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波國家高新區

寧波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簡稱寧波國家高新區)前身是寧波市科技園區,始建於1999年7月。2007年1月,經國務院批准,升級為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區域位置

寧波國家高新區地處寧波城區東側,是寧波新一輪城市發展的中心區域。地理位置十分優越,具有四通八達的交通網路,連線市區和北侖區寧波港江南路、通途路貫穿園區。寧波東外環線建在高新區東部邊緣,滬杭甬高速公路同江三亞沿海高速公路與高新區主幹道相接。高新區距離高速公路入口3公里,距離機場10公里,距離港口18公里,距離市中心4公里,交通十分便利。高新區依託城區發展,快捷、方便的信息傳達和配套完善的服務設施,為投資者提供了高品位的工作和生活環境。

基本概況

高新區東臨寧波深水良港,南接杭甬高速公路,西靠寧波市區,北連杭州灣跨海大橋,是寧波建設創新型城市的重要載體和長江三角洲南翼的科技創新基地。
先後引進中科院材料所、兵科院寧波分院、寧波中科積體電路設計中心、寧波微軟技術中心、TRW亞太技術中心等科技研發機構145家;集聚日本三洋、美國伊頓和日銀IMP微電子、升譜光電、永新光學等各類企業2000多家;建成了寧波市科技創業中心、浙大科創中心等總面積達25萬平方米的高水準“孵化器”,引進各類科技人才2.8萬人,現已建設成為交通便捷、信息暢通、配套完善、功能齊全、人才薈萃、環境優美的數位化、生態化科技新城區
“十一五”期間,寧波國家高新區將以“創新、創業、產業化”為核心,堅持自主創新與技術引進相結合,堅持產、學、研相結合,堅持技術與資本相結合,全力打造長江三角洲南翼自主創新的引領區、科技創業的核心區、高新產業的集聚區及和諧發展的示範區,努力將其建設成為國內一流的創新型國家高新區。
寧波國家高新區熱忱歡迎各類高新技術企業、企業工程(技術)中心、企業總部前來加盟,共謀發展!入駐企業、機構享受現行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優惠政策,並為其提供“一站式”免費全程代辦服務。

交通物流

港口

寧波港享有“東方鹿特丹”之美譽,擁有萬噸級以上泊位50座,與10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600個港口直接通航,至歐、美、中東、日韓、東南亞均有定期貨櫃航班,2006年貨物吞吐量達到3.1億噸,居中國大陸各港口第2位,僅次於上海,在全球排第4位。貨櫃吞吐量706.8TEU,居中國大陸各港口第4位。

高速公路

從寧波到上海、杭州蘇州的高速公路,距離分別約為320公里、145公里、300公里,驅車時間約為3.5小時、1.5小時、3小時。同三線沿海高速大通道往南寧波-台州-溫州段已建成,可通往福建省。世界最長的跨海大橋杭州灣大橋已於2008年5月正式通車,寧波到上海的距離縮短為170公里,車程在2小時以內。

鐵路

通過蕭甬鐵路複線與全國鐵路網相連。

航空

寧波機場開通至中國大陸主要城市航線30餘條,已開通至香港澳門韓國的定期航班,以及寧波至日本、泰國新加坡馬來西亞包機航線。每月有728個航班,航線密度居大陸第三。另外,杭州蕭山國際機場距離寧波僅約110公里。

基本配套

供電

園區內現有22OKV變電站1座,110KV變電站3座。園區內可實行雙環路供電,電力充足。

供水

直徑660mm、1000mm、1200mm的城市供水乾管貫穿園區,與城市供水工程聯網,可確保園區內用水。

排污

園區內實行雨、污分流,園區西側江東污水處理廠一期工程已竣工,日污水處理能力10萬噸,全部竣工後可達35萬噸。

供氣

園區已形成煤氣管網體系,不久將使用更加清潔、環保的東海油田天然氣。 通訊:目前園區已建有8萬門程控電話交換系統,擁有成套DDN專線接入設施。
網際網路:1000兆光纖接至辦公大樓。目前正在建設數字園區。

