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硒土壤

富硒土壤

硒是一種微量元素,當土壤中的硒含量富集到大於0.4mg/kg時即為富硒土壤,富硒土壤可廣泛套用於富硒農產品的生產。富硒土壤改良劑,是國家發明專利產品,引進國內最先進的設備精製而成,本產品是國家高科技產品入編單位,科技成果推廣單位和安徽省重質量守誠信單位。該產品富含多肽活化因子和細胞賦活素,土伯富硒改良劑能促進土壤微生物環境,有效解決土壤硒元素的活性提高作物聚硒能力,改善作物果食品質。

基本信息

簡介

富硒土壤富硒土壤

富硒土壤是富含硒的地質體及其風化產生的土壤,是農、林、果業發展的優勢土壤資源。富硒土壤區中平均含硒量在0.44mg/kg以上(平均含硒量超過0.40mg/kg即算富硒),最高平均值達0.84mg/kg。

硒是人體和動物必需的微量元素,研究表明,能改善動物機體的免疫力,提高人體抗癌能力,抑制鎘、砷、汞、銀等重金屬毒性。由於飲食是動物和人體攝取硒的主要途徑,土壤-農產品系統中硒的遷移累積規律以及主要影響因素,如土壤硒含量與賦存形態,是硒生態地球化學與生命健康研究的熱點,其開發利用已為社會廣泛關注。

成因

土壤中硒的來源

土壤是地球表層系統中岩石、水、大氣、生物多層圈的共同作用界面,土壤硒除了成土母質的直接影響外,還與表生環境中硒的遷移循環過程有關。

1、富硒成土母岩

高硒土壤主要繼承於富硒岩石和煤層。岩石硒是土壤硒的庫源。浙北、浙東、浙中三地區的泥岩、砂岩、石英砂岩、矽質岩、泥質灰岩、灰岩、石灰性紫泥岩、石灰性紫砂岩、非石灰性紫砂岩、中深變質岩、淺變質岩、中酸性火山岩等相對富含硒,從而為富硒土壤的形成提供了物質基礎。

發育於不同母質的土壤,其全硒含量差異很大。由濱海堆積物形成的土壤,全硒含量一般低於0120mg/kg;由殘坡積物形成的土壤,全硒含量變化於0122~0172mg/kg之間,多大於014mg/kg。

2、大氣沉降

前人研究認為,火山爆發、土壤微生物代謝、揚塵、煤油燃燒都可以向大氣圈排放硒,再經乾濕沉降進入土壤。

土壤中硒的富集

富硒土壤富硒土壤

1、土壤剖面硒分布

土壤一般具有分層特徵,不同土層的礦物及元素含量特徵不同。

(1)硒多富集在表土層中,向深部迅速降低,至母岩層下降達一個數量級。

這是因為硒主要趨於富集在鐵鋁含量高、富含泥炭和腐殖質的表層土壤中。土壤溶液呈酸性反應時,硒易被結合或吸附於土壤腐殖質中,而不易溶解遷移而淋溶流失。

(2)表層土壤硒含量普遍高於成土母質。

一方面是成土過程中硒次生富集作用的反映,另一方面也可能是受外源硒輸入的影響(如大氣沉降)。計算表明表層土與母質層硒含量比值均大於1,甚至達3以上。

2、表層土壤硒富集程度。

表層土壤硒的富集程度以富集係數(k)表示,即:k=(表層土壤硒含量/表層土壤TiO2含量)/(成土母質硒含量/成土母質TiO2含量)以110≤k≤115,115≤k≤210和k≥210作為土壤硒弱富集、中富集和強富集的劃分依據。

