察隅杜鵑

察隅杜鵑

察隅杜鵑,中脈在中部以下凸 出,被淡黃褐色短柔毛,側脈沒人毛被中,基部內面有5枚深色的蜜腺囊,生於海拔3900—4200米的灌叢中,主要分布在我國西藏東南部。

基本信息

概述

種中文名:察隅杜鵑
種拉丁名:Rhododendron piercei Davidian
海 拔:3900-4200
命名來源:(西藏植物志)【quart bull amer .rhodod.soc 30: 211. 1976】
中國植物志:57(2):277
亞組中文名:火紅杜鵑亞組
亞組拉丁名:Subsect.Neriiflora Sleumer

察隅杜鵑察隅杜鵑

組中文名:常綠杜鵑組
組拉丁名:Sect.Ponticum G.Don
亞屬中文名:常綠杜鵑亞屬
亞屬拉丁名:Subgen.Hymenanthes (Blume) K.Koch
屬中文名:杜鵑屬
屬拉丁名:Rhododendron
亞科中文名:杜鵑花亞科
亞科拉丁名:RHODODENDROIDEAE Drude
科中文名:杜鵑花科
科拉丁名:Ericaceae
綱中文名:雙子葉植物綱
綱拉丁名:DICOTYLEDONEAE
門中文名:被子植物門
門拉丁名:ANGIOSPERMAE

形態特徵

披散灌木,高1.5—2.5米; 幼枝被絨毛。 葉革質,橢圓形至長圓形,長4—11厘 米,寬2—5,2厘米,先端圓形,有長突尖頭,長1—1.5毫米,墓部圓形,上面綠色,成 長後無毛,有皺紋, 中脈凹下,側脈11—13對,凹入,下面有兩層毛被,上層毛被厚, 淡黃褐色, 由分枝的絨毛組成,下層為淡白色稀疏的短柔毛, 緊貼, 中脈在中部以下凸 出,被淡黃褐色短柔毛,側脈沒人毛被中;葉柄稍粗壯,長7--10毫米,疏被淡黃褐色絨 毛,上面有淺溝,下面圓形。花序有花6--8朵;總軸長5毫米:花梗長11—15毫米,被 絨毛;花萼長3—6毫米,無毛,裂片不規則;花冠管狀鐘形,長2.8—3.6厘米,深紅 色,肉質,基部內面有5枚深色的蜜腺囊;雄蕊10,不等長;子房密被絨毛。 蒴果長 14—18毫米,直徑4.5毫米。

產地分布

產我國西藏東南部。生於海拔3900—4200米的灌叢中。模式標本采自西藏察隅

本種提示

本種我們見到了K.Ward的11040號具葉的標本,但尚未見到具花和具果的標個, 上列花、果的描述系根據1982年D.F.Chamberlain的描述寫成的,待以後見到化,果 標本時再進行修改補充。

參考文獻

Rhododendron piercei Davidian in Quart.Bull.Amer.Rhodod.Soc.30:211, 1976;Cullen et Chamb.In Not. Bot.Gard.Edinb.37;333. 1979;Chamb.In Not.Bot.Gard.Edinb.39:387.1982;西藏植物志3:593. 1986.——R.beanianum Cowan var.Compactum Cowan in Not. Bot.Gard. Edinb.21:149. 1953.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