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德市民族中學

寧德市民族中學

寧德市民族中學 是全省唯一以少數民族學生為主體的一級達標重點高中,國中部全部為少數民族學生(2017年起,採用搖號+推薦的方案對福安市區內擴招漢族生),高中部民族生占46%。現有教職員工184名,其中特級教師4名,高級教師53名。 學校現有56個班級,學生2422名。其中:國中部24個班級,學生1200名左右,漢生少數民族生皆有;高中部32個班級(含2個廈門一中班),學生1760名,少數民族生1024名,占58.2%。初高中均向全寧德地區招收少數民族學生。

基本信息

學校概況

該校創辦於1958年,坐落於福建省福安市城內富春溪畔。原名“福建省福安民族中學”,1969年易名為“福安專區民族中學”,1971年定名為“福建省寧德地區民族中學”;因撤地建市,2001年改名為“福建省寧德市民族中學”。目前為福建省一級達標學校,全省唯一的少數民族重點中學。

學校教職員工184名,其中專任教師160名,特級教師4名,高級教師64名,國家級骨幹教師4名,省級骨幹教師10名,省級學科帶頭人4名,市學科帶頭10名。教師學歷達標率100%,已獲教育碩士學位的有9名。省、市、縣三級政協委員3名。

寧德市委、市政府、市教育局、市民宗局和福安市委、市政府非常重視少數民族教育的發展,從各方面扶持我校的發展。學校占地面積 28479㎡,校舍建築面積2.6萬㎡。擁有現代化的實驗樓、圖書館、多功能辦公大樓及先進的教學設備。有計算機網路中心、校園網和演播教學子網等,其中校園網可成功實現“雙向控制教學系統”和“閉路電視教學系統”的功能。理化生實驗室均達到達標中學的要求,能滿足學生分組和教師的各種演示實驗要求。圖書館藏書7.9萬冊,生均圖書31冊。

突出特色

辦學以來,特別是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在各級黨委和政府及相關部門的關心支持下,經過全體教職工共同 努力,學校形成了具有鮮明民族辦學特色,主要有:一是確立以培養少數民族人才為主的指導思想,形成了以少數民族為主體的生源結構體系;二是針對少數民族學生基礎相對較差,絕大多數住校的特點,建立起全面關心學生的思想、學習和生活,課內課外一起抓新型的素質教育教學秩序;三是從少數民族學生特點出發,本著加強國中、打好基礎,發展高中、形成優勢的原則,逐步形成適應培養多層次人才的需要的辦學思路;四是根據少數民族地區經濟、文化發展的需要,成立畲族經濟研究小組,畲族傳統文化、體育研究小組等等,加強對民族教育資源的開發;五是把加強民族團結教育作為學校工作的一個基本出發點,貫穿於辦學過程始終;六是堅持做到了讓少數民族學生“進得來,留得住、學得好、用得上”。

校園圖冊 校園圖冊

為了形成鮮明民族辦學特色,學校進行了大膽的創新,主要措施有:一是課程改革創新。建立適應素質教育的新的教學體系,除了加強基礎學科課程建設外,增設了一些供學生選修課和校本課程,以培養興趣、愛好等,如在校本課程中開設了《畲族優秀傳統文化》、《畲族語言文化》、《畲族文化風情》、《畲族風俗》、《閩東畲族史》等科目。在課堂上,加強師生的交流活動,使課堂生動活潑,充滿活力。在課外活動時間,學校的實驗室、圖書館、計算機室、體育場館儘量全方位向學生開放,讓他們有足夠的時空開展創造性學習。二是管理體制創新。由於少數民族住校生多、學校形成了教師、學生、行政人員三位一體的管理體制,尤其突出學生在各項工作中自我管理,逐步形成自我約束能力。為培養學生興趣特長,學校為學生提供了大量的活動空間,每年都舉辦藝術節、科技節、田徑運動會等大型活動, 讓學生在活動中展示自己的才華。在歷次的校藝術節上,所有的節目都是同學們自己編、導、演的,獲得了家長和社會的好評。三是扶持方式創新。學校少數民族學生來自全市各縣(市區)的偏遠山區,這些地方不僅文化相對落後,而且經濟也不發達,雖然享受政府助學金,但遠遠解決不了他們的基本生活問題。如何讓少數民族學生能“進得來、留得住”這是我們首先要解決的一個重要的問題。為此我們從多方面進行了努力,如:在班級、年段發動家庭經濟條件好的同學在自願基礎上幫助民族學生解決生活困難;通過助學金、減免學雜費、師生互助等形式幫助貧困少數民族生解決實際困難;充分利用愛國人士捐資助學、市關工委牽線搭橋等社會力量促進民族教育事業的發展;通過結對子、一幫一活動幫助少數民族學生排憂解難,鼓勵品學兼優的少數民族生脫穎而出。