(1)強富集。

硒富集區部分對應於以古生代和中生代地層為母質的富硒土壤區,一部分對應於以濱海洪沖積-海積物為母質的富硒土壤區。

(2)中富集。

中等富集區主要分布在沿海的濱海洪沖積-海積物堆積區(由此發育而成的主要為水稻土),以及部分粗骨土紅壤分布區。

(3)弱富集。

硒富集區主要對應於以古生代和中生代地層為母質以及洪沖積物為母質的富硒土壤區,以水稻土為主。

硒的作用

硒是一種化學元素,化學符號是Se,一種非金屬。可以用作光敏材料、電解錳行業催化劑、動物體必需的營養元素和植物有益的營養元素等。

抗癌之王

科學界研究發現,血硒水平的高低與癌的發生息息相關。大量的調查資料說明,一個地區食物和土壤中硒含量的高低與癌症的發病率有直接關係。癌症治療中使用硒輔助治療十分普遍。

硒是至今為止發現的最重要的抗衰老元素

廣西巴馬縣是世界著名四大長壽地區之一,中國科學院專家對巴馬的研究表明:巴馬土壤、穀物中的硒含量高於全國平均水平10倍以上,百歲老人血液中的硒含量高出正常人的3-6倍。後來在安徽省石台縣又發現一個長壽村,80歲以上老人占全村人口的12%,更為奇特的是50年來未發現一例癌症患者、心腦血管、糖尿病患者和肥胖患者。經對該村土壤中硒含量分析測定表明:硒含量高出一般地方10倍。原來,硒元素是抗氧化劑谷胱甘肽過氧化物酶的活性成分,人體補充了充足的硒元素,就能有效清除自由基,抗氧化,延緩衰老,另外曾經有專家用硒維口嚼片對患者進行臨床補充研究,發現硒如果配合維生素E、β—胡蘿蔔素進行適量補充,效果會更加出色。

明亮的使者

生物學家們經過長期的研究發現:硒對視覺器官的功能是極為重要的。硒能催化並消除對眼睛有害的自由基物質,從而保護眼睛的細胞膜。若人眼長期處於缺硒狀態,就會影響細胞膜的完整,從而導致視力下降和許多眼疾病如白內障、視網膜病、夜盲症等的發生。一些大城市的醫院對眼病患者已開展硒治療,臨床表明,硒對提高視力確有明顯的作用,能治療白內障、視網膜病等多種眼疾。

心臟的守護神

硒是維持心臟正常功能的重要元素,對心臟肌體有保護和修復的作用。人體血硒水平的降低,會導致體內清除自由基的功能減退,造成有害物質沉積增多,血壓升高、血管壁變厚、血管彈性降低、血流速度變慢,送氧功能下降,從而誘發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病率升高,然而科學補硒對預防心腦血管疾病、高血壓、動脈硬化等都有較好的作用。

肝病的天敵

位於長江三角洲的江蘇啟東地區是漁米之鄉,經濟發達,但是長期以來這裡的人們肝癌、肝炎發病率極高,發病原因不清楚。中國預防醫學科學院的專家們經16年研究終於找出原因,原來這裡的水、土壤、糧食中缺少元素“硒”,生活在這裡的人們從水和糧食中獲取的硒很少,體內硒含量特別低,而體內缺硒的人易被肝炎病毒傳染。此外,體內長期缺硒的肝炎患者轉化為肝癌病人的危險是其它人群的202倍,特別值得一提的是:硒可以使肝炎病人的病情好轉,使肝炎病人發生癌症的比例大大降低。專家們表示:即使在不缺硒的周邊地區,人們適量補充硒元素對預防肝癌、肝炎也是大有益處的。

微量元素中的胰島素

硒是構成谷胱甘肽過氧化物酶的活性成分,它能防止胰島β細胞氧化破壞,使其功能正常,促進糖份代謝、降低血糖和尿糖。醫生通過讓糖尿病人定量服硒,可以起到保護和恢復胰島功能的作用,有利於改善糖尿病的症狀,降低尿中的葡萄糖和血紅蛋白水平。所以,有人稱硒是微量元素中的“胰島素”。

