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從腳起

寒從腳起

寒從腳起,是一句中國俗語,意思是寒冷從腳下生起。

涵義

人的足部距離心臟最遠,最易受到寒邪侵襲。因此,足部保暖很重要。有的人常用爐火烤足,這樣容易導致足部皮膚皸裂。最好的暖足方法是用熱水燙足。做法是先用臉盆準備半盆熱水,旁邊再準備一個熱水瓶,然後雙足入盆浸泡,水溫宜高一些,但必須忍受得了,並以不傷足為原則。每次濯足最好在20分鐘以上,水溫低了就從熱水瓶中倒入一些高溫的水,使水溫始終保持熱燙。堅持用熱水洗足可以驅散寒氣,溫暖全身;促進周身血液循環,及時消除疲勞;早上運動之後用熱水洗足可以健腦強身,夜晚就寢以前用熱水濯足可以提高睡眠質量;用熱水燙足還有利於治療腳癬。俗話說“寒從腳起”,下半身多穿一條褲子甚過於上半身多穿兩件毛衣。有些愛美的女士天轉涼時就迫不及待地穿起了漂亮的裙裝,這也不利於健康,早春薄、透、露的代價往往是發冷、發燒、咽痛,而膝關節也受害,它是最容易受風寒侵襲的關節部位。對於沒有風濕病的人來說同樣應該保暖,許多風濕病人的首次發病就是因受了風寒引起的。

引申

中醫認為“熱從頭生,寒從足入”。現代醫學也表明,人體的內臟器官只有在適宜的溫度條件下,才能保持正常生理功能。當外界變冷時,人體機能自動調節,為了不使體內熱量散失,手腳血液會回流以保持內臟器官所需的溫度。當腳下溫度低時,腳部血管收縮,血液回流受阻,導致全身血液循環不順暢,這樣人的全身都會感到寒冷。所以暖人先要暖腳,只有腳溫暖了,全身才會感覺溫暖。
傳統的取暖方式,房間的頂部大約有30℃,而人體所處的位置尤其是腳部僅有15℃甚至更低。坐時間久了就會感覺腳冷腿涼,腿腳受涼會增加寒腿病、關節炎的患病可能。 地板輻射散熱是最舒適的採暖方式,室內地表溫度均勻,室溫由下而上隨著高度的增加溫度逐步下降,這種溫度曲線正好符合人的生理需求,給人以腳暖頭涼的舒適感受。同時,地板採暖可促進居住者足部血液循環,從而改善全身血液循環,促進新陳代謝,並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免疫能力。此外,“足熱頭寒”的環境可以避免犯困,有利於增強記憶力、提高學習和工作效率。
俗話說:寒從腳起,熱從頭散。
據統計,人體40%至60%的熱量由頭、頸部散發掉。故冷天外出時應戴上帽子,圍上圍巾,必要時還應戴口罩,並穿著保暖、舒適的鞋。此外,應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晨起後空腹飲一杯溫熱的水或綠茶,可起到降低血黏度、防止血小板聚集的作用;還應該戒菸限酒,並做適度的鍛鍊,以增強心功能;按醫囑服用擴血管藥、抗血小板聚集藥也很重要。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