明確目標

在新一輪的教育競爭中,我校在辦學理念和辦學定位上積極探索,突破固有模式,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正逐步向“教育理論上有建樹,辦學路子上有特色,現代信息技術套用上有成就,學生成才模式上有新路”的現代化學校邁進。我校將“學生至上,育人為本,為未來育人,育未來有用的人”作為育人的目標,全面培養具有人文精神,科學素養,健全人格,強壯體魄的可持續發展人才。在實現觀念轉變中,學校注意向全體教師進行教育改革新思想宣傳教育,反覆組織學習、討論,明確提出了“不求人人升學,但求個個成才”的民族素質教育目標,在培養學生創新素質的工作中努力地去追求“處處是創造天地,天天是創造之時,人人是創造之人”的思想境界。力爭辦學水平評估一級達標,成為省級素質教育達標學校,確保省級文明學校榮譽,建成福建省民族教育的視窗。

注重質量

教育質量是教育工作的生命線,作為全省唯一的少數民族重點中學,我校在凸顯了少數民族教育工作特色的同時,著重抓教育質量,通過努力,教育質量明顯提升,主要有:一是學校成為培養閩東地區高級民族人才的搖籃,辦學以來共培養了近3萬名中學生,為高校輸送4千餘名大學生,近千名研究生。近年來,每年高考均有200多名少數民族學生進入高一級學校深造,不少學生考入清華、北大、科大、中央民族大學、廈門大學等重點大學,如2004年高考包攬了福安市文科的前四名。二是培養了一大批優秀民族幹部和經濟發展的帶頭人,據不完全統計,我校培養的少數民族科級幹部有300多名,以福安市為例,21個鄉(鎮),有10多個鄉(鎮)主要領導均為我校畢業生。 有的還成為傑出代表,如國家人事部授予“人民滿意的公務員”稱號的藍秀珍以及各級領導幹部鍾安、鍾明森、雷春美等等。三是直接為畲鄉培養了建設人才,成為建設畲鄉的骨幹力量。作為重點中學要為高校輸送優秀新生是毋庸置疑的,作為民族中學還必須讓未能升學的少數民族學生有一技之長,能在“為民致富”中發揮作用,讓他們在校所學知識能用得上。在經濟文化落後的少數民族偏遠山村,高中畢業生是屈指可數的,既培養他們的自強意識,又教給他們一些實用技術,讓他們成為建設畲村的帶頭人。近年來我們培養了一批又一批既有一定實用技術,又有一定市場經濟知識的畲族學生,這批學生畢業後大部分成為農村 “為民致富”的帶頭人,成為建設畲鄉,改變落後面貌的骨幹力量。

這些辦學成績得到了各級黨委和政府的充分肯定,葉飛、曾志等革命老前輩曾經為我校題詞;近年來,習近平、溫家寶、賈慶林、項南、陳光毅、胡平、陳明義、滕藤、江家福等國家、省、市領導蒞臨我校視察指導。學校先後榮獲30多項國家、省、市級表彰。2001年被全國民族中學教育協會評為首批七所之一的“全國少數民族中學示範校”;2002年被國家教育部、國家民委評為“全國民族團結教育活動先進集體”;2005年被國家體育總局評為“全國民眾體育先進單位”;2005年被中共福建省委、福建省人民政府評為全省民族團結進步模範集體;2007年被共青團中央、國家民委、全國青聯評為第五屆全國各族青年團結進步先進集體獎,連續九次被中共福建省委、省人民政府授予“文明學校”稱號。

學校榮譽

時 間 榮 譽 稱 號 頒 獎 單 位

2003年5月 第六屆福建省青少年生物和環境科學實踐活動優秀活動獎

省科學技術協會.省教育廳.省環境保護局 省科學技術廳

2003年9月 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七屆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體育道德風尚獎

全國第七屆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組織委員會

2004年9月 寧德市名學校 寧德市教育局

2004年9月 寧德市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先進集體 寧德市教育局

2005年4月 寧德市優秀家長學校 寧德市婦聯

2005年4月 寧德市實施素質教育工作先進學校 寧德市教育局

2005年9月 福建省中國小現代教育改革實驗學校 福建省教育廳

2005年10月 全國民眾體育先進單位 國家體育總局

2005年12月 全省民族團結進步模範集體 中共福建省委、福建省人民政府

2006年5月 網路實驗學校

中國基礎教育網、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教材發展中心、北京師範大學

2006年6月 五四紅旗團委 共青團福建省委

2007年3月 平安校園 寧德市綜治委、 寧德市教育局、寧德市公安局

2007年5月 第五屆全國各族青年團結進步先進集體獎

共青團中央、國家民委、全國青聯

2006年連續九屆被評為福建省“文 中共福建省委、福建省人民政府

高考近況

高考喜報2012屆我校高三考生540人,高一錄取時上福安一中線36人(保送生19人,正取生17人),在上級各部門的關懷領導下,經過全體高三教師的努力,今年高考再創佳績,實現歷史性突破:600分以上20人,本一上線120人,本二上線456人。文科鍾富平631分、理科鍾隆潔657分均居福建省前列。

2013年高考再創歷史新高,應屆學生人數530人,上本一線151人,上本科線473人。本科上線率達89%。蘭旻旻同學以651分的高分位列全省理科204名。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