解毒、排毒

硒與金屬的結合力很強,能抵抗鎘對腎、生殖腺和中樞神經的毒害。硒與體內的汞、錫、鉈、鉛等重金屬結合,形成金屬硒蛋白複合而解毒、排毒。因此經常接觸有毒有害工作的人群,尤其需要注意補硒。另外,在工作環境中或生活中,經常接觸電視、電腦、手機等輻射干擾的人,要補硒,因為補硒可以保護造血系統,最大限制地減少輻射傷害。

抗氧化性防衰老

硒的重要營養生理作用是參與機體谷胱甘肽氧化酶(gluthathioneperoxidase,GSH-PX)的組成,是GSH-PX的活性中心元素,其抗氧化作用也是通過谷胱甘肽氧化酶實現的。GSH-PX對機體氫或脂的過氧化物具有較強的還原作用,催化還原性谷胱甘肽(GSH)把體內有害的不飽和氫過氧化物(ROOH)還原為無害的羥基化合物,並使過氧化氫(H202)分解,從而保護細胞膜結構的完整。劉純仁(1996)報導:體內缺硒可使動物體內谷胱甘肽過氧化物酶活性降低,導致組織體過氧化物不能及時分解而對組織發生損害,而補硒後其酶活性增高。

研究表明,硒是GSH-PX中起氧化還原催化作用的僅有原子,存在於多肽鏈上的硒代半胱氨酸是酶的催化部分,其中硒氫基(-SeH)代表酶的活性還原形式。硒作為GSH-PX重要組成成分和活性中心,其功能保護細胞膜免受過氧化物的侵害,使細胞解離率降低,從而維護細胞正常生理功能,Allen等(1995)報導,當日糧種硒水平較低或最適時,血液和器官中的硒水平和谷胱甘肽氧化物酶活性間呈強相關。

男性體中的黃金

硒在男性組織體液中含量依次為:腎〉肝臟〉睪丸〉心肌〉腸〉肺〉腦、肌肉。男性體內的硒,有25%-40%集中在生殖系統,硒具有增強精子活力和性機能的功效。所以人們稱硒為男性的體內黃金。糖尿病患者、心臟病患者、肝病患者和泌尿系統都有不同程度的性功能衰退,補硒可以調節免疫功能和抗氧化功能,硒能提高與改善性功能,幫助有陽痿、早泄、性功能低下的人逐漸回復正常。

日本醫學家千葉百子教授研究發現,男性不育與精液中硒含量不足有關。據對100名20—30的丈夫進行檢查,其中27人不生育的原因在丈夫方面,而這27人精液中的硒含量顯著低於其它正常人。

研究還發現,婦女流產和無法解釋的不孕與精子水平低下有關。美國最近的調查顯示,婦女自發性流產的危險性與體內硒水平低下有關。在過去幾年裡,研究者己證實了兩種精子特異硒蛋白。一種是對精子核特異性的GSH-Px,另一種是在精子中部發現的,具有酶和結構的功能。精子不遊動是由於其中部受損而引起的(例如精子斷尾)。缺硒會引起睪丸發育受阻,當低繁殖力的男子服用有機硒3個月,成為父親的比率提高了11%。

皮膚疾病的福音

銀屑病俗稱牛皮癬。研究表明:銀屑病患者血清中硒水平較正常人顯著降低。發病時間超過3年的患者,疾病嚴重的患者,其體內血清硒的水平就越低。銀屑病患者除血硒值較低外,還有GSH-PX活力下降,LPO值明顯升高。補充硒製劑後,血硒值升高,GSH-PX活力增強,LPO值下降,臨床症狀明顯改善,補硒可增強機體抗氧化能力和調節人體免疫功能,對銀屑病起輔助治療作用。