產業發展規劃

一、發展基礎自1999年建園以來,寧波高新區獲得長足的發展。目前,寧波高新區已經度過了以基礎設施建設為核心任務的開發階段,進入到快速發展的要素集聚期。特別是2007年升級為國家級高新區,使高新區下一階段的經濟發展站在了新的起點。
(一)通過積極引入科技資源和創新平台建設,高新區科技創新能力不斷增強,為產業高端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創新基礎
寧波高新區高度重視自主創新,引進才建設高水平的科研機構也一直是寧波高新區的一項核心任務。通過與中科院合作,高新區引進了中科院寧波材料技術與工程研究所、寧波中科積體電路設計中心、國家高性能計算中心寧波分中心、中科院軟體所寧波開發中心等10多家研發機構;與兵科院合作,設立了其在全國唯一的分院——兵科院寧波分院,組建了特種材料研究所、鎂合金材料研究所等8個研究所和3個工程中心;與浙江大學合作,引進共建浙大軟體學院寧波分院和浙大國家科技園寧波分園等科研機構。此外,寧波高新區還先後引進建設了中石化寧波工程公司、微軟寧波技術中心等一批企業研發機構;創辦了寧波吉利汽車研究院、薩基姆波導技術研發公司、寧波天安工程技術中心等一批企業工程技術中心;引進了國家軟體評測中心寧波分中心、測視界檢測產品技術公司、通標標準技術服務寧波分公司等重點科技中介服務機構。高新區上述舉措為促進產學研結合、提升產業技術水平和技術競爭力奠定了堅實的科技資源基礎。
(二)高新區已經具備較為堅實的產業基礎,新能源產業、半導體與光電產業及新材料產業初步形成集群發展的態勢
寧波高新區經濟總量保持快速增長,產業結構不斷最佳化。2006年,寧波高新區主要經濟指標增幅均保持25%以上:實現工業總產值106億元,同比增長32%;實現生產總值45億元,增長25%;完成財政一般預算收入7.59億元,增長38%;完成固定資產投資31.5億元,同比增長28%;完成進出口總額 3.5億美元,增長31%。園區產業結構不斷最佳化,高新技術製造業和知識密集型現代服務業初步集聚並呈現快速發展勢頭,新的產業增長點不斷出現。就高新技術製造業而言,新能源產業、半導體與光電產業和新材料產業等逐在園區產業發展中的地位日益凸現。尤其是新能源產業,憑藉雄厚的發展基礎和科研實力,在太陽能電池、綠色環保電池等領域初步形成了較強的競爭力,並與寧波市區域範圍內的相關產業形成了較好的產業配套。同時,高技術服務業也呈現較好的發展勢頭。依託研發園區的建設,研發設計產業正在步入快速發展期;軟體產業已經形成一定的發展基礎,中科院軟體所寧波開發中心、浙大軟體學院寧波分院、國家軟體評測中心寧波分中心、微軟寧波技術中心等科研院所和著名企業為軟體產業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
(三)優越的地理區位、完備的基礎設施及便利的對外交通,為高新區產業發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礎性優勢
寧波市是長三角南翼的中心城市,地位區位優越,寧波位於東海之濱,大陸海岸線中段,與上海隔杭州灣相望。隨著杭州灣跨海大橋的建成,寧波至上海間的行車時間可從4小時縮短到2小時,使寧波可在更大範圍、更高層次、以更優越的區位地理優勢,融入國際大都市經濟圈。寧波市基礎設施較為完善,擁有滬杭甬和甬台溫等高速公路連線上海、杭州和溫州等周邊城市。寧波櫟社國際機場已開通了近40條國內外航線,是繼上海、南京和杭州後長三角地區第四個國際機場。寧波港是我國重點開發建設的四大國際深水中轉港之一,2006年,寧波港域完成貨物吞吐量3.1億噸,繼續位居大陸港口第2位,世界港口第4位,已形成了覆蓋全球的貨櫃運輸網路。高新區南部緊鄰會展中心和行政中心,北部與以寧波大學為核心的高教園區隔江相望;隨著寧波中心城向東擴展戰略步驟的實施,高新區的區位條件將更顯優越。上述區位優勢為寧波高新區發展高新技術產業(特別是高技術服務業)提供了良好的交通和區位條件。
