,高出附近地面約8米,高出水塘水面約12米,洞口高約4米,主洞口2-5米,寬6-22米不等,深44米。人牙化石和哺乳動物化石及石器發現於主洞的堆積物中。洞內堆積分三層:上層為膠結堅硬的石鐘乳蓋板;中層為灰黃色膠結土,內含石灰岩角礫,化石和石器;下層為黃色亞粘土,不含化石

發現經過:

1979年5月間,全國舉辦首屆青少年科技成果展覽。位在寶積山山麓的廣西師範大學附中,有一位畢業於北京大學的歷史教師李慶忠,想起了近在眼前的洞中化石。他在學生中組織了一個“古生物化石發掘小組”,開展課外科研活動。他們在殘存的主洞北壁殘餘堆積中,採到了一批動物牙化石,還在洞口的鈣華板下發現了炭粒和動物燒骨。

是月的一天,李老師將新采的化石送來榕樹樓上的市文物管理委員會,希望我們能幫助鑑定。我在他送鑒的化石中,分揀出了一種酷似人牙但小於人牙的猴牙,又發現了6顆大於猴牙的人牙,立即建議為了慎重起見,請他帶上這些標本迅速到南寧廣西文物工作隊,再作進一步的鑑定。

是月底,李老師帶去的人牙化石標本,果然振奮了廣西文物工作隊。他們表示要馬上來桂林,搶救殘存的遺物,以探個究竟。

6月5日,到達桂林的自治區文物工作隊的彭書琳、陳遠璋與我市文管會考古組的陽吉昌、筆者等去附中,觀察了現場,接著向張、諸兩位校長匯報鑑定情況,並報告正式發掘事。彭書琳匯報說:送去的6顆人牙中,有兩個石化已深,屬更新世晚期智人牙化石。由於其所具有的重要性,這兩顆人牙可暫留附中展覽,展出結束後送交文物部門。


寶積岩探幽

桂林,有山有水,更有奇異的洞府,那么,在人類早期桂林的原始先民最早選擇了哪個岩洞生息繁衍呢?根據考古人員目前掌握的資料來看,桂林原始先民最早挑選的岩洞,就是人文勝跡薈萃的寶積山寶積岩,這裡有著桂林先民勞動生息的款款遺蹤。

寶積岩是一個山崖下部的洞窟,洞口不甚高曠,也不甚寬大。岩洞的內進卻很深。

1979年深秋,廣西博物館和桂林市文物管理委員會對寶積岩遺址進行了清理。岩洞內地層、乳石雜土交相堆累,動物骨骼時有所現。原來許久以來,洞內堆積已多被攪和,所存其文化地層,已顯凌亂不堪。但專心致志的考古工作者經過認真查找,仔細發掘,還是在層土中發掘出土兩枚人牙化石,且牙齒顏色石化程度相似,但磨損程度卻相差甚遠。其中第三下齒的齒冠相當高,齒根不太粗壯,表明它屬於舊石器時代晚期智人階段。寶積岩的人牙化石經初步鑑定,距今年代約為三至五萬年,這個階段,距離新石器時代曙光已為期不遠。

寶積岩洞穴遺址的發掘,揭示了桂林遠古先民的一幅生活畫卷。它表明,在桂林這塊熱土上,人跡自古就已映照在山水洞府間。桂林,不僅為當今的人們所羨慕,也同樣為遠古原始先民所鍾愛。

寶積岩旅遊景點

http://www.tripc.net/travelGuide/travel_intro/13552/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