白癜風,白癜風患者過氧化氫酶活性較低,使得表皮過氧化氫聚集,因此,推測氧化應激可能是導致黑色素細胞死亡、是發病的原因之一。硒的抗氧化作用對於白癜風患者也同樣有著防治的效果。據報導,白癜風患者皮膚損傷組織中硒含量降低。對皮膚組織液的硒含量測定顯示,白斑部位皮膚組織液硒含量低。也表明白癜風發病與硒含量降低有關。

扁平疣是人類乳頭瘤病毒引起的皮膚上突出的病變。多發於面部、頸部、手背等處。常呈慢性病變過程,硒具有抗氧化能力和調節免疫的功能,還具有阻斷病毒的功能。

硒除了對銀屑病、白癜風的輔助治療外,還可套用於皮膚老化及免疫相關性皮膚疾病和病毒性皮膚疾病的治療。硒在皮膚科的套用有廣闊前景。

胃腸道的白衣天使

缺硒會導致免疫功能下降,易引發胃腸道疾病,引起胃黏膜屏障不穩定,黃嘌呤氧化酶在應急情況下會持續升高,造成胃黏膜缺血性損傷,氧自由基增多,導致胃炎、胃潰瘍等消化系統病變。硒是一種天然抗氧化劑,它能有效清除自由基,組織胃黏膜壞死,促進黏膜的修復和潰瘍的癒合,預防癌變。

中國腫瘤研究所與美國國立癌症研究所在河南林縣對2萬多人進行6年的補硒干預研究。結果表明,補硒可降低胃癌死亡率20%-24%,降低胃癌發病率16%,癌前病變的阻斷治療也有較好的效果。胃鏡複查可見不典型增生病人的症狀轉為消失,萎縮性胃炎病理好轉。

土壤分級

根據土壤硒富集程度、有效性和富硒土壤面積,以及土壤環境質量狀況,將富硒土壤分成3個等級:

A級富硒土壤區

土壤硒富集程度k≥210,且土壤硒有效性R≥01080,土壤環境質量在Ⅰ~Ⅱ級,在重要污染源影響半徑之外,土地以農業種植為主,並見有硒量達標農產品,富硒土壤面積大於100km2 。

B級富硒土壤區

土壤硒富集程度115≤k≤210,且土壤硒有效性為01060≤R≤01080,土壤環境質量在Ⅰ~Ⅱ級,無重度污染,土地以農業種植為主,雖未見富硒農產品產出,但農產品中硒含量較高,富硒土壤面積大於50km2 。

C級富硒土壤區

應達到這樣的條件,即土壤硒富集程度110≤k≤115,且土壤硒有效性係數R<01060,土壤環境質量在Ⅰ~Ⅱ級,無重度污染,土地的農業種植為主,面積大於100km2 。

分布狀況

江西

2010年,江西省首次在鄱陽湖地區發現了4205平方公里的富硒土壤和一批富硒農產品,並圈定出了9處富硒土壤開發區。

甘肅

富硒土壤富硒土壤

2010年6月22日,蘭州市政府宣布,調查發現蘭州擁有大面積富硒土壤,蘭州絕大部分農產品富含天然硒元素,是以人體容易吸收的有機硒形態存在且含量較高。

浙江

2012年,浙江寧波調查表明,富硒土壤分布範圍較廣,面積超過3000平方公里,約占全市總面積的三分之一。其中,四明山鎮西側土壤硒含量最高,每千克含量為1.34毫克。

廣西

2013年1月,經過廣西自治區地礦局、環保廳科技人員歷時5年的調查分析,確認廣西富硒土壤面積達2.12萬多平方公里,為目前(2013年)中國多目標區域地球化學調查工作圈定出的最大面積連片富硒土壤。

新疆

2013年2月,新疆地質礦產勘查開發局地質調查院、第一水文工程地質大隊證實,新疆呼圖壁縣境內有超過265平方公里富硒土壤異常區域,主要位於農田區。

實地調查

在實地調查中,調查人員不僅在鄱陽湖地區發現了大量富硒土壤,還首次發現區域硒元素的豐缺分布與人體健康的密切相關性。調查人員在富硒地區發現了長壽村--江西高安市灰埠鎮山背村,同時也發現區域缺硒(及硒不足)土地分布區,與衛生部門圈定的癌症高發分布區,在空間地域上大致吻合。