(四)區域民營經濟活躍,高新區集聚發展一批高素質企業,已經初步具備產業高端發展的微觀經濟基礎
高新區已經集聚發展了一批處於行業領域領先地位的高水平企業。新能源產業以寧波太陽能電源、(雙鹿)中銀等企業為代表。其中,太陽能電源有限公司是我國最早生產太陽能電池及組件的企業,其產品晶體矽太陽電池及組件 、H(S)系列矽太陽能電池組件等產品均已達到國際光伏生產的先進水平,生產規模全國第一。據CIAPS(中國化學與物理電源行業協會)統計,2006年全國鹼性二氧化錳原電池前十大出口企業中,(雙鹿)中銀位列其中,出口額超過5000萬美元。半導體與光電產業以賽爾富、升譜、明昕微電子、日銀微電子、永新光學等企業為代表。其中,賽爾富電子有限公司是中國大陸第一家及最大的電子變壓器生產廠家;永新光學在專業光學顯微鏡生產技術上位於全國前列。新材料產業以韻升、科寧達、東升等企業為代表,其中科寧達在釹鐵硼永磁生產和製造技術方面已達到國際先進水平。上述企業為寧波高新區依託龍頭企業提升產業競爭力提升了條件,也為高新區產業發展奠定了微觀經濟基礎。
(四)高新區通過創業孵化平台建設,園區初步形成有利於企業創新創業的孵化創業體系,內生髮展的態勢較為顯著
通過創業孵化平台建設,高新區孵化創業體系初步形成,企業創業環境不斷最佳化。高新區已經建成了創業大廈、創新中心、火炬大廈、浙大科創大樓等為主的創業基地,孵化總面積近10萬平米,孵化企業450家。從整個寧波市來看,寧波市科技創業體系也逐步完善,至2006年底,寧波市有一定規模的科技企業孵化器14家,其中國家級2家,省級1家,孵化器總建築面積30多萬平方米;目前在孵企業達750餘家,在孵高新技術項目700多個。寧波市科技創業中心被批准為國家級創業服務中心、國家創新積極小額資助依託機構和國家創新基金創業項目服務機構。從2002年開始,寧波市政府與科技部火炬中心、國家風險開發事業中心在高新區聯合舉辦了中國寧波創業計畫大賽,大賽已成功舉辦了五屆。歷屆大賽共有3680個創業團隊報名參賽。目前入圍項目中已有160多個項目投資創業,註冊資本達3億多元。中國寧波科技創業大賽吸引了全球範圍內的創業愛好者,是國內規模最大、最具影響力的創業賽事,有效地確立了“創業在寧波”的創業品牌。
(五)地方政府一貫高度重視高新區發展,為高新區產業發展提供了有力的政策和資金保障
寧波高新區得到地方政府一貫的高度重視和大力支持。高新區成立以來,為規範園區發展,促進高新技術產業集群的形成,確立園區在寧波市高新技術研發和產業化中的龍頭示範地位,浙江省人大常委會頒布了《寧波高新技術產業園區條例》,寧波市政府也先後出台了《寧波高新技術產業園區條例》、《關於進一步增強科技自主創新能力促進經濟成長方式轉變的意見》、《關於加快寧波研發園區建設的實施意見》、《關於進一步加快軟體產業發展的意見》、《關於進一步推進自主創新建設創新型城市的若干意見》等一系列政策和意見。寧波高新區升級為國家級高新區後,市政府決定出台《關於進一步加快寧波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發展的若干意見》,以推動高新區新一輪發展熱潮。寧波高新區是寧波市科教強市“一號工程”的重要載體。為了將政策落到實處,寧波市政府在園區的建設上給予資金支持。這將對高新區產業發展起到極大的促進作用。
(六)園區硬體設施不斷健全,現代化科技新城雛形基本形成,初步形成了有利於產業發展的硬環境
高新區高度重視園區硬環境建設,各項硬體設施功能不斷完善。至2005年底,高新區累計完成固定資產投資110.46億元,其中基礎設施投資24.71億元;區內骨幹路網基本形成,世紀大道江南路、通途路、院士路、楊木碶路等主要道路完成新建和擴建,總里程近40公里;區內供電、供水、供氣、排污、通訊設施管網齊全,全部納入寧波中心城市系統工程。目前,一批重點配套硬體設施項目正在加快建設,如新城國際、歐寶大酒店、中石化科技大樓、皇冠假日酒店、研發園區、科技廣場、總部基地一期、江南一品、綠園等,科技新城框架已具雛形。
