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德縣

寧德縣

寧德縣,原為長溪縣的寧川鄉和古田縣的感德鄉,五代時兩鄉合為寧德,以二鄉名命名。1988年撤縣設立縣級寧德市。1999年撤銷寧德地區設立寧德市,原縣級寧德市改為蕉城區。

基本信息

歷史沿革

寧德地圖寧德地圖

據《讀史方輿經要》,五代時閩置寧德縣,原為長溪縣的寧川鄉和古田縣的感德鄉,合為寧德,以二鄉名命名。唐開成(836-840年)中析長溪縣寧川置感德場。五代唐長興四年(933年)升為寧德縣,歷屬長樂府、福州、福寧州、福州府、福寧府、閩海道。

1949年8月15日,寧德縣解放,屬福安專區、地區,寧德地區,1988年撤縣設立縣級寧德市。1999年撤銷寧德地區設立寧德市,原縣級寧德市改為蕉城區

2003年,蕉城區(寧德縣)轄2個街道、10個鎮、3個鄉、1個民族鄉:蕉南街道、蕉北街道、漳灣鎮、七都鎮、八都鎮、霍童鎮、飛鸞鎮、三都鎮、洋中鎮、城南鎮、九都鎮、赤溪鎮、石後鄉、虎貝鄉、洪口鄉、金涵畲族鄉

第5次人口普查數據:總人口400293人,其中各鄉鎮人口(人):蕉南街道 50326;蕉北街道 43100;城南鎮 20256;漳灣鎮 46925;七都鎮 24334;八都鎮 21242;九都鎮 9792;霍童鎮 27389 赤溪鎮 20521 洋中鎮 29546 飛鸞鎮 21525 三都鎮 31557 金涵畲族鄉 18604 洪口鄉 5244 石後鄉 10487;虎貝鄉 16415;東僑開發區虛擬街道 3030。

自然環境

自然環境自然環境

寧德縣地處鷲峰山東南坡,自西向東呈階狀下降,大部地區海拔500米以上,為沿海地勢最高的縣市。西部中山山地,全市最高峰第一旗海拔1479米,中部低山山地;東部高丘陵坡度較大,多直逼海岸。霍童溪兩岸和部分沿海分布低丘陵、河谷沖積平原和斷續海濱平原。島嶼20多個。

主要河流霍童溪,幹流長126千米(境內68千米),流域2244平方千米(境內517.5平方千米),支流有赤溪等;七都溪長58千米,流域334平方千米。主要湖泊東湖,面積3平方千米;人工湖金涵水庫面積72公頃。

寧德縣屬中亞熱帶海洋性季風濕潤氣候,氣候溫和,雨量充沛,年平均氣溫19.0℃;1月平均氣溫9.6℃,7月平均氣溫28.7℃;極端最高氣溫38.5℃,極端最低氣溫-2.4℃;≥10℃積溫6111℃。年降水量2013.8毫米,無霜期317天。境內耕地1.49萬公頃,有林地8.48萬公頃,林木蓄積量127.1萬立方米,毛竹1410.4萬根,森林覆蓋率64.6%。草地2.6萬公頃。

資源概況

蕉城區(原寧德縣)蕉城區(原寧德縣)

水電資源豐富。境內溪河縱橫,河流總長179.65公里,年平均徑流量32億立方米。水能理論蘊藏量21萬千瓦,可供開發的水能達到14.88萬千瓦,是全國電氣化試點市(區)和全國農村能源綜合建設重點市(區)。

礦產資源儲量大。境內已知的礦產資源有20多種,其中非金屬礦資源占優勢,現已查明各類花崗石地質貯量4000萬立方,高嶺土446.46萬噸,為發展板材、陶瓷工業提供重要資源。

土特產品繁多。山中珍品有天山綠茶、茉莉花茶和曾為古代宮延貢品的晚熟龍眼、荔枝。海味珍品有“兩魚”(大黃魚美國紅魚)、兩蟹(梭子蟹和世緣表蟹)、兩菜(紫菜和海帶)、三貝(二都蚶、太平洋牡蠣和安瑞蟶)。

旅遊資源

支提山華嚴寺景區支提山華嚴寺景區

寧德縣素有“山海旅遊城”之美譽。 畲族民俗風情獨特,畲族文化歷史悠久,“中華畲族宮”是全國畲族同胞朝聖地,設有國家級民俗旅遊專線。被著名詩人郭沫若譽為“三都良港舉世無、水深港闊似天湖”的三都澳,既是世界深水良港,又是山海兼備、風光旖旎的風景區。

城西郊建戚繼光公園,白鶴鼻山挺拔秀麗。西北郊基亭岡有烈士墓、紀念碑。東北郊有天王寺景區,鏡台山與南郊玉女峰為市區左弼左輔,玉女峰麓南祭公園有飛瀑流泉、怪石奇岩。天后宮(媽祖廟)為1937年國共合作談判地點。霍童宏街宮是1933年寧德縣蘇維埃政府駐地。

支提山,唐末列為中國名勝“三十六洞天”之一,明代永樂帝題贈“天下第一山”,支提寺(華嚴寺)為中國佛教重點寺院。虎壩橋頭獅子峰,“幽谷隱龍潭,深山藏古寺”。哪羅寺皺石作壁,涌石為天,天然奇妙。三都澳譽稱“海上天湖”,漳灣橫嶼(洪水島)是戚繼光抗倭勝利紀念地。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