資源優勢

硒能提高人體免疫能力,促進淋巴細胞的增殖及抗體和免疫球蛋白的合成。硒對結腸癌、皮膚癌、肝癌、乳腺癌等多種癌症具有明顯的抑制和防護作用。土壤硒含量低於0105mg/kg,植物性飼料硒含量低於0105mg/kg,即可引發動物缺硒症

研究發現,土壤水溶性硒與總硒量之間以及與農產品含硒量之間,沒有規律性的關係。植物、農產品中硒含量不僅與土壤硒總量有關,更大程度受土壤硒存在形態以及影響植物、農作物對土壤硒吸收的各種環境因素的影響。

富硒土壤是培育和種植天然富硒農產品的寶貴資源,發展富硒農產品具有很高的經濟價值和市場前景。截至2013年,國內江西、浙江、海南、青海等地富硒土壤的開發利用非常成功,取得了空前的社會效應和巨大的經濟效益。

開發保護

富硒土壤富硒土壤

富硒土壤是開發出天然富硒農產品的先決條件,只有其得到了有效的利用與開發,才能把其轉化為經濟價值,為農民增加收入提供保障。富硒土壤開發與保護建議:

1、合理區劃,直接利用,種植培育天然富硒農產品。

富硒耕地的直接利用相對比較簡單,按本地資源與環境的實際,結合市場需求和農業種植結構,比較經濟效益,選擇既易富硒又具市場前景且比較效益較高的農產品種類,直接在已知的富硒耕地上種植和培育富硒農產品。

在明確富硒土壤分布和富硒優勢農作物品種的基礎上,因地制宜,規劃種植區域,打造規模化、產業化、高效益的富硒農產品生產基地。

2、非農用土地富硒耕作土層異地利用。

富硒土層的異地利用要考慮的因素很多,相對較為複雜。富硒耕作土壤應採用表土剝離、異地培肥等工程手段,快速改善新開發耕地的質量。還應當與高標準農田建設和中低產田改造結合起來,充分發揮農業部門對農田土壤性狀了解和把握的優勢。

3、開展富硒農產品種植的田間實驗。

富硒土地利用與富硒農產品開發,必須首先解決富硒土壤中普遍存在的全硒高而水溶硒低(一高一低)問題。開展農田土壤改良與種植對比試驗,是解決這一問題最有效的方法。因此,在有條件時,可在富硒耕地上開展田間實驗工作。基本技術思路是:通過農田土壤改良,改變土壤的理化特性(氧化還原電位、有機質含量、土壤質地、孔隙度和吸附性等),提高農田土壤中硒元素的可溶性和水溶硒含量,為提高農產品中硒含量、提升農產品質量和品質創造條件。

4、把富硒土地資源納入土地利用規劃修編中。

5、重點發展“富硒蔬菜”種植,提升蔬菜品質。

(1)在土地利用過程中,以旱種和天然種植為主,確立以發展富硒蔬菜種植為基礎,全力提升上海蔬菜品質為目標。

(2)根據富硒土壤中的硒主要賦存與有機態尤其是腐殖酸態,在氧化條件下十分有利於硒的釋放。鑒於水田多屬於還原環境不利於硒的活化,以及棚栽蔬菜生長周期短阻礙農作物對硒的積累。因此,建議應減少水稻種植,縮小設施農業的規模,最大限度地提高富硒區農產品中的硒含量。

(3)由於該地區傳統以種植水稻為主,不利於富硒農產品的形成。因此,要依據富硒土壤的特點,有針對性地打造富硒農產品,建議應在棚外以種植蔬菜為主。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