但是,寧波高新區產業發展還存在一些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與創新型園區的要求相比,園區經濟和各類要素的規模尚顯不足,產業結構和產業層次需要最佳化和提升;產業發展空間不足,對產業(特別是製造業)發展形成了一定程度的限制,土地利用集約程度也需要進一步提高,土地動態利用機制也需要進一步深入探索;園區企業結構整體上以中小企業為主,具有行業影響力、關聯性大、帶動性強的龍頭企業較少,培育引進力度需要加大;以企業為主體、以市場為導向的產學研體系尚未完全建立,科技與產業的結合需要進一步強化;基礎設施建設和配套服務功能有待進一步完善,專業(中介)服務體系和服務能力需要進一步健全和提升。
二、外部環境(一)國家自主創新戰略和創新型園區建設提出了新要求,高新區需要以自主創新為導向、提升產業技術競爭力
2006年,《國家中長期科技發展規劃》的制訂和科技大會的召開,提出了國家實施自主創新戰略和建設創新型國家的奮鬥目標。溫家寶總理高新區提出了“四位一體”[①]的新戰略定位。國家高新區將進入一個以自主創新為主要特徵、以建設創新型國家為服務對象、以探索具有中國特色的高新技術產業發展道路為己任的“二次創業”全面提升階段。高新技術產業發展是國家自主創新戰略實施的重要支撐,高新區必須按照“五個轉變”[②]要求,加快實施“二次創業”戰略,要積極運用先進技術改造傳統產業,減少資源和能源消耗,同時要大力發展資源消耗低、依賴知識和技術的新興產業,增強對區域科技、人才、產業和經濟發展的輻射帶動能力。寧波高新區作為新升級的國家高新區,作為寧波自主創新的引領區和產業發展的示範區,需要為實現區域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等戰略任務做出貢獻。
(二)能源資源約束和環境問題成為我國經濟發展的約束性條件,高新區需要大力發展循環經濟和生態產業
隨著中國經濟的崛起,我國對各種資源和能源的需求迅速擴大。2005年,中國已成為全球第二大能源消耗大國。以石油為例,據有關部門統計,2020年中國石油預計缺口2.5億噸;2030年,中國石油消耗量的80%需要依靠進口。隨著中國經濟規模的進一步擴大,資源能源的瓶頸約束仍將在相當長時間記憶體在甚至會進一步加劇。同時,粗放型的經濟發展模式對的生態環境產生了巨大的影響。面臨上述形勢,《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規劃綱要》提出了“十一五”期間單位國內生產總值能耗降低20%左右,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減少10%的約束性指標;國務院也國務院批准發布了《節能減排綜合性工作方案》,進一步明確節能減排的各項目標和任務。同時,《國家高新區“十一五”發展規劃綱要》已明確把“堅決退出低端高能耗產業”作為國家高新區的重點任務之一。這一方面對產業發展質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另一方面也對環保產業的發展產生了巨大的市場需求。因此,寧波高新區必須發展低消耗、高產出的集約型產業,同時積極發展能夠對落實科學發展觀、對我國環境保護起到重要作用的環保產業。
(三)高新技術產業價值鏈分解和區域集中的趨勢更加明顯,高新區需要積極發展細分產業和細分環節
隨著技術進步和全球化程度的加深,細分化、集群化成為當代高新技術產業的重要特徵。隨著全球化發展,高新技術產業價值鏈在世界範圍內不斷分解,而價值鏈相同或相近的環節出現集中化和專業化分工,在空間上分解和集聚,繼貿易中心、製造基地之後,研發設計服務產業、總部經濟、交易中心、後台信息數據管理中心也開始在全球進行分散化布局。同時,大量新興的細分產業、細分環節成為高新技術產業重要增長點,集聚區域(如專業園等)成為高新技術產業的重要載體。寧波高新區需要積極引進發展各類高端商務要素(研發、設計、行銷、採購、總部管理),加快專業園區建設,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細分產業。
