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麥13

寧麥13

寧麥13,小麥品種。品種來源於江蘇省農業科學院糧食作物研究所寧麥9號系選。2005年江蘇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審定編號為國審麥2006004。

基本信息

特徵特性

春性,全生育期210天左右,比對照揚麥158晚熟1天。幼苗直立,葉色濃綠,分櫱力一般,兩極分化快,成穗率較高。株高80厘米左右,株型較鬆散,穗層較整齊。穗紡錘形,長芒,白殼,紅粒,籽粒較飽滿,半角質。平均畝穗數31.5萬穗,穗粒數39.2粒,千粒重39.3克。抗寒性比對照揚麥158弱,抗倒力中等偏弱,熟相較好。接種抗病性鑑定:中抗赤霉病,中感白粉病,高感條鏽病、葉鏽病、紋枯病。2004年、2005年分別測定混合樣:容重790克/升、798克/升,蛋白質(乾基)含量12.50%、12.44%,濕麵筋27.1%、25.8%,沉降值36.2毫升、35.7毫升,吸水率59.4%、58.9%,穩定時間5.7分鐘、6.1分鐘,最大抗延阻力295E.U.、278E.U.。

產量表現

2003~2004年度參加長江中下游冬麥組品種區域試驗,平均畝產419.01公斤,比對照揚麥158增產4.70%(不顯著);2004~2005年度續試,平均畝產420.91公斤,比對照揚麥158增產6.79%(極顯著)。2005~2006年度生產試驗,鄂皖蘇浙四省平均畝產400.01公斤,比對照揚麥158增產12.31%;河南信陽點平均畝產443.7公斤,比對照豫麥18增產19.5%。

栽培要點

1. 適期早播,爭壯苗越冬。

2. 江蘇蘇南地區的播期以10月底為宜,江淮之間的播期以10月25日至10月底為宜;適期密植,建立優質高產群體結構。獲得400~450千克/畝的產量指標,要求30萬穗/畝左右,每穗35~40粒,千粒重40克左右。

3. 為此每畝基本苗以15萬左右為宜,越冬苗50萬~60萬/畝,高峰苗控制在70萬~80萬/畝,最後成穗30萬/畝左右;科學施肥,節氮增磷鉀保品質。採取節氮增磷鉀、氮肥前移的做法。按照400~450千克/畝的產量指標,每畝施純氮以15千克左右為宜,氮、磷、鉀的比例為1︰0.5︰0.5,即每畝磷、鉀肥5千克左右。

4. 在肥料運籌上掌握前期足肥促早發,後期控制氮肥保品質的原則。氮肥中基肥與追肥的比例為7︰3。

5. 追肥中分櫱肥占15%,拔節孕穗肥占15%。

6.防治病害,確保優質高產。拔節期,每畝用20%紋霉淨150-200克或5%井岡黴素400-500克,加水20-25公斤用彌霧機彌霧防治紋枯病,並確保藥液能淋到莖基部發病部位。抽穗揚花期(10%麥穗見花葯),每畝用75%多菌靈100克、15%粉銹寧35-50克,加水60公斤噴霧或加水20公斤彌霧,防治赤霉病、白粉病和鏽病。

種植區域

適宜在長江中下游冬麥區的江蘇和安徽兩省淮南地區、湖北省鄂北麥區、河南信陽的中上等肥力田塊種植。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