(四)產業融合發展和重大技術變革促使新興產業和業態不斷出現,高新區需要積極培育發展新興產業
產業融合是指不同產業或同一產業內的不同行業通過相互滲透、相互疊加、相互交叉,最終融為一體,產生更高的生產效率和經濟效益,逐步形成新的產業形態的動態發展過程,產業融合已經成為全球經濟發展的基本趨勢。專業化分工程度的進一步深化和市場體系的完善,尤其是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加快了製造業與服務業的融合進程。現代服務業加速向現代製造業生產前期研發、設計,中期管理、融資和後期物流、銷售、售後服務、信息反饋等全過程滲透,現代製造業內部逐漸由以製造為中心轉向以服務為中心。高新技術產業通過與某些傳統產業,特別是與傳統服務業的融合,也會形成新的產業形態。技術創新,特別是重大技術變革,也會催生新的產業,如網際網路技術突破形成的下一代網際網路產業、RFID技術突破形成的無線射頻技術產業、納米技術突破形成的納米材料產業、光伏技術突破形成的太陽能光伏發電產業等。因此,寧波高新區必須把握上述產業發展趨勢,積極發展代表技術和產業發展方向的新興產業。
(五)“寧波製造”向“寧波創造”轉型提出了新要求,高新區需要著力發展對區域產業競爭力具有引領作用的關鍵性產業
經過多年的發展,“寧波製造”已經在世界範圍內崛起,目前其發展步伐仍在不斷加快,也形成了較為發達的民營經濟。寧波是浙江華東地區重要的製造業基地,2006年,寧波實現全部工業總產值7510.7億元,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工業總產值5974.3億元,均居全省第一。但是,寧波製造業儘管具有較高的工業總產值,創造價值(表現為增加值率)能力卻不強,寧波市工業增加值率偏低。未來相當長的一段時期內,寧波製造業發展遇到的技術和資源瓶頸也將會更加明顯。因此,寧波製造業需要逐漸突破處低附加值環節的被動局面,而實現這一轉變的關鍵在於提升自主創新能力,掌握核心技術。寧波高新區需要大力發展中場產業,通過發展關鍵性零部件產業強化對終端製造的配套和生產技術支持,為“寧波製造”向“寧波創造”的轉型升級起到引領作用。
(六)以高端製造和服務業為代表的新一輪產業轉移正在加速,高新區需要把握全球產業轉移機會,積極承接發展高端產業
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進程加快,國際產業轉移出現新一輪熱潮,呈現出新的特點:一是製造業轉移不斷向高端環節發展,一批技術含量高、增值幅度較大的高技術製造業也開始向我國轉移;二是服務業轉移正在成為第二輪全球產業轉移的新熱點,IT業務外包等成為全球增長最快的服務業態之一,研發設計中心、地區運營中心、地區管理總部、後台信息數據管理中心也開始在全球進行分散化布局,向中國的轉移也明顯加速,大量跨國公司開始中國設立研發中心或研發基地。從國際產業轉移的目標區域看,長三角經濟圈成為跨國公司投資的首選地,調研顯示,47%的跨國公司把長三角作為計畫投資地和理想投資地。寧波高新區需要抓住新一輪國際產業轉移的機遇,積極引進發展適合高新區資源稟賦和區位條件的高端產業。
三、願景目標與發展思路

(一)發展願景

立足“三區一城”的戰略定位,把寧波高新區發展成為長三角南翼地區以研發創新、總部運營為核心的高端創新型商務區,成為具有國際競爭力的軟體、新能源、半導體與光電以及新材料產業的研發及產業化基地,成為寧波市產業發展示範區。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